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研究了影响β-萘酚除钴的主要因素以及除钴过程中杂质元素的行为,探索了β-萘酚除钴的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当上清液铜、镉浓度较高时,β-萘酚除钴效果差,用锌粉置换铜、镉后,β-萘酚加入量为钴量的9~13倍时,除钴效果与锌粉锑盐工艺相同,上清液残留钴降至0.5mg/L以下。  相似文献   

2.
湿法炼锌溶液净化β-萘酚除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影响β-萘酚除钴的主要因素以及除钴过程中杂质元素的行为,探索了β-萘酚除钴的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当上清液铜、镉浓度较高时,β-萘酚除钴效果差,用锌粉置换铜、镉后,β-萘酚加入量为钴量的9~13倍时,除钴效果与锌粉锑盐工艺相同,上清液残留钴降至0.5mg/L以下.  相似文献   

3.
锌氧压浸出液深度净化除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丹霞冶炼厂原有湿法炼锌净化工艺新液的钴离子含量较低,不能满足技改工程氧压浸出电解对杂质钴离子含量要求的情况,通过模拟试验新工艺一净后液钴离子含量,用正交试验方法考察了锌粉、铜离子、锑白加入量对除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锌粉用量为2 g/L、铜离子用量为5 mg/L、锑白用量为2.5 mg/L时,除钴率的S/N比值最佳,且钴的复溶率最低.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论述了湿法炼锌三段逆锑净化工艺中,新液沉积渣在电解废液中溶解后,对电解工序造成影响的原因及处理办法。湿法炼锌三段逆锑净化工艺,主要分为一段加自产锌粉除铜镉、二段加合金锌粉(加锑盐)除钴镍,三段净化除残镉。通过实验研究表明锑盐在湿法炼锌系统新液、废液中存在微量溶解现象,当新液沉积渣量较大时,会给电解工序造成反溶、烧板等严重影响产量与经济效益的生产事故。  相似文献   

5.
刘懿 《株冶科技》1999,27(2):8-12
株冶十万吨电锌扩建工程的溶液除杂试验,采用逆向锑盐净化。分三段进行,一段55-60℃,锌粉2g/L,低温除铜镉,时间1h左右,二段85℃,锌粉4g/L,锑盐2.5mg/L,高温除钴,同时进一步除砷,锑,锗,镍时间3h左右,三段温度为二段净化压滤后液自然温度,一般为70℃,锌粉1g/h,除复溶镉,时间为1h左右。经三段净化后得到的电解前液,其杂质成份控制在Co〈1mg/L,Cd〈1mg/L,As〈0  相似文献   

6.
净化除钴是湿法炼锌的一个关键步骤,随着系统硫酸锌溶液中杂质含量升高,出现新液合格率下降、净化渣难压滤、锌粉单耗高、电积工序不稳定等问题。某冶炼企业采用逆锑盐除钴工艺净化硫酸锌溶液,为解决上述问题,该企业对净化过程中用到的雾化锌粉及电炉锌粉进行了对比试验,得到如下结论:雾化锌粉纯度高,可用于一段净化工序除去液体中的铜、镉,以减少锌粉中杂质对海绵镉和海绵铜品位的影响;含铅1%~4%的电炉锌粉可在短时间内可实现深度除钴;控制硫酸锌溶液中Zn~(2+)≤155 g/L、Ca≤0.4 g/L,可保证除钴顺利进行。在硫酸锌溶液净化除钴时,以电炉锌粉为主搭配使用雾化锌粉,可保持较高的除钴率,并可避免压滤时间延长引起的钴返溶问题,另外,提升锌粉质量、合理控制除钴的工艺参数是降低锌粉单耗、提高新液合格率、保证锌电积生产稳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某冶炼厂湿法炼锌净化工序存在铅渣含锌量和含镉量高、铅品位低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净化工序所采用的合金锌粉粒度较粗,一段净化除镉效率低,钴在系统中富集,以及钴镍渣浸出率低.针对上述问题,对净化钴镍渣工序进行了优化:增加合金锌粉筛分工序,将原一段净化一次除铜镉工序改为二次除铜镉工艺,对钴镍渣进行高温高酸多次浸出,将高钴渣与电解...  相似文献   

8.
某锌冶炼厂浸出液采用锑盐净化除杂,产生的净化渣含锌35%~37%,含铜12%~14%,含镉5%~7%,含钴0.9%~1.1%。本文介绍了β-萘酚除钴工艺的锑盐净化渣综合回收工艺,该工艺增加除铁工序,减少了β-萘酚与铁的副反应,降低了β-萘酚除钴成本,为解决β-萘酚除钴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阐述了铜镉渣中钴镍的来源及对锌湿法生产系统的影响,通过对贫镉液成分的分析研究,提出分离除去贫镉液中钴镍的有效方法,以达到解决锌湿法生产系统钴镍积累问题和降低锌粉消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以锌精矿氧压浸出液预中和后液和一净渣为原料,采用锌粉置换的方法对预中和后液进行净化研究。结果表明:在1 L预中和液中加入锌粉8.33 g,置换温度65℃,搅拌时间90 min,搅拌速度300 r/min时,镉、镓、锗的沉淀率分别为87.53%、86.62%、97.83%,铜、镉、镓、锗大部分进入置换渣而得到富集;一净渣返回可提高锌粉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1.
1 总论1 969年奥托昆普科科拉锌厂试生产时 ,溶液净化采用两段间断作业 ,第一段用锌粉和三氧化二砷除铜、钴和镍 ,第二段用锌粉除镉。1 974年~ 1 975年改成目前的三段净液 ,在第一段用锌粉除去大部分铜 ,第二段用锌粉和三氧化二砷除去残留的铜、钴、镍 ,第三段在沸腾床反应器中用锌粉沉镉 ,第一、三段是连续的 ,第二段是间断作业。工艺改进的目的是最大可能地将溶液中的杂质在净液段分离和富集。除去的杂质能够直接送去进一步精制而不需要中间处理过程 ,避免他们在过程中循环。本工艺的特点是杂质深度净化和锌粉消耗量少 ,锌粉量取决于杂…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浸出—置换—造液—二次置换"工艺处理铜镉渣,在既定生产参数下,可以获得含镉80%以上、含锌5%以下的海绵镉。产出铜渣含铜50%左右、含镉低于2%,可作为炼铜原料外卖,但锌粉耗量大,约为每吨海绵镉1 000kg。为了降低锌粉消耗,将工艺优化为"浸出—置换—压饼—溢流浆料造液—二次置换—压饼",整个生产运行稳定。产出镉饼含镉大于70%,质量达到海绵镉火法熔炼的要求,锌粉消耗量690~730kg/t,镉回收率98%以上。  相似文献   

13.
奥托昆普公司科科拉炼锌厂1969年刚投产时,浸出液的净化是采用两段间断式净液,第一段加锌粉和砒霜除铜、钴和镍;第二段加锌粉除镉。1974和1975年将它改为现在的三段净液:即第一段加锌粉除去大部份铜,第二段用锌粉和砒霜除去残余的铜、钴和镍,第三段加锌粉沸腾净液除镉。第一和第三段是连续作业,而第二段是自动控制的间断式作业。这样改进的目的是在净液过程中尽可能将其中的杂质分离和富集起来,以避免其在过程中循环和便于直接进一步回收而消除中间处理步骤。现行方法的特点是:对杂质含量有较大的适应性;和低的锌粉消耗,依杂质含量不同约为阴极锌的2.5—3.0%。 文章论述了主要作业过程,还讨论了材料消耗数据、劳动力和维护要求,各项费用的分布。  相似文献   

14.
主要论述镉Ⅱ系列的锑盐锌粉净化除钴的原理及实际效果,并通过它与β-萘酚除钴净化的比较来说明贫镉液中锑盐锌粉除钴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巴彦淖尔紫金锌冶炼厂二期改扩建投产过程中,在中性浸出液钴、铜、镉等主要杂质严重超标的情况下,采用联合添加剂的方法,对两段高温锑盐净化工艺进行改进,新液含钴由原标准的1.2mg/L,降至0.4~0.6mg/L,同时锌粉单耗由月均108 kg/t阴极锌降至月均93.1 kg/t阴极锌,取得了提升产品品质、降低物料消耗的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6.
用β-萘酚从硫酸锌电解液中去除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健辉 《湿法冶金》2008,27(1):38-41
考察了用β-萘酚从硫酸锌电解液中去除钴.结果表明,上清液中铜、镉浓度较高时,β-萘酚除钴效果较差,而用锌粉置换铜、镉后,加入的β-萘酚的质量为钴质量的9~13倍时,除钴效果与现有锌粉锑盐工艺净化效果相近,上清液中残留的钴质量浓度下降至0.5 mg/L以下.  相似文献   

17.
进行了湿法炼锌二次净化渣中钴元素富集的试验研究,二次净化渣通过水洗-酸洗-酸浸-除铜镉-除铁锰-沉钴,实现钴的富集,最终钴渣含钴17.4%。  相似文献   

18.
湿法炼锌净化工序锌粉用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昶  胡汉 《云南冶金》2000,29(1):27-29
针对湿法炼锌硫酸锌溶液加锌粉除杂质过程中,影响锌粉用量及除钴,锑等的因素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结果表明:锌粉的化学质量和物理规格对锌粉用量有直接影响,升高温度对除钴、锑有利;处长反应时间对除锑有利,而钴出现返溶。  相似文献   

19.
我公司镉回收系统贫镉液含钴在100mg/L以上,此贫镉液返回系统会造成Co的闭路循环,给净化除杂质带来困难,同时增加锌粉单耗,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对贫镉液中的Co进行处理。本试验对锑盐除钴和β-萘酚除钴进行研究,从实验结果看,两种方法都能将贫镉液中的钴除去,实现Co的开路,β-萘酚除钴效率高于锑盐除钴,除钴率达到7%。  相似文献   

20.
西北铅锌冶炼厂锌系统湿法冶炼工艺采用反向锑盐法净化除去硫酸锌溶液中的杂质。文章研究了从二段净化渣产生的渣中回收钴和其它有价金属的工艺,钴渣采用稀硫酸选择浸出,从浸出液中分别回收钴、镉、镍、锌,从浸出渣中回收铜、铅,Cu、Pb、Co、Cd、Zn的总收率分别达到100%、100%、90.33%、96.80%和95.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