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Yao  魏飞 《化工冶金》1998,19(1):38-43
通过分析30μm颗粒在扬析及膨胀实验中表现出的特异性,提出30μm是尚未发生稳定团聚的最小粒径。实验证明:在浓相条件下,30μm颗粒的气含量最大,塌落时间最长;在稀相条件下,采用36μm的FCC颗粒,使提升管反应器中固含率分布的均匀性较54μm颗粒有了明显改善。上述结果预示着工业流化装置中使用的催化剂颗粒还有可能在颗粒尺寸方面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2.
陈德明 《钢铁钒钛》2007,28(4):6-11
在气固并流向上的有内构件流化床装置上,采用攀枝花钛精矿,研究了表观气速、加料速率、颗粒粒径以及挡板间距等不同因素对攀枝花钛精矿颗粒在床内停留时间特性及压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流化床中增设水平内部构件可消除节涌,破碎气泡,强化气固接触,抑制颗粒返混,可形成均匀稳定的流化状态,非常有利于气、固接触反应.  相似文献   

3.
新型液态搅拌铸造SiCp/A1复合材料本课题从SiC颗粒预处理入手,利用研制的新型液态机械搅拌装置,制备了SiC颗粒均匀分布并与基体结合紧密的铸造SiCP/A1复合材料。SiC颗粒尺寸5—20μm,基体铝合金可以是铸造铝合金,也可以是形变铝合金。所制...  相似文献   

4.
利用攀钢含钛高炉渣低温氯化炉冷态模型,采用电导率法对脉冲示踪粒子进行试验研究,分别考察了内部挡板、物料流量、表观气速等操作参数对低温氯化炉中颗粒停留时间分布(RTD)的影响。结果表明,挡板纵向切割流化床相对空间,消除短路,有利于颗粒与流化气的充分混合,双挡板条件下,碳化渣颗粒在流化床内RTD更为集中(方差σ2t由0.67明显降低至0.5);加料速率由1.9 g/s减小至1.1 g/s,物料平均停留时间延长一倍,碳化渣反应时间增加。表观气速增大至0.15 m/s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碳化渣停留时间分布的集中性,但返混强化了颗粒与气体的接触和反应,保证了流化状态,有利于提高碳化渣氯化效率。  相似文献   

5.
邵剑华 《工程科学学报》2015,37(10):1276-1283
采用热态可视化流化床装置,在一定表观气速条件下,研究1073 K温度时不同粒级铁矿粉的黏结失流.根据对黏结失流影响程度的不同,可将矿粉颗粒分为三个粒径区间:中性气氛升温过程中失流的小粒径颗粒;还原至较低金属化率发生失流的中间粒径颗粒;还原至高金属化率也不发生失流的大粒径颗粒.分别对他们不同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还发现在正常流化条件下,随着矿粉颗粒粒径的增大,还原失流后床层的膨胀幅度会减小.   相似文献   

6.
基于流态化理论设计出了符合本试验研究要求的流化床反应器,并用其对不同粒度的高磷赤铁矿粉,尤其是平均粒径为2μm左右超细粉的流态化流动规律进行了一些冷态的基础试验研究,给后续高磷铁矿石的脱磷研究和试验提供了一定的参考。试验中实现了各常规粒度级矿粉颗粒的流态化过程,且临界流化速度试验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相差不大。其中,0.074 mm以下细矿、平均粒度为2μm超细矿粉颗粒的流化过程为:在低气速时,矿粉颗粒床层首先出现沟流;气速增加,沟流加剧,有时形成节涌;气速达到一个远超过理论初始流化速度的临界值(崩裂速度)时,床层突然分裂成许多小的聚团体,这些小的聚团体和细小颗粒呈现出较为均匀的流化状态。  相似文献   

7.
大颗粒作用下微细粉流态化干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惠芳  张万忠 《化工冶金》1996,17(3):235-241
为了克服湿微细粉易于结团形成“细粉群”、不易流化和干燥的特点,在微细粉中加入惰性大颗粒物料,由于大颗粒的“搅动”作用,使细粉分散,可提高流化质量,从而提高微细分的流化 实验基础上进行了物料稀算和热衡算,并进行连续干燥绵计算,该方法不为微细粉的流化干燥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何梅琼 《铝加工》1998,21(2):55-58,60
介绍了SiC颗粒强化铝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及一些应用,阐述了SiC颗粒的体积百分比对SiC颗粒强化的6061铝合金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及断裂机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等离子体法制备碳化硅超细粉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学刚  郑国梁 《化工冶金》1996,17(4):310-315
本文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合成β-SiC超细粉末,产品纯度大于97%,平均粒径范围0.05~0.5μm产率1kg/h,此外,对其工业开发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在内径为40mm的流化床中,以平均粒径为2.7μm的超细硅粉为物料,在引入振动力和搅拌力、流化粗颗粒的条件下,考察了对供料速度和硅粉浓度的影响因素.实验表明,对于2.7μm的超细硅粉,当氮气流速为9.3cm/s,搅拌转速为90r/min,振动频率为13.9Hz,流化粗颗粒的粒径为300μm以及添加比例为20%时,流化床供料效果最佳.此时,可以有效破碎聚团、消除节涌、抑制沟流、降低临界流化速度和夹带速度,显著改善超细颗粒的供料效果.  相似文献   

11.
马兴结  完明睿 《化工冶金》1996,17(4):320-324
本文提出了图像沉降法,用于快速测量颗粒的粒度分布,该法采用具有2048个元素的图像传感器,沿着沉降高度测量消光强度,消光图像显示屏幕上,因而可以观察和监视颗粒的沉降过程,由液体(例如水)表面至任一给定点之间的高度可用图像技术精确地测量,不必借助移动光速或沉降池等附加机械装置,对于粒度为4.5μm的SiC粉末,本法的测量时间仅为5min为国外同类仪器测量时间的1/5,本文最后出了一些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2.
颗粒形状及基体热处理对SiCp/LD2断裂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普通SiC颗粒和钝化处理过的SiC颗粒增强LD2铝复合材料的研究表明,颗粒经钝化处理后,几乎去除了很尖锐的部分,使颗粒呈近等轴状,但颗粒的形状对两种热处理态的复合材料的断裂性KQ均无影响,而热挤出态的复合材料KQ低于T6态。  相似文献   

13.
喷射共沉积SiCp/Al复合材料的组织与力学性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喷射共沉积技术制备了含35vol%SiC的SiCp/Al复合材料,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这种复合材料沉积态的孔隙和SiC颗粒分布。在拉伸实验机上测量了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备的SiCp/Al的应力-应变曲线,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雾经前先抽真空,再充氮气保护工艺条件下得到的SiCp/Al经热压后拉伸试样的断口形貌,实验结果表明,沉积态复合材料孔隙数量较少,尺寸较小,SiC分布均匀,雾化前抽真空并充氮气,热压均可提  相似文献   

14.
采用离散元法对生石灰卸料过程的流动特性和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在自行设计的玻璃料仓上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石灰卸料过程中,先整体流动,后管状流动;料仓中心部位的石灰颗粒流速比侧壁处大,下部比上部大,出料口处速度最大;石灰粒径越大,下料稳定性越差;料斗底部的流化气对下料稳定性和下料流率有重要影响,对于不同的粉体容量,存在最佳流化气位置区间和最佳流化气表观气速范围;增加进气压力能提高生石灰下料流率,改善下料稳定性,阻止气压平衡拱生成。  相似文献   

15.
SiC纳米及晶须增强Si3N4基复相陶瓷断裂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努氏压痕法研究了添加SiC晶须、纳米颗粒及晶须和纳米颗粒的三种Si3N4基复相陶瓷在外力作用下的断裂行为。这三种材料断裂的主要方式是沿晶断裂,偶尔可见穿晶断裂。在裂纹发展的路径上当裂纹尖端遇到了晶须、集聚的纳米颗粒及类晶须时,会产生扭转、偏转、断裂、拔出和终止,从而使裂纹能量消耗,抑制和阻碍了裂纹的扩展和传播,起到了增韧补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pH0.8~1.5、HCl-C2H5OH-CH3COCH3-H2O体系中,Si(Ⅳ)、Sb(Ⅲ)、Mo(Ⅵ)形成三元杂多酸,用抗坏血酸还原三元杂多酸形成杂多蓝。方法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780nm=1.67×104L/molcm,硅量在0~1.2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本法用于分子筛中硅的测定,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泡沫渣中CO还原FetO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占成  杨学民 《钢铁》1996,31(9):10-14
考察了CO流量、添加焦炭颗粒和表面活性组元P2O5对泡沫渣中CO还原FetO的影响。在浸没喷吹CO条件下,CO还原FetO速度随溶渣泡沫化程度增大而增大。添加灰颗粒有抑制泡沫化的作用,FetO还原速度降低,而添加P2O5促进了熔渣泡沫化,还原速度增大。  相似文献   

18.
碳还原锆英石的Si—C—O系中C和CO优势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章福  罗胜昌 《化工冶金》1996,17(3):189-195
对碳还原锆英石中SiO2进行了温度、配碳量,时间和工的实验研究,得到相应的脱硅率的影响规律,建立了Si-C-O系中C-CO型优势图,讨论了SiO分和SiO2活度等对脱硅率的影响,得到温度与SiO2最低含量的理论关系,配碳量为7.5%时的脱硅率达到极大值97.22%,在1873-2273K温度范围内的化学反应表观活化能为282.0KJ/mol,反应的主要限制环节是锆英石的热分解。  相似文献   

19.
温劲波 《稀有金属》2000,24(1):30-32
以NaOH和有机碱为介质,制成两种乳白色碱性SiO2溶胶,溶胶粒径在50 ̄70nm范围,性能稳定,当SiO2浓度低于50%(质量分数),pH=8.5 ̄11时,溶胶可以长时间存放而不沉淀分层。超微SiO2颗粒细制成的两种SiO2溶胶粘度低,能通过中速滤纸。  相似文献   

20.
采用真空热压法制备SiCp/Al-30Si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对材料的微观组织进行表征,检测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SiC颗粒平均粒径的增大,材料的组织中SiC颗粒的团聚现象逐渐消失,其在基体中的分布更加均匀.抗拉强度与增强体颗粒尺寸有关,SiC颗粒平均粒径为13 μm时,材料的抗拉强度最大.材料的断裂方式为脆性断裂,SiC颗粒粒径为4μm时,断口表面有团聚、裸露的SiC颗粒;SiC颗粒粒径为13μm时,断口SiC颗粒表面包覆着一层铝硅合金;SiC颗粒粒径为30μm时,断口处有断裂的SiC颗粒,部分SiC颗粒从基体中被拔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