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12月24日,湖南省科技厅组织了长沙一派数控“ECKl514A数控活塞环内外圆仿形立式车床”的技术成果鉴定。长沙正圆和安庆帝伯格茨对该设备的使用和检测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充分肯定。湖南大学、石家庄金刚集团、湘潭江滨等单位的专家对该设备的现场加工、测量以及相关技术文件进行了认真考证,一致认为“该项目创新性强,产品属国内首创,整体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一种活塞环内外圆数控立式车床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其基本原理是运用活塞环自由形线数据处理程序对活塞环数据进行处理,生成活塞环自由形线数据文件和伺服电机位置控制文件进行活塞环加工,主轴和数控仿形刀架均为伺服电机驱动,采用电子凸轮控制模式,控制刀具的径向进给运动与主轴转角位的伺服关系,活塞环叠内外圆同时加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一种在活塞环内外圆数控立式车床上进行活塞环非圆轮廓在线测量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其基本原理是运用活塞环自由形线数据处理程序进行活塞环外圆轮廓的测量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针对活塞环自由型线的加工特点,介绍了笔者研制的新型活塞环全数控加工设备的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和结构方案。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活塞环内外仿机床的仿形结构以及杠杆调节原理的介绍,指出了内外仿机床杠杆机构中凸轮型线与活塞环型线的关系,针对内外仿机床加工调节困难的问题,开发了一套活塞环内外仿凸轮分析设计软件,并在笔者研制成功的活塞环外圆数控仿形车床上成功地实现了内外仿的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6.
活塞环内外圆数控加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从介绍活塞环压力分布和自由形状 ,活塞环内外圆加工特点 ,现有加工设备存在的问题出发 ,从而提出数控加工新的解决方案。介绍了国内首创的活塞环内外圆数控加工车床的特点及其在生产线上运行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活塞环自由状态型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研究活塞环自由状态型线的重要性,并针对研究自由状态型线涉及的一些问题如采用何种方法计算环截面的惯性矩等进行了详细分析,此外,还给出了一些常用截面惯性矩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新结构活塞环”生产工艺交流会于7月5日至10日在上海召开,农机部科技局、生产局、生产厂、主机厂、设计院等14个单位48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代表们认真听取了长沙正园动配厂和第一设计院关于“引进英国活塞环镀铬技术”及“英国活塞环生产考察报告”,很受启发,有许多有益的东西值得我们借鉴。 会议期间,对“新结构活塞环”的制造工艺进行了广泛交流、充分讨论和分析。主机厂的试验数据表明,“新结构活塞环”具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活塞环型线的加工,进行了理论方面的探讨,对近似椭圆理论的运用进行了阐述,并对内外圆仿形技术进行了推导,旨在强调未来内外圆仿形技术在活塞环加工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仿形车加工是活塞环机械加工的关键工序,其加工质量对活塞环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立式内外圆仿形车床,起初由瑞士DIMACO公司研发,该设备是集活塞环内外圆同时仿形加工、开口于一体的组合机床。其仿形凸轮进行了系列化处理,创新设计了框式滑架车头,机床加工产品质量稳定,精度好,效率高。虽然其性能优异,但因价格昂贵,国内仅有两家活塞环企业引进了3台。近年来,国内一些设备制造厂也自主研发了活塞环立式内外圆仿形车床,并日趋成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活塞环生产企业采用。  相似文献   

11.
3MK8314梯形环斜端面数控磨床是由我院设计并与重庆磨床厂、长沙正圆动力配件厂联合研制的,用于楔形活塞环和梯形活塞环斜端面粗、精加工一次完成的全自动型数控磨床(见图1)。是机电部下达的科研项目,并被列为重庆市重点机电一体化产品。该机已于1991年12月18日通过部、市级技术鉴定。鉴定结论:“这台机床是国内首台自行开发研制的全自动数控活塞环斜端面专用磨床。总体设计方案先进、布局合理、加工工件的精度及粗糙度能满足产品图纸在求,填补了国内这类机床的空白。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国外八十年代末同类产品的技术水平,对提高国内梯形环和楔形环的斜端面加工精度、减轻操作工人劳动强度、替代进口、提高行业装备水平,都具有积极意义。”同意投入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12.
基于Maxwell-Mohr定理建立活塞环自由型线模型,活塞环自由型线和截面尺寸作为输入建立了活塞环/缸套的三维有限元接触模型,得到活塞环/缸套接触力.设计并搭建了活塞环周向张力测量试验台,通过试验很难测得活塞环/缸套整个接触面的接触力(分布力),而只能测得有限个点的支反力(集中力).提出了分布力与集中力的等效原理模型,实现了对活塞环/缸套接触力模型的验证.结果表明: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在345°位置处有最大误差为8.75%,其他位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整体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该模型为活塞环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且可作为活塞环摩擦、润滑分析的输入,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 活塞环对气缸壁的径向压力分布图形取决于活塞环在自由状态时的形状。因此,环要获得所预想的环周径向压力分布图形,必须采用活塞环仿形加工车床将环外形加工成对应的自由状态形状。 环在自由状态时的环周径向变动量与环有效自由开口A-S的尺寸和环周径向压力分布成一定函数的关系。只有具有相同的环参数和一致的环周径向压力分布函数的环,才具有相似的自由状态形状和径向变动量,且径向变动量与A-S成正比。根据这一原理,对某种径向压力分布函数和参数相同的环,在某一尺寸范围内采用变杠杆比的仿形机构和一种通用凸轮即能仿制。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 为了解决活塞环的径向非圆曲线外形加工问题,我厂在84年提出微机数控活塞环车床的方案,并和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合作,对 D 12A液压仿型车床进行了微机数控改造,今年8月已正式通过鉴定,并投入生产运行,该车床的改造在国内尚属首创。 活塞环的仿型靠模加工,对凸轮及仿型机床精度要求都高,但凸轮加工方式目前普遍存在加工精度不高,生产率低,制造困难,新产品开发周期长等问题,即便是目前精度较好的线切割加工,也难以同时兼顾到生产效率及制造成本,在市场竞争使产品生产趋向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今天,传统加工设备及工艺应变能力差的弱点变得更为明显。近年来国内外数控车床的发展已相当迅速,用微电子技术对传统工艺进行改造已定为“七五”期间的国策之一,采用微机数控进行非圆曲线车削、可以立足于目前各企业对现有仿型加工专机进行改造而得以实现,同时由于计算机对加工曲线进行数、值、量控制,省去了凸轮,使传统加工方法中存在的诸种问题均可得到较好的解决,而整个系统改造费用仅相当于普通车床的数控改造费用,  相似文献   

15.
从活塞环自由型线的计算及其特征出发,分析了活塞环开口过渡曲线对机床切削性能的影响,讨论了现有活塞环开口过渡曲线存在的不足,通过对几种曲线特征的比较,选择了最佳的曲线形式对活塞环开口过渡曲线进行了拟合,并在笔者所研制的活塞环外圆数控车床上进行了实际切削验证。  相似文献   

16.
1引言 CTB-170立式活塞环内外圆仿形车铣床。是瑞士dimaco公司于上世纪80、90年代研发的。专用于活塞环生产加工的设备,问世后经过几代改良。该设备集活塞环内外圆同时仿形加工、开口于一体化的机加工机床。克服了过去车内圆、车外圆、开口三道工序必须由三台机床分开加工,而产生同心度差、物流中间过程时间长、效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缺点。由于性能优异,被许多国内活塞环厂家引进,  相似文献   

17.
QG76-1型活塞环径向压力多点测定仪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测量活塞环静态时对气缸壁压力分布的专用仪器——QG76-1型活塞环径向压力多点测定仪的研制过程。从仪器的结构、原理、测试方法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同时对该仪器的测试精度的评定也作了进一步的探讨。该仪器投入使用后,为国内有关机车、船舶、舰艇、坦克等单位测试了大量的活塞环径向压力数据。为研究活塞环径向压力的合理分布、设计活塞环的自由状态型线,以及改进活塞环的冷热加工工艺,提供了重要参数。并根据活塞环实际使用效果提出了一些比较典型的径向压力分布图。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 活塞环质量的好坏,主要表现在气密性及使用寿命。这不仅与环的材质、表面镀层、冷热工艺有关,而且与活塞环的径向压力分布及由此而确定的自由形状有关。 活塞环的径向压力分布以及由不同径向压力分布所确定的活塞环自由形状的研究,在国外比较重视,但均作为本企业的专利而不公开。在国内活塞环各生产单位,虽已感到解决此问题的迫切性,但由于缺乏一些必要的验证条件。因此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计算参数与计算资料,致使长期只能沿用苏联五十年代发表的单一数据,该数据在苏联六十年代所修订的“柴油机、煤气机活塞环技术条件”(ΓOCT T133—67)中已无规定。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活塞环制造行业中对活塞环自由形状确定,主要有热定型工艺及靠模凸轮加工,前者虽然工艺比较简单但其径向压力难以控制,难以满足进口发动机配件国产化中活塞环制造方面的要求,后者能根据不同条件设计成不同径向压力以满足不同发动机的要求。 本文根据多年实践体会提出:进口发动机活塞环配件国产化中、利用靠模凸轮、加工活塞环自由状态型线的步骤、与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去年11月,我到长沙参加了日本活塞环公司技术部长胜芳男等五人来华技术交流活动。从日方所介绍的一些情况,本人感到有几个问题对我国活塞环行业当前挖潜、革新、改造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特提出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供大家来讨论。 一、解决当前活塞环使用寿命及“短线”问题必须从扩大镀铬环的生产能力入手 我国现有七、八十个厂家在生产活塞环,而活塞环仍是一个“短线”产品,这不只是因我国活塞环行业生产工艺落后,生产效率低,更主要的是质量不够满意,使用寿命不高,因而耗损量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