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地震作用力会对房屋建筑结构造成极大的破坏,从而严重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乃是重中之重。首先阐明了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必要性,其次分析了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策略,最后提出了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优化措施,希望有助于促进我国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宋利军 《山西建筑》2009,35(23):61-62
以汶川特大地震为出发点,通过整理地震灾区的震害资料,分析了大量房屋建筑的倒塌破坏情况,总结了建筑构件震害的破坏机理及抗震计算措施,从而进一步完善建筑物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3.
房屋建筑震害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屋建筑的破坏和倒塌是地震时造成人员伤亡,经济和社会损失的主要原因。地震对房屋建筑结构、非结构和室内陈设的破坏,取决于房屋所在场地的地震地面运动特性和局部土质条件,以及房屋自身和室内陈设的抗震性能。本文阐述发生在中国和日本的地震(表1)对各类房屋建筑造成的破坏和从中引出的房屋建筑抗震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经过这些年几次较大的地震灾难后,人们开始对地震灾害有了深刻的认识。地震灾害中较为严重的就是建筑房屋破坏所造成的危害。据震害统计,地震中的人员伤亡90%是由于房屋建筑破坏所引起的,所以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直接影响着灾害程度的大小。因此对当前现有房屋建筑进行抗震检测,确保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和安全使用是十分必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地震灾害的频发,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地震是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破坏性极强,尤其是对房屋建筑的破坏程度最为严重,地震所到之处房屋建筑在地震力的作用下倒塌成为废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损失,同时也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所以,为了降低地震灾害对社会经济及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加强对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提高房屋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是我们必须要关注及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进行了浅显的探讨,供有关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人员及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6.
地震是属于自然灾害,我们是很难预料,因此为了更好地确保我们的人身以及财产安全,我们就应该做好房屋建筑过程中的抗震设计,从而更好地确保房屋建筑的安全性。所以本文就对房屋有建筑结构抗震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地震对我们造成的损害是很严重的,所以在进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做好相关的抗震设计,从而更好地减少地震对我们带来的伤害,更好地确保我们的人身安全。所以在对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分析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就要对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再想办法解决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浅析“5·12”汶川震害 探究房屋建筑抗震监督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国生 《福建建筑》2010,(2):121-122
吸取汶川大地震建筑物震害的教训,反思地震房屋建筑物破坏对生命财产的危害,探究房屋建筑抗震监督要点。  相似文献   

8.
历次地震震害表明,房屋建筑的破坏与倒塌是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我国早期建造的一批房屋限于当时的技术与经济水平,抗震设防标准低,并且材料性能由于使用了这么多年也会产生不可避免的退化,这类房屋的抗震性能低下,亟待进行抗震加固。事实证明,经过抗震加固的房屋在地震中的破坏程度明显低于未加固的房屋。  相似文献   

9.
汶川大地震造成大量房屋建筑破坏倒塌,通过对砌体结构和工业厂房、设备及设施的震害调查与分析,对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的三水准设防和抗震设计基本要求进行探讨,分别对比了在遭遇"小震"、"中震"和"大震"情况下,按一定设防烈度设计的房屋建筑的破坏状态,判别是否达到了设防目标。结果表明,在1990年以后设计建造的房屋建筑,基本都能达到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严重破坏或倒塌的大多是建造年代较早、设计不满足规范要求或施工质量存在问题的建筑。针对抗震设计规范中有关结构整体性、传力路径、地基基础、抗震缝、疏散通道、设备和设施的抗震设计基本要求,对照实际震害情况,包括过去地震震害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对震前经过加固的建筑物在地震中的表现作了介绍,证明了结构抗震加固的效果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村镇房屋在汶川地震中受损严重,通过对村镇房屋进行震害调研,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村镇房屋建筑在本次地震中的破坏形态及原因。对村镇在灾后重建时房屋结构抗震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议,对村镇建筑灾后重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汉中市农村民房结构抗震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涛 《砖瓦》2011,(9):60-62
汶川大地震对汉中市农村房屋建筑造成了严重震害,因此,探讨了农村房屋砖木结构、土坯房结构及砖混结构房屋的震害现象及破坏原因,分析了汉中市农村建筑震害的宏观规律及主要特征,目前农村灾后重建仍有一部分房屋建筑缺乏抗震设计与抗震构造措施,指出该地区必须重视农村房屋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田宝林 《山西建筑》2006,32(22):82-83
分析了地震对多层砖混结构房屋各个部分的破坏情况,并从限制房屋的高度和加强房屋的整体性两方面对多层砖混房屋抗震构造措施要求进行了论述,以尽量减少地震对房屋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毛俊玲 《山西建筑》2010,36(34):71-72
结合工作实践,针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结构特点,分析了该类房屋震害的原因,根据建筑抗震规范相关规定,提出了关于过渡层墙体的抗震构造措施,并进行了具体阐述,以期提高底部框架结构抵御地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对某超限高层建筑在罕遇地震下结构动力弹塑性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结构在大震下关键部位构件塑性发展情况及破坏特征,评估了在大震下结构的抗震安全性能,对工程抗震设计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巨虹 《城市建筑》2014,(11):147-147
地震灾害的频发严重地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并且对财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地震灾害的不可预测性使人们很难避免,只能够通过加强防范措施将灾害的威胁降低到最小。本文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抗震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建筑结构在汶川地震中的震害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绵阳地区的建筑结构在汶川地震中的震害调研,对建筑的震害特征进行了归纳,分析了建筑结构震害机理,简要阐述了本次震害中所见的特殊现象,对加强建筑抗震能力提出相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宋利军 《山西建筑》2009,35(17):60-61
对5·12汶川大地震都江堰地区部分砖混房屋破坏状况进行了分析,详细介绍了砖混结构建筑抗震加固的主要内容,并着重研究了构件抗震加固方面的应用原理和施工过程,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从而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18.
建筑结构地震灾害损失的动态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筑结构地震灾害损失的大小与地震发生的概率及强度、结构的抗震能力有密切的关系。根据地震发生概率及强度的随机性和结构的抗力随时间变化,提出了地震灾害损失动态预测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9.
谢斌 《山西建筑》2009,35(7):79-80
介绍了广元市剑阁县一职工宿舍楼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的受损情况,分析了其受损的原因,并提出今后预防此类破坏的措施,最后指出房屋的设计、施工和使用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以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20.
5·12震后茂县建筑物受损初步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宇新 《山西建筑》2009,35(11):54-56
通过对茂县及周边地区各类建筑物地震后的破坏情况调查,分析了各类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特征,为灾区建筑物修复和建筑设计与施工提出建议,从而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