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中位径(D50)为评价指标,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LSA)研究了硅灰溶液质量浓度、超声分散时间、超声分散频率、分散介质以及激光粒度分析仪测试精度对硅灰粒度检测结果的影响,并对比研究了激光粒度分析仪与气体吸附BET法测得的硅灰比表面积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高精度激光粒度分析仪(测试范围0.02~2000.00μm)适用于硅灰粒度分布的检测,且具有高度重复性.与乙醇相比,水对硅灰具有更好的分散效果,适宜作为硅灰粒度检测的分散介质.以水为分散介质的硅灰最佳检测质量浓度为5~15g/L.对硅灰溶液超声分散的频率应≥40kHz,最佳分散时间应在10min以上.激光粒度分析仪与气体吸附BET法测得的硅灰比表面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得的硅灰比表面积较气体吸附BET法测得的小.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了以硅质粘土为原料,用动态法工艺水热合成微孔硅酸钙的主要影响因素。就原料的粒度、矿物成分及反应温度、C/S、水/固、水热反应制度、水玻璃及助剂等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研究干法入料空隙、压料气压和进料速度等参数对铁尾矿细粉粒径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入料空隙2mm、压料气压2bar、进料速率20±2%的参数设置,可测得稳定的颗粒粒径分布结果,为铁尾矿细粉及混凝土掺合料的粒径测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粒度分析样品分散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测试粉体粒度时,样品的分散条件是影响其结果精确度的主要因素,为了减小由于样品分散条件不同而引起的误差,采用LS230激光粒工分析你有矿渣粉体、玻璃粉体,研究了粉体式样浓度、温度、分散时间、分散介质、分散剂种类及分散剂浓度对粒度测定结果的影响,从而得出了粒度分析样品的最佳分散条件。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7)
通过分析土壤中锶-90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计算公式中的有关参数,对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发现土壤中锶-90的分析主要受到仪器计数、重复性测量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4)
阐述了激光粒度分析原理及马尔文MS3000型号激光粒度分析仪的改进,对非黏性土的粒径分布进行了研究。利用马尔文激光粒度分析仪,通过试验分析确定此种土的激光粒度的各参数变量(遮光度、泵速、光学参数、分散剂等),并选择最优参数进行粒径分布的重复性和重现性试验。对比了使用不同分散剂的试验结果,发现采用六偏磷酸钠为分散剂进行非黏性土粒径分析时,其结果更准确,应用范围更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1)
乙二醇再生脱盐装置是深水天然气开发中的核心装置之一,常采用蒸发结晶和重力沉降原理来实现高溶解度盐(如NaCl)的脱除。对脱盐闪蒸罐的主要工艺参数,过去主要从能耗的角度进行优选,只能反映工艺参数对蒸发的影响,难以直接反映对结晶与颗粒沉降分离的影响。从晶体粒度分布的角度出发,利用激光粒度仪研究了温度、压力和停留时间等因素对NaCl在乙二醇溶液中晶体粒度分布的影响规律,并据此优选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温度越高,晶体的粒度分布越分散,平均粒度越小;真空度越高,晶体的粒度分布越分散,平均粒度越小;停留时间过长或过短都将导致晶体的平均粒度变小。对所讨论的介质,优选后的工艺参数为:闪蒸温度140℃,压力-80kPa,停留时间5min。经研制的连续实验装置验证,优选后的参数能实现稳定的沉降分离和脱盐。  相似文献   

8.
以昆明地区典型红粘土路堑边坡为例,在常规正交试验设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极限平衡法对坡比、重度、粘聚力、内摩擦角、坡顶荷载及其距离坡顶的水平距离六种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红粘土的抗剪强度参数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
<正> 探讨了两种在箱式给料器中及在传送带加工过程中测量原料水分的方法.把测量头较深地插入箱式给料器中,尽可能消除料堆高度对被测水分的影响.已确定,对箱式给料器中粘土水分用中子法测定误差很大.因此,把中子法与γ射线逆逸散法结合进行.根据γ射线及中子脉冲计算水分,测量误差为±0.6%.传送带上的粘土岩矿水分根据水分及密度测定.中子法与γ射线吸收法相结合的水分测定仪,不断地旋转,而测量头固定在框架上,粘土水分与脉冲法测得水分精确度为±0.7%.参3  相似文献   

10.
激光准直是一种高精度准直方法,它利用了激光方向性强、高度相干以及能量集中等优点.目前激光准直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电梯安装、大坝检测、铁路施工以及大型几何形位误差测量等领域.影响其准直精度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主要影响因素就是准直系统机械结构的不稳定性,为保证测量精度,必须定期对激光准直器进行校验,本文介绍一种激光准直器的校...  相似文献   

11.
颗粒分析是一项常规土工试验项目,但影响试验成果的因素众多,且各种因素影响程度不一样。针对密度计类型、分散剂剂量和试样用量3类因素的不同水平,引进正交设计方法,利用正交表合理安排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影响颗粒分析试验成果的主次顺序及试验优方案。结合实际工程,验证了密度计类型为主要因素;得出甲种密度计类型优水平为SSH型,分散剂剂量优水平是浓度4%六偏磷酸钠10 mL,试样用量优水平是30 g。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不同细度的粉煤灰,引入分形理论探讨了粉煤灰的粒度分布特征,在激光粒度分析试验的基础上,计算了其各自相应的分形维数,证明了其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评价粉体粒度特征的理论方法;同时对其颗粒性状如: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密实填充效应、颗粒形貌等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70%水泥和30%超细粉煤灰颗粒混合相比于纯水泥颗粒能更好的满足Horsfield理想填充,而其特有的形貌特征使其在水泥基材料中具有较好的减水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13.
毛细水上升高度综合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斌  张喜发  李欣  张冬青 《岩土工程学报》2008,30(10):1569-1574
通过对12种不同粗细土料进行室内竖管法毛细水上升高度试验,得到毛细水上升高度与时间关系曲线,并分析了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粗粒土毛细水上升高度与时间过程可用对数坐标下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进行模拟和预测,方程参量与反映土的颗粒组成和装填密实程度大小的物理指标密切相关。给出了各种粗细粒土毛细水上升稳定高度数据。对粗粒土建立了毛细水上升最大高度与其物理指标(有效粒径d10和孔隙率n)间的实用回归方程式。还将试验数据与以往常用的估计粗粒土毛细上升最大高度的海森等公式进行了对比,指出后者之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14.
膨胀珍珠岩颗粒级配对膨胀珍珠岩保温板力学性能和保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膨胀珍珠岩颗粒单粒径成分,双粒径组合及3种粒径组合均在满足力学性能的基础上较大地改善了保温板的保温性能。最佳级配是双粒径组合中粒径1.18~2.36mm与细粉以质量比7:1组合。合理的骨料颗粒级配能有效提高保温板的抗压强度,并改善保温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以石英砂为主要成分的粗粒土压实过程,分别利用量筒倒转法和振动击实试验,测定了不同粒度粗粒的极限孔隙比,分析了极限孔隙比随粒径变化的规律;采用压实容量表征粗粒孔隙比变化范围,探究了压实容量与粒径的关系;开展了不同粒度粗粒和原料土的颗粒破碎特征试验,分析了击实过程中的颗粒破碎特征和演变过程.结果表明:粗粒最大孔隙比随着粒径的增大先快速减小后缓慢增大,最小孔隙比随着粒径的增大线性减小;粗粒土压实容量随着粒径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粗粒土在击实过程中的颗粒破碎量随着粒径的增大线性增大;颗粒破碎使粗粒土向着级配连续的方向发展,粗粒土逐渐趋于均匀化.  相似文献   

16.
闫芙蓉  张素华  刘宇 《山西建筑》2007,33(5):102-103
给出了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公式,指出准确测定粘粒含量的重要性,并对密度计法测定土颗粒分析方法和激光粒度仪法测定土颗粒分析方法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比较,指出激光粒度仪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砂砾料之冻胀敏感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砂砾料换填细粒土地基,防治寒冷地区建筑物冻害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国内外广泛使用。饱水砂砾料冻结时之冻胀敏感性,以冻胀率的大小作为分类指标。它主要受细粒土含量及冻结条件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开敝系统中,砂砾料的冻胀率η分别随冻结速率Vf之降低、及其中细粒土含量C之提高而呈幂函数关系递增。经多元回归分析,其关系可用式η=B0VfB1CB2满意地拟合,并已绘成相应的图解,它们对各工程设计、施工部门在合理选料、设计垫层厚度及基础埋置深度等方面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粗粒土孔隙特征及其对泥浆渗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的渗透性与其骨架构成的孔隙通道有本质联系。在假定粗粒土颗粒呈球形且粒径分布均匀变化的条件下,首先给出了同一粒组最密实状态的土粒体积和孔隙体积的确定方法;进而,依据最密实状态条件下各粒组土粒体积和骨架孔隙体积,从最小粒组到最大粒组,依次比较小于或等于某粒组土粒体积、骨架孔隙体积之和与大一级粒组的骨架孔隙体积,后者大于前者即出现架空空隙,提出了最大渗流单粒孔隙的确定方法。通过不同级配试样的泥浆渗透试验表明,随着最大渗流单粒孔隙的增大,依次出现入渗面形成泥皮和未形成泥皮两类孔隙特征粗粒土的泥浆渗透。在入渗面未形成泥皮条件下,随着最大渗流单粒孔隙的增大,泥浆渗流量逐渐增大;在形成泥皮的条件下,随着最大渗流单粒孔隙的增大,形成时间逐渐增长,泥浆穿透土样的渗径逐渐增大。验证了最大渗流单粒孔隙反映粗粒土渗透性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Soils and Foundations》2022,62(6):101243
Artificial structural soil is the best medium for simulating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undisturbed soil, which is a unique property of undisturbed soil. To figure out the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artificially structured soil, this study proposed a method of disposing artificial structural soil to simulate in situ marine clay. In addition, a series of one-dimensional compression tests considering three influencing factors—the initial void ratio, interparticle cementation strength (determined by cement content) and pore size distribution (determined by initial salt content)—were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macroscopic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artificially structured marine clay. Then, SEM and MIP test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microstructure properties of artificially structured marine clay. With respect to the macro-scale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 as the initial void ratio increases, the yield stress decreases while the compressibility increases in postyield stage. Th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mainly affects deformation, which increases with the quantity of relatively large pores. In terms of the micro-scale test, we found that the general microstructure is composed of aggregates of small clay platelets, some of which are either attached to the aggregates or linked to the surrounding aggregates with cemented bridges crossing the interaggregate pores. The most and least common pore space types feature entrance pore diameters of 1 ~ 17 μm and larger than 17 μm, respectively. An increase in cement content causes increases in intra-aggregate pore space and interparticle cementation strength. Initial salt particle content exerts an influence predominantly in the pores with entrance diameters of 0.3 ~ 1 μm and 1 ~ 17 μm.  相似文献   

20.
天然盐渍土工程特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深入研究西北地区天然粗、细颗粒盐渍土的工程特性,探讨不同盐渍土的颗粒组成对盐渍土地区道路病害防治措施方法选择的影响,文中对采自甘肃及新疆的典型天然粗粒盐渍土和细粒盐渍土分别进行了室内基本工程性质试验和大尺寸多次冻融循环盐胀模型试验,并对经过多次冻融循环后的天然盐渍土进行电镜扫描及分析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粗粒盐渍土在降温阶段土体产生盐胀后亦会出现下陷,最终土体溶陷量大于盐胀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会导致粗粒盐渍土大颗粒骨架破坏塌陷;细粒盐渍土具有较好的盐胀累加性,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在自然升温阶段盐胀累加性不再明显,盐胀率与冻融循环周期的关系符合二次抛物线变化规律;由于粗、细粒盐渍土在冻融后微观结构组成上存在差别,在选择道路处治措施时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