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桥梁工程中传统的"抗震设计"相比,减震阻尼橡胶支座基于以"柔"克刚的思想,充分考虑突发性超烈度大地震对结构的作用,通过采用隔震、消能、调整结构动力特性等方法,达到隔离地震或削减地震反应的目的,将使桥梁上部结构加速度反应在地震作用下大大降低,不仅保证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原则,而且在高震区大大降低了桥梁结构的设计造价。  相似文献   

2.
郭博文  范冰  宋力  韩玉龙 《人民黄河》2024,(4):153-156+162
以处于地震基本烈度8度区的某开敞式防洪闸为例,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时程分析法对闸室结构抗震能力进行了分析。针对闸室上部启闭机房结构存在的抗震缺陷,制定了不同的抗震加固方案,通过不同加固方案抗震能力对比分析,比选了较优加固方案,并在较优方案基础上,探究了连通梁截面尺寸对闸室结构加固效果的内在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防洪闸闸室结构启闭机房排架柱折角位置处出现较大拉应力区,其最大拉应力超过了结构承载能力,不满足抗震安全需求;在各排架柱之间增设连通梁可降低启闭机房结构动力响应,但设计过程中为避免启闭机房结构产生鞭梢效应,不宜在顶部位置增设;连通梁截面尺寸对启闭机房排架柱结构抗震能力影响显著,实际工程中可通过控制截面尺寸达到理想的抗震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3.
李宏业 《中华建设》2013,(10):162-163
一、桥梁加固性质 通过对桥梁病害的研究分析,可将桥梁加固分为抗震加固、耐久性加固、使用功能加固和承载能力加固四种类型。抗震加固指使用加固技术对在地震中遭受破坏的桥梁结构进行修复,增强桥梁整体性能,从而达到提高其抗震性能的目的;耐久性加固针对桥梁薄弱结构进行加强和修复,防止桥梁病害的进一步蔓延,提高桥梁结构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基础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隔震房屋和抗震房屋设计理念的不同之处,探讨了结构隔震体系的减震机理,提出了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计算模型并编制了程序,借助该程序,分析了基础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剪力并与未隔震相同结构建筑的位移、剪力进行了对比。实践证明,隔震结构在大震作用下仍处于弹性工作状态,结构由传统抗震设计的"大震不倒"提高到了"大震不坏",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复杂结构的抗震能力,采用静力弹塑性方法,对两种托墙转换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地震反应进行分析,通过对结构的延性、承载能力、塑性铰分布、破坏过程的计算和研究,揭示出采用空腹桁架作为转换构件具有更好的弹塑性抗震性能,并探讨了提高空腹桁架转换结构弹塑性抗震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某既有砖混结构住宅楼经过鉴定,墙体普遍竖向承载力及抗震承载力不满足要求,必须进行墙 体加固。依据现有加固规范及加固方法,对比分析了砖砌体墙抗震加固方法的适用性,得出 UHPC面层 加固法显著提高墙体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通过提出具有抹面工作性的 UHPC配合比,进行了墙体 面层加固设计,并阐述 UHPC加固砖砌体墙的施工步骤及避免墙体剥离的加固构造措施。结果表明,加 固后砖墙的受压及抗震承载力能够达到设计要求且减少上部墙体自重。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既有石结构房屋保有量大,石结构房屋由石墙、石柱、石梁和石楼板这四种石构件堆砌组成,结构抗震性能极差。石结构房屋通常设有外走廊,外走廊相对于其他部位较为独立,在地震中和其他环境振动下极易倒塌。在既有石结构房屋未进行抗震加固前,为确保外走廊安全,提出拆除外走廊石构件,采用钢筋混凝土(RC)结构重建置换的加固方法。设计与分析表明:应当尽可能地增大RC构件的刚度,以减少地震作用下石结构房屋的侧向位移;RC构件与相邻的石构件应可靠连接。外走廊RC构件重建置换的加固方法可为类似石结构民宅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武汉市位于长江、汉水一、二级阶地之上,地基大部属于抗震性能差的Ⅱ类场地土,中强地震易使建(构)筑物产生严重破坏。因此,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与加固,是我市抗震防灾的主要内容之一,只有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才能保障建(构)筑物“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鉴于当前旧城改造的速度日益加快,以及加固经费的严重不足,我们实事求是地将日常工作的重点放在新建(含改、扩建)工程的抗震  相似文献   

9.
刘敬 《长江建设》2014,(5):84-85
结合工程实例,通过优化结构和构件布置,合理选用耗能构件和轻质建材,对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并采取针对性的加强措施,减小了结构地震作用效应,提高了结构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实现了"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要求。  相似文献   

10.
紫坪铺大坝汶川地震震害分析及高土石坝抗震减灾研究设想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紫坪铺面板堆石坝作为"5.12"汶川大地震强震区高土石坝的典型,重点总结了其主要震害,包括坝体地震永久变形,面板的脱空与垂直缝挤压破坏和施工缝错台,下游坝坡局部震损,防浪墙等坝顶结构震损,渗漏量变化等;并针对本次汶川地震土石坝震害的特点,提出进一步开展有关高土石坝抗震减灾设计研究的一些设想,包括土石坝震害及地震资料的调研与获取,高土石坝动力破损特征与地震灾害机理研究,高土石坝地震安全评价与震害评估方法研究,以及高土石坝抗震加固及应急处置措施研究等.  相似文献   

11.
在"中震可修"水准上我国抗震规范没有给出具体量化的性能指标.针对我国现行抗震规范中,地震作用水平从多遇地震到罕遇地震的超越概率相差较大的现状,提出中小震的地震作用水平.通过分析结构变形与损伤的关系,本文选取层间位移角作为中小学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性能指标,将"中震可修"性态目标划分为"轻微破坏"和"中等破坏"两个阶段,建立...  相似文献   

12.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强地震,四川及其周边很多的水库大坝均发生了不同程度地震损.本文以四川柏林水库为例,介绍了柏林水库在地震后出现的震损情况,并详细分析了该水库可采用的抗震加固措施,以及各加固方案的优缺点,最终综合考虑选择了适合柏林水库的加固方案.本文对地震后大坝的震损加固方案选择、加固方法等做了详细的分析,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福建土楼等夯土古建筑由于受环境长期侵蚀和旅游开发的影响已遭到严重破坏,迫切需要进 行抗震加固。针对现有夯土结构抗震加固方法的不足,提出了用竹条网对夯土墙进行抗震加固的新方 法。在此基础上制作8片夯土试验墙,并对其进行水平单调荷载和往复荷载试验,研究了竹条用量、竖 向荷载及承压装置等对加固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竹条网加固法能够有效提高夯土墙的抗震性 能,其加固效果随加固竹条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水平承载力及变形能力受竖向荷载影响较大,随着竖 向压力的增加,墙体的水平承载力有较大增长,而变形能力有所降低。使用竹衬管作为承压装置可以有 效提高其承载能力与延性。竹条网加固法在夯土古建筑抗震加固中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不规范的建造方式和海洋气候的影响,平潭岛上现存大量存在较大抗震安全隐患的石头厝。为提升该地区受损石砌墙体的抗震性能,基于钢筋混凝土墙板的加固方式,通过建立 18个石砌墙体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混凝土板厚度、配筋率、混凝土强度、竖向压力等因素对石砌墙体极限承载力、刚度退化和位移延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钢筋混凝土板墙可有效改善石砌体墙的抗震性能。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混凝土厚度可提高承载力,但过厚则会降低延性。适当增加配筋率能有效提高构件延性。随着混凝土强度提高,构件极限承载力略有下降且脆性越明显,设计时不建议采用高强度混凝土。对于竖向压力越大的石砌体墙,钢筋混凝土板加固后承载能力提高更明显,但相应的延性会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5.
章日凯 《中华建设》2011,(12):102-103
近年来国内国外地震频发,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我国的工程人员以及人民群众对于公路桥梁的抗震措施设计也有了更科学的认识,在公路桥梁设计中,有关抗震措施的设计思想也逐步被人们所重视。其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将公路桥梁中的各类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成为抗震性能优越的延性构件,从而能够依靠它们在地震时的屈服过程来使得地震施加在公路桥梁结构上的能量得到最大限度的损耗和散失,并最终确保公路桥梁结构在经历了地震之后仍然能够保持令人满意的使用功能。而作为整个公路桥梁结构的几个关键构件,下部结构(如桥墩)与基础、支座、上部结  相似文献   

16.
《中华建设》2008,(6):38
橡胶支座隔震技术是国际上热门的工程抗震新技术。它通过把隔震消能装置(橡胶隔震支座)安放在结构物底部和基础(或底部柱顶)之间,把上部结构和基础"隔开"。这样,改变了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动力作用,明显地减轻结构物的地震反应,达到"以柔克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古建筑榫卯节点抗震加固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古建筑木结构榫卯节点的抗震加固方法研究,是保护古建筑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该文以遭受汶川地震的四川省剑阁县觉苑寺大雄宝殿为例,根据宝殿的典型震害症状,采用铁件加固榫卯节点的思路,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结构加固前后的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节点在x、y向的位移及加速度反应均有所减小,结构的变形响应明显减小,数值模拟的结果与结构震害症状基本吻合。采用该方法进行古建筑木结构榫卯节点加固,结构具有更稳定的振动形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抗震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抗震性能不足的结构进行抗震加固变得尤为重要。梁柱节点是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设计的重要部位,也是碳纤维布框架抗震加固的难点和重点。根据已有的尝试,本文对梁柱节点在碳纤维布补强下的传力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中紫坪铺面板坝抗震特性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紫坪铺大坝为"5.12"汶川特大地震中高地震烈度区的最高坝,其设计和施工富有特色.调查表明,大坝基本蓄水功能没有受到大的影响,上下游坝坡稳定安全,震损表现为总体震损轻微,局部震损较重.分析认为,坝体的变形稳定、抗滑稳定和渗透稳定性能良好,震损可修复和易修复,地震动输入模式有别于常规模式.抗震特性初步分析可得到几点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吉林台一级水电站工程电站单机容量及总装机均为新疆之最。该电站地处高震区,厂房建筑物的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0.254g),为使结构设计安全、经济、可靠,施工结构设计之前,进行了三维有限元的整体计算分析,通过整体分析对厂房整体结构进行了一些必要的调整,亦对各个分项建筑物进行有限元分析,从而使结构的布置形式和结构尺寸既合理又经济,体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设计原则,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