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日用电器》2009,(9):24-25
作为中国的数字电视在国内发展的已经很快了,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在国外的推广应用的情况。我们由一个所谓的生产的过程,作为技术设计和标准的推广,这样才能体现技术的实力和综合技术的进步。第二就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整体实力的体现,首先这是一个标准,第二就是能够推动国内新鲜的设计和生产,发射机、机顶盒的设计和生产。第三作为地面国标在海外的推广,能够积极主动的推动国内数字电视的发展向海外推广。  相似文献   

2.
《现代建筑电气》2014,(8):66-67
<正>近日,中国智能家居产业联盟正式发布了中国智能家居行业首个联盟标准——CSHIA-FC-GW-01《智能家居产品互联互通中间件技术标准》。本标准建立在互联、互通开发工作的基础上,按照中国智能家居产业联盟的规则起草,由中关村标准创新服务中心提出并归口。2012年12月,中国智能家居产业联盟成功入选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公布的第二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标准创新试点"单位名单。自2013年  相似文献   

3.
2008年出中国在发展LED产业方面有很大优势,尤其是LED显示屏生产厂家。首先,中国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其次,从资源角度看,中国具有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第三就是半导体照明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比较适合中国的国情。如果中国能够在外延、芯片的制备以及自主封装技术方面坚持自主创新,完全有可能实现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尹朝 《电气时代》2006,(2):20-21
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围绕着标准、专利、知识产权,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纠纷、诉讼和贸易摩擦,这些都印证了那句话“从过渡期到后过渡期,其实就是一个从认识规则、适应规则到利用规则的过程。”标准化(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在这场规则的“游戏”中的积极意义在于,帮助我们实现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化浪潮正在孕育一个庞大的市场,谁能够矗立"云端"谁就把握住了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志高以云变频技术找到了这一趋势与空调产业的契合点。变频产品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国空调市场的主导,但是,在中国空调产业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的背后,却是核心控制技术能力的缺失,诸如变频驱动、控制  相似文献   

6.
分析中国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控制现状和问题,提出综合控制的指导思想,并从火电结构调整,采用新技术和经济手段等方面提出二氧化硫综合控制对策,对烟气脱硫的法规标准、政策、规则、技术评价体系及脱硫产业发展诸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中国炒菜机行业的标准化需求,引导产业健康发展,6月25日,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发布了协会标准T/CHEAA 0017-202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动炒菜机》(以下简称炒菜机标准).该标准在现有相关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基础上,对炒菜机产品的烹饪性能、功能、命名规则等方面的指标规范进行补充,保证产品性能与质量,有效引导炒菜机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据公开资料显示,在以旧换新、家电下乡等政策刺激下,国内洗衣机市场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这一繁荣背后也隐藏着巨大隐忧:在当前全球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增强背景下,国内洗衣机市场能否延续繁荣成为一个未知数,低价冲市与向高端转型将成为困扰当前洗衣机企业的二元难题。但就目前产业发展态势看,大多数企业在缺乏成熟商业运营模式支撑的情况下谋求高端转型将最终成为美丽的幻想。客观地讲,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洗衣机市场繁荣背后很可能隐藏着巨大的产业危机,而这很可能导致中国洗衣机产业未来遭受巨大打击。  相似文献   

9.
《家用电器》2006,(2):56-56
2005年国内彩电市场为标准”所累在2006年1月10日举行的“06’中国平板电视市场发展高层论坛”上,与会专家指出,面对中国平板电视市场的快速增长,制定落实标准的速度远不及市场发展的速度,导致了产业发展得不协调。高清电视已成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相关标准迟迟未出的前提下,海信、松下、日立等彩电制造企业本着推动市场良性发展的态度,已经通过企业的市场行为来推进高清电视产业的发展。中国电视产业已经发展到一个转折阶段,平板显示技术和数字技术带来了彩电产品的全新变革,引领彩电业发展趋势,但在中国平板电视市场快速成长之际,由于相…  相似文献   

10.
王志轩 《电气》2002,13(1):23-26
分析中国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控制现状和问题,提出综合控制的指导思想,并从火电结构调整,采用新技术和经济手段等方面提出二氧化硫综合控制对策,对烟气脱硫的法规标准、政策、规则、技术评价体系及脱硫产业发展诸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来整个家电产业掀起了一股抱团热:先是家电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走到了一起,紧接着又有家电企业与家具企业联姻,一时间整个产业的跨界合作热潮空前高涨。但从本质上看,企业间跨界合作的热潮只是一个表象,要评价这一现象关键是站在这些合作企业背后反映出的企业间发展生态差异的角度去考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企业的发展模式,更重要的是让整个产业的竞争规则发生了变化,以往单纯依靠企业自身能力参与市场竞争的方式正在改变,以生态圈的形式参与竞争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常态。单就这一点来讲,竞争方式的变化让企业必须在不断创新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围绕构建核心竞争生态圈体系去完善企业的能力,这是目前行业内出现抱团现象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2.
秋玥 《电器》2012,(2):24-26
10年前,当中国将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或WTO)时,家电产业忧虑"狼来了",很多业内人士担心国门大开,中国市场不再是中国企业的沃土;担心因为对WTO的规则不熟悉而在规则面前受阻。然而10年过去了,中国家电产业在"与狼共舞"中山河巨变,不仅成为了国际化的产业,更成为全球家电产  相似文献   

13.
《家电大视野》2008,(1):25-25
随着中国音视频产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新技术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音视频产业发展正在超越以往单纯以产品的竞争,走向以标准为核心的产业链.乃至整个产业生态系统的竞合。2007年是数字音视频产业取得长足进步的一年,在近日召开的“2007中国音视频产业技术与应用趋势论坛”(简称“AVF”)上,来自中国音视频产业各个环节的领导、专家、企业针对中国音视频产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我国供用电频率50Hz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力工业的发展初期,世界上存在许多种供电频率;旧中国的汽轮发电机组全部来自外国,因此有多种供电频率。1928年,中国民族资本企业上海亚浦耳公司建议国民政府把50Hz作为中国供用电的标准频率。1930年9月,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鉴于当时中国发电厂中半数以上的供电频率是50Hz,把世界多数国家采用的50Hz作为中国的供用电标准频率,制定了"电气事业电压周率标准规则",这是中国第一个供用电电压频率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今,中央政府电业主管机关也都将供用电标准频率规定为50Hz。从目前技术条件出发,如果能够重新选取一次电力系统供用电标准频率,频率最优值可能是几百赫兹。  相似文献   

15.
正厨房电器产业非常有发展潜力,而且中国市场也到了一个爆发期。"今天我可以说,海尔厨电终于等到了这一刻。"7月7日,海尔在青岛发布海尔厨房电器产业全球化战略时,海尔集团董事局副主席、轮值总裁梁海山这样说。这句话的背后,是海尔大举进入厨房电器产业的天时、地利和人和,也正因为如此,在此次发布会上,海尔确定了厨房电器产业"欲做NO.1"的战  相似文献   

16.
再熟悉规则的人,也不如制定规则的人。在家电业,标准的制定和推出,实际上就是企业角力的结果。但无论谁输谁赢,对整个行业来说都是有益的。这足以让我们怀着一颗平常心期待每一次标准的推出。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5月6日,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和新华网联合举办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国家及行业标准征集发布会。目前,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虚拟现实市场之一,高端市场几乎为国外企业所垄断。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出路在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需要加强行业指导和产业间的协作,形成产业创新发展合力。其中,标准的制定和应用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相似文献   

18.
《消费电子商讯》2009,(14):16-18
看电视,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最主要的家庭娱乐休闲活动,中国电视产业的发展历史,基本上就是中国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缩影,是最具代表性的行业。中国的电视企业从黑白显像管电视到彩色显像管电视,  相似文献   

19.
鼎兴之路     
吕康 《湖北电业》2007,(4):50-51
一个小小的产品,闯出一个大市场;几个职工的业余发明,鼓捣出一个民营化公司,并且在2年内,成为湖北电力多产业专业化生产厂家之一,产品销售省内外——这是对沙洋县鼎兴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创业评价的最简单表述,然而,其超常发展的背后并不简单。  相似文献   

20.
梅新育 《电器工业》2013,(12):37-44
当我们带着问题去阅读《中国制造业向何处去》的时候,我们在书里找到了答案,升级与转移——中国制造业的突围之路。对于整个制造业而言,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是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而对于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移就是其重要的途径。在市场经济发展日渐成熟,产业升级加速的今天,产业的升级与转移将是制造业发展的光明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