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了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贵金属化合物硫酸钯溶液中的氯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含量的方法。使用IC-H型阳离子交换前处理柱除去样品中的钯(II)阳离子;采用梯度淋洗程序,以KOH溶液(1.0 mL/min)淋洗液,用抑制性电导检测,外标法定量测定氯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测定线性范围为0.04~1.2 μg/mL,检出限为0.006~0.015 μg/m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5%~4.9%,样品加标回收率94.2%~112.9%,可满足硫酸钯溶液产品中氯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杂质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络合掩蔽-离子色谱法,测定氯亚钯酸(H2PdCl4)溶液中的硝酸根含量。用乙二胺(en)将阴离子[PdCl4]2-转化为[Pd(en)2]2+阳离子,用银柱除氯,避免大量氯离子拖尾影响阴离子的测定。采用高容量阴离子色谱柱,以5-15-35-5 mmol/L KOH在线梯度淋洗,抑制电导检测氯亚钯酸中的硝酸根含量。结果表明,常见阴离子对测定结果无干扰,方法在0.05~4.0 μg/m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对标准偏差为0.8%~3.4%,加标回收率为93%~110%,满足产品质量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3.
离子色谱测定岩盐样品中硫酸根及氯离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盐是指古代海湾或盐湖形成的固体盐,亦称石盐。岩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通常有芒硝、石膏、钙芒硝、光卤石和其它硫酸盐,卤化物等共生,并常夹杂有粘土,碳酸盐和有机质。岩盐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又是工业上最重要的原料[1]。本方法试样经水溶后,用离子色谱同时测定溶液中的硫酸根和氯离子。  相似文献   

4.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溶液化学计算、ICP检测和动电位测试,考察在油酸钠(NaOl)体系下碳酸根离子、氟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对萤石和方解石可浮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矿浆pH值大于萤石或方解石饱和溶液的pH值(记作pH_(sat))时,碳酸根离子、氟离子、硫酸根离子能活化萤石或方解石的浮选,当矿浆pH值小于萤石或方解石的pH_(sat)值时,阴离子则能抑制萤石或方解石的浮选;添加三种阴离子并不都能使矿浆溶解的钙离子沉淀,但可以改变萤石和方解石的溶解行为;阴离子对萤石和方解石可浮性的影响与溶液中钙离子含量无关,但可能与阴离子在萤石和方解石表面发生吸附并改变矿物的表面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5.
对硫酸盐作用下混凝土中Cl-的扩散规律进行了室内模拟试验研究。溶液采用1mol/L氯化钠溶液,以及分别加入0.1mol/L,0.3mol/L和1mol/L硫酸钠的复合溶液,并以清水溶液作为对比。结合试验参数,基于Fick扩散定律,利用ANSYS软件对混凝土中氯离子等效扩散系数进行了数值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在试验时间范围内,氯离子的等效扩散系数随时间呈指数递减规律;当溶液中的硫酸根浓度由0增加到0.3mol/L时,氯离子扩散逐渐增强;当硫酸根浓度为1mol/L时,氯离子扩散明显减弱。对试验结果进行数据拟合后,建立了混凝土中氯离子等效扩散系数与时间、硫酸根离子边界浓度的关系表达式,所建立的表达式可用于硫酸盐及氯盐共同侵蚀下混凝土内部氯离子浓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6.
高苛性比铝酸钠溶液的Raman光谱研究SCIEI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 Raman光谱方法研究高苛性比铝酸钠溶液的阴离子组成.高苛性比的铝酸钠溶液的Raman光谱在470cm^(-1)等处有特征峰.和固体Ca_3[Al(0H)_6]_2及Ba_2[Al_2-(OH)_(10)]的 Raman谱相对照,可看出高苛性比的浓铝酸钠溶液可能含有Al(OH))_6^(3-)及其聚合离子。  相似文献   

7.
在海南峨蔓和山西平陆两地对碳钢进行为期1a的大气暴露试验,同时持续监测两地大气中氯离子及硫酸根离子含量;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碳钢表面的腐蚀形貌、腐蚀产物成分。结果表明:碳钢在两地区的腐蚀速率均较高;碳钢在海南峨蔓地区大气中的腐蚀等级为C5级,大气中的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含量都较高,其共同作用造成了碳钢较高的腐蚀速率;碳钢在山西平陆地区大气中的腐蚀等级为C4级,大气中的硫酸根离子含量高,是造成碳钢在该地区腐蚀速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依据盐渍土分类规则,设置了系列的盐渍土模拟溶液。采用极化曲线测试了干湿循环模拟盐渍土环境中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的不同比例对钢筋腐蚀行为的影响,并采用离子扩散装置考察了硫酸根存在下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特征。结果表明,盐渍土环境对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盐渍土环境对钢筋腐蚀的影响程度不同,混凝土中钢筋在氯盐渍土和亚氯盐渍土环境中,腐蚀速率较快;此外,硫酸根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对氯离子的扩散有促进作用,这一结果与电化学测试结果相对应。  相似文献   

9.
实验表明:化学组成相同的铝酸钠溶液,可能由于有不同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铝酸钠溶液在制备后的放置期间,结构和光谱性质均有缓慢变化.因为这种溶液含有Al(OH)_4~-、Al(OH)_6~)(3-)、[(OH)_3Al-O-Al(OH)_3]~(2-)等含铝阴离子,各种离子之间可以互相转化,但因转化过程牵涉到有共价性的Al-O键的形成或断裂,故转化反应进展甚慢.铝酸钠溶液制备后,各铝酸离子的比例可能未达平衡,故放置中仍有变化.在到达平衡前,制备条件应对溶液结构和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硫酸锰两步法合成高纯四氧化三锰,研究水解物的生成及洗涤条件对水解物及四氧化三锰中硫酸根含量的影响。测定不同加料方式、氨锰比、硫酸锰浓度、反应温度、氨水滴加速度条件下生成的水解物及其四氧化三锰产品的硫酸根含量,并对水解物分别使用稀氨水硝酸铵溶液和水洗涤,测定匀浆及淋洗两种洗涤方式下水解物的硫酸根含量。结果表明:在硫酸锰浓度0.5 mol/L、温度60℃、氨水滴加时间20 min、氨锰比为3:1的条件下,采用向硫酸锰溶液中滴加稀氨水的加料方式,四氧化三锰产率可达86.1%;采用匀浆洗涤方法能明显降低水解物的硫酸根含量,其效果优于淋洗方法;使用2%稀氨水匀浆洗涤两次所得四氧化三锰的硫酸根含量可降低至0.09%。  相似文献   

11.
用拜耳法生产氧化铝,铝酸钠溶液是从铝土矿析出氢氧化铝的介质。本文以氧化铝生产中氢氧化铝溶液分解反应为主,并参考过去一些实验,对铝酸钠溶液的特性进行了研究。溶液的特性包括粘度、导电率、比重、蒸汽压等。根据这些特性认为,在铝酸钠溶液中存在着铝酸离子,这种离子的迁移率小,而且由于和氢的键合,使离子之间以及和水分子之间的作用明显;此外,由于浓度增加,离子有络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自氟离子选择电极一九六六年问世以来,氟电极在广泛的生产实践应用中,显示出它是分析氟的有效工具之一。近几年来,国內对氟电极的试制应用等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无论是在环保,医疗,冶金,地质,农林等许多部门的应用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应用氟电极测定电镀溶液中的氟化物,国内外已有文章报导,其充分显示了电极法快速、简便、准确的特点,电镀溶液中氟化物的测定,一般都要经过繁杂的分离手续,然后再以硝酸钍滴定,或者是比色法,分光光度法测定,一次操作往往要数小时,而用电极法则可以不经分离,直接测定,费时只需二十分钟,大大提高了工效,我们对应用氟电极测定镀黑铬溶液中的氟硅酸含量做了一些工作,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线测定种分过程铝酸钠溶液的电导率,计算种分过程中组分的活度和缔合度,研究铝酸钠溶液的种分机理。结果表明:浆液电导率随着氢氧化铝含量增加呈线性降低;种分初期60 min内浆液电导率和铝酸钠溶液和浆液电导率的差值均显著降低,然后随种分的进行而显著升高,但在10 h后电导率增大幅度变小。低浓度溶液中Na OH和Na Al(OH)4活度较高,有利于种分,使溶液和浆液间电导率差值增大;且种分初期溶液中离子对多,有利于Na+Al(OH)4-吸附在晶种表面,导致溶液中生成离子对的平衡被打破,从而使电导率差值减小。  相似文献   

14.
铝酸钠溶液分解过程的理论及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铝酸钠溶液分解是碱法生产氧化铝过程的关键环节。总结铝酸钠溶液分解过程的理论及技术研究进展,论述铝酸钠溶液分解过程的热力学和宏观动力学、铝酸钠溶液的结构及其演变规律、氢氧化铝颗粒行为、分解体系固-液界面作用调控以及铝酸钠溶液分解技术等。认为铝酸钠溶液分解过程中有利于氢氧化铝析出的含铝离子是Al(OH)-4,调控溶液中其他复杂含铝离子结构向该类结构转变则有利于氢氧化铝析出;增大分解末期体系中最小颗粒尺寸是提高分解深度的关键;协同调控分解过程中溶液物理化学性质、离子结构和固-液界面作用的原理和方法是强化铝酸钠溶液分解技术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采用拉曼光谱并结合黏度、电导率等物理性质检测,研究了不同乙酸根、草酸根浓度下铝酸钠溶液中铝酸根离子结构及其物理性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中低浓度的铝酸钠溶液中Al(OH)_4~-为铝酸根离子的基本形态,随着苛碱浓度的增加出现二聚体Al_2O(OH)_6~(2-),且两种离子数量随苛碱浓度的增加而上升。铝酸钠溶液中C_2O_4~(2-)和CH_3COO~-的拉曼光谱特征峰分别为918 cm~(-1)、931 cm~(-1)。CH_3COO~-和C_2O_4~(2-)对铝酸钠溶液中铝酸根阴离子的影响基本相同,随着铝酸钠溶液中CH_3COO~-或C_2O_4~(2-)浓度的增加,四面体Al(OH)_4~-和二聚体Al_2O(OH)_6~(2-)都逐渐增多,同时Al_2O(OH)_6~(2-)向Al(OH)_4~-发生了转化。随着CH_3COO~-或C_2O_4~(2-)浓度的增加,铝酸钠溶液的黏度升高,电导率下降,最后获得不同CH_3COO~-或C_2O_4~(2-)浓度下铝酸钠溶液在不同温度的黏度和黏流活化能计算方程。  相似文献   

16.
活性晶种可以强化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并显著提高种分分解率。通过碳酸氢钠诱导铝酸钠溶液快速分解制备活性晶种,研究其性质及对种分过程的影响规律,探讨活性晶种强化种分过程的机理。结果表明:碳酸氢钠诱导铝酸钠溶液快速分解制备的活性晶种主要是拜耳石型氢氧化铝,其粒度细、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且表面溶剂化趋势较强,具有很强的促进铝酸钠溶液分解的能力,在晶种添加量仅为1g/L的条件下,铝酸钠溶液种分分解率可达65%以上。晶种强化铝酸钠溶液种分的能力除了随晶种表面积的增大而增强外,还随晶种表面溶剂化趋势的增强和晶种表面Zeta电位的升高而增强。在晶种分解初期,活性晶种诱导铝酸钠溶液中其他铝酸根阴离子向Al(OH)_4~-转变,其诱导溶液结构变化的能力随晶种表面积的增大和晶种表面溶剂化趋势的增强而增强。活性晶种特殊的表面性质和晶种诱导铝酸根离子向有利于种分的铝酸根离子形态转变的能力共同决定活性晶种强化铝酸钠溶液种分过程的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从镀层的耐蚀性能、电化学行为、镀液稳定性三个层面分析硫酸根对甲基磺酸体系镀锡的影响,探究在不影响镀液性能的条件下,硫酸根在甲基磺酸镀锡液中的最大浓度范围。方法 通过盐雾实验和电化学测试探究硫酸根对镀锡板耐蚀性能的影响,通过电化学测试研究了硫酸根在甲基磺酸镀锡过程中的电化学行为,通过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和zeta电位仪分析硫酸根对镀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镀液中硫酸根质量浓度在5 g/L时,镀层的耐蚀性能最好,但硫酸根质量浓度高于10 g/L时,镀层耐蚀性呈下降趋势。在锡沉积过程中,硫酸根离子的存在会增大锡沉积的阴极极化,当镀液中的硫酸根质量浓度达到60 g/L时,阴极极化不再显著增加。透过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表明,当MSA和甲基磺酸混合溶液中不存在硫酸根时,溶液的氧化速度较慢,溶液透光率经过196 h后由99%下降为86%。硫酸根的加入会使镀液的氧化速率加快,当溶液中硫酸根质量浓度分别为20、40、60、80 g/L时,196 h后,透光率分别下降至15%、66%、63%、20%。硫酸根的加入,也会改变溶液的zeta电位,使胶粒由荷正电变为荷负电。结论 当镀液中硫酸根质量浓度超过10 g/L时,镀锡层的耐蚀性能下降。硫酸根能够增大锡沉积的阴极极化,加速锡离子的氧化;此外,硫酸根还会吸附在锡胶粒表面,使添加剂浊点降低。  相似文献   

18.
氧化铝生产母液红外光谱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勇 《轻金属》2002,(3):25-28
对液态物质的红外光谱分析实验技术进行了研究 ,对氧化铝生产中铝酸钠溶液的IR分析方法进行了探讨 ,研究了铝酸钠溶液的结构和各种根离子 ,分析了生产中的过滤布材质、絮凝剂和母液中常见的有机物———草酸盐等。对氧化铝生产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热电厂化学中和池废水COD测定方法的实验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电厂化学车间的化学中和池排水具有高氯低COD废水特点,由于氟离子含量高,使得氟离子对COD测定产生强烈干扰,本文通过使用硝酸银对水样中氯离子进行沉淀的前处理方法,消除了COD测定中氯离子的干扰,为该水体中COD的准确测定提供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工作研究了温度对离子膜电解及种分铝酸钠溶液的影响,在研究不同温度下电解相同铝酸钠溶液的过程中,掌握了电流、电解时间与温度的关系。用相同的晶种和晶种系数种分离子膜电解的铝酸钠溶液时,发现了温度对分解率的影响规律,分析得到较佳的电解和种分温度。通过对产品粒度的分析,得出较高温度更有利于附聚,产品粒度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