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CDMA窄带干扰可以通过自适应线性预测器(ALP)来抑制。而自适应算法的稳态均方误差(MSE)与收敛速度是决定其性能的关键。在正规最小均方误差算法(NLMS)的基础上引入变步长NLMS算法(VSS-NLMS),并对其进行了稳态性能分析。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证实此算法的稳态MSE和收敛速度都明显优于NLMS算法,因而改善了对CDMA窄带干扰的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2.
DSSS通信中基于快速更新子带自适应滤波的窄带干扰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面向直接序列扩频(DSSS)通信中的窄带干扰抑制,将分块更新子带自适应滤波的高频谱分隔特性和直接变换自适应滤波的逐点更新特性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快速更新子带自适应(FRSAF)算法,给出了算法的迭代因子收敛界和快速实现结构。理论分析表明:该算法收敛迅速、迭代稳健,其性能明显优于经典子带自适应滤波算法和DCT/DFT-LMS算法,应用于DSSS通信可以得到优良的干扰抑制效果。仿真结果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的干扰抑制频域自适应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权值泄露自适应算法对功率时变干扰鲁棒性差的问题,在深入研究步长因子μ,泄露因子α与干扰抑制因子B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变步长频域抑制窄带干扰自适应算法.推导了新算法对功率时变干扰抑制性能,结合GPS抗干扰分析了新算法的收敛性能.新算法根据干扰功率自适应地调整干扰抑制因子B,提高了算法对时变干扰的鲁棒性,在干扰功率变化情况下能有效地抑制干扰.计算机仿真的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的罗兰C接收机在抑制窄带干扰方面的缺陷,将基于LMS算法(最小均方准则)的自适应陷波器应用于罗兰C窄带干扰的抑制,通过仿真,将其与固定频率点的陷波器进行了比较,自适应陷波具有较好的抑制窄带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5.
一种基于门限判决的窄带干扰抑制频域自适应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直接序列扩频系统中强窄带干扰的抑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门限判决的频域自适应算法。该算法利用干扰门限值估计和优化自适应滤波器参数,不但大大加快了收敛速度还提高了跟踪能力,而且保证了较小的稳态误差。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抑制直扩系统中时变窄带干扰。  相似文献   

6.
具体研究用离散小波包变换实现输入信号的子带分解,采用LMS算法自适应地调整滤波器抽头系数,有效地抑制窄带干扰。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TSA算示的小波包分解自适应窄带干扰抑制的方法比子带剔除在性能上更为优越,自适应算法的收敛速度也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解朦朦  王勇超 《电子科技》2013,26(11):99-103
研究了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中幅值相差较大的窄带干扰抑制问题,以一阶复数自适应陷波器为陷波单元,介绍了一种级联结构的陷波器,给出了系数迭代的自适应算法和理论分析。仿真实验表明,该陷波器能有效消除多个窄带干扰,迭代算法具有良好的收敛性能。  相似文献   

8.
曹龙  方娟  马强 《电子设计工程》2013,21(17):174-177
针对GPS接收机有效信号弱,易受窄带干扰影响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窄带干扰抑制算法的实现方案。该方案以Xilinx公司的Virtex5芯片为硬件平台,采用重叠加窗频域滤波算法和自适应多门限检测技术实现窄带干扰的实时检测和抑制,最后采用重叠相加的方法进行数据输出。测试结果表明,该设计能为GPS接收机提供至少60dB的抗窄带干扰能力。与其他窄带干扰抑制方法相比,收敛速度和信噪比损耗都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9.
《无线电工程》2017,(7):78-81
针对快变场景中的卫星导航接收窄带干扰抑制问题,结合自适应滤波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开环滤波的自适应陷波器设计方法,实现了导航接收系统中的窄带干扰自适应抑制,解决传统时域滤波器计算量大或收敛速度慢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比最优维纳滤波器的运算量低,相比LMS算法收敛速度快、性能好、窄带强干扰抑制能力优于30 d B。  相似文献   

10.
在GNSS服务过程中,地面接收到的卫星导航信号的功率较小,且易受到周围复杂电磁干扰影响,这将会导致卫星无法正常定位。针对常见的窄带干扰,介绍一种新型自适应全通IIR陷波器,自适应算法采用高斯-牛顿迭代法,通过跟踪窄带干扰频点,对其频点进行陷波。文中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进,在每次迭代过程中采用最佳收敛因子,最大程度地减少均方误差。这种算法可导致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高的估计精度。仿真结果表明,IIR滤波器可有效去除高达70 dB的窄带干扰。  相似文献   

11.
直扩通信系统抗窄带干扰技术研究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直扩通信系统中的强窄带干扰问题,通过Matlab/Simulink搭建完整的直扩通信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一种改进型的重叠变换干扰抑制算法.该算法利用重叠加窗降低了因数据截断引起的频谱泄漏,同时也减少了因加窗引入的信噪比损耗.计算机仿真分析证明,该算法可有效抑制强窄带干扰,改善系统的误码性能,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直扩系统中IIR格型滤波器抑制窄带干扰新方法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提出一种直扩系统中基于IIR格型陷波器时域频域相结合的窄带干扰抑制新方法,该方法采用时域频域并行处理的结构,通过最优加窗和频谱校正技术在频域精确估计出干扰信号的频率,根据频率估计误差和干信比求出最优陷波带宽,由此自适应地调整时域IIR格型陷波器的参数。分析和实验表明,该方法较传统的自适应IIR窄带干扰抑制方法不仅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实时性,而且在干扰得到有效抑制的情况下使有用信号的损失达到最小。  相似文献   

13.
一种具有窄带干扰抑制能力的改进型LSL插值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QR分解技术的最小二乘格形插值算法-QRD-LSL插值算法来抑制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该算法利用直扩信号、噪声信号和窄带干扰信号数据样值间相关特性的差异,通过对直扩系统接收端数据样值序列进行插值运算来估计窄带干扰信号成分,从而达到抑制直扩系统中窄带干扰的目的.由于该算法引入了QR分解过程避免了对数据矩阵求逆运算,并引用动态范围较小的新变量参与阶递推运算,极大程度上提升了算法在稳态特征、收敛速度和计算复杂度等方面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QRD-LSL插值算法较LSL插值算法和LSL预测算法至少可获得4dB的处理增益,且计算量与滤波阶数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敌方有意的窄带强干扰下,扩频通信系统可以利用时域自适应滤波算法来抑制干扰。介绍了基于时域预测的自适应滤波RLS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其对DSSS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有较好地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有效地抑制直接序列扩频通信中的窄带干扰,论文提出了一种非线性Laguerre滤波抑制直扩频通信窄带干扰的方法,给出相应的自适应算法。该方法利用具有IIR和FIR滤波器特点的Laguerre时延单元构造非线性自适应预测滤波器。该方法可以使预测器的记忆深度与预测器的阶数解偶,以更少的阶数达到更优的抑制性能。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Vijayan和Poor传统非线性自适应预测滤波器相比,该滤波器能够保证均方误差的收敛稳定性,并能在信噪比改善提高12dB的前提下,使滤波器阶数降低为原来的1/3~1/5,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直扩通信中二阶自适应格型IIR陷波滤波器在抗窄带干扰中的应用,推导了系统信噪比改善因子和误比特率的闭合表达式,分析了算法的性能,并进行了MATLAB仿真。基础上,设计了FPGA可实现的自适应解扩重扩滤波器,该滤波器实现简单,硬件测试表明,滤波器达到了预期的性能指标,有效可抗窄带干扰在大约21dB。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直扩通信中基于ATF算法的窄带干扰抑制技术的优化方法.采用自适应滤波技术取代子带剔除法,自适应地跟踪窄带干扰,改善了有用信号的丢弃情况,有效地抑制了窄带干扰.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性能上更优越,干扰定位速度更快,干扰抑制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直扩通信中一种改进的基于ATF(自适应时频)算法的干扰抑制方法。对原有算法进行了优化并给出了相应的自适应去干扰算法。采用自适应滤波技术取代子带剔除法,自适应地跟踪窄带干扰,改善了有用信号的丢弃情况,有效地抑制了窄带干扰。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ATF算法的自适应小波包时频干扰抑制方法比传统的子带剔除法在性能上更为优越,干扰定位速度也较快,干扰抑制能力强。  相似文献   

19.
For pt.I see ibid., vol.45, no.9, p.1101-11 (1997). An adaptive code-aided technique for the simultaneous suppression of narrow-band interference (NBI) and multiple-access interference (MAI) in direct-sequence code-division multiple-access (DS/CDMA) networks is proposed. This technique is based on the recursive least-squares (RLS) version of the minimum mean-square error (MMSE) algorithm for multiuser detection. The convergence dynamics of the RLS blind adaptive algorithm for suppressing the combined NBI and MAI are analyzed. The steady-state performance of this algorithm in terms of the 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SIR) is also derived. Systolic array structures for parallel implementations of the RLS adaptive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algorithms are then proposed. Versions of the rotation-based QR-RLS algorithms for both the blind adaptation mode and the decision-directed adaptation mode are derived. These algorithms exhibit high degrees of parallelism, and can be mapped to VLSI systolic arrays to exploit massively parallel signal processing compu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