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引哈济党工程是2011年国务院批复的《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核心工程,工程从大哈尔腾河跨流域调水到党河流域,以缓解敦煌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之间的矛盾,重点解决月牙泉和西湖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用水问题。结合引哈济党工程供水区用水对象实际和水价承受能力,积极探索以生态供水为主的水利工程水价方案,采用逐步结转成本测算方法,测算供水成本和终端水价,研究提出了工程水价方案。  相似文献   

2.
根据引汉济渭工程建设规模,利用调水区和受水区水源联合调度供水满足受水区需水.调水区三河口水库多年调节性能减少年际供水差别,提高枯水年供水量;黄金峡水库的年调节性能改善年内供水不均匀状况;受水区黑河水库作为引汉济渭调水区水源地供水过程后的补偿性调节水库,解决受水区年际间的供水任务;地下水作为地表水供水后,可作为受水区年内缺水任务的补充.根据各水库供水任务,编写引汉济渭工程各水库联合调度计算程序,试算引汉济渭工程系统内三河口水库和黑河水库调度线以及相应配给流量.通过分析,此调度成果较好的满足了受水区的需水要求.  相似文献   

3.
水源区和受水区的丰枯遭遇规律分析对于引汉济渭工程的水资源调配以及调水风险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华县、黄金峡和三河口的1954—2009年径流量资料,采用Copula函数构建双水源区和受水区的二维联合分布函数,分析水源区和受水区的丰枯遭遇。结果表明:黄金峡以及三河口水源区和受水区的丰枯组合中对调水有利的概率分别为82%和75%,概率相对较高,有利于引汉济渭工程的顺利实施。为引汉济渭工程的水资源调配以及风险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绰济辽工程作为一项跨流域调水工程,受水区需求是确定引调水规模的重要条件,文章结合受水区各业的节水措施,对受水区的节水潜力进行了分析,受水区兴安盟和通辽市制定了较为严格的工业、农业和生活节水控制指标,并提出了可定量考核的节水措施,使受水区节水水平接近或者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节水潜力已经充分挖掘。  相似文献   

5.
引哈济党工程是一项跨流域生态调水工程,是国务院批复的国家"十三五"重点推进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由于调水线路长、年调水量小、工程区自然条件恶劣等因素,造成工程投资大,调水成本高,因此调水线路方案拟定比选及经济合理性是本工程的关键。文章从调水方案拟定,并通过技术、经济和社会三个层面和不同层面的多个因素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分析调水线路方案比选过程,同时与国内重点调水工程的调水成本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引哈济党工程调水的经济合理性。经方案综合比选,选定方案四为本工程的推荐调水线路方案;该线路方案调水成本为32. 8元/m3,处于国内重大调水工程平均值偏上,但仍在较为合理的经济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引汉济渭工程是缓解关中地区缺水、改善渭河生态的重要措施之一。针对汉江干支流径流的丰枯遭遇规律对工程调水造成的巨大影响,以保障引汉济渭工程供水为目标,建立了调水区可调水量最大的模型,选用Copula函数确定了对跨流域调水影响最大的丰枯遭遇组合的概率,基于实测径流分析确定了不同丰枯遭遇组合情形下的典型年,并采用自迭代优化算法长系列计算分析了不同丰枯遭遇对各典型年调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6年长系列(1954—2009)计算中,供水保证率为95%,共计有8年调水量大于16亿m~3,其中,1975年调水最大,达到17.74亿m~3,2002年调水最少,为9.41亿m~3。汉江干支流不同丰枯遭遇组合情形下,干支流同枯概率为20.79%,调水量仅为9.41亿m~3,为水库调水量最小值,该组合对引汉济渭跨流域调水的影响最为显著,为最不利情况,应引起足够重视。研究成果对于引汉济渭工程水源区的水库调度和受水区的水资源配置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引哈济党工程由取水枢纽和输水工程组成。考虑调水区来水情况、受水区生态保护需求、地形地质条件、工程自然条件、工程布置、施工、占地、运行管理、环境影响等多种因素,初选三条输水线路,对三个线路进行技术、经济等比较后确定最优输水线路,为类似输水线路方案比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人民黄河》2014,(4):65-68
为了解引汉济渭对受水区水资源供需平衡的作用,基于引汉济渭受水区水平衡节点图、供水规则等,构建现状年、规划水平年系统网络模型,通过流域水资源规划管理工具Mike-Basin,模拟分析各水平年引汉济渭受水区水资源供需状况。结果表明:现状年(2010年)受水区总缺水量15.96亿m3,缺失程度25.8%;规划年2020年引汉济渭工程实施后受水区总供水量60.69亿m3,总缺水量4.08亿m3,缺失程度6%;规划年2030年受水区总供水量66.39亿m3,总缺水量1.62亿m3,缺失程度2%。  相似文献   

9.
为强化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水资源统一调配,基于Spring Boot和Vue前后端分离开发的模式,利用天地图API、WebGL、Echarts等技术设计研发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水资源调配系统。从设计思路、功能界面、关键技术3个角度论述系统设计思路和实现过程,从而实现地理信息服务、供需水预测、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资源优化调度等功能,实现水量分配可视化、运行调度智能化和跨流域调水管控一体化。系统测试结果表明: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水资源调配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受水区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的水平,解决了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跨流域调水的配置难题,为受水区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引汉济渭调水工程是近中期解决关中地区严重缺水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如何对调水工程水资源系统进行合理运行、科学调度是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和受水区的实际情况,在分析研究受水区供用水现状的基础上,对受水区进行供需水平衡分析,提出不同水平年引汉济渭调水工程需调水量。并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导向,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在确定的调水规模基础上,充分考虑区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因素,以供水综合效益最大为全局最优解,基于系统分析方法建立了大系统分解协调模型,对调水工程所调水量进行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6月30日上午,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青海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工程引水隧洞贯通仪式在门源县大通河畔举行。青海省副省长严金海、水利部总工程师汪洪出席仪式并致辞。"引大济湟"工程是从大通河引水,穿越大坂山进入湟水流域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将缓解青海省湟水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一号水利工程",工程主要由"一总、两库、三干渠"组成,即调水总干渠,黑泉水库和石头峡水库,北干渠一、二期和西干渠。工程全面完成后,可年调水7.5亿立方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跨流域调水工程——山东省引黄济青工程受水区多种水源合理配置价格政策研究分析,研究提出引黄济青工程在受水区多种水源合理配置中价格政策及结论,达到科学合理利用外调水、当地水,实现供水区多种水资源合理有效配置,促进受水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西辽河平原区河道沙化现象日益突出,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水资源匮乏是河道沙化的主要原因。利用MIKE BASIN软件,建立了西辽河平原区水资源管理规划模型,根据平原区水循环的特点,在流域关键节点径流量、供水量及水资源蓄变量3个方面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令人满意。利用建立的模型,基于3次平衡理论对研究区2020水平年水资源供需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辽河平原区缺水程度为24.7%,属资源性缺水,强化节水及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本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措施。采取强化节水措施后,减少需水占一次平衡缺水的63.6%,引绰济辽跨流域调水工程实施后,受水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得以缓解,通辽市科尔沁区地下水位有望每年回升0.16 m。  相似文献   

14.
跨流域调水是调整水资源空间分布,提高水资源与人口、土地、生产力布局匹配程度的有效途径。借鉴经济学中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概念,提出采用水资源与耕地、GDP和人口3项匹配基尼系数指标来分析跨流域调水工程水源区与受水区的水资源空间匹配程度,并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例进行实例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供跨流域调水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跨流域调水工程因调水量大、涉及范围广,其水资源论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以引汉济渭工程为例,探索跨流域调水工程水资源论证的方法。根据引汉济渭调水工程的特点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结合该项目的取退水方案,合理确定了水资源论证等级,分析了取水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引汉济渭工程取水水源论证结论。结论表明,引汉济渭工程近期水平年从汉江多年平均调水10亿m3基本可行。该结论为引汉济渭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采用,为项目获得取水许可提供了依据,对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水资源论证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太湖流域水资源科学调度和优化配置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根据太湖流域的基本情况,分析了两年来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工程和太湖流域水资源调度的作用和效益,并对太湖流域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应在两年实践的基础上,对引江济太予以扩大、延伸、深化和升华,完善以引江济太为标志的流域水资源科学调度和优化配置,促进流域水质、水环境、水生态的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17.
葛雁 《陕西水利》2017,(2):14-17
合理水价的确定对工程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对引汉济渭工程受水区终端水价和受水区工程水价现状的分析,指出受水区现行水价存在的问题,认为建立引汉济渭工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是实现工程建设目标的重要保证。结合引汉济渭工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涉及的水价构成、制定原则和制定方法,提出应对措施: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与调配;适当提高水价;加快培养水市场。确保引汉济渭工程良性运行、受水区水价平衡过渡、促进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民黄河》2015,(5):55-57
引汉济渭水权置换属跨区域、跨河段的水权置换问题,根据受水区、置换区的水资源利用特点及水权置换实施过程中涉及的丰枯问题,研究黄河流域、渭河流域、汉江流域的径流量丰枯特征。通过计算绘制了丰枯差异频率图,从物理机制上提出了丰枯差异补偿计算方法,解决了调入区的水资源配置问题,并协调了调入水量不均匀过程和工业用水均匀过程。该方法符合区域及河段的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用于跨流域调水规划及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19.
泛流域水资源系统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雅砻江、大渡河和黄河连为一体,形成泛流域水资源系统,涉及确定合理的调水总量、调水规模与布局以及调水量合理分配等关键技术问题。针对该复杂大系统,研究跨流域水资源多维尺度模拟和优化方法,建立了3层结构的泛流域水资源时空优化调配模型系统,将调水区7条河流与黄河受水区67地市统一优化调配。采用大系统协调技术和嵌套遗传算法动态调节机制求解泛流域水资源优化分配问题,提出了一套适宜的调水规模、工程布局及调水量空间合理分配方案,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20.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跨流域和跨省市的基础性与战略性的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同时,也是重大的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本研究旨在探讨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实施后能够为受水区带来的生态环境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用物质量与价值量来表征。选取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为研究对象,以受水区涉及的112座县级市(区、县城)为单元,根据受水区的生态水文特征,将受水区分为5个生态水文区。在总结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北调水能够为受水区森林、城市绿地与湿地生态系统带来的物质量与价值量的评估方法,并据此计算出北调水能够为受水区带来的生态环境效益总的价值量,即217.44亿元。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及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