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氧钼多效润滑油添加剂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一种有机钼化合物--二烷基二硫代磷酸氧钼(M1),并确定了其主要官能团和元素含量。考察了M1的热稳定性能及作为添加剂对400SN基础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并对比了M1与国外二烷基二硫代磷酸氧钼产品(M2、M3)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M1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可有效提升基础油抗氧化能力;相同实验条件下,相比M2、M3,M1表现出较好的减摩抗磨、极压性能。这与其分子结构和Mo、S、P含量较高有关,有利于其在摩擦副表面形成含Mo、S、P的化学反应膜。  相似文献   

2.
油溶性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的合成及性能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选用三氧化钼、无机酸以及二烷基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种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用红外和质谱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与目标产物的特征结构一致。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以及SRV考察了其在基础油及成品油中的抗磨性能和减摩性能,结果表明:这种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具有良好的减摩性能,并与T203有很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添加剂的研发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主要用于润滑油、润滑脂中,可以提高内燃发动机燃油经济性、持久性,是适应GF-4、GF-5汽油机油规格的节能、环保添加剂。文章叙述了兼具抗磨减摩、极压和抗氧化性能的润滑油添加剂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的合成技术,简述了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的润滑和热分解机理,对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的表征方法进行概括,并对我国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用四球试验机评价了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V7723)、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DC)、二戊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SbDDC)、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铋(BiDDC)和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锡(snDDC)在150SN中的极压和抗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SnDDC和SbDDC的抗磨性能较好,而BiDDC的极压性能较好.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间还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1种润滑油添加剂 二辛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钨。研究了它的热稳定性及在基础油中的溶解稳定性和铜片腐蚀性;在四球摩擦试验机上系统地考察了二辛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钨在基础油中不同含量、不同载荷下的摩擦学性能;利用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分析仪和PHI550EACA /SAM多功能电子能谱仪分析了钢球磨斑表面,探讨了二辛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钨的摩擦化学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二辛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钨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良好的油溶性和抗腐蚀性能,作为极压抗磨添加剂可使基础油的最大无卡咬负荷(PB)提高60%,烧结载荷(PD)提高75%,磨斑直径(WSD)降低26%,摩擦系数(μ)降低30%。摩擦过程中,二辛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钨在摩擦副表面形成了FeS反应膜和WS2沉积膜,减少了摩擦副的直接接触,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基础油的极压性能和抗磨减摩性能。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有机钼化合物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TC),并确定主要官能团及元素含量。采用热重分析仪测试了其热稳定性能;采用四球摩擦磨损机评价了其在锂基润滑脂中的摩擦学性能,并与二硫化钼(MoS2)进行对比。结果表明:MoDTC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能;载荷为392N时,MoDTC添加量为3.0%时达到最佳减摩作用,比基础脂试验时平均摩擦因数降低40.2%,添加量为2.0%时到达最佳抗磨作用,比基础脂试验后钢球磨斑直径减小29.8%。  相似文献   

7.
一种复合抗氧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烷基胺、二硫化碳等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含硫酯型抗氧剂,并与酚型、胺型抗氧剂进行复配,开发了一种复合型抗氧剂体系。采用PDSC、SRV摩擦磨损试验机等试验考察了该复合抗氧剂体系在加氢润滑油基础油和API SL汽油机油复合剂中的抗氧化性能以及对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TC在自主配方API SL汽油机油氧化前后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发的复合抗氧剂体系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表现出良好的协同效应,具有一定的极压性能,在添加了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TC的成品油深度氧化后,仍然保持优良的减摩性能。  相似文献   

8.
一种油溶性氨基甲酸钼在加氢基础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合成了一种油溶性润滑油添加剂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TC,使用四球试验机、SRV试验机和PDSC评价了该产品在加氢基础油HVIH 6和自主配方API SL汽油机油复合剂调合油品中氧化前后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该剂在HVIH 6基础油中具有一定的抗磨性能,在成品油中具有优良的减摩性能,但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氧化降解,导致减摩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9.
在实验室合成了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羟基取代酯;采用四球机试验和铜片腐蚀试验考察了其在150BS基础油中的摩擦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合成产物在150BS基础油中具有优良的承载性能和较好的减摩性能,且加剂量为1.5%(质量分数)时,其极压和减摩综合效果最佳;但其抗磨和抗腐蚀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10.
利用曲轴箱模拟试验对润滑油添加剂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TC)抗氧化性进行考察,采用红外光谱(FT-IR)及能谱分析仪(EDS)对氧化油样和铝板沉积物进行了表征。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曲轴箱试验前后油样摩擦学性能,采用扫描电镜(SEM)、EDS分析了磨损表面形貌及元素组成。结果表明:添加剂MoDTC在中低温环境下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可有效提高油品氧化安定性;高温环境下,含添加剂油样的抗氧化性能随添加量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增大的变化趋势;铝板沉积物量随MoDTC添加量增大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元素分析结果表明,MoDTC分解产物是铝板沉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试验条件下,氧化降低了MoDTC添加剂的减摩性能和极压性能,对抗磨性则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考察了La2O3作为润滑添加剂在400SN基础油中的减摩抗磨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X)、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磨损表面,并探讨了摩擦学机理。结果表明:La2O3粒子经油酸改性后在油中的分散性能得到提高;在摩擦试验中,加入未改性La2O3粒子的试油具有较好的抗磨性能,加入改性La2O3粒子的试油具有较好的减摩性能;磨损表面形成的Fe2O3-La2O3合金层使得摩擦过程平稳,抗磨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12.
吴磊  张东恒 《润滑油》2013,(6):13-16
以150SN基础油为基液制备了含有磁性纳米颗粒的磁性液体,用XRD、TEM和VSM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相关表征,采用SRV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该磁性液体的摩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制得的油基磁性液体中磁性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20nm左右,具有较好的磁性能,含有磁性纳米颗粒的磁性液体能够显著提高基础油的承载能力,与基础油相比,磁性液体摩擦系数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考察了在不同煅烧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制备的La2O3粒子的摩擦学性能;用油酸改性La2O3粒子,在点、面接触条件下,考察了La2O3粒子在400SN基础油中的减摩抗磨性能;对磨损表面进行了SEM和EDX分析。结果表明:在700℃煅烧制得的La2O3粒子具有良好的综合摩擦学性能,煅烧时间越长,La2O3粒子的晶形结构越好;改性后,La2O3粒子在油中的分散性能得到提高;加有改性La2O3粒子的试油同400SN基础油相比,在点接触条件下,减摩性能可提高10.8%,抗磨性能可提高27.8%,在面接触条件下,减摩性能可提高16.9%。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以茂金属聚α烯烃(mPAO)和聚α烯烃(PAO40)为基础油、复合锂皂为稠化剂制备复合锂基润滑脂,采用高速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MoDTC,MoS2,ZnSiO4添加剂及其复配剂对复合锂基脂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仪(EDS)对钢球摩擦副磨斑形貌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mPAO基础脂中分别加入5%MoDTC,2%MoS_2,4% ZnSiO_4,或1%MoS_2+2% ZnSiO_4时制备的复合锂基润滑脂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性能。  相似文献   

15.
使用改进后的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添加三乙醇胺硼酸酯(TBE)抗磨添加剂的150SN基础油在电磁场作用下的摩擦磨损性能,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钢球磨痕表面形貌,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X射线能谱仪(EDS)分析了磨斑表面典型元素的化学状态,并从电磁场的物理效应和化学效应两个方面对摩擦学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电磁场作用下,150SN基础油润滑下的钢球磨斑直径和摩擦因数均比无电磁场时大,含TBE润滑油润滑下钢球的磨斑直径比无电磁场时小,但摩擦因数比无电磁场时大。电磁场对磨损微粒的作用使其在摩擦表面形成一个保护膜层,并且电磁场会促进TBE中B和N元素与金属基体的键合作用,在摩擦表面形成含Fe和B元素的摩擦化学反应膜及含有机氮化物的高强度聚合物膜,从而影响TBE的抗磨减摩性能。  相似文献   

16.
纳米氧化镧在润滑油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吐温60、司班20、司班80和聚醚作为活性剂对纳米氧化镧(n—La2O3)进行改性,配制了含纳米氧化镧的润滑油,并在MRS-1J四球磨损实验机上考察了润滑油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吐温60、司班20、司班80和聚醚比例为2:1:1:3时对纳米氧化镧粒子具有最好的分散效果,且纳米氧化镧质量分数为0.8%时,具有最佳的摩擦学性能;与500SN基础油相比,其PB值提高了40.8%,磨斑直径降低了36.9%,摩擦因数降低了29%。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两种含有双黄原酸酯结构的润滑油添加剂,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等技术手段表征了产物的结构,测定了合成产物的气味等级、油溶性、铜片腐蚀性能、极压抗磨性,以及试验钢球磨斑表面的元素组成与赋存状态。结果表明: 合成的两种黄原酸酯多硫化物均具有良好的油溶性、铜片腐蚀性能和极压抗磨性能,且气味较小;黄原酸酯多硫化物比黄原酸酯二硫化物的极压性能更优;两种黄原酸酯硫化物的极压抗磨性能均优于硫化异丁烯。  相似文献   

18.
The oil solubility of synthetic oleic acid tris-(2-hydroxyethyl) isocyanurate phosphate ester(abbreviated as OHTP hereinafter)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biodegradability and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 of 400 SN mineral oil were investigated on a tester and a four-ball tribotester,respectively,for fast evaluating the biodegradability of lubricants.Furthermore,the morphologies and tribochemical species of the worn surfaces lubricated by OHTP-doped oil were studi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e(XP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OHTP possessed good oil solubility and could improve obviously the biodegradability,the extreme pressure properties,the anti-wear properties and friction-reducing properties of the 400 SN mineral oil.The analytical results of XPS spectra showed that the composite boundary lubrication films were mainly composed of absorbed films and tribochemical species such as FePO-4,Fe_3(PO_4)_2,Fe_2O_3 and Fe_3O_4,which contributed to improving the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