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目的 以食品接触用纸/铝/塑复合包装为研究对象,结合应用非靶向高通量筛查技术和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全面研究这类多层复合包装在接触食品过程中的迁移风险。方法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和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全面筛查食品接触用纸/铝/塑复合包装在不同迁移条件下的挥发性、半挥发性和非挥发性迁移物质,基于商业数据库、实验室自建库及行业信息解析物质化学结构及可能来源,利用内标半定量迁移水平,结合国内外食品接触材料法规和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进行符合性评价及风险评价。结果 20批纸/铝/塑复合食品包装在体积分数为4%的乙酸模拟物中未发现迁移风险,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模拟物中共计检出35种物质,可能源于溶剂、抗氧剂、爽滑剂、低聚物、抗氧剂氧化/降解产物等物质。其中,33种物质经法规评估及毒理学评估,显示风险较低;其余2类聚烯烃低聚物因结构难以确定、缺乏毒理学研究建议持续关注毒理学研究进展及国内外法律法规动态。结论 通过结合应用非靶向高通量筛查技术和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表明,在通常的使用条件下,纸/铝/塑多层复合包装用于盛装果汁等水性食品时不存在安全风险,但接触高乙醇含量或油脂类食品时建议关注聚烯烃类低聚物的迁移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用CM12型透射电镜配备的PV9100X射线能谱,对SiCw/6061Al复合材料中碳化硅晶须和相邻铝基体之间界而区域的铝、硅二元素的相对含量进行了测试;并利用JCXA733电子探针设备,测试了由复合材料溶下的碳化硅晶须中铝、硅二元素的相对含量。测试结果表明:铝元素没有向碳化硅晶须中扩散。虽然在碳化硅晶须表层大约50nm范围内存在铝元素的浓度梯度变化,但是否由扩散所致,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郝莉花  任悦  赵丽娜  赵建 《包装工程》2021,42(3):136-142
目的考察重金属含量、食品模拟物、迁移温度和迁移时间这4个因素对食品接触用银制品中Ag,As,Pb,Cd,Cr,Ni,Sb,Zn迁移量的影响。方法试样按照充填浸泡和全浸泡的方法分别浸泡于乙酸(体积分数为4%)、乙醇(体积分数为10%,50%,95%)食品模拟物中,浸泡迁移完成后提取10 mL浸泡液用ICP-AES测定。结果8种重金属元素中Ag,Cr,Ni,Zn被检出,重金属元素迁移量随着该元素在食品接触用银制品中含量的增高而增高;乙醇(体积分数为10%,50%,95%)食品模拟物中重金属元素迁移量较低,体积分数为4%的乙酸食品模拟物中重金属元素迁移量明显增高;8种金属元素的迁移量随着浸泡温度的升高和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结论食品接触用银制品中8种重金属元素的迁移量与该元素在银制品中的含量有关,食品接触用银制品在接触酸性食品时存在较大质量安全隐患,很容易造成食品中Ag,Cr含量超标。为提高银制餐具的贸易销售提供了理论支持,为监管部门及时发现产品潜在安全风险提出了合理建议,也为食品接触用银制品中重金属元素迁移量的限量指标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陶瓷制品口缘和器身中多种金属元素的迁移风险,并考察合规判定规则。方法采用体积分数为4%乙酸模拟物对41种杯类陶瓷口缘和器身进行3次迁移实验,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试液中的18种金属元素进行检测。结果陶瓷制品口缘和器身的金属元素迁移量平均值随迁移次数递减;铝(Al)、钴(Co)、锌(Zn)、铅(Pb)的最大迁移量超过讨论限量10%的样品数,明显高于其他金属元素的样品数,且同样特征的样品中口缘的样品数高于器身的样品数。结论陶瓷制品具有较高的Al、Co、Zn、Pb迁移风险,而且口缘比器身的迁移风险更高。建议金属元素迁移量以第1次迁移实验结果进行合规判定。  相似文献   

5.
采用蒙特卡洛方法,研究了铝硼硅酸盐玻璃固化体中硅、硼和铝元素的浸出情况。为了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采用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测试了铝硼硅酸盐玻璃固化体浸出液中硅、硼和铝元素的浓度。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都表明,溶液中硅的浓度会达到一定的饱和值,在溶解析出的动态过程中,玻璃表面会形成胶体层,该胶体层产生的阻碍效应会限制硼和铝的溶解。最终各元素都将达到稳定的平衡状态。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的很好,定量再现了玻璃固化体的溶解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综述食品接触用硅橡胶制品中潜在危害物的迁移研究现状,为相关法规的修订提供参考。方法介绍食品接触用硅橡胶中硅氧烷低聚物、N-亚硝胺类物质及金属元素向食品模拟物和真实食品的迁移研究进展,并提出可减少硅橡胶制品中潜在危害物的建议。结论食品接触用硅橡胶制品中的硅氧烷低聚物易向油性食品模拟物和高脂肪含量的食品发生迁移,且分子量较小的硅氧烷低聚物更容易发生迁移;硅橡胶奶嘴中的N-亚硝胺类物质会向人工唾液中发生迁移;硅橡胶制品中的金属会向酸性食品模拟物发生迁移。这些物质迁移到食品中会存在健康隐患,故需要减少食品接触用硅橡胶制品中潜在危害物的含量,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  相似文献   

7.
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使用粉末冶金模压成形和无压反应烧结方法,制备出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研究了铝含量对其孔隙形成机理以及孔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后Ti-Al合金坯块发生了显著的体积膨胀;最大孔径和开孔隙率都随着铝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铝含量(质量分数)超过60%时,总孔隙率出现下降趋势;Kirkendall效应导致的钛铝元素偏扩散反应是体积膨胀和孔隙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贾芳  席绍峰  李慧勇  王继才 《包装工程》2012,33(5):77-79,8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密胺餐具中三聚氰胺单体的迁移量。研究了2种不同材质(脲醛表面覆密胺的制品、密胺树脂模塑制品)中三聚氰胺单体的迁移行为,以及浸泡温度和浸泡时间对密胺餐具中三聚氰胺迁移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浸泡温度的升高,三聚氰胺单体的迁出量呈上升的趋势;特定温度下,三聚氰胺的迁出量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市面购得密胺餐具96份,其中密胺树脂模塑制品51份,脲醛表面覆密胺制品45份,脲醛表面覆密胺制品中三聚氰胺单体迁移量的合格率低于密胺树脂模塑制品。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作为食品接触用橡胶材料及制品的油脂类食品模拟物的适用性,为我国食品接触用橡胶材料及制品标准的修订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制备含1,4-二苯基-1,3-丁二烯(1,4-diphenyl-1,3-butadiene,DPBD)的阳性橡胶样片,通过迁移实验并结合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测定并比较DPBD在不同的迁移条件下在含油脂真实食品、食品模拟物(体积分数50%的乙醇、植物油)和替代溶剂(体积分数95%的乙醇)中的迁移量.结果 同一个迁移条件下,DPBD在体积分数50%的乙醇中校正前的迁移量大于在火腿肠和午餐肉中的真实迁移量,其在橄榄油校正前的迁移量均大于在对应的4种含油脂食品中的真实迁移量;丁腈橡胶中DPBD在替代溶剂(体积分数95%的乙醇)的迁移量大于在橄榄油的迁移量.结论 对于含油脂食品,现行食品接触用橡胶材料及制品标准中对油脂类食品模拟物(体积分数50%的乙醇)的设定并不完全适用;建议首选橄榄油作为油脂类食品模拟物,当接触食品为火锅底料或者黄油时不建议对结果进行校正,当接触食品为火腿肠或午餐肉时建议对结果进行校正,或选择体积分数50%的乙醇且不对结果进行校正;对于食品接触用丁腈橡胶,可以采用体积分数95%的乙醇作为油脂类食品模拟物的替代溶剂,对乙丙橡胶不建议采用体积分数95%的乙醇作为替代溶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一次性纸质食品包装制品(盒、袋、桶、杯等)中挥发性饱和烃矿物油(MOSH)组分的含有情况进行检测分析,以确定纸质食品包装材料及制品中各挥发性MOSH组分向外挥发的性能以及对所包装食品(食品模拟物)的潜在危害性。方法 将样品裁切(5 mm×5 mm)后,取适量样品采用固相微萃取法进行萃取富集,然后使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进行检测,通过NIST质谱库检索、特征离子碎片检索以及标准样品比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同时,为确定各样品中挥发性MOSH组分的迁移性能,在时隔6个月之后,对以上样品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取样、检测、分析。最后,根据2次检测的结果,判断市售一次性纸质食品包装材料及制品中挥发性MOSH组分的迁移性,以确定其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情况。结果 结果表明,所测的16种样品中均含有挥发性MOSH组分,并且其含量随着时间而降低;同时发现,没有印刷图文或印刷图文面积极小的纸质包装制品中挥发性MOSH组分向外迁移的速度较低。结论 SPME-HSGC-MS适用于纸质包装材料或制品中挥发性(半挥发性)MOSH组分的检测与分析。为降低由纸质食品包装材料及制品中挥发性MOSH组分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性,建议纸质包装材料或制品制作完成后,在不增加仓储压力的情况下,放置一段时间,并加大其存储空间的通风,再用于食品包装。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钛材的高温抗氧化性能,采用电弧喷涂方法在纯钛材表面制备了铝涂层,并对其进行800℃,64 h的连续氧化,从铝涂层的微观组织变化,探讨了其高温抗氧化机制。结果表明:电弧喷涂铝涂层可以显著提高纯钛材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在加热过程中,电弧喷涂的铝涂层发生熔化、扩散,形成了以Al3Ti相为主的扩散层,该富铝相提供充足的铝元素,在涂层表面形成连续的Al2O3,从而对纯钛基体提供有效的高温氧化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实验室制备高铝硅酸盐玻璃,通过光电子能谱分析法对其进行测试,对玻璃中铝的配位进行了探讨[1]。结果表明:(1)铝元素在高铝硅酸盐玻璃中以两种配位形式存在,即四配位的铝氧四面体[AlO4],和六配位的铝氧八面体[AlO6]。随着玻璃中铝含量增加,Al2p谱峰向结合能增大方向移动。铝含量较低时,样品中的铝主要进入四配位,铝含量较高时,样品中的铝呈四、六配位混合。(2)随着铝含量的升高,玻璃中铝的平均配位数增加,六配位铝的相对含量逐渐增大,基本呈现匀速增长,当Al2O3含量约为12%时,四配位铝的相对含量与六配位铝的相对含量相等,随后六配位含量超过了四配位。  相似文献   

13.
对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铝互连系统中的铝通孔电迁移进行了试验分析和模拟.以通孔开路为电迁移失效判据,求出了在加速条件下互连铝通孔的电迁移寿命;基于ANSYS模拟软件平台,对铝通孔电迁移热电耦合效应进行了模拟.仿真结果表明通孔最高温度比环境温度高出9.576K,与通孔自热效应理论模型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考虑该温度修正后通孔电迁移寿命与实际值更接近.该工作对铝通孔电迁移的研究和寿命评价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配氧系数对Al_2O_3/Cu粉末微观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研究表明,低配氧系数下铝原子的逆向扩散十分明显,高配氧系数下铝原子的逆向扩散得到了有效控制。与配氧系数为0.6X和X相比,配氧系数为1.5X时制备的Al_2O_3/Cu粉末中铝元素分布最为均匀,平均显微硬度最高。  相似文献   

15.
铝-钢复合板结合界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显微硬度计、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对铝-钢复合板结合界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铝-钢复合板结合界面呈准正弦波形;结合界面两侧的铝元素和铁元素相互扩散,扩散的深度在微米数量级,爆炸后结合界面显微硬度增加,漩涡区的硬度增加为基体金属的3-6倍;结合界面由铝和铁的金属间化合物(FeAl、FeAl2、FeAl3、Fe24...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餐具的使用和清洗方法对餐具中甲醛、重金属迁移量的影响,降低消费者的使用风险。方法 通过研究密胺餐具经过极端不当条件使用后甲醛迁移量的变化和有、无图案印刷密胺餐具的重金属迁移量,对各种条件下密胺餐具的使用方式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经过微波炉使用(中火)、钢丝球擦洗(10次)、模拟蒸煮温度使用(100 ℃)后,密胺餐具的甲醛迁移量均显著增高。食品接触面有图案印刷和无图案印刷密胺餐具中的重金属(As,Pb,Cd)迁移量变化不大,均低于国家标准要求。结论 不正确的使用密胺餐具,如微波炉使用、反复利器擦洗、蒸煮使用后,甲醛迁移量均会明显增大,甚至超过标准限量值,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存在极高风险。  相似文献   

17.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与食品安全、人体健康紧密相连,随着新材料、新产品的不断涌现,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与食品安全引发的问题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GB 31604.1-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通则》的解读,就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生产、检验检测过程中迁移试验与条件选择等问题做了分析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铝用炭制品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我国91年铝用炭制品用量近60万吨。铝工业是炭制品的最大消费者。炭阳极作为铝电解槽的心脏,其质量和工作状况对铝电解生产的电流效率和能耗等影响巨大;而炭阴极承担盛装电解槽电解液和输出电解电流的任务,其质量和工作状况不仅影响着电解槽使用寿命,而且也影响着电流效率和能耗。鉴于铝用炭制品对铝工业的重要性,近年来国内铝业界和炭素行业对铝用炭制品技术进步甚为重视。在“六五”和“七五”期间相  相似文献   

19.
单一铝化物涂层存在抗高温氧化性能及抗高温热腐蚀性能不足等问题,添加改性元素可以改变铝化物涂层的组织成分,添加改性元素通过影响氧化膜的转变与脱落、铝元素和氧元素的扩散,从而影响涂层的抗氧化性以及抗热腐蚀性能,改变涂层的力学性能。梳理了近年来有关改性元素对铝化物涂层的组织结构、抗氧化性能、抗热腐蚀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的相关研究,展望了未来镍基合金上改性铝化物涂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马红 《材料导报》2004,18(Z3):329-331
研究了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ICP-AES法)测定钒铁中硅、锰、铝、磷元素,进行了试样分解试验,考察了基体、共存元素对被测元素的影响,确定了分析谱线、最佳工作参数,建立了同时测定硅、锰、磷、铝元素的分析方法,同时还进行了加标回收试验、精密度试验及准确度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