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陶瓷艺术是一种泥与火的艺术.这种艺术的载体,表面笼罩着的矿物与化学成分按一定比例所配出来的料叫颜色釉,经高温烧制后,呈现出不同颜色的玻璃体是装饰陶瓷的一种色釉工艺.这种工艺以二种或二种以上的装饰手法运用到同一件作品上,使之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如青花斗彩、色釉刻花、釉里红斗彩、色釉堆花、高温色釉斗彩等.人们把它称为色釉综合装饰.  相似文献   

2.
苗秀清 《中国陶瓷》2006,42(7):57-57,63
陶瓷装饰是生产生活结合是最密切的造型装饰艺术,是美化陶瓷制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使陶瓷制品成为一件有一定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装饰形式相统一的艺术形象。其发展和演化的历史悠久,自新石器时代早期到近现代,我国远古先民的陶瓷制作者们不断发挥聪明才智,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积累了许多装饰方法:有釉下装饰,象青花、青花玲珑、釉里红、斗彩和窑彩、釉下贴花、影青刻划花;有釉中彩,有釉上装饰,象古彩、粉彩、新彩、贴花;有雕塑装饰,象堆雕、捏雕、浮雕、刻花、镂雕、圆雕;还有色釉装饰等等。在如此种类繁多,异彩纷呈的陶瓷装饰艺苑之中,刻划装饰可谓独树一帜,呈现出不同凡响的艺术情趣。结合自身学习和实践,仅对陶瓷刻划装饰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陶瓷装饰艺术中,分为色釉装饰和图案装饰。色釉装饰就是利用各种材料,通过预置的烧成气氛和烧成温度达到预置目标的色彩效果和肌理效果。图案装饰有其独特的审美特性,图案装饰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两大类。釉上彩主要是指粉彩、新彩、古彩、珐琅彩等。青花是釉下装饰的主流,采用含钴较高的着色剂为原料绘制图案于坯胎上,然后施以透明釉,高温一次性烧成。而综合装饰是将任意几种手法进行组合的装饰工艺,在一个器物上可以同时有釉上和釉下的手法,如颜色釉、雕刻、镂  相似文献   

4.
冯雯 《景德镇陶瓷》2012,(3):126-127
新彩是陶瓷艺术中的釉上彩绘艺术。它与传统的陶瓷釉上彩(古彩、粉彩)属于同类,以色釉装饰为特征,在延续陶瓷艺术装饰形式方面有所发展。新彩包括绘画、刷花、喷花、薄膜移花、描金加彩、套色印金、腐蚀金彩和各色电光彩等。其特点是色彩丰富,发色稳定,能很好的表现各种题材。新彩旧称洋彩,是清末从国外引进的一种全新的陶瓷装饰方法。因其所用的色料和表现技法都是由外国输入,描绘的纹样也模仿西文,且呈色丰富,工艺性强,很快就在  相似文献   

5.
陶瓷综合装饰是近几年来大多景德镇陶艺家比较喜欢的创作题材,因为它的表现技法可以各种各样,在造型上也千姿百态,而装饰图案来源于自然,经过艺术的加工,概括,变形,提炼等等。它集杂色釉(窑变釉、花釉)、结晶釉、裂纹釉、釉上彩、釉下彩、斗彩、刻花、塑雕等以上各种装饰手法于一体,在瓷器上或在坯  相似文献   

6.
正陶瓷绘画是陶瓷工艺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绘画的内容广泛、丰富,它的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釉上彩、釉下彩和釉中彩三类;釉上彩有粉彩、古彩、新彩、珐琅彩、墨彩、泼彩等,釉下彩有青花、釉里红、高温色釉、釉下五彩等,还有釉上彩釉下彩相结合的斗彩,其装饰方式不同,所绘画的方式也不同。  相似文献   

7.
唐德贵 《陶瓷研究》2005,20(2):38-39
综合装饰是以二种或二种以上的装饰手法运用到同一件作品上,使之产生新的艺术效果,如,青花斗彩,色釉刻花,釉里红斗彩,色釉堆花,高温色釉斗彩等。其特点是变化灵活,丰富多彩,其手法相互补充并以崭新的形式熟练的技巧和灿烂夺目的色彩展示出艺术陶瓷装饰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的陶瓷装饰材料既有中国传统的精粹釉下青花、高温颜色釉、又有釉上的粉彩、古彩,这两种极具代表性的传统釉上彩艺术门类。而外国传入全新的陶瓷装饰技法——新彩,随着陶瓷绘画的发展,形成了一种有别于传统秞上彩的陶瓷装饰新品种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试对陶瓷新彩工艺及美学特征做一番浅论。一、陶瓷新彩装饰的工艺特征1、新彩的装饰形式手工彩绘、墨彩描金、广彩、潮彩、刷花、喷彩装饰、贴花纸等;陶瓷新彩装饰运用形式和方法主要是  相似文献   

9.
张万莲 《景德镇陶瓷》2011,22(3):I0142-I0143
陶瓷综合装饰是当今景德镇最具生命力的装饰形式之一。综合装饰艺术,是江西省陶瓷研究所对铁骨泥、裂纹釉、高温色釉、斗彩、民间青花等传统艺术的综合开发、探索、兴起的装饰艺术,在景德镇开一代新风,得到了人们的推崇、喜爱,在国内外产生了极大影响。综合装饰的盛行,直接丰富了斗彩的  相似文献   

10.
<正>瓷器的装饰手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胎装饰(印花、划花、刻花、堆贴、纹胎等),2、釉装饰(单色釉、结晶釉、花色釉、纹片釉等),3、彩装饰(釉下彩、釉上彩、釉下和釉上相结合、釉中彩等)。我今天要谈的“瓷器之纹饰的情韵”属于彩装饰的范畴。我从事的工作是在瓷器上进行美术装饰,即根据陶瓷的器型和欲在瓷器上呈现的内容来设计和彩绘所需的纹饰,有主观需求和客观需求之别:一是根据自己要表达的情感选择相应的器  相似文献   

11.
叶超 《景德镇陶瓷》2014,(3):J0048-J0048
正自从有了陶瓷并与人们生活当中的使用,随之而来的就是陶瓷艺术的装饰,陶瓷艺术装饰随之就出现了多种装饰手法。装饰表现手法有:①坯的装饰。未烧之前在坯上刻划、堆雕、捏塑,可以形成与造型融为一体的装饰。②釉的装饰。利用釉的色釉和光泽变化,选择不同的施釉部位和方法,可以形成一定的装饰效果。③彩的装饰。在未烧成的素坯上用釉下彩,在已烧成的胎体上用釉上彩,作各种纹饰的描绘,是最多见的装饰方法。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把设计  相似文献   

12.
"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景德镇诞生了瓷都,瓷器也造就了瓷都,造就了一代又一代能工巧匠,一大批活跃在当代中国瓷坛画苑的新老艺术家们的功底和精湛的个人才艺在陶瓷艺术的灿烂天宇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所谓陶瓷综合装饰是以两种以上装饰形式结合运用到同一种产品上,产生新的艺术效果。其广泛运用于陶瓷装饰及其它工艺品的装饰中。陶瓷方面的综合装饰是用不同的彩绘、色釉、雕刻及釉下彩等多种装饰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3.
<正>本人由陶瓷雕塑到喜欢上陶瓷釉下本彩这门艺术,已有40多年的工作经历。对于陶瓷彩绘,初始我只作为雕塑作品的一种装饰手段来掌握,后来我的雕塑作品有纯色釉(含白色釉)和釉上彩或釉下彩作装饰的形式。采用釉下彩装饰的瓷器,由于其工艺是彩绘之后再施以白色(或影青)透明釉加以覆盖后烧成,色彩与釉互相映衬,显得鲜艳夺目,不浮不燥而沉稳。不但耐擦拭、清洗,同时,彩料中含的铅、镉等金属物质,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影响。故而无论是艺术瓷还是日用瓷器,都比釉上彩装饰的作品观赏和使用价值都高。为  相似文献   

14.
本人由陶瓷雕塑到喜欢上陶瓷釉下本彩这门艺术,已有40多年的工作经历。对于陶瓷彩绘,初始我只作为雕塑作品的一种装饰手段来掌握,后来我的雕塑作品有纯色釉(含白色釉)和釉上彩或釉下彩作装饰的形式。采用釉下彩装饰的瓷器,由于其工艺是彩绘之后再施以白色(或影青)透明釉加以覆盖后烧成,色彩与釉互相映衬,显得鲜艳夺目,不浮不燥而沉稳。不但耐擦拭、清洗,同时,彩料中含的铅、镉等金属物质,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影响。故而无论是艺术瓷还是日用瓷器,都比釉上彩装饰的作品观赏和使用价值都高。为  相似文献   

15.
陶瓷釉面的装饰通常采用窑变色釉进行装饰,由于釉料的不同和地域文化的差异,形成了不同艺术风格的装饰技法和装饰效果,由此,也就有了结晶釉、窑变釉、钧瓷、龙泉青瓷、汝窑等艺术门类之分。运用窑变釉对陶瓷器件釉面进行装饰,使陶瓷器件显示出特有的美感。窑变釉烧制技艺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使陶瓷作品具有晶莹剔透的效果,釉与泥土的精妙结合并经过烈火的洗礼,呈现出如玉润般的柔美之感。  相似文献   

16.
徐勇  刘莎 《陶瓷研究》2010,(3):94-95
<正>中国陶瓷文化中釉彩的发展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并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斗彩、加彩等艺术形式。从古至今,纯青花瓷一直以它独特的优雅、宁静感占据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陶瓷工业生产中,结晶釉占有一定的地位。它是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陶瓷装饰手段,既有广泛的实用性,又有较高的艺术性,在制作过程中又有一定的难度,有些结晶釉产品被视为陶瓷珍品。结晶釉的釉色很多,晶花形态各异,配制结晶釉的原料也很多。三氧化二铁这种价格低廉的原料,不仅可用来制作陶瓷釉上釉下彩颜料,可以配出多种颜色釉,而且还可以配制出多种结晶釉。在我国陶瓷史上享有盛誉的兔毫、油滴、星盏、玳皮釉、茶叶末、铁锈花及鹧鸪斑等,就是以氧化铁为原料,以不同的配方和烧成条件制得的氧化铁结晶釉。  相似文献   

18.
颜色釉人物绘画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本文试从高温色釉中人物绘画的传神、写意的表现,色彩的运用,装饰手法及对高温色釉创作创新发展思维等方面小论陶瓷中的颜色釉人物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19.
1 前言 陶瓷装饰是在陶瓷器件上进行艺术加工的工序,它使陶瓷制品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感。装饰是陶瓷生产工艺必不可少的工序,用于装饰陶瓷制品的方法多种多样,日用陶瓷制品的装饰从外观上大致可分为釉上彩、釉下彩、釉中彩装饰三种。  相似文献   

20.
稀土元素在我国有着极为丰富的资源。利用稀土金属氧化物研制陶瓷颜料是为了适应我国日益发展的陶瓷装饰的需要。它丰富了釉下彩与高温颜色釉,为工艺美术陶瓷及其它高档瓷器的艺术装饰增添了绚丽的色彩。镨黄颜料的发色剂用氧化镨(Pr_6O_(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