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转炉除尘循环水水质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转炉除尘循环水的工艺特点和补水水质,对絮凝剂和水质稳定剂进行了筛选试验,并将试验结果用于生产实际。应用结果表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可以有效地去除转炉除尘水中的悬浮物,HEDP可以有效地减缓该系统的结垢和腐蚀。当聚丙烯酰胺投加量为0.4mg/L时,出水SS浓度小于150mg/L。当HEDP投加量为8mg/L时,系统的腐蚀率和污垢沉积速度分别为0.11mm/a和20mg/(cm2·月)。  相似文献   

2.
油田采出水中硫酸盐还原菌的臭氧杀灭动力学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田采出水中的硫酸盐还原菌 (SRB)可造成油田注水系统注水管材、设备的腐蚀、结垢乃至油层的堵塞等严重危害。通过臭氧对SRB的灭菌试验 ,确定适宜的控制条件为 :臭氧投量C =0 4~ 0 6mg/L ,接触反应时间t >2 5min ,Ct>2 0mg·min/L ;对杀菌机理进行了探讨 ,建立了动力学模型 ,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较好地描述臭氧杀灭SRB的动力学过程 ;研究成果可为今后油田采出水回注处理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凝汽器铜管腐蚀结垢问题,进行了蚀坑和沉积物元素分析以及药剂检测,腐蚀挂片、泥沙磨蚀、阻垢等试验,从而得出结论:泥沙磨蚀、垢下腐蚀和运行工况欠佳等原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铜管腐蚀与结垢。根据诊断建议,从管板涂膜、水质控制和调整加药工艺等方面采取了缓腐防垢措施,故障消除。  相似文献   

4.
油田采出水中的硫酸盐还原菌(SRB)可造成油田注水系统注水管材、设备的腐蚀、结垢乃至油层的堵塞等严重危害。通过臭氧对SRB的灭菌试验,确定适宜的控制条件为臭氧投量C=0.4~0.6mg/L,接触反应时间t>2.5min,Ct>2.0mg  相似文献   

5.
开展了铜、镍重金属处理药剂的选型小试及定量中试。对比分析不同化学处理药剂的去除效果,探究合理的重金属处理药剂投加量。结果表明,针对低浓度铜(2mg/L)的去除,推荐化学处理药剂为絮凝剂(PAC),投加量为200 mg/L以内,即可实现出水总铜达标排放;去除低浓度镍(1mg/L)的最佳化学处理药剂为金属捕捉剂(TMT-15),其投加量与进水总镍浓度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氨氮、高有机物污染的淀浦河原水进行了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复合盐(PPC)预氧化研究。结果表明,高锰酸钾的除锰效果优于高锰酸钾复合盐,高锰酸钾最佳投加量为1.0mg/L,此时出水中锰的平均浓度由0.34mg/L降至0.09mg/L,当投加量大于1.5mg/L时,出水锰含量开始反弹;高锰酸钾复合盐的最佳投加量为1.5mg/L,并且在0-3mg/L的投加量范围内,出水锰含量没有发生反弹。高锰酸钾复合盐的助凝效果优于高锰酸钾,当高锰酸钾及其复合盐的投加量分别为1.0mg/L和1.5mg/L时,助凝效果最好(剩余浊度去除率分别提高31.6%和41.8%).高锰酸钾及其复合盐对UV254和耗氧量没有明显去除效果,两者均会增加出水色度。综合考虑处理效果与助凝剂使用成本,认为试验期间的淀浦河原水更适合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技术。  相似文献   

7.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化学强化除磷单元药剂选择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化学除磷工艺补充处理河南某污水处理厂的改良氧化沟脱氮工艺二级处理出水,以达到深度除磷目的,使出水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的要求。分析聚氯化铝、聚硫酸铁和三氯化铁三种混凝剂对二级出水中总磷的去除效果,并确定其最合适的投加量。试验结果显示当二级处理水总磷为2~3 mg/L,出水总磷达到0.5 mg/L要求时,投加量:氯化铁聚氯化铝聚硫酸铁,即氯化铁的投加量最少;年投加混凝剂的费用:聚氯化铝氯化铁聚硫酸铁。综合考虑,最合适的混凝剂为聚氯化铝,其最合适的投加量为59 mg/L。  相似文献   

8.
石灰软化法处理地下水源水硬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灰软化法处理某地下水源水硬度,结果表明,当石灰投加量为220mg/L,pH为8.7~8.9时,可使原水硬度和碱度分别由300mg/L和250mg/L降至115mg/L和80mg/L以下,去除率分别为61.7%和68%,沉淀和过滤对硬度去除效果影响不大;投加石灰后出水浊度明显升高,投加PAC(聚氯化铝)40mg/L,并与常规工艺联用,可使出水浊度稳定降低至0.15~0.65NTU;试验证明"石灰+PAC+常规工艺"能有效去除水中硬度和浊度,出水煮沸后不再生成沉淀和悬浮物,符合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和用户使用要求,石灰软化法药耗成本估算为0.246元/m3。  相似文献   

9.
Fenton氧化法深度处理制革废水生化出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Fenton氧化法深度处理以制革废水为主的园区生化处理出水,试验表明:影响Fenton氧化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H2O2投加量、Fe2+浓度、pH、反应时间。当进水CODCr平均为116.6mg/L时,在H2O2投加量50mmol/L、Fe2+投加量10mmol/L、pH为3、反应时间60min的最佳条件下,出水CODCr平均为31.7mg/L;在H2O2投加量25mmol/L、Fe2+投加量7.5mmol/L、pH为5、反应时间40min的经济运行条件下,出水CODCr平均为46.6mg/L。经济条件下的运行成本比最佳条件下的运行成本可节约2.3元/m3。  相似文献   

10.
O_3—BAF工艺用于炼油废水深度处理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臭氧—曝气生物滤池(BAF)工艺对某炼油厂二级生化处理出水进行了中试回用处理。结果表明,在进水CODCr为65~85mg/L、色度为32~40倍、浊度为7~12NTU的条件下,当臭氧投加量为35~45mg/L、BAF的水力停留时间为3~4h、气水比为3∶1时,出水CODCr25mg/L、色度4倍、浊度2NTU,出水水质达到了生产工艺对回用水的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臭氧-微量粉末活性炭-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考察了苏南某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深度处理的运行效果及作为回用水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当投加的臭氧和粉末活性炭质量浓度分别为25mg/L和20mg/L,曝气生物滤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6h,气水比为3∶1时,组合工艺出水的ρ(COD)和ρ(NH3-N)平均值分别为49mg/L和0.28mg/L,出水平均色度为7,平均脱色率达90%,满足回用水水质要求。检测发现,臭氧氧化和粉末活性炭吸附对可溶性微生物产物有较高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2.
针对饮用水中二甲基异莰醇(2-MIB)污染和UV/H_2O_2高级氧化工艺H_2O_2残留问题,构建了UV/H_2O_2/Cl_2组合工艺,并以加标滤后水为原水开展了相关中试研究。基于响应曲面法对UV/H_2O_2工艺去除2-MIB进行参数优化,在此基础上对出水残留H_2O_2采用加氯中和处理,调整NaClO投加量以保证出水符合出厂水余氯要求。最终确定UV/H_2O_2/Cl_2组合工艺运行的最优工况为:当2-MIB为275ng/L时,UV为350mJ/cm~2,H_2O_2投加量6mg/L,NaClO投加量7.5mg/L,在确定的最优工况下连续稳定运行组合工艺,对工艺出水进行检测,结果表明UV/H_2O_2/Cl_2组合工艺对2-MIB去除率达到96.95%,出水余氯值0.4~0.5 mg/L,对TOC、UV_(254)去除率分别达到15.59%、65.71%,能够氧化去除水中大分子有机物,对色氨酸等5种溶解性有机物去除效果良好,且不会带来消毒副产物超标和生物毒性问题,最终出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对水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芬顿法深度处理造纸废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芬顿(Fenton)法对造纸废水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考察了废水pH值、反应时间、FeSO4投加量和H2O2投加量对废水中色度和CODC r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5.00、FeSO4投量为400 mg/L、30%H2O2投量为200 mg/L,反应时间为30 m in,出水CODC r可降至60 mg/L以下,色度的去除率可达到74%,可以满足更为严格的造纸废水排放标准,为进一步的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矿井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改善出水水质,降低运行费用,实现矿井水的资源化回用,对某矿高悬浮物矿井水处理工艺系统进行了改进研究。改进后的处理工艺采用"絮凝污泥回流强化助凝反应+高密度预沉淀+混凝反应+高效沉淀",部分出水采用石英砂滤罐进一步降低浊度后供给工人洗澡用水。首先通过对浊度为802 NTU的原水进行的混凝试验研究确定了2号PAC与PAM为最佳混凝剂和助凝剂,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40 mg/L、0.1 mg/L,出水浊度可降为2.3 NTU;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降低药剂投加量以降低水厂的运行费用,采用絮凝污泥回流强化助凝反应并完成高密度预沉淀后再进行混凝沉淀处理。结果表明:当絮凝污泥回流比为原水量的12%时,混凝反应时最佳投药量PAC、PAM分别为80 mg/L、0.1 mg/L,PAC投药量降低了43%,出水浊度可降为2.1 NTU。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供水系统中红虫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强化微污染原水预氧化和预吸附工艺,高锰酸钾和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分别达0.6~1.5 mg/L和10 mg/L;适当提高沉淀池出水余氯水平至1.5~2.0 mg/L,降低沉淀池出水浊度;以及加强二次供水设施管理等措施.经生产实践,这些措施对预防、抑制和消除供水系统中的红虫污染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给水管网中铁质管材使用占比较高,然而铁质管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问题。管网腐蚀垢中铁稳定性遭到破坏会引起铁的释放,研究给水管网腐蚀垢的铁稳定性问题对于控制"红水"问题,保障城镇居民的正常用水至关重要。控制给水管网铁释放现象可以采用以下方式:①管材控制:管道内衬水泥砂浆、环氧树脂材料或者采用电化学保护方法,选择合适管材或减少铁质管材的使用;②水质调控:消毒剂的选用如氯气、氯胺等;消毒方式联用如臭氧-生物活性炭-氯气、臭氧-氯气、氯气以及UV-氯气等;pH、碱度、钙硬度及硫酸根浓度的调节;③管垢控制措施:管垢控制一般采用投加缓蚀剂,缓蚀剂如正磷酸盐、多磷酸盐、硅酸盐、新型缓蚀剂木质素及缓蚀剂的组合都对管道腐蚀垢产生不同影响,应该合理选用,根据季节及温度变化合理选择缓蚀剂的投加量、投加浓度和投加速度。  相似文献   

17.
复合式曝气生物滤池脱氮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原水,通过中试研究了复合式曝气生物滤池(CBAF)用于再生水回用的脱氮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碳源投加量、气水比和水力负荷。试验结果表明,当碳源投加量为15~25mgCODCr/L,气水比为2:1,水力负荷为10m3/(m2.h)时,CBAF运行工况最优,脱氮性能稳定良好。当进水氨氮浓度为1.0~17.4mg/L,总氮浓度为7~23mg/L时,出水氨氮浓度始终低于2mg/L,总氮浓度低于15mg/L,出水水质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8.
臭氧氧化工艺溴酸盐控制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m3/h的中试装置研究了臭氧氧化工艺处理引黄水库水时溴酸盐控制技术。结果表明,在臭氧投加量为1.5mg/L时,臭氧氧化后溴酸盐产生量为0.006mg/L,活性炭过滤出水溴酸盐为0.002mg/L;在相同臭氧投加量条件下,降低原水pH、投加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后溴酸盐生成量分别减少了50%、33%和100%,活性炭后出水中均未检出溴酸盐,同时提高了有机物去除率。  相似文献   

19.
BAF-混凝-沉淀-过滤工艺在中水回用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AF)—混凝—沉淀—过滤工艺对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以实现污水的回用。试验结果表明:当聚硫酸铁(PFS)投加量为30 mg/L,石灰投加量为150~240mg/L时,沉淀物质的量最大;该组合工艺对COD_(Cr)、NH_3-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9.9%、96.2%、92%,出水COD_(Cr)、NH_3—N、TP分别稳定在30mg/L、1 mg/L、0.5 mg/L以下;该工艺同时对其他水质指标也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出水SS<5 mg/L;出水总硬度(以CaCO_3计)<110 mg/L。  相似文献   

20.
对国内南北两家印染厂的二级生化出水进行臭氧催化氧化中试研究,优化了序批式和连续流两种工艺模式下的反应条件,得到了最佳臭氧投加量和反应时间;在最优反应条件下对比了两种工艺模式的处理效果及运行费用。结果表明,在二级生化出水COD值为60~90 mg/L的北方工厂,最佳臭氧投加量为30 mg/(L·h),处理出水COD均达到40 mg/L以下时,序批式模式和连续流模式的最佳反应时间分别为30 min和90 min;在二级生化出水COD值为100~130 mg/L的南方工厂,最佳臭氧投加量为40 mg/(L·h),处理出水COD均达到55 mg/L以下时,序批式模式和连续流模式的最佳反应时间分别为60 min和90 min;达到同等出水条件下,序批式模式的运行费用(北方工厂:0.335元/m3水;南方工厂:0.702元/m3水)低于连续流模式(北方工厂:0.776元/m3水;南方工厂:0.996元/m3水);7 d稳定运行验证了两种工艺模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