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目前普遍推广使用冻干卡介苗。冻干卡介苗效期一般为一年,为观察在有效期内不同时间接种卡介苗的效价,我们将一所妇产医院出生的健康婴儿,分成3组,Ⅰ组接种的卡介苗为出厂后4~6个月,Ⅱ组为出厂后7~9个月的苗;Ⅲ组为出厂10~12个月的苗。在婴儿出生72h内接种卡介苗,接种后12~16周观察卡痕,并做结核菌素试验。共复查了1012名婴儿,结素总的阳性率为87.65%,结素平均直径为8.49mm,卡痕率为97.83%。卡痕率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意义(X2=2.782,P>0.05),结素反应阳性率之间的差异亦无显著意义(X2=3.41,P>0.05),但…  相似文献   

2.
<正> 为说明接种卡介苗后卡痕与阳转率之间的关系,将我市一组观察数据,用 Logisc 曲线回归分析卡痕与结素反应强度及阳转率之间的关系。试图以卡痕的角度探讨接种卡介苗的效果。观察对象为皮内接种卡介苗后12周的3~7岁儿童。结素反应硬结直径≥5者为阳转,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3.
<正> 为了解卡介苗在有无冷链条件下婴幼儿初次接种后的反应情况,1989年4月份,我们对我县的180例0~3岁婴幼儿进行了在有无冷链条件下卡介苗初种后卡痕和结素反应的调查。1.卡介苗接种史:共调查0~3岁无结核病人接触史及结核病史并均有12周以上的皮内卡介苗接种史婴幼儿180人(均系北京生研所生产、批号87063、88001、88067效期内注射),最迟初免月龄为18个月,多数为12个月龄完成初免。180例婴幼儿中  相似文献   

4.
<正> 为了解婴儿在不同季节接种卡介苗的免疫效果,我市于1991年5月至10月冷链运转季节,分别对737名婴儿进行卡介苗接种后的卡痕检查及结核菌素试验。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1.在市区及农村,婴儿在不同季节接种卡介苗后,卡痕率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成都、兰州和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分别用上海丹麦2株卡介苗菌种在各所各生产3批卡介苗,并以上海所卡介苗为对照,同时分别在北京、杭州和广州3地区,对新生儿作接种后的异常反应和免疫效果比较。各地观察人数分别为9016、7240和9986人;阳转率分别为:成都苗95.6%~99.8%;兰州苗97.2%~98.9%;长春苗99.2%~100%;上海苗95.5%~99.1%;淋巴结总反应率为0.138%;分别为长春苗0.216%,成都苗0.241%,兰州苗0,上海苗0.075%。其中长春苗出现淋巴结化脓5例(0.059%),成都苗4例(0.085%)。广东省生物制品所也自制了丹麦2株卡介苗在广州地区作了观察,结果亦相近。  相似文献   

6.
<正> 我区于1988~1989年间,发生卡介苗接种事故三例。现将处理情况报告如下。例一,邹××,女孩,5岁和例二,田××,女孩,4岁,均因结素反应阴性复种卡介苗。误将冻干皮内卡介苗0.1ml接种于上臂三角肌下缘处肌肉内,造成卡介苗超深接种事故。处理方法如下: 1.异菸肼注射液80~100mg局封,每日1次,连续3日后改为每3日1次,共10次。后改口服异菸肼10mg/kg体重,每日1次顿服。  相似文献   

7.
分别在-20℃、2~8℃和11~20℃,保存3个月的冻干皮内卡介苗活菌残存数分别为6.70×106/mg、1.26×107/mg、7.3×106/mg,接种492名新生儿,阳转率分别为83.56%、83.44%和82.46%,硬结平均直径分别为5.8、6.70和6.02mm,卡痕平均直径分别为4.68、4.11和4.27mm,表明冻干皮内卡介苗在-20℃冰柜中和11~20℃常温下保存3个月仍可使用。  相似文献   

8.
<正> 患者女性,13岁,一年前皮内接种过一次卡介苗,约10周后局部形成正常卡痕,均径7 mm。6个月后局部卡痕周围先后发现数个小丘疹,似息肉样向上生长,明显高出皮肤约4mm,最大直径6mm,上端伴有脓痂,未做任何处置。约15天后,病变逐渐萎缩痊愈,皮肤留下白色斑点,没有疤痕,近10个月来,局部不断出现大小不等的病变而且向腋后及背部蔓延。近日  相似文献   

9.
<正> 本文就接种卡介苗发生的二例局部溃疡利用激光治疗的效果报告如下: 例1 男患,张××,28岁,在结素试验时误将卡介苗0.1毫升(0.075毫克),注入左前臂掌侧中央皮内,6小时后发现,即局部应用链霉素封闭。次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菌苗不同剂量、针次和不同年龄儿童接种后反应及血清学效果进行了研究。根据上海市区和山东青州市儿童接种一般反应以及青州市10万余名儿童接种后异常反应观察表明,接种50μg和30μg菌苗后的反应都是很轻微的,但3岁以下婴幼儿的接种反应高于7岁儿童。3岁以下婴幼儿中强体温反应,50μg高于30μg;两种剂量菌苗接种后的免疫应答相似,接种2针后的杀菌抗体水平高于1针,13~24月龄幼儿接种后的杀菌抗体水平明显高于6~12月龄婴儿,但均低于7岁儿童。  相似文献   

11.
我们于1983~1991年,分别用六株菌种制备的六种试制苗和全国五个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5种成品苗,在杭州市、大连市和辽宁省3个点,对17524名新生儿接种,分别于接种后不同时间用PPD作皮肤试验进行免疫反应观察。结果表明,试制苗大连点12周的阳性率以上海株苗、巴西株苗为高,北京株苗为低;5年持续阳性率以上海株苗为最高,北京株苗为最低。在杭州点,以上海株苗和日本株苗为最高,亦以北京苗为低。成品苗杭州点和辽宁点12周的阳性率以上海所苗为最高,兰州所苗为最低。综合评议均以上海所苗为优。其淋巴结化脓仅出现在活菌数较高的制品中,发生率不超过1‰。  相似文献   

12.
应用蚀斑减少中和试验法,测定乙脑流行区婴幼儿对地鼠肾细胞培养乙型脑炎灭活疫苗的中和抗体应答,4~17个月龄婴幼儿在免疫前中和抗体阳性率为2.4%,两针基础免疫后阳性率为57.23%;1年后加强注射1针阳性率为95-95%;1岁基础免疫两针,2、4岁分别加强1针,6岁时抗体阳性率为70.59%,再加强注射1针为94.12%;1岁基础免疫两针,2、4和6岁分别加强注射1针·到10岁时抗体阳性率为96·67%,再加强注射1针上升为100%。作者认为乙脑灭活疫苗基础免疫应注射3针,2~3岁和6岁时再分别加强注射1针,小学阶段可不再加强注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冻干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在3~8月龄健康婴幼儿人群中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盲法、对照设计,在广西全州县选择3~8月龄健康婴幼儿300人,按照1∶1分别随机进入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种已上市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试验组接种冻干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分别于免疫前和全程免疫后30 d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中抗A、C群流脑抗体滴度,并计算阳转率(4倍增长)。观察并记录每针次疫苗接种后30 min、6~8 h、24 h、48 h、72 h^7 d的不良反应,并随访30 d。结果 261名受试者完成免疫原性观察,对照组(132人)和试验组(129人)A群、C群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3. 94%、96. 90%和97. 73%、98. 45%,试验组与对照组率差为2. 96%(-2. 09%,∞)和0. 72%(-2. 60%,∞);A群和C群免疫后抗体GMT分别为134. 90、163. 89和152. 22、154. 48,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300名受试者均进入安全性分析集,对照组(150人)和试验组(150人)全身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 00%和56. 67%,局部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 00%和3. 3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结论冻干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在3~8月龄健康婴幼儿人群中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笔者曾于1985年以效果肯定的液体卡介苗为对照,对冻干卡介苗进行了接种效果与接种反应的观察。在此基础上,4年后,剔除各种因素所致的失访者,又对现存的361名观察对象进行了免疫持久性观察,结果,179名冻干苗接种者阳转率为59.22%,182名液体苗接种者阳转率为64.29%,两者无显著性差异(X~2=0.9815);两苗阳转情况与4年前相比,X~2值分别为0.1119和0.2543,P 均大于0.05,显示两苗的免疫持久性相似,至少在4年中可维持可靠的免疫力。进一步分析其反应强度,可见两者硬结平均直径分别有97.17%和96.58%集中在5~14mm之间,似可说明,卡介苗初免成功后,由于自然感染的作用可加强卡介苗诱导的免疫,所以,在免疫持久性方面,不同的卡介苗剂型均无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乳鼠模型、健康婴幼儿和疫苗免疫后目标人群的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中和抗体效价,为确定EV71疫苗保护水平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6份不同EV71病毒株免疫血清经中和抗体准确定量后,分别通过两个EV71乳鼠攻毒模型,检测EV71中和抗体保护水平。采用标准化的中和抗体检测法和EV71中和抗体定值标准品,分别对健康婴幼儿及疫苗免疫后血清进行中和抗体准确定量。结果在2个乳鼠攻毒模型中,6份免疫血清的中和抗体保护水平接近,ED50分别为10~50 U和6.1~54.2 U;婴幼儿人群7、12和24月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5.0%、48.8%和56.8%,阳性人群的抗体效价分别为113.8、120.3和330.6U/m(l均值为173.2 U/m)l,母亲抗体阳性率和效价分别为86.7%和114.3 U/ml;中、高剂量疫苗2针免疫后,婴幼儿抗体阳性率均为100%,效价为356.0和1 136.2 U/ml,较婴幼儿人群自然感染水平高2.1~6.6倍。结论应用标准化的中和抗体检测法和EV71中和抗体定值标准品,确定了以U/ml为单位的乳鼠攻毒抗体保护水平及婴幼儿人群抗体水平和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为EV71疫苗免疫人群中和抗体保护水平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Diphtheria-tetanus-acellular pertussis-inactivated poliovirus-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 conjugate vaccine containing a polyribosyl-ribitol-phosphate-tetanus toxoid conjugate,DTacP-IPV//PRP~T)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采用知情自愿原则,在虹口区4个街道选择100名出生60~74 d符合检测要求的婴儿,分别于2、3、4月龄接种五联疫苗,并进行4次现场和3次电话访视,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接种五联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前3位为轻度异常哭闹(25.8%)、轻度触痛(23.8%)和轻度食欲下降(23.2%),随着接种剂次增加,局部发红、肿胀的严重程度升高,而呕吐、嗜睡、食欲下降、易激惹的严重程度下降。结论五联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受主观影响较大的不良反应报告偏多,在日后的接种工作中需注意后续剂次接种后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减轻局部症状。  相似文献   

17.
单剂水痘疫苗接种后人群中暴发水痘疫情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单剂水痘疫苗高接种率学校中暴发的水痘疫情分析,评估疫苗的免疫持久性。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2年1月虹口区单剂水痘疫苗高接种率学校中水痘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在2011年10月16日至2012年1月13日疫情暴发期间,累计发现36例水痘病例,罹患率为5.4%,症状以发热、皮疹为主,仅27.8%的病人呈轻度或中度发热,且均为轻型水痘病例。发病班级的水痘罹患率在2.2%~34.1%之间,其中,男性为21.21%,女性为19.23%,病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11月9~13日,占总病例的36.1%,呈2、3、4代病例的传播特征;发病班级单剂水痘疫苗接种率为95.48%,未发现接种史与水痘发病有关(P>0.05),患病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为0.8;接种年龄组间水痘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例病例中,接种疫苗与发病时间的间隔中位数为66月,进口与国产水痘疫苗接种后,水痘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暴发疫情病例中有免疫史人群的比例显著高于散发病例(P<0.05),比值比(Odds ratio,OR)为11.3。结论单剂水痘疫苗接种,可预防重症病例,但不能完全预防水痘暴发。建议首剂水痘疫苗接种后5~6年加强接种,或在发生疫情时,对首剂接种≥5年的无水痘患病史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应急接种。  相似文献   

18.
从A群脑脊髓膜炎奈瑟氏菌(78051,血清型4型)提取的外膜蛋白制备成菌苗,接种363例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结果局部及全身反应轻微,未发现局部强反应及无菌化脓。中度反应发生率低于0.7%,48小时消失。免后6~72小时内中度以上发烧率,50μg蛋白菌苗组为1.1%~4.3%,25μg蛋白菌苗组为0.5%~1.6%,30μg多糖菌苗组为0~1.2%,吸附剂对照组为0~2.1%。免后人血清的杀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蛋白菌苗组显著高于多糖菌苗组及吸附剂对照组(P<0.05);免后6个月时两个蛋白菌苗组的阳转率显著高于多糖菌苗组。提示蛋白菌苗免后所产生的杀菌抗体较多糖菌苗持久,可考虑以A群蛋白菌苗为婴幼儿免疫的候选菌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