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传统集中式移动管理技术暴露出越来越多问题。解决的办法是通过分布式移动管理技术,将数据层面和控制层面的功能分布到接入网络中,而不集中在一个网络实体上。目前分布式移动管理技术主要针对移动IPv6协议和代理移动IPv6协议两种主流协议进行改造。每种协议根据其自身特点,可以解决集中式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2.
彭飞翔  闫屾  赵钦  杨天乐 《软件》2013,(12):64-67
着眼于解决已有集中式移动性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结合现有代理移动IPv6的实现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代理移动IPv6的分布式移动性管理方案。该方案可以有效减轻负责移动性管理的锚节点的数据负荷,增大可扩展性,降低单点故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移动IPv6技术可支持网络访问的双向性、移动性,以及实时多媒体业务等。当前的移动IPv6协议及NEMO协议虽然较支持了移动性。然而其仅能支持单一的网络接口通信。本文对移动IPv6多接入问题,开展了研究。本文对IPv6协议及NEMO协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一种移动IPv6多接入技术详细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朱小骏  陈茹 《微机发展》2003,13(Z2):86-88
移动IPv6是为了使各种移动设备在下一代IP网络间实现无缝漫游而设计发展的路由协议。尽管在移动IPv4中已经解决了节点移动的问题,但由于IPv4本身的限制,它无法解决各种节点和网络移动组合的路由情况。文章在移动IPv6下,不仅对节点移动,还对网络移动的路由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基于HMIPv6的域间无缝切换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利用移动IPv6协议进行节点的移动性管理过程中,切换问题是影响管理性能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因此,需对移动IPv6切换性能进行优化,HMIPv6正是对移动IPv6进行优化的一种协议.但在HMIPv6协议中还存在域间切换问题,在分析了域间切换问题产生的基础之上,给出了主要解决的思路,并提出了基于提前绑定更新选项的HMIPv6域间无缝切换方案--S-EBUO,以优化移动IPv6切换延迟和分组发送延迟,最后利用NS-2网络模拟器仿真实验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移动IPv6是一个庞杂的协议,包含的内容非常多,而且目前还在继续发展。上期我们介绍了移动IP产生的背景、移动IPv6协议工作原理,以及移动IPv4协议不足之处;本期将和您一起探讨移动IPv6如何解决移动性问题,以及移动IPv6协议走向真正的实用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移动IPv6是为了使各种移动设备在下一代IP网络间实现无缝漫游而设计发展的路由协议.尽管在移动IPv4中已经解决了节点移动的问题,但由于IPv4本身的限制,它无法解决各种节点和网络移动组合的路由情况.文章在移动IPv6下,不仅对节点移动,还对网络移动的路由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传统的基于SNMP协议的网络管理系统的不足,分析了集中式网络管理方法的局限性和比较了各种分布式网络管理技术优缺点后,提出了采用移动代理技术(Mobile Agent)来实现网络管理并描述了一种用于设计和开发网络管理系统的移动代理技术的概要性实现框架.文章表明在网络管理中采用移动代理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集中式网络管理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能有效提高网络管理的可靠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9.
Mobile Agent在网络管理中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赖秀金  王乘 《微机发展》2004,14(9):10-13
探讨了传统的基于SNMP协议的网络管理系统的不足,分析了集中式网络管理方法的局限性和比较了各种分布式网络管理技术优缺点后,提出了采用移动代理技术(Mobile Agent)来实现网络管理并描述了一种用于设计和开发网络管理系统的移动代理技术的概要性实现框架。文章表明在网络管理中采用移动代理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集中式网络管理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能有效提高网络管理的可靠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10.
代理移动IPv6协议是基于网络移动管理协议,是未来网络重要的移动性协议体系。代理移动IPv6认证授权实现给出了代理移动IPv6认证授权的设计方案,实现对接入网络中的移动节点进行接入认证和服务授权,并对该系统进行功能验证和性能分析实验,结果验证了设计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1.
在代理移动IPv6(PMIPv6)中实现网络移动性(NEMO)能为用户提供在NEMO网络和普通PMIPv6网络之间的无缝切换,但通信数据经过本地移动锚点的锚定却产生了大量的网络开销。为提高公交车等交通工具上的NEMO网络服务质量,提出代理移动IPv6中的分布式NEMO网络实现方案,即分散部署本地移动锚点的数据层功能,由中央移动数据库对控制层功能进行集中管理。分析结果表明,在短途公交车系统中,该方案网络费用更少,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12.
基于IPv6的移动通信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IPv6协议是下一代的因特网协议,在其制定之初就考虑到了要解决移动性问题。该研究基于IPv6的移动通信机制,通过分析传统IP技术对Internet移动通信的制约,研究IPv6通信注册的过程、双向隧道传输的策略和路由优化的功能,明确了IPv6移动通信机制及IPv6对通信节点和路由器的要求。由分析和研究可知,IPv6的移动通信机制,突破了传统IP技术对移动主机通信的制约,完全支持路由优化,彻底消除了三角路由问题,并能为移动终端提供足够的地址资源,使得移动终端的IP数据服务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基于移动IPv6的主机漫游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移动通信业务的飞速发展与当前使用的互联网通信协议IPv4的不足,结合下一代互联网通信协议IPv6自身在移动性,安全性和QoS控制等方面的特征,讨论了移动IPv6应用前景,并且通过一个具体的方案实施,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移动IPv6的工作原理和基于移动IPv6的主机漫游技术。  相似文献   

14.
移动IPv6中移动节点的两种地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和便携式终端的迅速发展,在网络中实现对移动性的支持变得越来越重要.下一代网络协议IPv6因其巨大的地址空间和合理的报文结构,为节点移动性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移动IPv6充分利用了IPv6协议对移动性的内在支持.介绍了移动IPv6的基本概念和通信原理,详细分析了移动节点的本地地址和转交地址,对两种地址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移动通信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基于无线接入的IP业务应用需求不断增长,在下一代互联网中实现对移动性的支持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介绍了在面向边缘网络接入应用的IPv6路由器原型系统中移动IPv6协议的具体实现.为了实现这一协议,文章分析了移动IPv6协议的特点,并借鉴虚拟网络(Virtual Networks)的思想提出了基于虚接口的设计和实现方岳,其主要优点是降低了协议开发的复杂度.该方法也可以用于实现其它的Internet高层协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2G/3G网络的移动IPv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士雄  常征 《计算机工程》2002,28(8):149-151
针对目前使用的GPRS和WCDMA网络在移动通信中的特点,结合下一代互联网通信协议IPv6的移动性、安全性特征,讨论了移动IPv6在GPRS和WCDMA网络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冗余最小化的IPv6拓扑发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正确的网络拓扑是进行网络管理的基础.IPv6是公认的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其庞大的地址空间和独特的特征为拓扑发现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基于ICMP的拓扑发现分为分布式和集中式两种,其主动探测的特征不可避免地产生探测冗余.分布式拓扑发现方法布署困难并且成本高.更重要的是在冗余减少上存在由探测点间冗余引起的诸多限制,因此它不能以网络友好的方式发现拓扑.由于IPv6路由器对源路由的支持,集中式的拓扑发现方法能够发现交叉链路以保证覆盖率.测量了IPv6环境下单个探测源产生的冗余,提出了冗余最小化的集中式拓扑发现方法.在引入减少冗余的后退算法基础上提出了实际网络环境下的改进算法,说明了集中式拓扑发现在IPv6环境下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对靠近探测点的节点减少了高达两个数量级的冗余,并能够保证令人满意的覆盖率.  相似文献   

18.
Mobile IPv6 provides the mobility management for IPv6 protocol. To establish a reliable Mobile IPv6 network, fault tolerance should be also considered in the network design.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fficient fault-tolerant approach for Mobile IPv6 networks. In the proposed approach, if a failure is detected in the home agent (HA) of a mobile node, a preferable survival HA is selected to continuously serve the mobile node. The preferable survival HA is the HA that does not incur failure and is neighboring the current location of the mobile node. 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based on the preference of each mobile node to achieve the fault tolerance of the HA. Finally, we perform simulations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