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数据框架建设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数字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地理空间数据框架是构建“数字城市”的数据平台,是建设“数字城市”的必要保证。探讨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数据的组成和城市地理空间数据框架的构建,阐述了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基准建设和地理空间数据库的建设.并以中国南方某典型城市为例介绍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数据框架的应用,指出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数字浙江"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是“数字浙江”工程的重要基础。本文分析了地理空间数据的特征、数据获取和组织方法,定义了地理空间的数据结构框架,提出了基于SQLServer的“数字浙江”地理空间数据库框架和构架分布式数据库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数字城市"GIS总体规划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数字城市”GIS进行了总体规划设计,主要针对地理空间数据框架、空间数据交换网络体系、应用服务系统、技术支撑体系、保障体系这五个部分来进行研究。“数字城市”的建设应以GIS的建设为核心。“数字城市”GIS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城市信息化建设和经济发展,使城市更具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空间信息产业的发展与系统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坚实的基础空间数据平台,空间数据是一切地理信息应用的基础.城市空间信息来源于城市,城市空间信息基础数据平台将给数字地球、数字城市的发展提供支撑,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工程的框架.叙述了数据空间的内容、含义、特点、结构、采集、集成等技术要点,提出了其在空间数据平台系统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地理空间数据共享机制是“数字城市”的基础,也是“数字城市”或其相关工程开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文中将地理空间数据共享机制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从组织管理机构建设、OGC(GML)相关标准、异构数据库转换、地理空间数据共享网络建设(采用MPLS VPN技术构架地理空间数据共享网络)等角度全面阐述了地理空间数据共享机制的构建。另外,以我国南方一典型城市为例,构建了其数据共享体系,并做了详细的理论探讨和可行性分析,旨在解决目前数据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相似文献   

6.
<正>2008年以来,经中国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批准,广东省21个地级市先后列为国家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或推广应用城市,是中国第一个全部立项并开展建设工作的省份。近日从广东省国土厅获悉,数字湛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近期已通过验收,标志着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全面完成,该省数字城市建设工作也开始全面转入推广应用和数字县区建设阶段。  相似文献   

7.
构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数据共享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理空间数据共享机制是“数字城市”的基础,也是“数字城市”或其相关工程开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文中将地理空间数据共享机制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从组织管理机构建设、OGC(GML)相关标准、异构数据库转换、地理空间数据共享网络建设(采用MPLS VPN技术构架地理空间数据共享网络)等角度全面阐述了地理空间数据共享机制的构建。另外,以我国南方一典型城市为例,构建了其数据共享体系,并做了详细的理论探讨和可行性分析,旨在解决目前数据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相似文献   

8.
《中国计算机用户》2003,(1):29-29,30,31,33
“数字北京”迎接新奥运 未来5年,北京市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将创纪录地投入1800亿元人民币,重点建设142个项目,打造“新北京、新奥运”。其中,300亿元将投入到信息化建设,为实现“数字北京”打基础,初步实现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化社区和远程教育。“数字北京”工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十五”期间的统一规划和建设,建成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和基于这些基础设施的信息资源开发及利用体系,初步建立起“数字北京”的基本框架。分项目标是:树立开放式测绘观念,构建“数字北京”的空间基础数据框架;推进各部门、企业和公众广泛应用3S技术,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建设北京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组建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建立“数字北京”工程的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建立“数字北京”工程的政策法规及管理制度体系;通过“数字北京”工程建设,推动北京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是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集成了城市自然、社会、经济、人文、地理、环境等综合信息,城市地理信息数据是城市的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建立城市综合数据平台共享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是数字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内容。  相似文献   

10.
定义了面向数字城市多源数据的空间数据立方体地理空间维、专题维和时间维分别包含的数据种类和内容;设计了它们的维和维层次数据结构;表述了地理空间维、专题维和时间维在概念层次上和物理层次上构成空间数据立方体的方法;确定了地理空间维、专题维和时间维数据的多维数组组织方法,以及多维数据的数据文件和虚拟内存存储策略;表达了多维数组中记录间的关联运算和多维数组的压缩方法。  相似文献   

11.
2022 年 3 月,水利部印发《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技术大纲(试行)》,明确了数字孪生流域的具体建设内容,细化了技术要求。介绍数字孪生流域建设背景,以及定义、建设范围及目标、建设原则等建设内涵,阐明智慧水利总体框架和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框架,进一步厘清相互关系。详细说明数据底板、模型平台、知识平台等组成的数字孪生平台,以及水利感知网、水利信息网、水利云等组成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两大组成部分的主要建设任务,对涉及的具体功能要求和技术要点进行详细解析,就数字孪生流域建什么、达到什么标准及需要重点把握的技术环节等问题进行解读,并对数据孪生流域建设过程中涉及的数据安全特别是地理空间数据安全应用等重要问题和集成共享相关要求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2.
数字地球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部分,也是近年来关注的热点。文章提出了利用网格计算池构建数字城市,由数字城市实现数字地球的方法,并给出了数字城市的五层体系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数字城市建设中信息资源共享交换面临的问题,介绍了ESB技术的概念、特点,提出一种基于ESB的数字城市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框架,探讨了该框架中的核心组件、工作模式以及数据交换模型的具体设计。该方案能够实现跨部门、多来源的异构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换,提高数据交换的效率、灵活性、可靠性。本文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Earth and space scien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typically involve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large volumes of geospatial data much of which is derived from other existing data by applying a scientific workflow. Such a step-by-step process can be viewed as a process of geospatial knowledge transformation, which often involves hypotheses, inferences and integrations to derive user-specific data products from the knowledge of domain experts. Our research is focused on reducing the transformation effort by providing component inference and integration tools. The Semantic Web envisions a new standardized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to enable interoperable machine-to-machine interactions and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service chaining for deriving knowledge over networks. This paper describes a generic framework and implementation of how the Semantic Web proceeds through the life cycle of geospatial knowledge transformation, from geospatial modeling (knowledge formalization), through model instantiation (service chain) to model execution (data product). Our approach relies on semantic integrations. A number of ontologies used to capture domain knowledge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as the basis of knowledge bases for describing and reasoning geospatial data and services. Also, a semantically enabled geospatial catalog service is described to enable more effective discovery, autom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geospatial data and services.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that combines a community's physical vulnerability to access disruption to critical facilities and their tolerance for such access disruption to services in order to inform the targeted communities protection and build an equitable resilience enhancement plan. The first component of the proposed framework includes a percolation simulation model capable of integrating the road network disruption probability into the flood propagation and encapsulates the road network's access to critical facilities (i.e., healthcare facilities). The discovered spatial reach of an areas' physical vulnerability dependence is 9 miles. Besides, physical disruptions in road networks and loss of access to emergency services (such as healthcare) have varying impacts on different sub-populations. To consider this aspect, the second component of the proposed framework involves a disruption tolerance index (DTI) to examine communities' tolerance towards access disruption to healthcare facilities in the face of the flooding. The proposed framework recognizes the importance of both infrastructure and human perspective of the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and is tested using empirical data from Harris County, Texas, in the case of road network disruptions due to fluvial flooding. Houston, the fourth-largest c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within Harris County. Integrated spatial analysis result reveals different spatial clusters of vulnerability across the study region and provides important insights regarding the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protection prioritization and hazard mitigation planning. The spatial clusters also unveil the existence of a homogeneous spatial pattern where similar vulnerable areas stay together. The proposed framework could be adopted by other cities and different critical facilities to enable decision-makers, infrastructure managers, and city planners to better evaluate their community vulnerability.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掀起建设"智慧城市"的热潮,"智慧消防"建设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组成部分,得到了各级公安消防机构的关注。探讨了"智慧消防"的发展背景、概念、与"数字消防"的关系和建设需求,并构建了"智慧消防"平台框架和提出了重点建设项目内容,希望能给"智慧消防"建设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基于窄带物联网数字燃气表的安全防护系统是一套针对基于窄带物联网传输的燃气表通讯系统的整体防护系统。由SOTP认证系统、物联网安全SDK组件两大核心系统构成。其最大特点是通过软件方式实现针对移动应用的安全增强,构筑移动安全基础架构。NB-IoT(窄带物联网)技术具有覆盖广、大连接、成本低、功耗少、架构优等特点,通过智慧燃气管理平台可实现在线监测、安全防范、统计报表、收费、远程管控、阶梯气价、用气预测、大数据分析等功能,实现了集远程抄表、燃气用量数据分析和燃气安全监控一体的"智慧燃气"。"互联网+智慧燃气"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8.
利用数字地球平台GoogleEarth的基础地理框架和高分辨率卫星照片底图,使用建模工具进行三维建筑群模型建立,通过KML语法实现地理数据显示,实现了虚拟城市的建设和实施。实验证明,数字地球平台凭借其在地理资源、三维显示、网络传输等方面的优势,是实现数字城市建设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