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鲁澄宇  王海燕  吴铁 《金属学报》2004,9(7):831-834
目的: 改进动物急性累计死亡率法(ACD法)。方法: 建立中药体内过程和药效毒理学过程的数学模型,并用VB.net 语言编制计算机模拟程序,为评价ACD 法提供各种条件下的仿真模拟数据。结果: ACD 法的精度依赖其选定的首次剂量;不恰当的剂量会导致错误结论。同时证实,通过适当调整第二次给药剂量,ACD 法可明显提高测算精度和扩展有效剂量范围。结论: 合适的二次剂量和足够的动物数量可改进ACD 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司帕沙星在肾功能异常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0 例住院患者单剂量和多剂量口服司帕沙星后血清和尿药物浓度, 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经PKBP-N1药代动力学软件模拟和计算, 司帕沙星的药物动力学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 主要药动学参数:单剂量T1/2(ka)=(1.02±0.22)h, T1/2(β)=(15.73±3.20)h, Tpeak =(3.88±0.75)h, Cmax =(0.59±0.17)mg·L-1,AUC0-∞=(11.25±2.13)mg·h·L-1, 尿中24 h 原形药物排除率为(10.58±1.47)%;多剂量T1/2(ka)= (1.25±0.27)h, T1/2(β)=(16.90±4.13)h, Tpeak =(4.18±0.78)h, Cmax =(0.79±0.21)mg·L-1,AUC0~∞=(13.34±2.25)mg·h·L-1, 尿中24 h 原形药物排出率为(11.08±1.94)%。多剂量Cmax 和AUC 明显高于单剂量(P<0.05), 蓄积因子为1.19。结论 中度肾功能异常不改变司帕沙星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单剂量口服两种扑热息痛异型片500mg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1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按照随机、交叉试验设计,采集服药后0.5,1,1.5,2,3,4,6,8,10h的血样本。用HPLC方法测定扑热息痛的血药浓度。结果 两种制剂的药-时曲线符合口服吸收有滞后时间的一级动力学一室模型。受试制剂扑热息痛薄膜包衣异型片(康司达)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5.51±1.24mg/L,Tpeak=1.03±0.43h,T1/2ka=0.27±0.16h,T1/2ke=2.60±0.51h,AUC0~t=23.69±4.08mg/h·L-1,MRT=3.65±0.22h。结论 受试制剂相对于参比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为102.5±13.3%,受试制剂(康司达)与参比制剂扑热息痛片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在小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SPE-HPLC)法, 测定小鼠静脉注射灯盏花素50 mg°kg-1和灌胃150 mg°kg-1后血浆灯盏乙素浓度, 3p97 程序处理数据。结果:小鼠静注灯盏花素后灯盏乙素的血浓-时间变化符合三房室模型,AUC、C0 和T1/2β 分别为12.97±3.55 mg°L-1 °h、132.23±39.90 mg°L-1 和4.04±1.29 h。灌胃后药物吸收很快, 但血浓低。采用非房室模型法计算AUC 为1.97±0.53 mg°L-1°h, T1/2Ke 为3.41±1.23 h。绝对生物利用度为5.05%。结论:灯盏花素经静注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符合三室模型。灌胃给药吸收快, 但吸收差, 绝对生物利用度低, 且药时曲线变化不规则。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司帕沙呈在慢性肾 衰患者血液进析时的药物动力学特征。方法 用高效液 相色讲法测定透析和非透析住院患者单剂量口服司帕沙星后血清和尿药物浓度,并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 经PKNP-N1药代动力学软件模拟和计算,司帕沙星的药物动力学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透析时T1/2(ka)=(1.25+0.57)h, T1/2(β)= (1188土4.13) h., Tpeak= (4.18+0.78) h, Cmax= (0.80+0.17) mg·L-1,AUC0~∞=(6.90土3.25)mg·h·L-1,尿中24h原形药物排除率为(8.98士3.92)%;未透析时T1/2(ka)= (1.12+0.42) h, T1/2(β)=(15.93+5.20) h, Tpeak =(3.88+0.75) h,Cmax=(0.69+0.37) mg·L-1, AUC0~∞=(10.05+4.13) mg·h·L-1,尿中24h原形药物排出率为(10.S8+5.64)%。结论 司帕沙星在慢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时消除加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国产、进口阿斯咪唑混悬剂在健康中国人体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阿斯咪唑+去甲阿斯咪唑含量, 按交叉设计法对国产和进口阿斯咪唑混悬剂进行健康中国人体的药代动力学的比较, 并求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经3P87 软件处理, 阿斯咪唑的药代动力学呈二室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国产剂:Vd =6.88 ±1.36 L; αT1/2 =4.24 ±4.06 h; βT1/2 =170.31 ±73.80 h; CL =0.067±0.023 ng/ml; Tpeak =1.00 ±0.53 h; Cmax =1.25 ±0.17 ng/ml; AUC =162.97±48.57 ng/ml·h-1 。进口片: Vd =6.40 ±3.07 L; αT1/2 =1.31 ±0.91 h; βT1/2 =156.02 ±120.74 h; CL =0.079±0.045 ng /ml; Tpeak =1.00 ±0.53 h; Cmax =1.08 ±0.19 ng/ml; A UC =173.46 ±114.66 ng/ml·h-1结论 国产、进口阿斯咪唑混悬剂在中国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均未发现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袁成  王景祥  张小化 《金属学报》1997,2(3):193-195
目的 观察奥丹西酮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性。方法 8 名接受顺铂+5-氟尿嘧啶化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单次和多次口服16mg 奥丹西酮后,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 并用PKBP-N1程序在计算机上拟合。结果 奥丹西酮表现为二房室模型, 其单剂量和多剂量口服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β为4.3±0.5h 和5.7±0.7h (P<0.01), Cmax 为42.6±3.8μg/L 和49.2±2.3μg/L(P<0.05), Tmax为1.8±0.2h 和1.8±0.1h, AUC0~∞为643.2±84.7μg/h·L 和833.4±96.7μg/L·h (P<0.01)。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多次口服奥丹西酮后与单次口服相比, 体内有蓄积现象, 消除能力下降, 生物利用度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Beagle犬血浆中氧化苦参碱的LC-MS测定法,测定它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Beagle犬6只,随机分为2组,采用单剂量双周期自身交叉设计,分别给犬单剂量静脉注射或灌胃氧化苦参碱,用LC-MS法测定给药后的血浆中药物浓度。结果: 氧化苦参碱在2~5000μg·L-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0),最低检出限达0.6μg·L-1,日内和日间误差均小于4.2 %,方法回收率大于96.7 %;氧化苦参碱的药-时数据符合二室模型,Cmax为2.42±0.97μg·L-1,Tmax为1.0±0.3 h,T1/2β为5.54±1.58h,AUC0→∝为6.12±1.08μg·L-1·h-1,绝对生物利用度为(19.4±9.01)%。结论: 该法灵敏、简单,专属性强;氧化苦参碱在Beagle犬体内绝对生物利用度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Beagle 犬血浆中苦参碱的LC-MS测定法, 测定其药物动力学及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Lichrospher C18 柱, 250 mm×4.6 mm(ID),5 μm, 柱温:25 ℃;流动相:10 mmol·L-1醋酸胺水溶液∶甲醇(25 ∶75), 流速:1 ml·min-1 。电喷雾离子化(ESI) 方式, 采用选择性离子检测, 检测离子为正离子, 苦参碱的离子是[M+H] +, m/z 249.2 。结果: 苦参碱在2~5 000 μg·L-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5), 最低检出限达0.3 μg·L-1。日内和日间误差均小于4.5 %, 方法回收率大于96.6 %;药-时数据符合二室模型, Cmax 为3821±705 μg·L-1, Tmax为0.4±0.1 h, T1/2β为11.2±2.1 h,AUC0→∞为7446±1456 μg·h·L-1, 绝对生物利用度为(60.1±19.0) %。结论: 该法灵敏、快速、简单, 专属性强, 苦参碱在Beagle 犬体内有较高的绝对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0.
胡霞敏  曾繁典 《金属学报》2005,10(7):828-831
目的: 研究β-七叶皂苷钠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检测方法, 测定正常大鼠及脑缺血大鼠经静脉注射β-七叶皂苷钠5 mg·kg-1后β-七叶皂苷钠的血药浓度,并对其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及正常大鼠静脉注射β-七叶皂苷钠5mg·kg-1后, 其药代动力学模型符合二室模型。正常大鼠在静脉注射β-七叶皂苷钠后, 血药浓度迅速下降, 大约20 min 后, 其血浆药物浓度已下降50 %,T1/2α=0.343 h, T1/2β =23.325 h 。约2 h 后, 血浆药物浓度下降速率减慢。而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缺血30 min 后, 静脉注射β-七叶皂苷钠后, 其体内药物代谢规律与正常大鼠不同, 药物的代谢速率减慢, 且在3 h 出现一个较低的血药浓度峰, 随后血浓下降。结论: β-七叶皂苷钠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体内的消除较正常大鼠慢, 在体内停留的时间较长。提示β-七叶皂苷钠在临床的对症治疗时应考虑其药代动力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郑雁  刘玲玲  叶秀清 《金属学报》2012,17(3):338-341
目的: 探讨地佐辛辅助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硬膜外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18~55岁,手术时间均不超过两个小时,随机均分为地佐辛组(D组)和芬太尼组(F组)。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10 min (T1)、气腹后即刻(T2)、气腹后 30 min(T3)、气腹后60 min(T4)、气腹消除后 5 min(T5)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及Ramsay镇静评分。观察两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寒颤、呼吸抑制(呼吸频率低于8次/min或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低于90%)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无统计学差异,T3、T4时点D组PETCO2低于F组(P<0.05 ),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的发生率F组明显高于D组。结论: 地佐辛比较芬太尼更适合用于辅助硬膜外麻醉行妇科腹腔镜手术,能消除人工气腹的不适,达到镇痛镇静完全及不良反应少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国产双氯芬酸钠缓释栓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20 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给予100 mg 双氯芬酸钠缓释栓,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双氯芬酸钠的浓度。用3p87 程序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 为1.1 ±0.3 mg·L-1;Tmax 为1.7 ±0.7 h;T1/2(ke) 为2.4 ±0.6 h;CL 为27 ±6 L·h-1;Vd 为74 ±25 L;AUC0-∞为4.0 ±1.2 mg·h-1·L-1结论:双氯芬酸钠缓释栓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符合单室模型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中国妇女单剂及连续口服复方左旋炔诺孕酮长效避孕片后体内左旋炔诺酮(LNG)的药代动力学变化,为长期应用该长效避孕片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 9例健康育龄妇女于月经第5天口服复方左旋炔诺孕酮长效片(左旋炔诺孕酮6mg+炔雌醚3mg),每月1片,连续服用1年。于第1和第12次给药前及给药后不同时间取血,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LNG浓度,并采用自身对照比较单剂和长期给药后LNG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结果 首次单剂给药后LNG药-时曲线呈二室开放模型,分布半衰期(αT1/2)为2.86±1.60小时,消除半衰期(βT1/2)为1.52±0.35天。血清LNG于2.56±1.13小时达峰浓度;血药峰值水平(Cmax)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平均为141.36±70.20nmol/L。服用第12片后LNG平均Cmax为314.83±128.55nmol/L,显示连续给药后血LNG峰浓度显著升高。第1和第12次用药后AUC0~∞分别为182.42±135.85nmol/L·d-1和601.60±320.99nmol/L·d-1,两者亦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第12次服药后Tmax为2.11±0.78小时,与单次给药相比无显著变化。第12次服药后LNG平均βT1/2为1.67±0.48天,与单剂给药相比亦无统计学差异,表明多次给药后药物的代谢速率并未发生明显改变,且21天体内LNG血浓度已降至0.058±0.069nmol/L(<100pg/ml)。结论 长期应用该复方口服避孕片并不引起受试者体内LNG的明显蓄积。  相似文献   

14.
王守义  柳兆芳 《金属学报》2012,17(11):1244-1248
目的: 观察依托咪酯、丙泊酚对2型糖尿病(T2DM)兔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 18只造模成功的T2DM兔随机分成3组(n=6):对照组(C组)、依托咪酯组(E组)、1%丙泊酚组(P组)。C组输注 0.9%氯化钠,P组输注1%丙泊酚,E组输注依托咪酯。分别在给药开始前(T1)、给药 2 h(T2)、4 h(T3)、6 h(T4)后及给药结束后 24 h(T5)抽耳缘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BG)、空腹血浆胰岛素(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皮质醇(Cor)含量,并用HOMA⁃IR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BG×IN)/22.5。结果: 与C组比较,E组与P组均能明显降低血清BG浓度(P<0.05),且E组的作用更强更持久。E组与P组均能不同程度降低血清TNF⁃α浓度,二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组比较,E组与P组在不同的时点明显降低血清IN浓度(P<0.05)。与C组比较,E组与P组均能明显降低血清Cor浓度(P<0.05),且E组的作用更强更持久。结论: 依托咪酯、丙泊酚均能使T2DM兔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依托咪酯较丙泊酚具有更持久的作用时间。依托咪酯、丙泊酚对胰岛素抵抗产生影响可能与二者抑制机体内在及外在的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阿斯咪唑片剂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阿斯咪唑+去甲阿斯咪唑含量,按交叉设计法对国产和进口阿斯咪唑片进行健康中国人体的药物代谢学比较研究,并求得相对生物利用度。用3P87软件处理。结果与结论 阿斯咪唑的药代动力学呈二室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国产片:Vd=5.34±1.85L;αT1/2=0.74±0.37h;βT1/2=286.10±220.11h;CL=0.052±0.031ng/ml;Tmax=1.56±1.32h;Cmax=1.04±0.10ng/ml;AUC=262.69±162.18ng/ml·h-1。进口片:Vd=8.24±2.56L;αT1/2=1.16±0.98h;βT1/2=260.38±260.37h;CL=0.089±0.079ng/ml;Tmax=1.37±0.82h;Cmax=0.93±0.14ng/ml;AUC=250.66±148.05ng/ml·h-1。国产片对进口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27.8%。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 6种抗癌剂对奥丹西酮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奥丹西酮的药动学在 21例分别应用 甲氨蝶呤、5-氟尿嘧啶 、环已亚硝脲、环磷酰胺和长春新碱 、顺氯氨铂的原发性肺癌患者中进行 观察, 化疗前和化疗同时服用奥丹西酮, 其血浆浓度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数据处理采 用 PKBP-N 1 程序。结果 奥丹西酮吸收快, 并符合二房室模型, 除单/大剂量冲击疗法, 持续应 用抗癌药物均使其药动学参数发生明显变化, T1/2β 延长约 1h, T1/2α 发生不规则变化, Cmax 和 AUC 也明显升高, 但 Tmax 和 T1/2ka 长期用药将发生体内蓄积。结论 临床应用奥丹西酮防治化 疗所致胃肠道反应时, 应据患者条件和化疗方案调整给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