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9 毫秒
1.
刘启波 《矿业工程》2008,6(1):62-64
对流层延迟是GPS定位中的主要误差之一,通过各种模型的研究比较,找出了修正对流层延迟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利用GPS精密定位的过程可以精确的估算出大气中的可降水量(PWV)分布,PWV的评估是气象学中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欧洲8个IGS观测站GPS的观测数据进行精密定位,计算出各观测站不同历元的天顶延迟值.进而反演出测站天顶方向的水汽含量;通过曲面拟合模型和距离加权模型分别建立了区域的水汽含量模型,并对两个模型的精度进行了比较,得出两个模型在建立PWV的一致性,同时也得到了区域内的水汽在一天内不同时刻的含量和变化趋势,为降水预报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实时气象参数改正GPS定位中的对流层延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流层延迟是GPS定位的一个主要误差源,与电离层延迟相比,消除对流层延迟要更加复杂,目前主要使用经验气象参数代入经验模型进行改正.对GPS定位中经常使用的模型和投影函数进行了分析和说明,分别使用实时气象参数和经验气象参数计算对流层延迟影响,对定位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实时气象参数比经验气象参数能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4.
苏晓庆  王晖  徐工 《矿山测量》2021,49(2):38-42,57
采用GAMIT/GLOBK进行高精度GPS控制网静态数据处理,通过不同方案设计对比分析解算过程中各参数和不同误差改正模型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基线类型应采用不同的基线解算模式,解算精度随对流层参数个数的增加而降低,且基准站概略坐标误差不宜大于7 m。另外,验证了海潮负荷对沿海测站的影响要大于内陆测站,数据解算时采用GMF映射函数模型和IERS10规范中的固体潮模型即可。  相似文献   

5.
GPS测量误差中关于对流层延迟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GPS测量误差中对流层延迟改正的几种模型,并以某测区为例进行比较,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对流层延迟的内插精度,构建了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的GPS对流层延迟内插模型。以安徽省电力系统6个CORS基站的坐标和对流层延迟作为建模数据,4个CORS基站的坐标和对流层延迟作为测试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试验表明:所提模型的对流层延迟插值精度可达毫米级。  相似文献   

7.
在GPS数据后期处理中,基线解算精度的高低会大大影响整个GPS数据的平差精度,如何找到一个合理的模型来尽量提高GPS基线解算精度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文中利用阳山金矿近几年采集的GPS控制测量野外数据,使用序列平均模型,采取4种方案进行基线解算数据比较,同时充分考虑卫星残差带来的影响,对序列平均模型提高精度的效果进行评估,发现序列平均模型是一个能提高GPS基线解算精度的模型,并且该模型可靠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对流层延迟误差的研究是提高GPS观测精度的主要课题之一.映射函数的构造是很多学者一直研究的主要方向.文中论述了连分式映射函数的发展过程,最后引入一种新的全球映射函数--GMF,并用NMF模型对其进行了检核,验证了该模型的适用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施品浩 《地矿测绘》2001,(2):双封四
提高测量成果的精度、作业效率和可靠性是广大测量作业人员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自从GPS作为一种测量的新技术进入测量生产领域以来,无论是点位的精度,作业的效率,还是成果的可靠性,都比传统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而徕卡530RUSH实时测量系统所支持的cm级精度实时GPS测量又有了新的提高.   530系统问世之前,徕卡的实时测量系统基于一个非常重要并为普遍接受的假设:GPS基线解算的精度在相位观测值的初始整周未知数精确解算出来之前是比较低的;一旦初始整周未知数被精确解算出来了,那么GPS基线解算的精度就可以达到cm级,而与基线观测时间的长短无关.……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天线高对GPS网外业观测成果质量的影响,通过变化测站点的天线高,对与之相关的重复边、同步环和异步环闭合差进行比较分析.该文建议GPS网外业观测成果质量,以重复边按仪器标称精度计算限差为首要检核.  相似文献   

11.
尽管各国学者在地基GPS气象学领域已经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但由于GPS气象学是一门正在发展的前沿学科,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文中主要介绍基于MATLAB的GPS水汽自动处理系统。通过对GPS水汽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逐步推算出大气可降水量,从而为提高降雨预报分析能力提供依据,更准确的评估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出现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随着西沟煤业的发展,其开采规模不断扩大,西沟煤业后六采区设计了单轨吊辅助运输系统。通过与传统的小绞车辅助运输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单轨吊辅助运输系统可以实现多巷道贯通联网运输,提高了辅助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13.
GPS在煤矿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建矿井,地面没有矿区控制网,为了保证主副斜井的精确贯通,两头对向掘进,形成井筒贯通方案。为将误差降低到最低程度,运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矿区平面控制,建立地面近井控制网。选用GPS建网方案,井筒位置及网形布设。  相似文献   

14.
高层结构受气象、地基沉陷等外界因素影响,会产生一系列的振动变形;为研究其振动特性,保障结构安全,须对其进行变形监测。利用GPS对高层结构进行变形监测时,得到的变形信号往往包含大量的无用信息,为准确把握结构体的变形信息,可以用提升小波变换的方法对信号进行处理。以皖北矿区某副井提升台为研究对象,将监测点设于振动台上,利用天宝R10对监测点进行监测试验,对得到的振动变形信号进行提升小波变换以初步降噪,然后对降噪后的信号进行小波分解。结果表明,GPS监测获取的振动信号中包含大量噪声,通过提升小波变换处理及小波分解之后,将噪声与振动信息分离开来,提取出了有效的结构振动信息,这对于实践中的GPS数据处理及形变信息提取工作具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GPS技术和全站仪在两井贯通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测绘领域,随着GPS测量技术的发展,工程测量的作业方法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GPS技术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精密三维导航与定位等功能,现已成功应用于工程测量等诸多领域。以中钢集团山东富全矿业有限公司李官集铁矿副井与风井两井巷道贯通测量中应用GPS布网,井下采用全站仪导线测量,大型巷道顺利贯通的一个实例,详细介绍了GPS技术在两井贯通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GPS技术在矿区地表移动观测站建立中的应用模式,论述了连接测量、全面观测的方法和GPS网的数据处理方案。以某矿首采面的地表移动观测站为例,对该观测站的五次全面观测,得出的GPS网转换后的点位中误差统计表,说明了GPS技术高精度的特点,该矿获得地质采矿条件下准确可靠的地表移动变形参数。  相似文献   

17.
随着载波相位观测技术与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对于区域内GPS改正数模型化并通过网络传播于用户的研究亦已取得相当的成果。对偏导数算法(PDA)和线性内插算法(LIA)两种改正数模型化方法进行探讨,并说明两种方法的优缺与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原理,确定了矿区GPS高程转换的遗传算法-模糊神经网络模型,研究了遗传-模糊神经网络、二次曲面拟合和 BP 神经网络3种模型在CPS高程转换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遗传-模糊神经网络模型拟合数据的精度更高、网络性能更稳定,有效的避免了局部极值的问题,可以用于GPS高程转换.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GPS高程异常拟合的精度及可靠性,基于相关向量机模型(Relevance vector machine,RVM),提出了一种稀疏化概率式的GPS高程异常SVM拟合模型。以柯西核函数与交叉验证法构建相关向量机,并推导了置信区间的估计公式。以某矿区GPS高程控制网为例,构建了基于相关向量机的高程异常拟合模型,并与多项式拟合、BP神经网络和遗传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进行精度对比,通过置信区间估计,评价拟合结果的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①相关向量机的平均绝对误差 (Mean absolute error,MAE)、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等精度指标均较大幅度优于多项式、BP神经网络和遗传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②测试数据集的实测高程异常均在相关向量机估计的置信区间内。上述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相关向量机是一种精度及可靠性高的矿区GPS高程异常拟合方法,对于快速测定矿区正常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