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2004年元旦刚过,顺驰集团又在天津一所宾馆里接连开了48个小时的会。参会的是顺驰各区域、各公司的领导团队和骨干员工,会议讨论的是顺驰人一年来在全国化战略执行中“呕心沥血”的成果。会上表达出“同一种心声”:2004年,只要每个人都“聚焦于明晰战略下的行动效率”,并“偏执而坚决的执行”,集团100亿的战略目标必定会实现。  相似文献   

2.
<正> 借用一句业界知名评论家的话,顺驰本身的发展史,就是地产疯狂的写真史”。2003年,顺驰无论在行业还是言论上,都显得更加“疯狂”。顺驰“疯行”录 1月3~5日,顺驰集团在一个酒店关起门来开了整整三天的会,谁也不准请假; 1月11~26日,顺驰集团内又连续开了6次系列研讨会,17个主题汇报会(据说结果是顺驰人将思想统一到了包括核心价值观、战略思考、战略执行、期望的结果的“行动纲领”上来);  相似文献   

3.
先是宣布要在2003年实现销售回款40亿、2004超过100亿,然后接连在石家庄、苏州、北京等城市“天价“拿地,再是在各种场合扬言要在三五年内成为中国地产老大……从2003年下半年起,一直保持低调的天津顺驰集团以一系列“狂飙突进”般的举动,强势而有力地“浮出水面”,在中国地产界掀引起了阵阵骚动。  相似文献   

4.
单伟豹 《中州建设》2007,(12):16-16
日前,由经济观察报经济观察研究院主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联合主办的“2006年度商业标杆“评选揭晓.作为惟一的房地产产业案例,“路劲基建收购顺驰中国”入选标杆案例.评委在评语中写道:“政府一再调控之下依然高歌猛进的房价印证了路劲基建收购初衷的正确.如果路劲基建能够在未来的日子将地产‘黑马’顺驰中国的‘遗产’化腐朽为神奇.则将成为政策波涛中巧妙行船的经典案例。”而在此前.作为“商业标杆‘评委零点调查董事长的袁岳曾发表评论称:“孙氏顺驰的被收购是十分典型的企业发展思路与宏观经济政治形势相背离的案例,国家政策一再抑制房地产泡沫.但是顺驰的原决策者却一再强行背离、这证明了企业要长期发展壮大.稳健经营的成功概率要远远高于投机经营”是激进还是稳健?不同的商业策略背后,是不同的价值体系、不同的观念在起着发酵作用。最新一期的顺驰内刊.已把《顺驰》更名为《隽御》首刊中.路劲董事长单伟豹以锐利的笔锋写出了顺驰的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5.
《百年建筑》2006,(9):11-11
9月5日,香港上市公司路劲基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路劲基建)入资顺驰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驰中国)的协议正式签订。根据协议.路劲基建将向顺驰中国注入12.8亿元资金,入资完成后持有顺驰中国55%股权。顺驰中国原股东孙宏斌持有40%的股权.高管层持有5%的股权。据顺驰中国总部透露,入资完成后,顺驰中国的管理模式及团队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所有项目操作仍将沿用顺驰品牌。此次路劲基建的入资,不涉及孙宏斌旗下另一家从事房地产开发的融创集团和从事房地产中介的顺驰(中国)不动产网络集团。  相似文献   

6.
李政权 《城市开发》2004,(2):22-23,27
顺驰是以一种挑战者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的。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挑战的玄机。  相似文献   

7.
<正> 顺驰是以一种挑战者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的。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挑战的玄机。一、挑战万科, 挑战房地产企业的的成长极限 作为国内目前房地产市场的老大——万科,从1984年至今,历经20载才发展到了今天年销售回款约45亿元左右的规模,而起步于1994年的顺驰,按其掌门人孙宏斌“2004年实现销售回款100亿”的宏伟蓝图,要在它10周岁的最后一年里,走过两个万科的路,成为新的全国房地产老大。 销售回款从2003年的40亿到2004  相似文献   

8.
《景观设计》2005,(U05):48-51
2003年8月,顺驰(上海)集团成立,9月,10月,11月集团分别在上海、苏州竞地成功,快速完成了在长江三角洲的战略布局,顺驰(上海)集团目前已成立了的上海与苏州公司,获取了4个项目,开发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2004年下半年,顺驰(上海)集团将于2006年在华东区域形成以上海为核心的多中心,多区域的战略布局,并立志成为华东区域房地产行业的No.1和MARKET LEADER。  相似文献   

9.
在2003年的中国地产界,为什么会出现顺驰这样企业?如何看待顺驰的异军突起和大肆张扬?在其领军人的思想和个性后面,有没有更多我们可以挖掘、追问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正> 在2003年的中国地产界,为什么会出现顺驰这样企业?如何看待顺驰的异军突起和大肆张扬?在其领军人的思想和个性后面,有没有更多我们可以挖掘、追问的东西? 另一方面,在顺驰出现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担心和怀疑?顺驰现象具有哪些行业意义? 我们约请了几位近来在房地产界十分活跃的分析人士,从行业的角度分析顺驰现象的意义,也同时反思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11.
顺驰·领海由北京顺驰置地达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开发, 是顺驰集团进入北京的第二个品牌项目,位于大兴黄村卫星城北区的西北端,项目总占地40.8万平米。顺驰·领海有 3.8万平方米水景景观,分南北两岸进行设计:北岸线条明朗,采用西式几何构图风格,将地中海风情街与入口景观广场和中央水景有机结合,整个景观强调参与性;南岸采用自然生态式处理方式,设计有草皮自然坡岸,黄石、白沙石驳岸等多种形式,创造生态水景。降雨少 蒸发大 在北京这样一个缺水的城市,开发商首先面对的就是北京降雨量较小,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现实。开发商为了解决这…  相似文献   

12.
<正> 1986年1月28日,满载人类梦想与期待的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仅仅70多秒后,那副用12亿美圆打造的躯体就支离破碎、机毁人亡。为此,里根总统说,在冒险扩大人类活动领域的过程中,这类痛苦事件在所难免,可是“未来不属于怯懦者,未来属于勇者”。 挑战是一个勇敢者的姿态,但挑战常常以失败告终。顺驰会成为“挑战者号”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 这里我们整理了在一次地产峰会上部分老总的说法,也约请了一些业内专家发表看法。顺驰的未来,尤其是最近一两年的发展,着实让许多人头着迷。  相似文献   

13.
1工程概况 苏州顺驰湖畔天城两万人会所工程,是由顺驰置地有限公司投资开发的项目,该项目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内钟园大道之侧,交通便利,环境优雅,与千顷面积的金鸡湖比邻相望。本工程由园区设计研究院设计。工程建筑面积为4100m^2,共分为三层,总高度为32m,工程主体为钢结构形式,外形设计为一半圆的环形结构,造型独特。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规模最大、发展最快、也最有看头的市场,地产英豪的传奇故事是一波接一波。但在各路地产英豪中,速度极富冲击力,模式极具颠峰性,结局极具历史性的只有孙宏斌与他的顺驰。它为什么会离去?在这个寒风呼啸的地产冬季,依然值得房企们进行深度的思索,并从中去吸取点什么。  相似文献   

15.
天津顺驰山倾城项目建筑设计理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士忠 《山西建筑》2006,32(19):33-34
就天津顺驰山倾城项目,诠释了其户型设计理念,强调俭而精,强调建筑与山、人与山的和谐,强调回归自然等,引导了新的生活、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6.
邓士忠 《山西建筑》2006,32(18):35-36
结合天津顺驰山倾城项目工程实例,分析了其规划设计理念,强调引导,强调山居深静、山居特色和人与山的和谐等,引导了新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7.
10月30日,因不满开发商承诺的赠送面积缩水,以及入住前开发商无法提供《竣工验收备案表》,大兴区顺驰领海小区部分业主拒绝入住。30日上午,几十名顺驰领海业主聚集在小区门口。业主称,顺驰领海楼盘涉嫌欺诈。按照合同,开发商应在10月28日向业主提供《竣工验收备案表》,但至今未能提供。业主认为收房程序不合理,业主李晓红说,比如让业主先缴物业费、维修基金、代办产权证才能验房。“应该缴完房价差额,业主验房后修复完,之后办理收房手续。”同时,业主还提到小区绿化面积从售楼宣传时的51%缩水到31%,业主认为开发商不具备交房条件。收房时,小…  相似文献   

18.
1986年1月28日,满载人类梦想与期待的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仅仅70多秒后,那副用12亿美圆打造的躯体就支离破碎、机毁人亡。为此,里根总统说,在冒险扩大人类活动领域的过程中,这类痛苦事件在所难免,可是“未来不属于怯懦者,未来属于勇者”。  相似文献   

19.
土地政策由原来的协议出让改为招、拍、挂,这为顺驰的全国化扩张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顺驰在全国化过程中面临的考验也就是对中国地产业全国化的考验1996年以前,顺驰代理的商品房销售项目很少有超过两万平方米的,基本上都是十几套或者几十套的小项目。1996年,顺驰接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代理项目“华苑”。凭着优秀的代理业绩,顺驰随后拿到了“华苑”项目九区的独家代理权。同年,顺驰与“华苑”项目开发商华夏房地产开发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华苑”二区,从此,一直以代理销售为主营的顺驰第一次真正进入房地产开发行业。进入房地…  相似文献   

20.
孙宏斌下岗了,在2004年的“金九银十”季节,在“831”之后,在中国宣布加息之前,在中国房地产“泡沫论”愈演愈烈的喧嚣声中。这个红极一时的“地产骇客”、这个高歌猛进的:地产急先锋”,这个一向另类高调的地产界争议人物就这样悄无声息的隐退了。辞去了缔造并引领了十年的顺驰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的一切行政职务。在这个中国地产的多事之秋,在顺驰经历了超自然的飞速狂奔之后,孙宏斌的引退无形中具有了某些特殊的意味。孙宏斌迅速窜红与悄然隐退客观上暗合了中国地产发展的历史脉络,也折射出了中国地产的游戏规则与地产企业生存环境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