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7 毫秒
1.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IPv4协议已经不能满足网络的发展需要,将逐步被下一代网络(IPv6网络)所代替。IPv6协议相对于IPv4协议已经有很大的改变,对于原来IPv4网络下的各种防火墙是否还能适用于IPv6网络,是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IPv4与IPv6的不同特性及防火墙的包过滤原理,针对于IPv6的移动性分析在IPv6的环境下防火墙如何通过包过滤技术进行通信。  相似文献   

2.
在TCP/IP协议的基础上,分别讨论了数据包的封装与分解,IPv6数据包结构和过渡技术,提出了一种准确高效的探测入侵的新技术-协议分析技术,然后详述了协议分析技术在Snort中的应用过程,详细介绍了IPv6解码的过程.结果表明:在Snort中添加IPv6解码模块,使Snort具有了对IPv6数据包的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3.
林永和 《微计算机信息》2006,22(18):105-107
IPv6是新一代的IP协议。它的提出解决了当今IP地址匮乏的问题,并引入了加密和认证机制,实现了基于网络层的身份认证,确保了数据包的完整性和机密性,因此,可以说IPv6实现了网络层安全。虽然IPv6有很好的安全功能,但它替代不了防火墙。目前的防火墙一般提供的都只是物理上的过滤形式,缺少认证和加密机制,如果在防火墙中加入认证和加密机制,那么防火墙功能将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4.
IPv4、IPv6和IPv9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IPv4、IPv6与IPv9的特点,并在地址空间、域名服务、移动性、安全性、QoS、自动配置、应用范围以及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对三者加以比较研究,分析其优劣.指出与IPv4相比,IPv6彻底解决了地址空间耗尽和路由表爆炸等问题,而且为IP协议注入了新的内容,使网络安全、移动主机以及Qos成为IP协议的有机组成部分.IPv6在国际上已经占据主流地位,以IPv6代替IPv4是必然的,其规模与效益会远远领先于IPv9.而IPv9尚未在国际上得到认可,在标准竞争中将处于劣势.  相似文献   

5.
IPv6下基于改进的SPIE源追踪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源追踪技术提供对真实攻击来源的有效追踪,有利于实时阻断、隔离DDoS等网络攻击。目前的源追踪方法大多是使用IPv4包头中很少使用的16位标识域保存经过的路由器信息,不适用于IPv6环境。本文提出一种IPv6下基于改进的SPIE源追踪方案。该方法利用路由器,使用Bloom filters数据结构保存转发的数据包的摘要,减少了耗费的存储空间,同时时保护了数据包的机密性;它不但适合DDoS攻击的源追踪,还能进行单个数据包的源追踪。  相似文献   

6.
下一代网络协议IPv6协议有效地解决了IPv4存在的问题,同时还给IP带来新的特性,使得IP协议在地址管理、移动性、安全及多媒体支持方面具备了巨大的灵活性。特别是在IP层上实现了加密、认证、访问控制等多种安全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协议的安全性。该文在阐述IP层安全协议IPSec的基础上,对IPv6中的内置安全性进行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7.
齐开诚  毛京丽  夏之斌 《软件》2013,34(5):112-115
随着IPv4地址资源的逐渐告罄,而部署IPv6又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当前和相当长时间内我国将处于IPv4和IPv6并存的网络现状。于此同时,网络中存在多种拒绝服务式攻击。本文旨在提出一种可面向IPv6网络环境的攻击溯源系统,系统采用基于网络层数据报文分析的网络溯源技术。在处理网络层五元组数据时,采用双重型BloomFilter可以显著提升溯源的准确率,并降低时间空间消耗。  相似文献   

8.
IPv6是IETF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IPv4协议的下一代IP协议。系统采用PPTP VPN等开源软件建立IPv4/IPv6混合数据隧道,实现互联网协议过度时期企事业单位IPv4/IPv6数据互联互通的功能,进而简化网络部署,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朱田  田野  马迪  毛伟 《计算机应用》2013,33(4):926-930
IP地址安全一直是互联网面临的核心问题,在IPv6过渡时期,多种IP地址分配方式,IPv6过渡技术和IP欺骗引起的IP地址不确定性向IP地址资源安全提出了挑战。新兴IPv6家庭网络、小企业网、校园网与传统IPv4网络互联互通的IPv6翻译场景是典型的IPv6过渡场景,然而,传统的IP追溯技术无法直接应用于IPv6翻译场景。基于这种现状,提出一种IP追溯方案来解决IPv6翻译场景下的IP追溯问题,该方案打通了IPv6翻译网关,实现了目的网络对源网络的可知性,进而保证了互联网的IP地址资源安全。  相似文献   

10.
在技术与需求的双轮驱动下,5G 时代正在加速到来,5G 移动通信网络与下一代 IP 协议 IPv6 的结合将催生海量物的连接,迎来网络通信新的发展机遇。同时,5G 网络与 IPv6 协议的结合也存在很多技术挑战亟待解决。首先介绍 5G 网络和 IPv6 协议的基本原理,然后深入分析了 5G 网络 IPv6 协议关键技术,主要包括 5G 网络 IPv6 协议体系架构、过渡及部署等。最后介绍了作者在 IPv6 及 5G 领域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朱小骏  陈茹 《微机发展》2003,13(Z2):86-88
移动IPv6是为了使各种移动设备在下一代IP网络间实现无缝漫游而设计发展的路由协议。尽管在移动IPv4中已经解决了节点移动的问题,但由于IPv4本身的限制,它无法解决各种节点和网络移动组合的路由情况。文章在移动IPv6下,不仅对节点移动,还对网络移动的路由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IPsec在Internet中属于IP层的安全协议,下一代IP协议IPv6中内嵌了对IPsec的支持.在分析IPv6协议优势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使用IPv6内嵌的IPsec实现VPN的关键技术—基于IPv6的IPsec协议及其体系结构、工作模式和相关机制.提出了一种在不改变现有IP本地网络环境的情况下,构建基于IPv6...  相似文献   

13.
IPv4/IPv6混合组网下的网络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IPv4/IPv6协议的网络设备将长期共存.网络管理系统需要能够同时有效的管理和监控纯IPv4.纯IPv6以及IPv4/IPv6双栈协议的设备.网络运营商需要一种统计分析系统,通过实时统计信息掌握网络流量状况.IPv6用户规模.为选择正确的网络演进方案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下一代Internet协议IPv6的新特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杰  龚蓬 《微机发展》2001,11(3):14-16
本文对为解决正在使用的IP协议出现的问题而提出的Internet互联新协议IPv6的主要新特点进行了较详细的叙述,作了和IPv4的对比分析,讨论了采用新协议后对网络传输性能的影响,并简单介绍了IPv6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IPv4协议栈中应用程序对IP地址的处理机制和Web浏览器的工作原理,讨论了实现IPv4/IPv6无缝连接的方法,分析了IPv4/IPv6协议栈中对域名解析的处理方法和IPv4/IPv6地址格式的不同处理,提出了一种Web服务中IPv4/IPv6兼容的具体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6.
该文分析了当前移动IPv6方案的不足,提出了基于NAI和可变传输层标识的移动IPv6方案。该方案提出主机用NAI唯一标识,无固定家乡IP地址,IP地址在网络接入点自动配置。传输层的连接标识绑定到NAI-IP映射表表项而不是IP地址。通过地址改变消息动态改变表项中的IP地址,实现传输层标识随对端IP地址的改变而改变,达到动态匹配,从而保持了传输层的连接,实现了IP移动性。该方案不需要IPv6扩展包头,大大减小了包头长度,提高了数据净荷的传输效率。避免了对每个报文的包头选项处理,提高了处理效率。不需要家乡IP地址,减少了IP地址的占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IPv6网络的Anycast路由协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Pv6定义了一种新型的地址——Anycast地址.它允许一个数据包被路由到具有相同Anycast地址的一组网络结点中的任一个结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地址选取和地址的非层次聚合等问题,目前还没有标准的支持Anycast服务的网络层路由协议.基于IPv6网络的支持Anycast服务的系统构架和路由协议(HHA)能够有效地克服这些问题,提供网络层的Anycast服务,在网络中平衡,广泛地分布路由负载,并且可以部署在即使不支持它的网络中.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协议栈的可重构性进行分析,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可重构的嵌入式TCP/IP协议栈,并介绍了关键技术的实现细节。该协议栈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重构为IPv4、IPv6、双栈协议栈等多种协议栈,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可移植性。该协议栈已成功应用在嵌入式双向通信平台上,通过实际网络测试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和可靠性。在主频为66MHz的ARM7CPU上运行,吞吐率可达1.5MB/s以上,目标代码大小仅为传统协议栈的30%左右,并可满足IPv4到IPv6网络过渡时期嵌入式设备的网络需求。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IPv6过渡技术综述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IPv6融合和涵盖了多种先进的网络技术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已经成为下一代互联网中的主流网络层协议.一种新的协议从诞生到广泛应用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对于当前Internet上广泛存在的IPv4用户群、FG应用与设备,IPv6的部署不得不考虑如何实现IPv4到IPv6的平滑过渡.本文介绍了互联网IPv6过渡的技术背景,并分别讨论了三类过渡技术:基于IPv4的IPv6网络互连、IPv4/v6透明互通和基于IPv6的IPv4网络互连的过渡技术,对每一类过渡技术中的各个主要过渡技术,详细分析了其工作机制、适用范围安全性以及优点,剖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各种过渡技术进行了综合对比.本文针对我国建设大规模纯IPv6骨干网CNGI情况,讨论了基于IPv6的IPv4网络互连过渡技术.最后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过渡机制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移动IPv6是建立在IPv6的体系结构上的,并作为IPv6协议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为IPv6本质性的功能之一。移动IP提供了一种IP路由机制.使移动节点可以以一个永久的IP地址连接到任何的链路上。本文首先讨论了移动IPv6网络,其次对其安全性展开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