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龄  李轶 《中国计量》2014,(10):89-90
一、测量方法 将CTM-2002C非接触式测距仪以及GPS标准时间显示屏安装在试验车上,以100km/h左右的速度通过测速区间(测速里程为5km,限速值为100km/h)。区间车速监测系统对试验车进行速度测量并拍照,根据拍照照片可以得到试验车进入和离开测速区间的时刻值,非接触式测距仪测量实际通过里程值,根据式(1)计算可得出道路交通区间车速监测系统现场测速误差。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发挥监测系统的应有作用,实现大型桥梁车辆荷载识别,将桥梁动态称重(B-WIM)技术与健康监测系统(HMS)相结合,研究基于HMS的B-WIM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依托斜拉桥及其HMS实际工程,选取被监测的运营索力为观测参数,通过索力时程特征分析和神经网络方法识别车速和车重;首先采用小波和EMD分解方法对运营索力进行处理和解析,将索力的车辆响应分量与恒载、温度响应以及随机干扰部分分离,进而通过单索力车辆响应峰值锐度对车速预估,再通过多索力车辆响应峰值的匹配解算车速;然后,面向多索力响应构建车重识别的BP网络模型,基于相似公路车速车重联合分布模型构建车队样本进行车桥耦合分析,提取索力响应建立了2 916组数据样本用于网络的训练和检验,实现了较高精度的车重识别网络训练;最后,采用实际斜拉桥连续24 h索力监测数据,将上述车速车重识别方法在实际工程进行了应用和检验,共识别出车重50 kN以上的车辆463辆。通过对识别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识别的车速、车重分布以及二者的联合分布较好的符合实际。斜拉索具有全桥空间广泛分布的特点,索力也是监测系统的必测响应并对车辆具有良好的敏感性,以索力为观测参数实现车重车速的识别是可行的,并该方法的数据处理与车辆识别过程易于实现在线和自动化。  相似文献   

3.
正一、视频触发车牌识别系统的计时原理视频触发方式也称智能视频侦测方式,由摄像机不断对停车场出入口视频信息进行实时识别检测,一旦在分析过程中发现运动的物体,便进行视频跟踪。当视频检测到该物体进入设定的最佳拍照范围时(虚拟地感线圈范围),便触发抓拍,然后进行车牌自动识别及后续处理。在车辆入口,车牌拍照识别形成一个包含车牌及入场时刻t1等信息的记录,同时保留了车牌识别到的那张车辆的图片。在车辆出口,车牌拍照识别形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汽车物理车牌图像自动识别及车型自动识别技术的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稽查系统。该系统通过对在电子不停车收费车道完成电子交易后通行的每一辆汽车进行物理车牌图像及车型的自动综合识别,并将识别结果与电子交易流水中的车辆信息进行比对,自动从中筛选出两者不一致的车辆,辅助管理人员达到快速、准确稽查目的。  相似文献   

5.
该文旨在比较区间测速系统和雷达测速技术在车辆速度监测方面的计量特点,并探讨它们的优缺点以及发展趋势。区间测速系统通过车辆经过两个测速点之间的距离和时间来计算速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非接触式的特点,适用于需要测量多辆车辆通过某一区间的速度的场合。雷达测速技术利用雷达波的多普勒效应来实时测量车辆的瞬时速度,具有灵活性和广泛适用性。然而,雷达测速技术在计量准确性和多车辆测速能力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并且容易受到外部干扰等影响。文章通过比较计量准确性、检测范围和适用环境、外部干扰和影响,以及多车辆测速能力等方面,全面评估了区间测速系统和雷达测速技术的优劣。此外,还探讨了两种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技术改进和创新,以及应用领域的拓展和需求变化。研究结果对于交通管理和安全控制提供了决策支持和技术参考,推动测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车牌倾斜检测与校正是车牌识别的关键技术之一.提出了一种基于字符角点信息和惯性主轴的车牌倾斜角检测方法.在用Harris角点检测算法提取出车牌区域字符角点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所得角点的惯性主轴来检测出车牌的倾斜角度,从而实现车牌的倾斜校正.给出了实验结果,并与Hough变换法、旋转投影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检测校正方法运算量小,速度快,校正精度高.  相似文献   

7.
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使高速收费面临着较大挑战,智能化、高效化收费模式已经成为现代高速收费系统设置目标。鉴于此,车牌识别技术开始在高速收费系统中得到应用。该文将以车牌识别系统介绍为切入点,通过对车牌识别原理与过程的分析,对该系统在高速收费系统中的具体应用展开全面论述,希望能够为车牌识别技术使用以及高速收费系统优化提供可靠支持。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高速公路发展迅速,运行车辆数量也与日俱增,其中车辆检测技术对于良好的运营管理至关重要。基于此,该文研究了一种基于光纤光栅的车辆检测系统,根据车辆通过时检测区域光纤光栅中心波长的偏移量、变化时间差和变化位置等采集信息,可计算得出待测车辆车重、轴距、车型、车速等车辆运行参数,通过建立标准检测数据库可对检测数据进行校准和优化。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测前车车距,采用机器视觉方式,以 CCD构造单目成像系统采集前车图像,以检测车牌在图像中像素的数量方式实现车距的测量。系统以单目摄像头的成像模型,通过物像位置关系及大小关系,建立车牌图像与车距信息之间的模型;以CCD成像原理,建立车牌图像与传感器像元像素之间的模型。由此构建测距检测算法模型。采用MATLAB软件平台设计人机交互界面,对采集图像进行预处理提高图像的对比度;通过匹配连通域等算法,对车牌进行定位、分割,检测车牌水平方向像素数量;在此基础上,采取小孔成像原理计算车距的大小,并显示在软件平台上。实验证明了本系统能对前车图像进行分析从而计算出车距,该系统对3 m之外的车距检测平均误差为4%。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机动车在公交车站台附近违规停车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和相关技术的违规停车举报系统。该举报系统接收举报人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传来的用智能手机拍摄的违章车辆车牌照片及违章车辆所在地理位置信息,然后对照片图像进行处理和识别,最后将识别结果反馈给举报人,将违规停车车辆报交管部门处理。  相似文献   

11.
区间测速是基于距离和时间测量机动车行驶速度的测速方式,其中监控终端触发拍照、车辆信息识别、数据处理运算是其关键要素.中国现阶段道路区间最短距离是计算固定车道机动车行驶所获得的区间道路最短长度,此计算方法忽略了机动车变道行驶,因此这个距离并不是机动车可能行驶的最短距离.本研究采用了一种新的方法来计算区间测速系统中机动车可能行驶的最短距离,并探讨了其工作原理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区间测速是基于距离和时间测量机动车行驶速度的测速方式,其中监控终端触发拍照、车辆信息识别、数据处理运算是其关键要素。中国现阶段道路区间最短距离是计算固定车道机动车行驶所获得的区间道路最短长度,此计算方法忽略了机动车变道行驶,因此这个距离并不是机动车可能行驶的最短距离。本研究采用了一种新的方法来计算区间测速系统中机动车可能行驶的最短距离,并探讨了其工作原理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测试》2017,(10):14-17
为解决汽车驱动轮输出功率动力性检测的不足,采用发动机转矩达标法,使用汽车底盘测功机,通过功率吸收装置加载检测驱动轮轮边稳定车速,并与发动机额定转矩车速相比较,可有效评价营运车辆的动力性衰退程度。以汽油车辆为例,分析汽车底盘测功系统的加载力、驱动力、系统阻力及计算模型,提出额定转矩车速与驱动轮轮边稳定车速的检测方法。通过试验误差分析表明,检测数据的重复性好,恒力控制准确度高,动力性评价准确。  相似文献   

14.
区间测速系统是基于距离和时间测量机动车行驶速度的测速方式,监控终端触发拍照,车辆信息识别,数据处理运算是其关键要素。本文分析了机动车区间测速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关键技术,并介绍了几种不同原理的机动车区间测速系统。  相似文献   

15.
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由辅助照明单元、摄像机单元、图像采集单元、图象处理和传输单元等组成.这个系统中唯一的计量测试功能就是车速测试,交警可根据车速测试功能判断车辆是否超速,给交警对超速违章处理提供法律依据。因此作为对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计量系统,必须经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部门检测符合有关标准后方可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16.
罗喆  费风长  刘世明  周晓锋 《硅谷》2011,(15):65-66,52
车牌图片预处理是汽车牌照识别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预处理的好坏对车牌系统识别率影响很大。如何检测车牌照片的信息并适合计算机识别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在对车牌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最简车牌照片边缘检测算法,并通过与经典算子进行比较来突出该算法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张晓东 《硅谷》2012,(16):125-125,85
随着车辆的增多,政府重要部门、保密机构对进出车辆的管理要求越来越严格,单纯的射频识别技术在自动车辆管理上已经无法满足对授权车辆的监管。因此,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和图像(车牌)识别技术相结合,并通过相应的车辆出入管理软件的管理,有效地实现对车辆进出的监管和管理。  相似文献   

18.
研究车桥耦合振动引起的车辆舒适性问题对合理设计桥梁结构,从而减小车桥耦合振动响应和提高司乘人员的乘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分别利用有限元法和达郎伯原理建立了大跨度公路斜拉桥三维模型和9个自由度的车辆空间模型。通过位移和力的协调条件将车桥两个子系统耦合起来,求解车桥系统的振动微分方程。基于计算机软件ANSYS中的APDL语言编写了求解振动微分方程迭代计算的命令流,以ISO2631-1―1997标准建立了评价车辆舒适性的方法,并据此分析了主跨为550m的福建长门大桥在多车辆通过时考虑不同车速和车重时的车辆动力响应和车辆舒适性。计算结果表明,随着车速的增加,车辆的动力响应增加,舒适性变差;而随着车重的增加,车辆的动力响应减小,舒适性变好。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进步,车牌识别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停车场管理系统中,通过在停车场的出入口加装车牌识别器,就可以实现自动识别车辆,记录车辆的出入信息,从而出入口免取卡的理念引入了到了停车场。但随着停车场服务的纵向发展,仅仅实现停车场系统的免取卡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具备快速开发、快速部署、便捷实用、贴合市场等能力,立足于解决需求问题的视角实现产品。  相似文献   

20.
基于贝叶斯推理提出了一种可实现误差模式选择的桥梁车辆荷载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静力影响线构建车辆荷载与实测响应的关系表达式,并建立修正曲面以消除动力效应造成的识别误差。引入与结构响应大小和车速相关的五种误差模式。根据假设的先验分布推导车辆轴重参数的后验分布,以获得车辆荷载的最优估计值和置信区间,并计算各误差模式的后验概率。分别采用简支梁数值算例和某连续梁桥动载试验,对该方法在不同车速工况下的识别精度和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修正曲面可以有效消除车辆动力冲击的影响,提高了荷载识别精度;荷载识别结果以置信区间形式呈现,可量化荷载识别结果的不确定性;贝叶斯方法能够识别出最佳误差模式,进一步提升了荷载识别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