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沿海挡潮闸海安县北凌新闸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闸门启吊钢丝绳锈蚀问题,经原因分析、防锈方案比选后,找出了最佳方案。本文对实施情况及效果作了介绍,供同类工程在运行管理过程中借鉴。  相似文献   

2.
推行代建制是江苏省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一个创新,北凌新闸除险加固工程是江苏省首批、南通市首例代建试点工程,由于代建单位的严格管理和施工监理单位的配合,质量、进度、投资、安全达到预定目标,工程始终在受控状态,随着代建制度不断健全及市场的培育,代建制将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模型试验对黄河小北干流连伯滩放淤试验工程的各关键技术分别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采用将放淤闸布设在弯道上段的凹岸、弯道设置溢流堰、淤沙条渠的合理分区和科学调度等措施.可以实现试验工程淤粗排细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1 工程概况 范河新闸是江苏省赣榆县范河调尾入海控制工程,也是该县实施“上截、中改、下调尾”防洪规划中的骨干工程,属于沭北地区治淮重点工程。当沂沭泗洪水东调南下后,新沭河扩大行洪,受新沭河高水位影响,沭北洼地洪水无法经范河老闸自排入海,而通过范河调尾工程将洪水调至该闸排泄入海。该闸于1979年开工建设,后因国民经济调整而于1980年12月被停缓建,当时已完成闸塘开挖及两侧岸墙沉井等部分工程量。1991年治淮治太会议后,经淮委批准,1993年岸墙沉井续沉到位,  相似文献   

5.
黄俊  田伟峰  李佩南  王禹 《东北水利水电》2012,30(10):1-2,14,71
白沙滩险工段处于嫩江主流凹岸顶流冲刷区,陡岸岩性主要是细砂,平均每年以2m的速度坍塌退岸,针对运行期不同设计水位等条件分别采取不同护坡、护岸型式,通过工程实施,取得了在粉细砂基础上进行坡式护岸设计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6.
做好规划计划工作推动水利事业发展防渗地下连续墙质量控制措施运东闸水电站出力不足改造及实施方案的探讨简析大型泵站防渗止水系统设计新沂河海口控制工程北深私闸管涌成因及处理常州新闸防洪控制工程水下底部工程结构选型及防渗结构设计淮河入海水道泄洪闸下游河床冲淤变化研究试析低矮土堤劈裂灌浆孔口压力的控制小塔山水库溢洪闸消能问题的研究对淮河入海水道堤防工程设计和施工有关问题的思考常州新闸防洪控制工程沉井岸墙设计徐俊仁华谷丁田王星梅韩春桥陈坚李爱华 丁坚 陈建国康立荣王亦斌章劲秋邹建国盛维高常语锋隋寿义李永博张平…  相似文献   

7.
以浏阳河朝正垸急弯河段为例 ,采用MIKE21水动力平面二维水流 -泥沙模型先进行率定 ,综合考虑长沙枢纽运行后湘江水位抬升对浏阳河下游的顶托与浏阳河不同频率洪水的叠加作用 ,采用该模型对上游直线段、弯段、下游直线段的水文变化、流速变化及冲淤情势进行多工况模拟.结果表明 :对于弯曲河道尽管改造拓宽弯曲段 ,在凸岸水流流速增大 ,可能存在冲刷 ,凹岸局部会产生淤积 ,在近邻弯曲下游段凹岸局部还会产生水位壅高.结果可指导本河段防洪规划设计 ,对类似工程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治淮》2019,(8)
<正>一、工程概况刘老涧新闸建于1976年,位于宿迁市宿豫区仰化镇境内的京杭运河中运河段上,是刘老涧枢纽排泄沂河、泗河、黄墩湖、宿迁闸下游地区洪涝的控制性建筑物。刘老涧新闸与刘老涧二站节制闸共同承担排泄中运河800~1000m~3/s洪水的任务,同时兼顾洋北地区排涝;关闸蓄水,可以满足刘老涧至宿城段运河航运及工农业生产用水的需要;在丰水期间挡高上  相似文献   

9.
三峡水库运用后下荆江急弯段出现“凸冲凹淤”现象,研究急弯段河床形态调整对水流特性的影响十分必要。基于2002年、2011年和2016年实测地形,采用Delft 3D水动力学模型计算上游来流为5 000 m3/s、10 000 m3/s和20 000 m3/s流量的七弓岭急弯段水流特性,探讨河床形态调整对弯道段流速分布与二次流结构和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七弓岭急弯段2002年至2016年的水流动力轴线大幅左摆,三种流量级条件下分别左摆1 160 m、1 130 m和900 m;水流冲刷动力在凸岸增强,凹岸减弱。这三年的凸岸侧垂线平均流速最大值依次为1.24 m/s、1.91 m/s和1.66 m/s。凹岸侧最大流速依次为2.55 m/s、0.97 m/s和0.80 m/s。七弓岭弯顶上游的断面平均环流强度递减,凹岸沙洲的二次流已非常微弱,导致泥沙淤积。  相似文献   

10.
溢洪道是水利枢纽中很重要的建筑物,为了确保在高速水流下泄槽内有较好的流态,设计上一般要求是直道,但有时候直道的开挖量太大或现有的地形条件不适合修建直道,所以在现实工程中难免要在泄槽段设计弯道。高速水流在进入弯道后的流态是很不好的,大部分水流集中在凹岸,水流撞击凹岸又冲到对岸的下游直道段,然后会在直道段内左右撞击边墙,流态很不稳定,因此要通过工程措施来稳定弯道内及其下游水流流态。  相似文献   

11.
正沭新河属于淮沭新河下游段,是分淮入沂、淮水北送综合利用的一部分。蔷薇枢纽位于沭新河渠尾,是淮水北送的最后一道口门,也是淮水综合利用的枢纽工程。经过多年运行,沭新河与蔷薇枢纽面临着许多新形势和新要求。本文从工程概况、效益发挥、控制特点和难点等方面,对两者的提升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便于今后更好地开展工程管理,发挥工程效益。一、沭新河及蔷薇枢纽概况沭新河是淮沭新河下游段,南起新沂河沭阳县段左岸的沭新闸,向东北  相似文献   

12.
2008年4月5日,长江中游南岸湖北省宜都市洋溪段河岸发生崩岸,经过现场地形地质调查,分析了该塌岸(滑坡)的岩土结构特征,提出了塌岸的致灾因素、形成机制与过程,认为凹岸地形及岸坡软岩与回填土的物质组成是塌岸的物质条件,长江水流冲刷是塌岸的致灾动因。此外,还提出了将恢复交通工程和灾害治理工程结合起来的综合治灾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陈志明 《治淮》2005,(3):39-40
江苏省常州新闸防洪控制工程位于京杭运河苏南段常州市境内,工程为单孔净宽60m节制闸,两侧岸墙采用沉井基础,闸门为整体钢结构浮箱体,底部工程包括钢筋混凝土闸底板、上下游混凝土护坦护底、防冲槽等.整个施工期不能断航,为确保钢筋混凝土闸底板、上下游混凝土护坦护底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施工中水下混凝土采用了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浇筑.  相似文献   

14.
1、工程概况。烧香河北闸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板桥镇东北4km烧香河入海口处,是连云港市善北地区挡潮排涝的重要工程,新闸位于老闸上游110m处,具有挡洪、排涝、蓄水功能,新闸按Ⅱ级水工建筑物进行设计,设计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共5孔,每孔净宽10.0m,排涝流量为580m^3/s,该工程于2003年11月开工,2004年7月通过水下工程验收。  相似文献   

15.
张长银 《人民长江》2012,43(18):30-31
通扬运河海安段由于长期缺乏维护治理,河床淤积,岸坡坍塌,严重影响河道功能发挥。2010年,通扬运河海安段治理工程被列入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试点项目,海安县精心组织,规范管理,扎实推进,圆满完成了省级批复的建设内容。工程建成后经过两年的运行考验,表明该治理工程有效地遏制了河岸坍塌、水土流失等病害问题,对改善工程沿线水环境和人居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钱塘江河口南岸余姚岸段处于深水、潮强、流急的尖山河湾凹岸,为了实现钱塘江河口余姚岸段的综合整治目标,需要通过抛坝促淤,使涂面淤涨,才能围涂和建设标准海堤。新建海塘底脚采用深水促淤抛石坝来满足海塘的底脚防冲要求,节省了工程投资,加快了施工进度。通过抛筑丁坝群则能进一步提高海堤底脚的防冲稳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黄倩  王震  李帆  张柏英 《中国水利》2014,(20):68-68
<正>工程治理前概况剑河县位于贵州省东部,东连锦屏,南连榕江,西接台江,北靠三惠。剑河清水江防洪堤工程位于剑河县新县城革东区北边,是剑河县打造生态宜居环境的基础建设工程之一。防洪堤绵延7.45km,分为革东段(5.072km)和高速路口至展架段(2.38km)。其中革东段河道较宽,为200~450m,河谷形态为两岸基本对称的"U"形谷,河流比降1.1‰,水流较缓,经县城受水流的作用,凹岸(右  相似文献   

18.
大口河护岸工程位于我区大口河左岸,系潮汐河口,上有盐码头,下接黄骅港,是我区出入渤海之咽喉。护岸段河弯半径560米,岸线弧长878米。水流常年冲刷凹岸(左岸),淤积凸岸(右岸),据1967年至1983年实测资料,凹岸后退120米,平均每年退岸7.5米;凸岸淤进198米,平均每年淤进12.4米。如果任其下去,对航运和黄骅港带来不利影响。为确保港口正  相似文献   

19.
针对溢洪道弯曲段凹岸与凸岸水位、水深差值大的问题,选择重庆石梁扣水电站溢洪道为研究对象,基于常用的反超高优化方案对弯曲段进行优化设计,并借助SMS流体计算软件建立二维数模进行计算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反超高优化方案通过凸岸抬高与凹岸下降的共同作用,有效消减弯曲段两侧水头、流速差,消减了水流横向移动,溢洪道内流场分布、水流结构具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针对溢洪道弯曲段凹岸与凸岸水位、水深差值大的问题,选择重庆石梁扣水电站溢洪道为研究对象,基于常用的反超高优化方案对弯曲段进行优化设计,并借助SMS流体计算软件建立二维数模进行计算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相比来看,反超高优化方案通过凸岸抬高与凹岸下降的共同作用,有效消减弯曲段两侧水头、流速差,及水流横向位移,对溢洪道内流场分布、水流结构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