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四川建材》2016,(8):64-65
智慧城市是借助GIS、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智能化的方式,利用云计算对实时感知数据进行智能处理,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地下空间智能规划是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核心,基于BIM技术并结合信息技术建立地下空间动态三维信息化平台,使地下空间规化的各功能系统有机结合起来,改善智慧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保障体系。将未来城市地下空间打造成为布局合理、运营高效的地下空间综合体。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建立表达和管理城市三维空间全要素的CIM基础平台,本文通过融合铁西新城484 km2的遥感信息、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建筑物BIM、地下管线和管廊信息、地下勘查信息及城市感知信息等多源信息,以Sky-line为三维基础平台,hadoop分布式存储,采用SOA的架构,利用C#语言结合BIM+GIS+IoT技术,开发了...  相似文献   

3.
建筑走向智慧时代,BIM技术将建筑物空间位置完全数据化,在BIM与IoT的关系中,BIM是基础数据模型,是IoT的核心与灵魂。IoT技术是在BIM技术的基础上,将各类建筑物运营的相关数据收集后实时反馈给本地运营中心和远程用户。智能巡检系统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对电力设备/设施进行全天候/全方位/全自主的智能巡检,以实现设备状态和环境巡视数据检测全覆盖和智能识别,在为重要的电气机房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的同时,还能减少运维人员的数量。本文通过在世界会客厅项目中基于BIM和IoT技术对数字孪生运营平台进行协同智慧管理机制的研究,探索在历史风貌及承担重大保障活动的建筑中,如何为智慧城市或智慧园区实现数字新基建进一步的发展提供相应的落实路线。  相似文献   

4.
夏源 《建筑技术》2021,52(6):691-694
某大型地下交通工程管廊施工中,通过分析智能建造技术应用关键点,提出BIM与IOT技术融合驱动的管廊智能建造方法,采用IOT技术实现施工现场的数据实时采集,应用BIM技术进行施工现场的智能安全管理;使用BIM与RFID技术集合管廊的基本信息和施工信息,通过管廊信息集成化、信息采集智能化、识别精确化、定位可视化,实现了管廊的施工过程全方位管理.  相似文献   

5.
BIM技术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之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BIM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建设领域CAD技术推广普及后的二次革命,而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以BIM技术应用到地下空间开发作为创新点,试图解析讨论BIM技术在地下空间建设中应用的可行性。首先简单论述了目前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和BIM技术,然后提出了把BIM技术应用到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各专题,最后对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安全管理系统在城市地下轨道交通施工安全管理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基于BIM及Kinect体感设备,构建了城市地下轨道交通施工安智能预警系统,设计了系统结构、主要功能及运行流程。该系统在城市地下轨道交通施工安全实时监控、危险信息的智能识别及可视化显示、协同化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是探索我国城市治理现代化以及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之一,其发展路径体现了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物联网IoT等信息技术的交融与互动。本文以雄安规划建设BIM管理平台为例,探讨CIM如何基于BIM、GIS以及IoT等聚焦城市全生命周期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以及城市空间价值的倍增效应,探索在新区与建成区不同环境之下BIM以及多源空间数据的治理重点,并强调更为开放的人机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8.
基于智慧城市的地下空间安全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管理问题和需求出发,构建了基于智慧城市的地下空间安全管理模型,体现为透彻感知、深度互联和智能应用的特点。结合中关村大型公共地下空间智能安全管理系统建设实例,对物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技术路径及其工程实现进行了分析。基于智慧城市的地下空间安全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自感知、自调节的闭环系统,通过采用先进的网络通信、物联网、可视化、仿真模拟等技术,可以对庞杂的安全信息进行综合动态管理,提高数据实时采集、关联处理和智能分析能力,从而使复杂的城市地下空间透明化,真正实现安全闭合管理和智能决策。  相似文献   

9.
基于BIM技术发展的应用现状,分析BIM技术应用的瓶颈,提出由感知层、控制处理层、应用层的三层结构组成的BIM+物联网的智能建造综合管理系统。通过构建"可插拔"式集成应用的数据输入平台,基于AI、大数据、云处理技术的数据处理平台和基于数字化运行的智能操作终端,执行数字化建造和运维管理,应用于传统建造方式的数字化升级和构建全新的无人化施工系统,最终实现全智能化建造方式。  相似文献   

10.
着眼于城市地下空间运维阶段,对城市地下空间运维功能需求进行具体描述和划分,在此基础上引入BIM技术,构建城市地下空间BIM运维管理框架,详细分析运维阶段BIM技术在各项功能模块中的应用情况,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完善,以及BIM技术应用价值最终实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21,(1)
城市信息模型(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CIM)平台作为智慧城市的数据库,是BIM、GIS、IoT的融合,既可以存储城市规模的海量信息,又可以作为云平台提供协同工作与数据调阅功能,与物联网IoT、大数据挖掘、云计算等技术结合,还能提供满足城市发展需求的集成性管理系统。本文对如何构建基于CIM的智慧交通与智慧道路感知体系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地下空间的起源、发展以及造价管理难度的分析,结合现在的大趋势,利用BIM技术对地下空间造价进行管理,以此来提高对地下空间造价管理的水平。并且用实例进行了分析研究,说明了基于BIM技术地下空间造价管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分析现阶段我国地下空间工程建设的特点及存在的不足,结合BIM技术的优势,提出地下空间工程应用BIM技术的方向,为地下空间工程项目统一数据标准,开发多专业一体化的BIM技术平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具有资金投资大、施工周期长、施工项目多、施工技术复杂和不可预见风险因素多等特点,是一项高风险建设工程。本文以宿迁市高铁站片区地下空间建设项目为例,通过建立红黄绿风险清单BIM动态管理系统,运用BIM技术进行空间优化设计。虚拟仿真漫游、模型碰撞检查等,优化了前期设计方案,减少了施工设计变更,控制了施工建设成本,降低了地下空间建设风险。研究表明,基于BIM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城市地下空间建设。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31)
随着人体感知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人体感知智能播放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针对目前基于人体感知的智能播放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及概述,对现有的应用领域进行分类介绍,并通过举例的方式介绍了目前最前沿的应用实例,以利于未来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深入应用和探索新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地下空间的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本文针对地下综合管廊的工程特性,从规划、设计、施工、运维4个阶段基于BIM技术探讨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中的应用,同时充分体现了BIM技术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7.
以地下管线GIS数据为基础,构建BIM模型和二维码数据,研发地下管线APP软件,与传感器相结合,实现地下管线三维可视化、信息查询、预警及空间分析等功能,为BIM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运维阶段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8.
基于WOS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相关文献数据,采用CiteSpace软件和NVivo软件对1418篇英文文献和32篇中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包括文献发文量、作者所属国家、共被引文献分析、关键词分析、词频分析等,并提出未来BIM技术研究方向。研究结果显示:在应用层面上,应重点研究BIM技术如何支撑项目精细化管理和项目全过程管理;在技术层面上,应重点关注BIM作为支撑智能建造和智慧城市的核心技术,与GIS、IoT、AI、数字孪生、3D扫描、VR等技术如何融合发展,以及BIM技术与企业数字化平台搭建的关系,将BIM技术从应用点向价值面拓展,加快BIM技术从单阶段应用向全流程应用转变。  相似文献   

19.
周学龙 《智能建筑》2024,(1):132-134
在BIM技术加持下,装配式建筑得以快速发展,而在智慧化应用背景下,BIM装配式建筑不再停留于局部应用,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BIM技术实现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本文探讨基于BIM技术下装配式建筑“智能化”的概念与建造方案。  相似文献   

20.
章谊 《建筑施工》2020,(7):1350-1352
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导致城市中心停车难的问题日趋严重。为此,对地下空间开发技术以及智能停车系统现状进行了解读,在此基础上,结合南京某中心城区地下停车库开发项目,分析了传统地下空间开发技术及自走式停车库的弊端,继而提出并介绍了采用平推逆作法及智能立体停车库系统相结合的地下停车库拓建理念。经实践应用,该拓建理念有效缓解了城市核心地带停车供需矛盾,可为类似的地下停车库拓建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