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综述了增大截面法加固RC柱的研究现状.首先,介绍了增大截面法加固RC柱的构造以及不同构造的适用范围;其次,对增大截面法加固RC柱受压承载力研究的发展与现状进行调研,重点分析了二次受力对于加固柱受压承载力的影响;再次,对增大截面法加固RC柱的各类理论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根据收集到的文献的试验数据进行计算,对不同的理论公式...  相似文献   

2.
增大截面法加固混凝土结构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一个工程实例 ,论述了增大截面法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具体应用 ,并据此分析了增大截面加固法的受力特征、一般的构造处理及钢筋应力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范晓  屈妍 《山西建筑》2007,33(26):114-116
详细介绍了梁增大截面的加固设计方法,及保证加固后的混凝土梁能整体工作所必须的构造措施和施工工艺,同时还介绍了梁加固后在使用阶段钢筋应力的计算及控制,以推广增大截面加固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某框架结构综合楼按现行设计规范进行增层加固改造设计。基础和柱采用加大截面加固法,梁采用碳纤维布加固补强法,并对新旧结构植筋连接构造进行了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某框架结构综合楼按现行设计规范进行增层加固改造设计。基础和柱采用加大截面加固法,梁采用碳纤维布加固补强法,并对新旧结构植筋连接构造进行了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1.钢筋混凝土构造加固的背景钢筋混凝土构造是目前运用最为普遍的构造方式,特别是在工业建筑中钢筋混凝土构造所占比严重,但是钢筋混凝土构造在超越运用年限后,会呈现明显的损伤。这些建筑物有的由于运用超出建筑物自身的运用极限;有的由于建造质量差;在这种状况下,常常不会因而而撤除重建,构造均需求停止加强,补强,改造和维修。混凝土构造的加固能够分为直接加固与间接加固两个品种,在设计人员设计时可依据实践状况选择适宜的办法和施工技术。直接加固的普通办法有:加大截面加固法、置换混凝土加固法、有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粘贴纤维加强塑料加固法、绕丝法、锚栓锚固法等。间接加固法包括预应力加固法、增设支点加固法等。  相似文献   

7.
外包钢法加固混凝土构件的设计和施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杨凯 《山西建筑》2006,32(16):52-53
通过对加大混凝土构件截面法与粘钢加固法的分析对比,说明了采用粘钢加固法的优越性,并阐述了粘钢加固法的运用范围及详细的计算方法,最后介绍了其构造要求和施工工艺,实践证明该法的施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针对改进的加大截面法加固受弯构件结合面连接方法研究分析与论证,拟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采用加大截面法加固时,在结合面增加构造植筋,并考虑不同的植筋参数,植筋的间距及布置方式共设计四个试件。通过试验研究,提出受弯构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用加大截面法加固高层建筑框架梁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小新 《山西建筑》2006,32(17):56-57
根据某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确定了加大截面法的加固方案,介绍了具体的加固构造措施和施工方法,避免了施工中的质量问题,保证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0.
桥梁加固与维修的基本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旧桥上部构件进行加固与维修对旧桥上部构造进行维修的方法有 :压力灌浆法、喷射灌浆法及填缝法。主要采用高标号的水泥砂浆或环氧树脂砂浆等。对旧桥上部构造进行加固的方法主要有 :桥面补强层加固法、梁下部截面增强法、钢板粘结法、改变结构体系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更换部分或全部主梁法。前面 3种方法主要是改变行车道板的形心位置 ,增大梁的抗弯断面 ,这几种方法虽然增大了桥梁上部构造的承载能力 ,但由于其增加恒载较大 ,提高承载能力不明显。第 4、5种加固方法改变了原有结构的受力状况 ,加固效果较显著。最后 1种方法造价较高…  相似文献   

11.
核心混凝土可靠的浇筑质量是保证钢管混凝土满足其设计强度、保证钢管及其核心混凝土共同作用、充分发挥其结构力学性能的重要前提。提出应用ISO9000族标准质量管理的重要方法:过程方法,强调以控制过程达到控制结果的目的,对钢管混凝土中核心混凝土浇筑质量的过程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为钢管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及验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董艳梅 《山西建筑》2011,37(4):104-105
针对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普遍性,结合混凝土冬季施工的原理,详细介绍了调整混凝土配合比、蓄热法、外部加热法、暖棚法等在混凝土冬施中常被采用的措施和方法,以确保混凝土冬季施工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受拉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试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中介绍了基于氯离子在混凝土中扩散的直流电量法,详细介绍了自主研制的荷载作用下的氯离子渗透试验。另外,采用荷载作用下氯离子渗透试验研究了拉应力作用下混凝土的渗透性,随着拉应力比的增加,混凝土的电通量增加显著。  相似文献   

14.
混凝土桥梁冬季施工方案及防裂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栾新强 《山西建筑》2009,35(10):340-341
分析了混凝土受冻后强度所受到的影响,论述了蓄热法、暖棚法、低温早强混凝土法、冷混凝土法、蒸汽加热法和电热法等混凝土冬季施工方法,对施工中防止产生裂纹的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导管法浇筑水下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浇筑水下混凝土如灌注桩、地下连续墙等,一般采用水下导管法施工,它是施工中极为关键的一道工序。文中介绍了利用导管法浇筑水下混凝土的施工原理,对水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进行了研究,采用优化的措施,可以在泥浆中浇筑出合格的混凝土。导管法施工操作简便、节省投资,是一项值得推广运用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6.
田不群 《山西建筑》2014,(32):101-102
从冬期施工的概念着手,阐述了冬期施工对混凝土工程的影响,介绍了冬期施工采取的各种方法,并就暖棚法、蓄热法、蒸汽加热法、电热法等进行了详细说明,为混凝土的冬期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7.
混凝土强度现场检测技术若干问题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块新浇筑的素混凝土板和10根旧钢筋混凝土梁采用超声回弹综合法和钻芯法进行混凝土强度检测。研究了超声回弹综合法和钻芯法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值与标准立方体抗压强度三者的相互关系,并着重研究了100,75和50三种不同直径芯样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值的相互关系。在综合分析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到小直径芯样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相对标准直径的芯样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修正系数。可为混凝土强度现场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浇筑期结构混凝土耐久性质量控制方法,采用振动分层法,研究了混凝土浇筑密实度、浇筑均匀度对其渗透性的影响,建立了混凝土浇筑密实度和浇筑均匀度的量化控制方法——电阻率稳定区间法.结果表明:混凝土浇筑密实度和浇筑均匀度均决定于材料流动性和振捣时间;相比混凝土抗压强度,混凝土渗透性对浇筑密实度和浇筑均匀度更为敏感.通过计算量化判定电阻率稳定区间(SRER),并以其起点为判别点,可以保证混凝土浇筑密实度和浇筑均匀度处于综合最优状态,优化混凝土孔隙结构,显著提升混凝土抗渗透性能.  相似文献   

19.
赵苏政 《山西建筑》2009,35(13):266-268
针对钢筋混凝土防腐研究的重要性,分析了钢筋混凝土腐蚀的原理,研究了钢筋混凝土的防腐蚀措施,提出了钢筋混凝土路面采用阴极保护的可能性和基本方法,从而推广阴极保护法在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Design of concrete beams reinforced with steel profiles attached to the sides.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concrete beams can be increased with additional steel profiles or steel flats attached to the sides. The connec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forces between the concrete beam and the steel profiles is realized via steel bolts, threaded rods, or steel dowels. A method is presented to calculate and design such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The method offers several appealing features such as the individual definition of all parameters of the system including the exact loads and support conditions and yields, for the designer, all forces and displacements for the design of the concrete beam, the steel beam, and all fasteners. The fasteners between the concrete beam and the steel profile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using their true spring rates. Their size and location can be specified according to the static necessities and economic considerations. The method excels with its accuracy as well as with its variety and simplicity. A particularly appealing feature of the method lies in the design of post reinforcements for existing concrete beams. Finally, the method is demonstrated on a successful example of a modification scenario in a build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