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11)
随着我国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系统用户覆盖面越来越大,传统的客服网点、银行代理网点和基于有线网络的服务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规模和用户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的ETC掌上营业厅系统的建设方案。该系统以智能移动终端为平台,根据山东ETC卡已有的网上充值系统的架构和安全技术平台为基础,将现有的ETC客服等优势资源整合,形成一个集ETC卡预充值及写卡、自助查询服务、客户信息管理等服务于一体的移动服务平台,可以有效提高综合服务水平,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多、更优、更便捷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1)
本文以解决高速公路服务系统建设、出行信息不对称等难题为切入点,通过对湖北高速公路、ETC发展现状以及出行信息服务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出行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为公众解决综合路况查询、ETC网上营业厅、智能客服和高速救援服务等问题,以此提高湖北省高速公路出行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1)
针对ETC系统运营管理水平低、维护费用高、问题反馈慢、客服服务滞后、ETC用户数量增长减缓,以及ETC使用状况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设计一套ETC运营支撑平台,通过该平台为ETC的运营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撑,实现ETC系统运营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全方位支撑以及主动式服务,解决ETC系统日常运作及应用推广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4)
本文以全国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联网为背景,以广东省高速公路ETC客服运营为例,提出发展建设ETC客服运营互联网应用平台,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从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以ETC为载体,逐步打造新型的"互联网+"技术在ETC客服运营发展新模式,构建高效、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该文系统介绍了上海ETC系统的发展、ETC客服网点建设及上海与长三角其他五省ETC客服系统运作模式的区别。认为建设ETC是解决拥堵问题的一个很好的办法,上海高速公路ETC系统在建设和运营管理中,形成的创新管理模式,对后续项目的建设与管理有着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6)
随着全国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作的开展,现有收费模式将发生重大变化,由原来的封闭式收费改为开放式收费,由统一计费改为分段计费以及自由流的收费制式,由此产生海量数据存储、高性能计算、高并发支持、在线服务和高网络可靠性等需求。结合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结算管理单位的业务需求和现状,深入分析系统需求和功能设计,采用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构建云平台系统,为高速公路自由流联网收费、ETC客服等有关业务提供技术支撑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11月4日,上海市城乡建设交通委批复同意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系统工程初步设计。本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升级改建车道收费系统;新建ETC客服、结算、清分系统和设备;新建客户端服务网点和监管平台系统。工程概算控制在10878万元。  相似文献   

8.
11月4日,上海市城乡建设交通委批复同意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系统工程初步设计.本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升级改建车道收费系统;新建ETC客服、结算、清分系统和设备;新建客户端服务网点和监管平台系统.工程概算控制在10 878万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2)
<正>自2008年交通运输部开始在长三角和京津冀实施ETC示范工程开始,ETC在国家和各省市的大力推广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发展ETC的过程中,传统由ETC中心发展并服务客户的模式显得单一、局限。因此,各省市纷纷探索与银行合作,开展各类ETC业务。本文拟通过对ETC多元化代理银行业务模式的研究,为今后各省市在ETC发展方面与银行的合作提供一定的参考。ETC与银行业务关系从ETC功能方面,我们将银行分为主结算银行和代理银行,主结算银行的功能是对ETC的储值账户进行管理的银行,并且负责将ETC用户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通行费按照ETC中心产生的划账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4):139-140
随着客户服务工作的不断推进,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业务越来越多,客服工作人员的压力越来越大,急需通过新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来缓解客服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有效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根据公司2018年营销农电重点工作计划要求,加快服务渠道转型升级,深化"互联网+"电力服务建设已成为客服建设的首要目标。目前使用的知识库仅能通过关键词或目录查找知识文档、对坐席的要求较高进而影响了知识的使用效率,增加了通话时长等不足和亟待优化的急迫性,逐渐在当前智能应答潮流、知识的多样性等方面上越来越不能满足业务的需要。文章应用技术基于成熟商用的语音识别、自然语音处理平台与知识图谱技术,在此之上,开展含地方特色的智能95598支撑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