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李国兵  李明  陈松  黄国强 《化工学报》2013,64(4):1176-1182
在内径为182 mm的喷动流化床中安装内径80 mm的导向管,以平均粒径为2.2 mm的尿素颗粒为物料,对喷动气旁路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别考察了夹带区高度、导向管长度、喷嘴内径、床层高度、喷动气速和流化气速对喷动气旁路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喷动气速的增大,喷动气体旁路分率先增后减。导向管安装高度越高,气体旁路分率越大。床层高度增大喷动气体旁路分率略有降低。而喷嘴直径小于50 mm时气体旁路分率随喷嘴直径增大而提高,在大于50 mm时气体旁路分率随喷嘴直径增大维持不变。当气速较小时,导向管高度增大会引起气体旁路分率增大,引入少量流化气能有效地抑制喷动气旁路。  相似文献   

2.
为阐明超细粉在声场导向管喷动流化床内的流化机理,并为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床层结构及操作条件提供基础,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计算了导向管喷动流化床内的单相气体流场,考察了进口流化气速和射流气速对气体流动规律的影响,以及声场对导向管喷动流化床内气体轴向速度分布及其脉动均方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速射流条件下,导向管喷动流化床内气体呈内循环流动,气体循环流量随流化气速度的增加而减小,但随射流气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外加声场使环隙区和喷泉区的气体流动更加均匀,显著增加环隙区和喷泉区气流的湍动程度,且湍动程度随声压级的增大而显著增大,随声波频率的升高而小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3.
基于截面200 mm×20 mm,高1600 mm,锥角60°的矩形喷动流化床,以二组分混合颗粒、单一组分球形颗粒及非球形颗粒为物料进行最大喷动压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最大喷动压降随静止床高、颗粒密度、颗粒球形度及二组分混合颗粒体系中沉积组分分率增加而增大,随流化气速增大而减小;增大颗粒粒径或喷口宽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存在极小值;对于非球形颗粒及混合颗粒,其床层总压降随表观喷动气速变化的规律与单一组分球形颗粒相同,但相同条件下的前者压降波动幅度大于后者。以实验测量的854组数据为基础,结合量纲分析法建立了最大喷动压降预测关联式,与测量值及文献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唐楠 《洁净煤技术》2012,(5):60-64,79
为了捕捉喷动流化床中微观层次上的颗粒运动信息,建立了基于CFD的二维非稳态喷动流化床欧拉-欧拉两相流模型。分析了不同流化气速对喷动流化床气固流动特性的影响,即不同工况下的炉内压力降、颗粒浓度、床内空隙率分布、气体速度分布和固体颗粒速度分布。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随流化气速的增大,压降和炉内平均空隙率逐渐增大,密相床层高度逐渐增加,沿着轴向方向的气体流量增大,喷动气的射流深度逐渐增加,同时射流半径也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5.
粗颗粒在锥型床中的流化特性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通过Geldart-D类粗颗粒在三种锥形床中的实验表明:随着入口的表观气速的增加,在床中依次出现固定床流区,部分流化区和喷动流区。在固定床区内,压降和表观气速关系可以通过Ergun公式求得:在部分流化床区内;实验和理论计算均表明了由于颗粒所受到的曳力档的轴向高度增加而减小,造成床层轴向上部未流化的颗粒对下部硫化颗粒膨和压制作用,在喷动流化区内,给出了预测锥形床的初始喷动气速和喷动压降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6.
在一喷动流化床(直径 50 mm)实验台上采用 0.63~1.60 mm的神府原煤颗粒,在连续进料的情况下进行了最小喷动流化速度以及固定流化气、改变喷动气和固定喷动气、改变流化气的床层压降变化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最小喷动流化速度可以参考鼓泡流化床的临界流化速度的计算方法;床层压降变化证实,喷动流化床具有良好的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优化床层结构及操作条件,采用双流体模型对导向管喷动流化床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考察了进口喷动液流速和流化液流速对颗粒流动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喷动液流速对颗粒的浓度分布及速度分布影响较小,只能使颗粒在环隙区与导向管内的循环加快;流化液流速对颗粒的浓度分布及速度分布影响较大,随着流化液速度的增大,颗粒在环隙区分布更均匀,浓度降低,颗粒更容易被卷吸进入导向管内,颗粒循环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8.
喷动床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叙述了近年来出现的几种改型喷动床,包括多喷头喷动床、喷动流化床、带导向管的喷动床、性粒子旋转射流式喷动床、射流喷动床的研究与进展。它们在传统柱锥形喷动床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喷口、导向管、流化气、惰性粒子或增加喷动气速等方法,来克服原有喷动床应用的局限性,拓展其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9.
利用图像二值化方法处理图片,并采用Matlab编程实现空隙率的测量,从微观层次分析空隙率对喷动流化床内流动状态的影响。研究了颗粒粒径、喷口数量和表观气速对空隙率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表观气速使床层底部的稀相区增大,床层膨胀高度增加,空隙率也随之增加。增大颗粒粒径会增大最小临界流化速率,所以在其达到流化状态后流化床内颗粒粒径增大,床内喷动区空隙率减小比较明显。在相同条件下,与单喷口相比双喷口在床层底部附近存在合并射流,同时颗粒能到达的高度显著增加,底部两侧停滞区面积减小。结合对空隙率的分析,提出一种新的表征流化床内流化状态的参数(流化指数),可以直观地表示流化床内颗粒的流化状态。  相似文献   

10.
许瑞阳  白勇  司慧  刘德财  祁项超 《化工进展》2022,41(4):1742-1749
为探究不同工况下热解流化床反应器的气力进料特性,设计并搭建了流化床反应器气力进料冷态试验装置。生物质原料和床料分别采用落叶松颗粒和石英砂颗粒,通过试验测得了本装置的最小流化速度,研究了流化气速、喷动气速、流量比、初始静床高、石英砂粒径、落叶松粒径对流化床反应器气力进料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流化气速和喷动气速的增加均会提高进料率;流化气使床料流化并为落叶松颗粒提供进料空间,喷动气为落叶松颗粒提供动能,并平衡一部分床层压力;落叶松与石英砂粒径的增加对进料效果不利;流量比在1.9~2.7范围内进料率高且稳定性好。本文构建了生物质、床料与气体的三相流物理及数学模型,开展试验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其预测误差为±13%。  相似文献   

11.
双喷嘴矩形喷动床流动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少峰  王淑华  赵剑波 《化学工程》2006,34(11):33-35,39
在120 mm×240 mm的双喷嘴矩形不锈钢床内,对新型双喷嘴矩形导流管喷动床的最小喷动速度和喷动高度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喷动气速、粒径、静床层高度、导流管直径、导流管安装位置对最小喷动速度和喷动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小喷动速度随颗粒直径、导流管直径、导喷距的增大而增大,随静床层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喷动高度随喷动气速的增大而增大,随导流管直径的增大而减小,受静床层高度和导喷距的影响不大,并得出了最小喷动速度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12.
导向管喷动流化床内颗粒停留时间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明强  颜涌捷 《化工学报》1998,49(5):586-591
通过对导向管喷动流化床的喷动区和流化区分别进行质量平衡和动量平衡,得出了描述连续流动条件下其床层内粒子停留时间的数学模型。本模型所得计算结果与以前报道的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3.
王娜娜  李萍  司慧  齐敬一 《化工进展》2019,38(10):4780-4785
设计制造了一套生物质热裂解用双仓式气力输送喂料装置,研究流化气速、喷动气速、有效喷射距离(s=50mm、100mm、150mm、200mm)、输料管内径(d 1=21mm、24mm、29mm)和生物质颗粒粒径对进料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进料率随着流化流速、喷动气速、输料管内径、生物质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在有效喷射距离为100mm时,进料率最高。固气比随着流化气或喷动气速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流化气和喷动气的共同作用下,随着气体流速的增加固气比一直在降低。为了描述进料率与喷动气速、流化气速、有效喷射距离、输料管内径以及生物质颗粒粒径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开展了额外试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试验值和预测值误差在±10.2%以内,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可靠,可以利用该模型预测喂料器的进料率。  相似文献   

14.
用压差变化阈值确定外循环流化床的起始外循环流化速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起始外循环流化速度是影响气液固外循环流化床正常操作的重要参数之一。提出了以流化床内压差随表观液速的变化阈值来确定流化床起始外循环流化速度的方法。通过实验研究,考察了颗粒直径、颗粒体积分率和表观气速等操作参数,对强制循环条件下流化床起始外循环流化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液固流化床起始外循环流化速度远大于单个颗粒终端速度,与颗粒体积分率、颗粒平均直径成正比;强制循环时,颗粒体积分率较小的情况下,加入气体后的起始外循环流化速度比液固两相起始外循环流化速度要大,颗粒体积分率较大时,几乎与液固两相相同。  相似文献   

15.
应用欧拉双流体模型模拟了某化肥厂现运行的灰熔聚流化床煤气化炉(用ICC表示)内的气固两相流动行为,得出了所模拟ICC的合理流化气速与喷动气速的速度范围及匹配关系:流化气速不能太小,否则布风板区域会出现死区;流化气速也不能太大,否则将失去ICC的设计运行特点.当流化气速一定时,随喷动气速的增加,搅动混合增强,但过大的喷动气速会使床内的流动结构出现腾涌,不利于ICC的高效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6.
在内径120 mm的半圆柱型声场导向管喷动流化床中,以平均粒径290 nm的TiO_2颗粒为原料,高速空气射流为喷动气,考察了操作条件、声参数(频率和声压)对纳米颗粒在声场导向管喷流床中的流态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声波可以有效抑制沟流,改善环隙流化质量,防止射流旁路,从而促使粉体稳定循环,加快循环速率;同时声波可以显著地降低纳米TiO_2颗粒的最小喷动速度,声波频率一定时,最小喷动速度随声压的增加而减小;声压一定时,最小喷动速度在声波频率为80 Hz时达到最小值,低于或者高于80 Hz,最小喷动速度都会增大。  相似文献   

17.
喷动流化床流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密度与尿素相近而粒度不同的三种模拟物料,在内径为182mm的有机玻璃喷动流化床中,对喷动流化床的流体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测定了不同物料最大操作区所对应的静床高及喷动流化气速与床层压降、床层空隙率分布的关系。为喷动流化床尿素造粒热态试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设计及操作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φ300mm的喷流床中,用砂作流化颗粒,以空气作为流化和喷动气、考察了流化气速、喷动气速、静床高、大颗粒深度及锥形气体分布器开孔率等对大颗业在喷动气入口管出料的影响,从而提出大颗粒下料速率的经验关联式为vp=1.953×10^-9cb(Us/ut)^-14.35exp(-1.32Ut/Umf)维持喷动流化床不出料的最小喷动气速计算式为Usmin/ut=0.231Ut/Umf+0.771。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大型冷模实验测量了二元混合颗粒在流化床内沿轴向的压力分布,考察了混合颗粒截面平均浓度沿轴向的变化特点。通过分析床层压差分布的转折点,确定了密相区与稀相区的相交界面高度,根据实验结果给出了经验关联式。通过压力信号标准差分析了流化床内混合颗粒流化性能与表观气速和颗粒混合比例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平均颗粒浓度沿流化床轴向呈下降趋势,且在密相区中随表观气速增加而减小,在稀相区中随表观气速增大而增大。二元颗粒中大颗粒比例xl为0.685时,密相区总平均颗粒浓度存在最大值。密相区与稀相区相交界面高度随表观气速增大而提高。当0.225≤xl≤0.479和0.561≤ug≤1.122 m/s时,流化床内二元颗粒的流化性能和混合程度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20.
在上部内径为 195mm柱状、下部为 6 0°锥体的喷动床中水平引入辅助气 ,考察了水平辅助气对流动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 ,辅助气的水平引入比竖直或法向引入可以更有效地抑制喷动气体向环流区扩散 ,降低最小喷动气速。在总气速一定的条件下 ,增大辅助气速的比例 ,可以降低喷动区空隙率而使颗粒浓度增大 ,提高颗粒的循环流动量。相比而言 ,喷动气速对喷动区颗粒的流动速度影响较大 ,而水平辅助气速对环流区颗粒的流动速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