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碳酸根和氟复合掺杂纳米羟基磷灰石(CFHA)。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反应体系中Na~+掺杂、碱液的添加时机、原料的钙源/磷源配比和掺杂离子浓度对CFHA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中Na~+存在有利于晶体生长和减小晶格畸变;氟替代对形貌影响不大,而随着碳酸根浓度增加,晶体尺寸和长径比减少。Na~+以及高F~-和CO_3~(2-)浓度均利于碳酸根的B型替代。后添加碱液方式得到磷灰石碳酸根替代量较少,晶体呈片状形貌;而反应前添加碱液促进了晶体的团聚现象。控制原料中的钙源/磷源配比可获得利于碳酸根掺杂的纯磷灰石。  相似文献   

2.
氟离子对骨质疏松症及骨缺损有积极的治疗作用。为避免氟突释和外加物的不利影响,以碳酸根和氟复合掺杂取代纳米羟基磷灰石(CFHA)作为氟释载体,研究碳酸根和氟复合取代对磷灰石结构、形貌和离子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酸根和氟取代影响磷灰石载体的晶体尺寸和结晶度,调控氟离子的释放,具有可控氟疗效果。同时,缓释体系SBF矿化液中的钙磷离子会促进生物矿化过程与磷灰石的再沉积,从而影响氟释过程。  相似文献   

3.
应用体外实验方法(in vitro)研究了不同碳酸根替代量的磷灰石块体和电泳沉积涂层的生物矿化性能,通过XRD和SEM等手段分别研究了块体和电泳涂层样品的生物矿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碳酸根掺杂形成的磷灰石结晶程度差、晶粒尺寸小,利于块体的烧结致密及在SBF溶液中表面类骨碳酸羟基磷灰石矿化层(HCA)的形成.然而,碳酸根掺杂大大减少了涂层中气孔孔径和孔隙率,不利于矿化层的沉积生长,削弱了涂层的生物矿化性能.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离子掺杂羟基磷灰石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离子掺杂羟基磷灰石制备、性能与应用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离子掺杂羟基磷灰石的研究目标,即合成具有光催化亚结构的HAP(Ca10-x-y-zAxByCz(PO4)6 (OH)2),为离子掺杂羟基磷灰石的制备、特性和应用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实验成功的通过酸碱中和法制备得到羟基磷灰石粉体和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并对该方法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采用X-射线衍射谱(XRD)、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及透射电镜(TEM)对样品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加料方式对羟基磷灰石的生成有较大的影响,缓慢混合的加料方式更有利于羟基磷灰石的形成。反应时间对羟基磷灰石中碳酸根取代程度有较大影响,反应时间越长碳酸根取代程度越大。同时研究还发现在反应体系中添加壳聚糖作为模板剂,能有效的改善羟基磷灰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通过沉淀法合成羟基磷灰石(HA)和碳酸根掺杂的羟基磷灰石(CHA),利用XRD和TEM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对比研究了HA和CHA对氟离子的吸附行为。吸附实验的结果表明,碳酸根掺杂能提高HA作为环境友好型除氟材料的吸附能力,但并未改变吸附类型。吸附均为一个自发的(ΔG~00),吸热(ΔH~00),熵增(ΔS~00)的过程;对比吸附等温线的拟合效果,Langmuir优于Freundlich模式;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采用离子共沉淀法,通过改变CO2-3引入方式和引入顺序,合成了4种存在CO2-3部分取代的碳酸羟基磷灰石(CHA).利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吸收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合成的碳酸羟基磷灰石进行了物相组成、化学组成、微观形貌的分析.结果显示,4种样品均为存在CO2-3部分取代的碳酸羟基磷灰石,且CO2-3的取代方式包含A型和B型两种取代,取代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样品2、1、3、4.取代量的大小反映了碳酸羟基磷灰石晶格畸变的程度,进而影响其吸附性能,本实验比较了4种碳酸羟基磷灰石对水溶液中铜离子吸附能力的大小.结果显示,4种样品的Cu2+去除率均远远高于标准羟基磷灰石,其中以样品2最为突出,达到99.42%.  相似文献   

8.
通过涂覆-烧结法在氧化铝(Al2O3)基体上制备羟基磷灰石(HA)/氟羟基磷灰石(FHA)双层涂层,然后采用固相离子交换法在湿CO2气氛中对HA表层进行碳酸化处理。XRD、FTIR和SEM测试结果表明:FHA中间层能有效地抑制HA与Al2O3的反应,湿CO2气氛中的湿气有利于分解相的恢复,而碳酸根能进入到表面涂层结构内部,形成A型替代为主的碳酸羟基磷灰石(CHA)。所获得的双层涂层具有多孔粗糙的表面,但与Al2O3基体结合紧密。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碳酸根羟基磷灰石的制备方法和国内外研究进展,归纳了计算碳酸根含量和判断替代类型的方法,对该领域的发展前景及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0.
采用湿化学法制备碳酸羟基磷灰石(CHA)。研究了碳酸根替代对晶体结构和表面能的影响,通过细胞培养实验,比较了羟基磷灰石(HA)和CHA表面的细胞贴附和增殖情况,探讨了表面能与细胞相容性的关系。用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了晶体结构,用接触角测定仪测量接触角,进而计算样品的表面能。结果表明:湿化学法碱性条件下制备的是以B型替代为主的CHA,其表面能的极性分量高于HA表面能的极性分量,成骨细胞能够在材料表面良好黏附和增殖,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11.
以Ca(NO_3)_2·4H-_2O为钙源、Na_2HPO_4·12H_2O为磷源、Na_2SiO_3为硅源,采用微波液相化学法在镁合金表面制备了硅掺杂羟基磷灰石双层涂层。涂层表层为絮状晶体,底层为长片状晶体,涂层的厚度约为9.9μm。研究了微波溶液中Na_2SiO_3添加量和微波溶液的pH值对硅掺杂羟基磷灰石涂层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羟基磷灰石相比,硅掺杂羟基磷灰石涂层提高了对镁合金的保护作用,促进了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12.
以湿化学法制备了不同碳酸根含量的碳酸羟基磷灰石(carbonated hydroxyapatite,CHA).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和气氛对这些CHA的烧结、热稳定性和碳酸根替代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及热分析等多种测试手段表征了CHA粉体的特性.结果表明:CHA坯体的烧结温度和粉体的热稳定性与初始的碳酸根含量有关,含量越高,烧结温度越低,热稳定性越差.热处理过程中,CHA中碳酸根的替代量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并在热处理过程中A位的碳酸根较B位的碳酸根在更低的温度下失去.湿二氧化碳气氛能促进CHA的烧结,减少碳酸根的损失,提高热稳定性,有利于生成以B型替代为主的CHA.  相似文献   

13.
路国忠  胡春 《涂料工业》2007,37(4):43-45
通过共沉淀和离子交换的方法,将钛和锌离子共掺杂在羟基磷灰石上,制备了羟基磷灰石抗菌剂。研究了其与另外3种无机抗菌剂(锌型沸石抗菌剂、银型沸石抗菌剂、氧化钛光催化抗菌剂)在涂料中的应用。结果证明:锌型抗菌涂料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效果较差,其余3种类型抗菌涂料具有很好抗菌效果。但是,银型抗菌剂易引起涂料变色,氧化钛光催化抗菌剂在涂料中难分散且易加快涂料老化,而羟基磷灰石抗菌剂既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且对涂料性能没有影响。还介绍了羟基磷灰石抗菌剂的抗菌机理。  相似文献   

14.
碳酸羟基磷灰石的生物矿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湿化学法制备了B型替代为主的碳酸羟基磷灰石(CHA)和羟基磷灰石(HA).利用体外实验方法(in vitro)以及XRD、SEM、FTIR、AAS等手段研究了HA和CHA在模拟生理溶液(SBF)中的降解过程、表面反应产物和生物矿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CHA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在SBF中浸泡后可形成表面类似天然骨中矿物的碳酸羟基磷灰石层(HCA).材料的组成、溶解度和表面能对矿化层微晶的成核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简单的氨气扩散的方法分别合成出了花状多孔和空心微球羟基磷灰石,研究了磷酸根浓度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VA对最终产物羟基磷灰石形貌的影响,并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所得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含有PVA的溶液中,最初形成的物质为无定形磷酸钙(ACP),其随后转变为花状羟基磷灰石;增加磷酸根的浓度而保持钙离子浓度不变,得到的最终产物为空心羟基磷灰石微球.在溶液中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VA,无论是否改变磷酸根浓度,得到的产物均为花状羟基磷灰石.  相似文献   

16.
氟羟基磷灰石的结构及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湿化学法制备了氟羟基磷灰石(FHA),研究了氟掺杂对晶体结构和热稳定性的影响,探讨了氧化铝基体上磷灰石涂层的组成与热稳定性的关系.用X射线衍射表征了物相组成和晶格参数的变化,用红外光谱分析了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氟的替代引起了晶格参数和键能的变化,阐述了氧化铝-磷灰石系统中,羟基磷灰石与氟羟基磷灰石的分解机制.  相似文献   

17.
羟基磷灰石抗菌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离子溶液反应法,制得羟基磷灰石抗菌剂.利用原子吸收光谱研究了不同制备条件对羟基磷灰石载持银离子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和红外光谱2种分析测试手段,从不同角度对羟基磷灰石抗菌剂结构进行了研究.经自然落菌实验,对未煅烧的羟基磷灰石抗菌剂的抗菌力与经过煅烧处理的羟基磷灰石抗菌剂的抗菌力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张超武  肖玲  刘昌涛  段聪越  杨军  王芬 《硅酸盐学报》2011,39(12):1915-1921
掺杂2种含有碳酸根和硅酸根的化合物,采用超声共聚沉淀法制备碳酸化含硅羟基磷灰石(carbonated silicon-substituted hydroxyapatite,CSi-HA)纳米粉体,优化组合合成条件,并分析表征产物的晶相、粒度、结构和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将钙源Ca(OH)2用氨水调节pH=10.5~11....  相似文献   

19.
以湿化学法制备了不同氟替代量的氟羟基磷灰石(FHA,Ca10(PO4)6(OH)2-2xF2x,0相似文献   

20.
羟基磷灰石分解和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民华  徐琼琼  朱庆霞 《中国陶瓷》2007,43(4):15-17,30
以羟基磷灰石(HA)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在加热过程中相的分解以及冷却过程和不同气氛的后期热处理对HA相恢复的作用。结果显示:当温度从800℃升高至1200℃,伴随着结晶程度的升高,HA逐渐脱去羟基并转变成缺氧羟基磷灰石(OHA),大约在1200℃左右,缺氧羟基磷灰石发生分解,分解相为磷酸四钙(TTCP)和磷酸三钙(TCP)。慢冷和后期湿气热处理有利于分解相的恢复。在二氧化碳气氛中进行后期热处理时,碳酸根能进入到HA的晶格中,形成以A型替代为主的碳酸羟基磷灰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