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跨流域调水工程因调水量大、涉及范围广,其水资源论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以引汉济渭工程为例,探索跨流域调水工程水资源论证的方法。根据引汉济渭调水工程的特点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结合该项目的取退水方案,合理确定了水资源论证等级,分析了取水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引汉济渭工程取水水源论证结论。结论表明,引汉济渭工程近期水平年从汉江多年平均调水10亿m3基本可行。该结论为引汉济渭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采用,为项目获得取水许可提供了依据,对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水资源论证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引哈济党水利工程是敦煌市和肃北、阿克塞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关键性跨流域调水工程,同时也是一项生态治理工程。通过对工程受水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分析、调水区水资源可供水量分析、受水区水资源需求分析,在充分考虑调水区可调水能力的情况下,实施引哈济党工程,解决党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3.
汉江流域是全国水资源配置的重要水源,随着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流域需水增加,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引汉济渭等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实施,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将逐渐突出,枯水时期水资源综合利用压力加大。为分析引调水工程实施对汉江中下游航运的影响,文章以引调水工程实施后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变化为基础,结合汉江中下游航运现状及规划,初步分析了工程实施后汉江中下游通航特征流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综合调度运行,引调水工程实施对汉江枯水条件下通航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引洮工程是解决甘肃省以定西为中心的中部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不可替代的跨流域调水方案。根据国家对跨流域调水工程提出的新要求,阐述了实施该工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结合该工程对西部地区立项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政策提出了思考和建议。对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前期工作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引红济石工程是我省继引乾济石工程建成后又一项在建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其对解决关中中西部城市工业及农业灌溉用水的紧缺状况,补充石头河流域水资源严重不足具有积极意义。由于石头河水库调节库容小,引红济石调水工程可调水量进入后,水库调蓄能力明显不足,造成大量弃水,可调水量得不到充分利用。因此,论文提出在修建引红济石调水工程的同时,新建白云峡水库工程与石头河水库联合运用,以提高对引红济石调水工程可调水量和石头河径流的调蓄能力,扩大石头河水库的供水范围和供水能力,有效缓解或解决渭河北岸宝鸡峡塬下灌区和咸阳市等城市的水资源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水利:请您介绍一下近年来太极股份在参与水利信息化建设中提供了哪些服务?何可文: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我国重大信息系统总体设计和工程建设的主要承担者,已在水利信息化行业服务多年,承担了包括金水工程一期,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和江苏段、中线河北段,引汉济渭工程,国控水资源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以陕西省内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引汉济渭工程为  相似文献   

7.
跨流域引调水工程是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社会水需求不平衡的最有效的措施。根据跨流域引调水工程涉及不同流域、功能综合、结构复杂、相互交叉的特点,采用生态与经济并重的能值分析法对跨流域引调水工程的生态效益进行量化分析,并以浙东引水工程为例,具体计算分析了2017年浙东引水工程给工程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等方面带来的效益。计算结果表明:该量化方法能够较好地应用于实际引调水工程生态效益计算,且结果较以往常用的等效替代方法更为合理,贴近实际。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引汉济渭调水工程是解决关中地区严重缺水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受水区输配水工程在充分考虑规划受水点布局、输配水路线布置和不同水平年分期调水量等因素以及对引汉济渭工程总体进度的调度运行方式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受水区输配水工程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按2025年和2030不同水平年规模的分期实施方案。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9.
引汉济渭工程是针对我省关中严重缺水问题,规划提出的一项跨流域调水工程。无论从工程规模、技术难度还是影响范围上看,引汉济渭工程都是我省水利工程史上一项开创性事业。从长期以来对引汉济渭研究及勘察设计的成果看,引汉济渭工程的建设不存在制约性的技术障碍,但仍面临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笔者认为,妥当解决和处理好这些问题,是引汉济渭工程顺利建设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引汉济渭调水工程是近中期解决关中地区严重缺水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如何对调水工程水资源系统进行合理运行、科学调度是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和受水区的实际情况,在分析研究受水区供用水现状的基础上,对受水区进行供需水平衡分析,提出不同水平年引汉济渭调水工程需调水量。并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导向,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在确定的调水规模基础上,充分考虑区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因素,以供水综合效益最大为全局最优解,基于系统分析方法建立了大系统分解协调模型,对调水工程所调水量进行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1.
跨流域调水工程是一项涉及工程、经济、社会、环境等问题且又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工程建设水平和管理效率的高低关系到工程是否顺利建设和良性运行。本文在分析跨流域调水工程特征、分类及建设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建设与管理经验,以期为我国今后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引汉济渭调水工程是解决关中地区严重缺水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在充分考虑受水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因素以及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基础上,基于系统分析方法建立了大系统分解协调模型,以供水区综合效益最大、缺水量最小为全局最优解,得到了2020年和2030年调水工程所调水量的优化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基于后续水源保障的引汉济渭工程的特性及陕西社会发展的要求出发,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成功经验,研究探索科学、合理的引汉济渭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为实现工程顺利建设及长期、规范和良性运行,发挥调水综合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国外跨流域调水工程及其生态环境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方妍 《人民长江》2005,36(10):9-10,28
跨流域调水是人类为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发展经济而采取的优化水资源配置的大规模工程措施.从而获得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简要地介绍了国外已建、在建和规划设计中比较著名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论述了国外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发展现状和建设前景,同时就跨流域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进行了客观的分析评价,这对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跨流域调水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而完善的工程管理体制与机制是跨流域调水工程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重要保障。2013年10月,中国水利学会调水专业委员会在陕西西安召开学术研讨会,就跨流域调水工程管理体制与机制进行深入探讨。继2013年第20期刊登相关文章之后,本期推出"跨流域调水工程管理体制与机制研究专题",为相关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管理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山东省引黄济青、南水北调、胶东调水等三大跨流域调水工程概况,分析了山东省跨流域调水工程特点及运行环境,初步探讨了山东省跨流域调水工程近期运行管理模式,为工程运行管理提供参考,从而发挥工程效益,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调水工程是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的重要手段,我国历史上都江堰、郑国渠、灵渠等工程的建设,美国北水南调、澳大利亚东水西调等工程的实施,均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建成了一批跨流域跨区域重大调水工程。  相似文献   

18.
引绰济辽工程是一项大型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水源工程文得根水库的规模取决于外调水量及该流域用水量,文章在该流域的生活、生产用水完全满足的基础上,通过多方案计算,分析了水库规模、外调水及生态用水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引汉济渭工程是陕西针对关中地区严重缺水和由此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的一项省内跨流域调水工程,也是陕西迄今投资规模最大、受益范围最广、技术难度最高、运行调度最复杂的水利项目。本文从引汉济渭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陕西社会发展的要求出发,探索科学、合理措施及对策,为实现引汉济渭工程顺利建设及长期、规范和良性运行,发挥调水综合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解决甘肃中部贫困地区严重干旱缺水问题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引洮工程为例,分析了供水工程对流域内下游用水变化趋势、流域径流、下游水资源水质及下游水位、流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