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泥产业是我国工业发展中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对水泥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基于此,本文将首先介绍水泥熟料烧成系统。其次,分析水泥熟料烧成系统煤效分析的影响因素,其中主要包括原燃料的影响、熟料控制指标的影响以及系统设计的影响。最后,研究水泥熟料烧成系统的煤效分析,其中主要包括水泥熟料烧成系统参数的分析以及水泥熟料烧成系统物料热平衡的分析两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2.
我公司拥有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的两条日产5000吨熟料生产线,烧成系统采用双系列五级预热器系统、TSD型分解炉、三档窑和带空气梁的第三代篦式冷却机,窑系统主要设备规格性能见表1。由于受设计时的技术限制,烧成系统存在消耗高、台产低、系统稳定性差等问题。针对烧成系统存在的问题,2012下半年通过对预热器及分解炉系统的改造,对烧成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水泥熟料烧成系统高挥发性物质的循环富集过程,推导出烧成系统旁路放风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根据多年从事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单压系统、双压系统和闪蒸系统各自的优缺点;提出了统一考虑烧成系统和余热发电系统进行大系统优化的观点,着重就吨熟料烧成煤耗与发电量之间的最佳平衡点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如何进一步优化烧成系统和余热发电系统的设计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水泥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线性能指标的逐步提升,原有的水泥熟料烧成装备已不能满足生产线提产和节能降耗的要求,对烧成装备的升级改造已成为水泥工业节能降耗的发展途径。在水泥烧成装备优化操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计算,找出水泥烧成系统装备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瓶颈,同时结合企业改造要求,提出对烧成系统装备可行性的优化改造方案,达到系统提高产量、降低能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康宇  陈艳征  张戈  李安平 《水泥》2009,(10):22-24
四川某水泥公司3200t/d生产线由我公司设计,其烧成系统主要包括:五级单系列低压损旋风预热器带双喷腾在线分解炉、中4.3m×64m的回转窑、四通道煤粉燃烧器和第三代充气梁篦式冷却机。该生产线自运行以来,烧成系统一直稳定高产,2009年3月份我公司与厂方共同对烧成系统进行测试标定。现将烧成系统的运行情况作介绍。  相似文献   

7.
<正>专业从事烧成系统改造的实战专家郭红军先生在研讨会上以《水泥熟料节能降氮烧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论述了分解炉再循环技术、分解炉分级燃烧技术、低氮燃烧器、篦冷机纵向控制流固定床技术等技术的原理和用于烧成系统改造的效果。采用上述四项技术的烧成系统,在工艺参数互相匹配的情况下,会产生"1+12"的效果;还会促进其他一些先进技术的应用,例如熟料烧成系统精准  相似文献   

8.
唐山日用陶瓷烧成用燃料除一小部分重油外主要是煤。陶瓷烧成煤气化,就烧成工序讲可以大幅度节能。但是,干燥系统尚需大量能源,特别是北方地区。因此,干燥系统的节能不容忽视。为此,综合了唐山市五个重点日用陶瓷企业的有关测试数据,进行了全面评价后得出如下结论。烧成实现煤气化而干燥系统不随之进行彻底的改造,整个陶瓷生产系统的能耗并不会明显降低。经济效  相似文献   

9.
常晖 《磷肥与复肥》2010,25(6):59-61
由于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的烧成工段原始设备结构存在缺陷和选型不合理,造成系统频繁停车。介绍烧成工段改造前后工艺流程,以及对熟料冷却机的托轮、回转窑喷煤燃烧系统、窑尾生料入窑给料系统等进行改造的情况。改造取得较好效果,创下烧成工段连续开车7个月的记录。  相似文献   

10.
山东鲁南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南厂)#1窑生产线为2000t/d熟料的新干法水泥生产线,建于1990年。经过10年的运行,烧成系统和熟料冷却系统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篦冷机,“红河”现象严重,设备故障率高,直接影响熟料烧成系统的稳定操作,制约窑能力的提高。为此,鲁南厂拟对烧成及冷却系统进行改进,使烧成系统熟料产量由原  相似文献   

11.
资源化利用固体废弃物研发生态水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使我国水泥工业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就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水泥观,充分发挥水泥工业在资源化利用固体废物方面的优势,研发和生产生态水泥,这既是水泥工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此来指导我国水泥工业的规划、设计和自主创新,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水泥之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推进,在新能源电力陡增的市场环境下,高耗能工业随着煤炭市场价格的不断上涨,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使用比率等政策压力不断增加,尤其是水泥行业面临着国内产能过剩和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的双重压力。因此,本文主要介绍新时期的水泥工业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电力市场改革的规律和政策红利,实现水泥工业在新市场、新环境、新挑战下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水泥工业“生态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析探讨了中国水泥工业“生态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提高我国水泥工业发展的生态化水平,必须调整我国水泥工业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将高性能水泥熟料、高活性细掺料及低钙水泥系列熟料作为今后的研究重点,提高水泥中工业废弃物的利用效率,进行水泥产品生态化设计,以实现水泥生产的低消耗和低污染。  相似文献   

14.
张五怡  聂松  徐名凤  周健  李辉 《硅酸盐通报》2022,41(9):2979-2992
基于我国提出的“双碳”战略目标,水泥行业应针对其高碳排放问题制定脱碳计划,因此,低碳水泥的研发和应用迫在眉睫。高贝利特硫铝酸盐水泥是一种在节能减排的同时能够资源化利用含铝工业废弃物的新型低碳水泥,未来也将会是一种具有高强度的低成本水泥。因此,高贝利特硫铝酸盐水泥的研发促进了水泥行业的绿色化发展。然而,水泥矿物组成中高活性无水硫铝酸钙含量较低,导致水泥石早期强度较低。对水泥早期活性进行研究可提升水泥强度,进而扩大其应用范围。本文通过简述高贝利特硫铝酸盐水泥的组成、特点和研究现状,从水泥主要矿物硅酸二钙、无水硫铝酸钙的活化和水泥矿物组成设计优化三个方面总结了影响高贝利特硫铝酸盐水泥活性的因素,旨在为高性能水泥的研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以某静脉产业园协同设计项目为例,介绍了园区建设的基本情况及相应特征,对该产业园区内城市生活垃圾、餐厨厨余垃圾、建筑垃圾及危险废弃物等子单元的具体设计工艺分别进行了说明,分析了该项目在废弃物处置、物质互用及能源利用等方面的工艺特点。通过对本废弃物协同处置项目的实践,可以为水泥窑协同静脉产业园项目起到一定的示范效果。  相似文献   

16.
粉体技术与水泥工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仲琦 《硅酸盐通报》1993,12(5):44-49,63
本文从现代水泥生产中的某些方法和技术,说明了粉体技术在水泥工业中的应用情况。阐述了粉体、粉体现象和水泥工业的关系,并进行了实例说明,如:CF可控流生料均化库、冲击式在线流量计、在线粒度测定器、料仓设计和粉体物料的流动性等。文中还指出粉体过程不同于一般的流体过程,故其自动化技术也落后于其他工业,有关水泥工业的粉体技术,国外一些学者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随着水泥立磨终粉磨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工艺系统简单、电耗低、水泥质量稳定以及操作方便等诸多优点被国内水泥行业广泛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MLN4250水泥立磨的开发设计、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技术特点,分析了磨机的性能优势。  相似文献   

18.
The present paper discusses the evolution of the chemistry and engineering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cement since the last (12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the Chemistry of Cement held at Montreal in 2007 Beaudoin (2007).In the last decade, the developed areas have addressed mainly the concrete design and its utilisation Young (2008). They are not treated here.In addition to the concrete applications, significant trends of innovation in cement science concerning the chemistry and engineering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re observed.These trends are the consequence of the commitment of the cement industry towards the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the compliance with economic needs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market.Based on analytical studies, it seems that the cement industry will have a sustainable future if, first of all, the rate of innovation becomes higher than the rate of the occurrence of constraints and if the cement industry is able to anticipate these constraints.  相似文献   

19.
The replacement of cement by mineral admixtures in concrete has been of increasing interest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Nevertheless, several of the potential replacements, such as fly ash class F, lower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oncrete at early age. This project investigates the use of nanosilica to compensate for such loss of compressive strength. A statistical experimental design involving mixtures of Portland cement, fly ash and nanosilica, in addition to water/binder ratio as an external factor, is proposed to study their combined effect on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oncrete. This design allows estimating a cubic regression model that properly accounts for the effects of the mixture components within a constrained experimental region. The range of each factor was selected according to levels normally used in the industry. Finally, an optimisation strategy permits to recommend the use of nanosilica when high percentages of cement replacement by fly ash are present.  相似文献   

20.
水泥工业是耗能大户,水泥粉磨工序中掺入助磨剂是水泥工业实现节能降耗重要途径之一。试验选用醇胺类物质(A)、多元醇(B)及有机盐(C)三种物质为助磨剂的组成材料,采用配方均匀设计法优化助磨剂的配方;对优化配比配制的助磨剂进行了助磨效果的实验室小磨试验和工业性生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均匀配方设计方法优化水泥助磨剂配比是可行的,所优选的助磨剂的助磨和增强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