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钙离子对碳钢微生物腐蚀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电子探针和电化学测试等技术,研究了Ca^2 离子对碳钢表面生物膜的形成、微生物腐蚀程度以及杀菌剂杀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a^2 离子促进了硫酸盐还原菌(SRB)的生长,增加了生物膜的致密性,降低了碳钢微生物腐蚀的敏感性.但同时也增加了SRB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给防治SRB带来更大困难。  相似文献   

2.
海洋用金属材料的微生物腐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虽然海洋环境下所使用的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和耐蚀性能都较好,但近年来关于海洋工程材料腐蚀失效的报道却越来越多。以海洋环境下金属材料的腐蚀为背景,重点介绍了近年来逐渐引起人们重视的金属材料微生物腐蚀的研究进展。一些经典的腐蚀理论虽然能够解释一些微生物腐蚀现象,但是目前微生物腐蚀逐渐成为很多工业环境下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这些机理的片面性也就逐渐暴露出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微生物腐蚀机理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研究者逐步提出了基于生物能量学和生物电化学的微生物腐蚀理论,该理论引入了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过程,解释了微生物为什么和如何腐蚀金属材料,并获得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为了解决传统抗微生物腐蚀方法的诸多不足,开发新型抗菌材料、研发环保型杀菌剂和杀菌剂增效剂将会为微生物腐蚀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腐蚀中生物防治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硫酸盐还原菌腐蚀领域的微生物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并对微生物菌种的选择、防治机理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4.
硫酸盐还原菌腐蚀的微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硫酸盐还原菌腐蚀领域的微生物防治措施的研 究进展,并对微生物菌种的选择、防治机理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工业水环境中微生物引起的腐蚀一直是造成工程材料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杀菌剂作为一种简单高效的杀灭微生物的方法,在工业微生物腐蚀防控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近年来硫酸盐还原菌和藻类引起的管线钢微生物腐蚀行为以及霉菌引起的铝合金材料的腐蚀行为,结合相应工业系统杀菌剂的研究和应用情况,综述了用于防控微生物腐蚀的多种杀菌剂的应用优势及其研究进展,总结了杀菌剂在工业系统应用所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其中,季铵盐和季鏻盐作为油田系统中常用的阳离子杀菌剂,能够在低浓度下有效杀灭硫酸盐还原菌,并抑制微生物腐蚀.胍盐类杀菌剂以其稳定性和广谱性在工业系统中应用广泛.杂环类杀菌剂种类繁多,部分杂环类杀菌剂不仅具有抗细菌和真菌的效果,还具有一定的缓蚀作用.有机溴类物质则是一种逐步兴起的污水处理杀菌剂.此外,多种杀菌剂的复配使用也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提升杀菌效果的方法.目前,通过改性、合成等方法将尽可能多的抗菌基团集中到一种杀菌剂或某种基底材料上,逐渐成为开发新型抗菌物质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结合国内外埋地管线钢微生物腐蚀的研究,综述了腐蚀性土壤微生物种类和特点、环境因素对硫酸盐还原菌腐蚀的影响、生物腐蚀研究方法和进展,以及微生物腐蚀防护与监检测技术.最后,对埋地管线钢微生物腐蚀研究进行了展望.埋地管线钢服役环境复杂,受到土壤类型、杂散电流、阴极保护、应力、剥离涂层和微生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各种因素之间又存在着相互的耦合作用.多因素耦合作用下埋地管线钢微生物腐蚀将成为土壤微生物腐蚀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土壤微生物腐蚀研究涉及土壤学、材料学、腐蚀科学和微生物学等多学科,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课题,而化学和电化学分析技术、微生物分析技术以及材料表征技术等的联用也将为土壤微生物腐蚀行为和机制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研究方法,这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微生物/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随着对微生物腐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硫酸盐还原菌腐蚀机理的认识也更加全面,"生物阴极催化还原"理论从生物能量学和生物电化学角度解释了微生物腐蚀的过程和机理.抗菌涂层开发和耐微生物腐蚀管线钢研发为MIC防治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7.
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以磁场作为媒介的,磁场力包括洛伦兹力和安培力.概述了磁场对微生物和金属腐蚀过程的影响,包括对单一细菌和混菌体系、电化学控制和浓差极化控制的电化学过程的影响.归纳了磁场作用于微生物金属腐蚀的防控方法,包括微生物竞争手段、缓蚀杀菌剂的应用以及存在的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重点综述了近年来磁场条件下金属微生物腐蚀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磁场对于微生物生长特性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分别以不同微生物存在的体系、电化学过程控制的类型等方面展开详细讨论.针对磁场存在的环境,总结了微生物对金属的腐蚀机理,包括生物膜理论、离子干涉理论、自由基理论等.最后结合磁场对金属腐蚀过程的相关机理,展望了后续磁场对微生物腐蚀防控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硫酸盐还原菌腐蚀影响因素及防腐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月  谢飞  吴明  王丹  周伟光  潘哲 《表面技术》2016,45(3):24-30,95
微生物对金属材料的腐蚀现象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海洋和油田等环境下,其中硫酸盐还原菌是最重要的一种腐蚀微生物,因此对金属材料硫酸盐还原菌腐蚀现象的深入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简单介绍了硫酸盐还原菌的生理特征和腐蚀机理。重点阐述了硫酸盐还原菌对金属材料腐蚀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材料因素(合金的成分、成分含量、组织结构等)、环境因素(Cl-、Fe2+、磁场、温度等)及其他因素(p H、含氧量、CO2、流速等)。详细综述了控制微生物腐蚀的3种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及其防腐机理,为防腐蚀工艺提供理论基础,并认为生物技术防腐方式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最后,总结了目前微生物腐蚀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环境因素和力学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微生物腐蚀机理是未来腐蚀研究发展方向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影响金属和合金腐蚀的微生物种类很多,着重研究了四种腐蚀性细菌的生长特点,并对其进行了混合培养。测定了杀菌剂对四种菌在混合状态下的杀菌效果,确定了药剂的加药周期。结果表明在选用的杀菌剂中NJS-36、ML-616B的杀菌效果较好,其加药周期为90天。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导致混凝土材料和金属材料微生物腐蚀的研究现状,分别阐述了其微生物腐蚀的机理,包括混凝土生物硫酸腐蚀机制、金属微生物腐蚀的经典腐蚀机制和细胞外电子转移机制。概述了现有的建筑行业混凝土和金属材料微生物腐蚀及混凝土改性、制备保护涂层材料、添加杀菌剂等防护方法的研究进展,为后续建筑材料微生物腐蚀机制和防护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电场和杀菌剂对杀灭生物膜下硫酸盐还原菌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交变电场对生物膜的形成和对已经形成生物膜 的影响以及电场和杀菌剂的共同作用等方面问题.研究表明,电场对生物膜的形成没有影响 ,而在相同的情况下对已经形成的生物膜单位面积上的细菌量却有所降低; 在同样的时间内 采用同样的外加电场时,两种杀菌剂杀灭生物膜中的硫酸盐还原菌(SRB)所需要的杀菌剂的 浓度远远低于没有外加电场的情况.并从杀菌剂的传质过程和Ca、Mg离子从生物膜中脱除两 方面对电场和杀菌剂的协同作用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油田产出水的腐蚀及防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长庆油田的靖北、吴旗、油房庄和大水坑区块采油装置发生腐蚀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产出水的缓蚀和杀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引起井下管柱及集输管线腐蚀的因素主要有产出水矿化度高、H2S和SRB含量高、部分水质溶解氧超标以及井下存在CO2伴生气和不均匀结垢;优选的CI-2缓蚀剂具有较好的缓蚀效果,加量为50mg/L时,可使产出水的腐蚀速度由0.125mm/a降至0.012mm/a,缓蚀率达90%以上;经杀菌剂筛选,BI-2和BI-3对SRB、TGB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为了防止产生抗药性,采用BI-2和BI-3交替加药。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BZ25-1油田注水水源中硫酸盐还原菌(SRB)的指标要求,进行了现场SRB分布及生长规律统计和化学药剂筛选,并研究硫化氢浓度、硫离子浓度、总铁离子浓度、硫酸根离子浓度对杀菌剂作用效果的影响,设计了杀菌剂注入方案.建议对该区块的SRB控制进行生物竞争抑制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14.
铜离子杀菌剂灭活SRB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斌  刘贵昌  徐磊 《腐蚀与防护》2005,26(5):187-188,199
通过静态的SRB培养实验,考察铜离子最低杀菌浓度与水样初始菌量的关系;铜离子最低杀菌浓度与作用时间的关系;铜离子和其它三种杀菌剂在单项或不同组合情况下对水样中SRB杀灭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最低杀菌浓度随初始菌量的增大而增大;杀菌剂与水样的接触时间90min最佳;与其它杀菌剂相比,铜离子对SRB的灭活效果更好,当铜离子和其它杀菌剂共同作用时,协同作用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自养型的脱氮硫杆菌(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s),该菌株的最佳生长pH值为7.0.借助扫描探针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分析技术,研究该菌株与硫酸盐还原菌(SRB)混合培养时,在SRB腐蚀过程中,对碳钢表面SRB生物膜形貌、致密性以及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脱氮硫杆菌的存在阻碍SRB生物膜的形成,降低生物膜的粗糙度,增强生物膜的致密性;脱氮硫杆菌存在时,生物膜中腐蚀性硫化物的含量降低,表明脱氮硫杆菌对SRB引起的腐蚀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Fe^2+对碳钢的微生物腐蚀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硫酸盐还原菌(SRB)对碳钢的腐蚀与其腐蚀产物FeS膜的状态有关。实验表明,当介质中的Fe^2离子浓度低于50mg/L时,SRB的存在对碳钢起保护作用,其腐蚀产物膜致密,阻碍了介质与铁的作用,而且生物膜(biofilm)^[1]中的细菌数当于介质中的菌量;当介质中Fe^2浓度高于50mg/L时,SBR的腐蚀产物膜厚且疏松,FeS成为腐蚀微电池的阴极,对碳钢的腐蚀起促进作用,生物膜的存在影响了杀菌剂  相似文献   

17.
A strain of 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s (TD) isolated from the soil was selected to reduce the corrosion caused by 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 (SRB). The optimal pH was determined as 7.0 for the growth of TD. The growth environment of TD was found to be similar to that of SRB. Thus they can be cultured together. When they were grown together, it was observed that TD reduced the corrosion caused by SRB, being attributed to that TD might consume corrosive sulfides produced by SRB and restrict the SRB biofilms from accumulation.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 observations ex‐situ demonstrated that the topography of mixture biofilm formed in the mixed culture of TD and SRB was more compact than that for SRB along. Therefore, the process of charge transfer is baffled, leading to a decrease of the corrosion caused by SRB.  相似文献   

18.
硫酸盐还原菌(SRB)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可以利用硫酸盐类物质作为呼吸代谢电子受体的厌氧类微生物,是造成金属腐蚀破坏和设备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由于微生物活动的复杂性,生物膜内SRB与金属表面的相互作用缺乏深入的研究,其诱导腐蚀机理和腐蚀过程尚不清楚,难以进行有效的腐蚀预测。基于此,本文从SRB生物膜的呼吸代谢角度介绍了其诱导金属腐蚀的研究进展。介绍了SRB的生态特征和厌氧呼吸过程,重点综述了SRB腐蚀机理,包括阴极去极化、代谢产物腐蚀、浓差电池作用和胞外电子传递等理论,最后简要介绍了微生物腐蚀(MIC)研究的方法与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