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锦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3,(10):781-784,789
为了寻找实用、廉价、性能良好的TiO2∶Eu3+发光薄膜,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Eu3+纳米发光薄膜.通过原子力显微镜与PL、PLE对样品薄膜的表面形貌和发光光谱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800℃退火的样品薄膜表面起伏不平,无开裂,且颗粒大小比较均匀,表面起伏度约为32nm,用540nm激发光源对800℃退火的TiO2∶Eu3+发光薄膜进行激发时,样品显示出强红光发射,对应于Eu3+的5 D0→7F2超灵敏跃迁;且荧光强度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先增强再减弱,800℃时达到最大值,表明存在最佳的热处理温度.  相似文献   

2.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CaWO4:Eu3+和SrWO4:Eu3+荧光粉体.利用荧光光谱仪测定了样品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其主要激发波长为393nm和464nm,以393nm为激发波长说明样品能被近紫外光有效激发,并在614nm产生红色荧光;采用XRD分析其物相及晶体结构,发现生成的发光材料的晶型为四方晶系,晶粒均在纳米级,且在焙烧温度为400℃时生成的样品不含杂质,晶粒尺寸较小;扫描电镜显示400℃焙烧温度下生成的发光材料的样品颗粒大小在100~300nm之间,焙烧温度升高时,SrWO4:Eu3+的抗烧结能力弱,样品出现团聚,生成的样品颗粒变大.  相似文献   

3.
张锦  冯灏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0,30(4):315-318,324
为了寻找Ti O2∶Eu3+纳米晶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 O2∶Eu3+纳米晶,研究了Eu3+掺杂浓度、退火温度、Al3+的掺入等工艺参数对Ti O2∶Eu3+纳米晶发射光谱的影响.利用PL、PLE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用468 nm激发光源激发Ti O2∶Eu3+纳米晶时,样品显示出强红光发射,对应于Eu3+粒子的5D0→7F2超灵敏跃迁;且荧光强度随着Eu3+掺杂浓度和退火温度的升高先增强后减弱;700℃退火的样品红光发射强度达到最强,Eu3+的最佳掺杂浓度为0.8%mol;Al3+的掺入可以提高Eu3+的红光发射强度,采用钛酸正四丁脂∶异丙醇∶冰乙酸∶水=1∶4∶4∶2制备出的Ti O2:Eu3+纳米晶的红光发射光谱最强.  相似文献   

4.
采用燃烧法制备了Yb3+/Er3+共掺杂CeO2纳米晶发光粉末,并通过改变稀土硝酸盐和甘氨酸的比例对合成样品的颗粒度进行控制。通过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对所得粉体进行了检测,分析其微观结构及形貌特征;并对样品在980 nm激光激发下的上转换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G/nN=0.36,退火温度为1 000℃时,所得样品结晶最好,晶粒尺寸约为50 nm;掺杂物质的量分数为3%Er3+时,粉体的上转换发光效果最好;当Yb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且Er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时,所得CeO2:Yb3+/Er3+纳米晶粉体获得的上转换发光效果最好;用980 nm激发光源激发CeO2基质时,可观测到峰值位于525,545,557,654和674 nm的上转换发光,其中525 nm处被识别为2H11/2→4I15/2跃迁,545,557 nm处为4S3/2→4I15/2跃迁,654,674 nm处为4F9/2→4I15/2跃迁。  相似文献   

5.
以硝酸铈、硝酸锶、尿素为原料,采用燃烧法制备了Pr3+掺杂Sr2CeO4:Eu3+新型发光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当焙烧温度为1 000℃,掺杂1%Pr3+时,制备的样品为单相Sr2CeO4斜方晶系结构,晶粒尺寸为15.7nm,激发和发射光谱分别为293nm和420~550nm的宽带峰,与Sr2CeO4:Eu3+相比,掺杂Pr3+的样品的发光强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发光寿命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6.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法(GNP)制备了SrAl2O4: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研究了甘氨酸和金属离子的摩尔比(G/M)对Sr Al2O4: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G/M的增加,产物的晶粒尺寸和发射强度增大,发射光谱红移,而初始亮度呈现先增后减的规律;G/M为3∶1时,得到的产物为纯Sr Al2O4晶相,平均晶粒尺寸为75 nm,初始亮度最大;采用GNP合成的Sr Al2O4: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发射光谱为宽谱带发光光谱,其发射主峰位为508 nm左右,是典型的Eu2+的4 f 5 d→4 f的特征发射。  相似文献   

7.
TiO2纳米晶多孔微球具有颗粒大、晶粒尺寸小及比表面积较高等优点.以明胶作为模板,以钛酸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纳米晶多孔微球,并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纯锐钛矿型TiO2;明胶的加入对样品的物相组成没有影响,但改变了其晶粒尺寸和排布方式,得到了一种由纳米晶组成的多孔微球;微球直径约为200~500nm,其中孔隙约为2~5nm,平均晶粒尺寸为(14.3±0.9)nm.在此基础上对TiO2纳米晶多孔微球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溶胶-凝胶法合成Gd2O3:Eu纳米晶及荧光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Gd2O3:Eu纳米晶.利用X射线衍射,热重及差热分析和荧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对Gd2O3:Eu的结晶过程、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XRD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在550℃开始结晶,晶粒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长大,发光光谱测试表明,宽的主激发峰是由Eu3 电荷迁移态吸收与Gd3 离子的的激发峰重叠而成,主发射峰为610nm,它们的强度随烧结温度的提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9.
以市售钛白粉为原料,NH4HCO3为沉淀剂,开发了一种适合大规模制备纳米TiO2粉体的液相沉淀法,研究了煅烧温度对纳米TiO2粉体的晶型、晶粒尺寸及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煅烧温度升高,纳米TiO2粉体结晶度提高,粒径增大。温度高于700℃,部分锐钛矿型纳米TiO2转化为金红石型;550℃低温煅烧获得近球形锐钛矿相纳米TiO2粉体,粉末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约为10 nm,微观组织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0.
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纯的及掺杂稀土的TiO2,重点考察了退火温度对纳米颗粒晶相转变的影响。通过光催化降解实验,探讨了退火温度、退火时间、稀土离子掺杂浓度等因素对TiO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粉末在400℃下为锐钛矿型,具有很高的光催化活性;掺杂的TiO2纳米样品在短时间内降解均较未掺杂TiO2纳米样品的催化活性高;掺La3+最佳摩尔分数为0.05,掺Ce4+最佳摩尔分数为0.20,最佳退火温度为400℃,退火时间为9 h。掺La3+量相对较少时催化活性高,而掺Ce4+的纳米粉体在相对较高的浓度下可达到完全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