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济南城市雨水资源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济南市城市特点和雨洪利用的可行性,提出了实现济南市雨水资源化的措施和建议.指出确立"雨水是资源,要先利用再排放"的指导思想是实现雨水资源化的关键;城市建设、水利、环境保护、园林等部门要通力合作,科学处理城市防汛、排水和雨水利用以及供水保泉的关系,积极利用国内外雨水利用新技术,逐步建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建议尽快出台济南市雨水利用条例,不断提高雨水资源化建设和研究水平,济南市的城市防洪和排水的压力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相似文献   

2.
北方城市雨水利用工程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城市水资源紧缺,而雨水资源却未充分利用,用雨水资源解决北方城市的用水缺口尚属空白。本文以邯郸市雨水利用为例,分析了城市雨水利用的潜力和经济效益,探讨了适合北方城市气候特点、经济发展的两种雨水利用工程模式——即道路雨水收集利用和屋顶雨水收集利用。经分析,此两种工程模式集雨蓄水效果良好,且减轻了城市雨水排放管网负荷,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3.
吕超  邱浩 《山东水利》2015,(1):49-50
在分析济南市雨水利用设施设计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济南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的方式,提出了一些可在城市广泛应用的雨水收集利用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雨水资源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城市水资源现状,从城市雨水利用的概念,城市雨水收集、蓄存、利用方式及其所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进行详细阐述,提出城市雨水利用是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减少城市洪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证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德国的雨水收集利用与调控技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雨洪利用是减轻北京城市防洪压力和缓解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措施之一.国内目前对城区雨洪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尚处在初期阶段.德国在此方面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实用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并颁布了相关法规.本文介绍了德国的屋顶雨水收集利用技术、雨洪的滞蓄、入渗与回灌技术和雨洪的储存与控制技术,并针对北京的具体情况提出了雨洪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西安市城市雨水利用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些国家和地区城市雨水利用的研究现状。西安市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城市,但却有丰富的雨水资源,对适合于西安市的雨水利用方式进行了探讨。经分析讨论认为,这3种模式在西安市的城市雨水利用中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即:利用城市屋面雨水减少自来水的需求,道路广场雨水补给地下水资源,下凹式草地降低城市雨洪灾害。  相似文献   

7.
城市降水的不合理引导与利用将会造成雨洪,给城市的防洪带来不便,也不利于城市降水资源的利用。研究城市雨洪对提高降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改善区域水资源紧张状况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计算与分析方法,从石家庄市城镇化后雨洪资源利用效益方面,分析了石家庄城镇化后雨水资源利用的潜力,得出石家庄城市化雨水的收集利用和综合治理已经成为石家庄市开源节流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一个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魏杰 《水资源保护》2010,26(4):80-83
为合理利用深圳市城区雨水资源,从循环经济理论的物质流分析与管理出发,确定重构城市雨水健康循环体系的核心内容。结合深圳的实际情况,确定深圳市城区雨水利用的发展策略:从雨水渗透为主,集蓄利用为辅,审慎对待雨水回灌,提倡雨水综合利用。对城区雨水利用分区、规划设计指引、建设时序等方面提出规划设想,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加强城市雨水收集与利用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雨水利用是一个方兴未艾的广阔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它涉及到雨水的收集、处理、利用技术以及城市雨水资源的科学管理等方面。为促进我国城市雨水利用的迅速发展,建立完善的雨水收集、处理和利用的综合系统,文章提出了希望和建议。城市雨水利用可以解决许多城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也为水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梳理我国城市雨水资源化的发展历程,总结雨水收集利用的技术方法,【方法】从我国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政策、方法技术、效益评价等方面开展研究综述,绘制了各类雨水资源化技术的流程图,比较分析了各个雨水资源化技术方案的特征差异和雨水用途。【结果】将我国城市雨水资源化发展历程划分为起步阶段、快速建设阶段、综合发展阶段三个阶段进行分析。雨水收集利用方式划分为直接利用(屋面和不透水路面雨水利用)、间接利用(透水路面、花坛绿地、人工辅助渗水设施、路边植草沟、下凹式绿地等渗透雨水收集利用)、综合利用(海绵小区)三种。【结论】从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效益评价三个方面总结评述了我国城市雨水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如下:加强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法律法规建设和强制性约束,强化雨水收集利用的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建设,加大雨水资源化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完善雨水资源化评价机制,深化城市雨水资源化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态效益的量化评估研究,引入社会资本和经济手段,助力提升雨水资源化的综合效益。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雨水综合利用是我国城市雨水资源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