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Planning》2016,(17)
本文通过研究总结了不同生物质在不同的热解温度下得到的生物质炭的理化性质的变化,以分析热解温度对生物炭理化性质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物质通过热解得到的生物炭的产率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其pH值、灰分含量以及比表面积随着热解温度的上升而显著增加,说明,热解温度是影响生物炭理化性质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生物质炭催化裂解焦油过程中气化反应的影响,对两种生物质炭(玉米秸秆炭、锯末炭)的气化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随着气化温度的上升,气化气中的H2体积分数显著增大,CO2体积分数显著减小,CO体积分数较快增大。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炭的气化率上升,但是上升趋势变缓。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18)
通过研究总结不同生物质原料在一定热解温度下热解得到的生物炭对水体中各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效果,以归纳生物炭去除水体重金属的去除机制。结果表明,不同生物质来源的生物炭基本上能很好地吸附水体中的各重金属离子,显著的降低了水体中各重金属离子的浓度,归因于水溶液的初始p H值和各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如灰分含量、p H值及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等,从而使水体中重金属离子浓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介绍生物质干馏热解的原理,分析生物质干馏热解制取燃气、木醋液、生物质炭技术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钛薄膜,讨论二氧化钛薄膜材料在抗菌自洁领域的应用,并对其今后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以水热碳化对市政污泥进行预处理,采用硫酸法对制得的污泥水热炭进行磷提取实验,同时考虑钙、铁、铝的释放,探究硫酸浓度、浸出时间、液固比对磷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炭中磷的形态以Ca-P、Mg-P为主,该形态有利于磷的提取利用。磷及相关金属的浸出率随硫酸浓度的增大而升高。长时间浸出会导致溶液形成硫酸钙晶体,降低磷和钙的浸出率,铁和铝的浸出率随着浸出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但所需浸出时间较长。液固比通过影响水热炭与酸的接触面积来影响磷及相关金属的浸出效果。在硫酸浓度为0.5 mol/L、浸出时间为120 min及液固比为50 mL/g的条件下,水热炭中磷的浸出效果最好,浸出率为93.8%,钙、铁、铝的浸出率分别为70.4%、54.5%、65.8%。  相似文献   

7.
谭康豪  邹亚  吴维  覃英宏 《建筑科学》2021,37(2):154-164
生物炭被认为是1种环保再生型的功能材料.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被广泛应用在建筑材料领域,其中包括替代水泥作掺合料、沥青改性剂、保水性介质、墙体功能材料和植被基质等方面应用.为促进对生物质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笔者归纳了近10 a来关于BC理化性质的相关文献,重点评述了BC在建筑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生物质原料各自独有的特性是造成BC理化性质差别的根本原因,生物炭制备工艺对生物炭特性具有显著性影响,这些性能差异进而又反过来影响水泥基复合材料和沥青等产品的各项综合性能.BC的各项理化性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笔者建议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应尽快完善生物质炭相关的标准和数据库,便于根据实际功能要求筛选出匹配的BC制品,同时注重加强BC在各类建筑材料中作用机理和长期耐久性等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8.
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生物质炭对生物质热解焦油的催化特性,分析了在蒸汽条件下,催化裂解区长度、S/C值、蒸汽输入方式、氮气流量对焦油转化率的影响。在蒸汽条件下,生物质炭对焦油有显著的催化裂解效果。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24)
为了探究农业废弃物生物质炭在重金属污染土壤固定化修复中的应用潜力,以2种西北典型的油料作物生物质——胡麻、油菜的秸秆和油渣为原料,热解制得生物炭(600℃下制得胡麻秸秆生物炭标记为FS600,油菜秸秆生物炭标记为RS600,400℃下制得胡麻油渣生物炭标记为FT400,油菜油渣生物炭标记为RT400),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4种生物炭对Cu(Ⅱ)的吸附作用,考察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和Cu(Ⅱ)初始质量浓度对吸附作用的影响,分析了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并探究了吸附机制。结果表明:4种生物炭对Cu(Ⅱ)的吸附量随溶液pH升高而增大;生物炭对Cu(Ⅱ)的吸附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大,到4h前后吸附达到平衡;当Cu(Ⅱ)初始质量浓度由10mg·L-1增加到300mg·L-1时,生物炭对Cu(Ⅱ)的吸附量先增大,而后达到平衡。Cu(Ⅱ)在生物炭上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模型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4种生物炭对Cu(Ⅱ)的最大吸附量可达每g 9.28(FS600)、8.11(RS600)、4.43(FT400)和5.70mg(RT400)。生物炭对Cu(Ⅱ)的主要吸附机制是表面配位反应和离子交换。本结果可为西北油料作物生物质炭在西北土壤重金属固定化修复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以下简称林化所)获悉,由该所所长蒋剑春研究员率领的创新团队,经过10多年的苦心研究,创新集成的"农林剩余物多途径热解气化联产炭材料关键技术",已成功实现了生物质气化发电、供热、供气的产业化应用。据了解,目前,运用该技术成果已成功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利用生物质燃气供热的、年产5000吨的化学法活性炭示范生产线。现在北京、安徽、山东、辽宁  相似文献   

11.
本次开展探矿工作发现了独龙包钼矿,工作中注重收集成矿作用方面的资料。现根据大量的野外一手资料,运用自己逐渐摸索、总结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思路、方法,即:确定蚀变类型与序次、据蚀变研究构造、重建构造-热液活动及蚀变-矿化过程,划分了7种热液蚀变类型、8次构造活动,其中包括2次热液成矿、矿后经历了1次扭性断裂构造活动,重现了成矿作用过程。此法实用、效果好,我们已用于多个勘查、考察项目工作中。对解决国内、外热液金属矿勘查项目有关构造-热液活动,蚀变-矿化方面的问题,乃至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取得好的找矿效果,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介绍革命沟矿床区域地质成矿环境、矿床特征、热液蚀变、元素地球化学、含铀矿物学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成矿物质来源、热液活动及成矿物质迁移途径,论述了硅质脉型铀矿床成矿机制。认为革命沟矿床的形成是地层-岩体-构造-热液活动共同控制的特定时空域内的客观产物,区域含铀建造是成矿的物质基础,成矿热液源自幔汁(HACONS),岩浆及期后热液是铀迁移的载体,铀成矿模式强调了硅质脉后期热液沉淀过程是成矿物质的富集过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偏高岭土水热合成NaY分子筛,用TEM、XRD、BET、SEM分析了其晶体成核过程。结果表明:偏高岭土水热合成Y型分子筛的成核过程属于非均相成核,受扩散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14.
在干热岩开采的实际工程中,利用岩体结构面作为热交换通道将减小工程投入,并获得更好的工程效果。而在实际中花岗岩体中的结构面通常被热液充填,形成后期热液充填花岗岩体。研究后期热液填充裂隙花岗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实际地热开发中建设人工储留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利用后期热液填充裂隙花岗岩体制备不同结构形式试样,在常温下对4种结构形式(上下结构、左右结构、母岩、充填体)的花岗岩试样进行纵波波速检测试验、抗压强度试验和对5种结构形式(边界充填体、母岩、充填体、左右结构、边界母岩)的花岗岩试样进行抗拉强度试验、渗透率测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常温下4种结构形式的试样中,纵波传播速度vP大小关系为:上下结构、左右结构>母岩>充填体。在10 MPa围压下,4种花岗岩岩样峰值强度?c均值大小关系为: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充填体>母岩,在相同围压下,5种花岗岩岩样渗透率k的大小关系为:充填体>母岩>边界充填体>左右结构花岗岩>边界母岩。在热液充填后,胶结面处花岗岩的孔隙度、渗透率减小,纵波波速、抗压强度增大;(2)在热液充填过程中,胶结面处母岩矿物颗粒发生熔蚀,且热液进入母岩孔隙裂隙,热液冷却结晶后对胶结面处的"黏合"和"愈合"作用是胶结面处花岗岩物理力学性质发生改变的原因。(3)常温下5种花岗岩岩样抗拉强度?t均值大小关系为:母岩>边界母岩>左右结构>边界充填体>充填体,后期热液充填裂隙花岗岩体中,充填体成为岩体的抗拉薄弱处,因此在"断层模式"的地热开发中,可对充填体处进行人工压裂建造人工储留层,大大节省其建造成本。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目前硅酸钙保温材料的研究进展情况.硅酸钙保温材料主要分为托贝莫来石和硬硅钙石型.前者主要是采用静态法合成,近年来动态法合成也有了进展;后者一般采用动态法合成,目前主要朝着超轻、憎水的方向发展.为了提高制品的质量,很多人从原料、生产工艺等方面对该保温制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热养护法研究了水热养护制度对彩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养护可促进人造彩砂的无机胶凝,使彩砂的耐磨性能显著提高;养护温度和养护时间对人造彩砂的耐磨性能影响明显,彩砂磨损率随养护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养护温度为70℃时,磨损率降低至0.9%。延长自然养护时间对人造彩砂的耐磨性能具有改善作用,磨损率随养护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养护5 d时磨损率为1.3%,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7.
甘肃文康地区金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文县—康县地区的内生金矿床可分为两类,即兼有变质热液和岩浆热液参与成矿的混合热液型和韧性剪切带型。其典型代表分别为新关金矿和尚家沟金矿。通过对本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的综合研究及典型矿例的分析,认为本区成矿条件良好,尤其是具有形成大型剪切带型金矿的广阔前景,找矿中应特别注意碳硅泥岩中韧性剪切带发育并伴有破碎蚀变及低温元素组合Au-As-Sb-Hg-Ag的浓集中心地带  相似文献   

18.
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层耐湿热性能的理论分析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考察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层的湿热老化机理及在湿热环境下防火涂层防火隔热性能随使用时间的变化规律,对隔热性能试验的试验结果进行了计算和总结,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检测和炭化层结构的扫描电镜对U型、A型这2种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进行了湿热老化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涂层发生老化是由于涂层内的亲水性物质向涂层表面迁移和析出;U型、A型这2种涂层的等效导热系数随老化时间延长总体上均呈现出增大的趋势,且增幅与涂料的基体树脂和阻燃体系的组分有关;经过42次湿热老化循环后,U型涂层等效导热系数增加了50%以上,A型涂层等效导热系数的增幅超过了100%,而厚度不同的A型涂层其等效导热系数的变化规律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9.
输料装置是生物质热解液化工艺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而连续稳定的输料特性是保证生物质热解液化工艺过程的关键技术。介绍了一种实验采用的生物质输料系统;并以不同粒径的锯末、稻壳、麦麸、玉米粒为生物质代表原料,实验研究了各种因素对输料量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对实现生物质连续可靠的热解液化生产过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杨超 《矿产勘查》2017,8(2):248-256
在花岗岩原地重熔成因理论的基础上,对双王金矿的地质、地球化学和成矿学资料重新分析,认为西坝岩体的形成是该区地壳原地熔融或重熔的结果。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配分特征表明,蚀变围岩残留了地层岩石的信息,而新生方解石、铁白云石等矿物则显示的是热液信息。双王金矿总体成矿过程是富金(亲硫元素)地层被卷入印支期地壳熔融事件,经重新分异后排出岩浆系统形成含矿热液,热液在运移过程中压裂地层形成角砾岩带容矿构造,而后在燕山早期—中期沉淀形成金矿床。从形成时间来看,若不考虑误差因素,燕山早期的金矿"成矿壳层"或已基本剥蚀殆尽,在目前的剥蚀深度上,出露的主要是燕山中期的"成矿壳层"中的金矿体。若考虑误差因素,现今金矿体测年时代可能并非由某一期岩浆热液的含金量的多寡引起,而是与两期持续过程的剥蚀深度有关。即在目前的剥蚀深度上,出露的是两期"成矿壳层"中的金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