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春明 《佛山陶瓷》2005,15(4):41-41
问:我厂用重油烧成,在生产抛光砖时经常会出现表面落脏现象,表面呈现点滴的白色斑状。渗透深度约1-1.5m,但没有一定的规律性,而且烧柴油就没有这种现象。请问这种问题应如何解决?  相似文献   

2.
艾华 《陶瓷》2005,(7):48-48
微晶玻璃板材变形一般较石材大。其变形的原因较多,该板材在晶化、烧成时表面会生成1—2mm厚的玉脂层。玉脂层下即隐藏有大量直径为1mm左右的气泡,气泡是装料堆积空隙内的气体,在表面熔融封闭前未能全部选出而滞留在板内的。如对板材的磨削深度超出该玉脂层时,就会使气泡外露成为开口气孔。  相似文献   

3.
采用自制的添加物对吉州窑黑釉进行焙烧研究,期望制得一种能在低温下快速烧成的釉料.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红外光谱分析仪等仪器对黑釉焙烧前后进行了结构、成分及形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800℃烧成时加人5wt%添加物能与原黑釉良好地结合,产生了理想的效果,制得的黑釉具有薄薄的、疏松的表面结构.  相似文献   

4.
《山东陶瓷》2008,31(2):27
保持表面清洁和长期美观是卫生陶瓷用作生活卫生用具所应具备的特性。而为了保持卫生陶瓷的这些特性,人们普遍采用表面活性剂、酸、碱等去污剂,用刷等工具除去污物的方法。但这种方法不仅耗费体力,由于去污剂成本高,还增大费用支出。鉴于这些原因,东陶公司对表面不易粘附污物的卫生陶瓷进行了开发。他们通过以下技术方案,生产出表面不易粘附污物的卫生陶瓷:1、粉磨具有二种分相组织分别较釉料烧成温度或低10℃以上的玻璃结构物,用作釉原料,制备釉料,施以坯面,于800-1100℃下烧成,在坯面先施以非晶质体中含有结晶物的着色釉层(厚度0.01以上),再施以非晶质透明性釉层(厚度0.01以上,表面粗糙度0.03um以下),在透明性釉层含有具有自洁功能的Na、Li等碱金属氧化物。  相似文献   

5.
陈尧成  宋建 《陶瓷学报》1999,20(3):146-152
上海马桥夏商遗址出土的陶瓷中有硬陶和软陶二类,硬陶是在1077 ̄1114℃左右温度下烧成,胎中有莫来石晶体,不发生过烧现象;软陶一般在1000℃以下的温度烧成,故胎中无莫来石晶体。部分样品表面有涂层和印纹装饰,涂层分二种:(1)残留物较多的富玻璃相涂层呦胎泥涂层,还有二样局部表面有很薄玻化层,这可能是样品在高温下烧成时由草木灰落在器皿表面生成。  相似文献   

6.
1前言快速烧成是目前许多陶瓷墙地砖生产厂家采用的一种烧成方式,它的特点是:工艺简单、烧成周期短、产量大、成本低等。由于是快速烧成,青坯干燥造成的缺陷占相当大的比例。我厂在青坯干燥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干燥机理陶瓷坯体中的水分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一种是化学结合水,即结晶水,处于原料的结构之中;第二种是吸附水,存在于原料的粒子表面;第三种是机械水,或称自由水,分布在坯体的颗粒之间,一般在100度左右时就可以顺利排出。干燥的目的就是排除机械结合水。当坯体被加热时,坯体表面首先吸收热量,表面…  相似文献   

7.
论陶瓷肌理     
蒋才源 《江苏陶瓷》2007,40(F09):14-15
肌理一般指物体表面诉诸视觉或触觉的组织构造,它包括材质、信理等内容。肌理作为陶瓷艺术术语。一般指陶瓷作品采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制作手法和烧成阶段所造成的表面信理组织,它是材料制作、火炼等因素的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8.
王同言 《陶瓷》2005,(10):50-50
答:釉疤一般出现在上釉白坯的表面或沟角处,以沟角凹面处居多。表现为发丝状小裂纹,或者凸起鸡爪丝状小裂纹。有该缺陷的白坯一经入窑烧成,会造成产品滚釉,形成废品。因此,有该缺陷的白坯严禁入窑。  相似文献   

9.
赫占军  肖汉宁 《中国陶瓷》2006,42(3):6-10,75
采用一次烧成工艺制备了卫生陶瓷用超平滑釉(Ra≤10.0nm),讨论了釉料高温物理性质以及釉浆粒度和釉面粗糙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釉的高温粘度Igh在2.65~3.15之间、高温表面张力在350~380mNm^-1、D90介于4.0~7.5mm时,可以有效降低釉面的粗糙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MgO-Al复合材料中MgAlON相的形成机制,以质量分数分别为70%的镁砂细粉和30%的金属Al粉为原料,在埋炭条件下分别于1150、1350和1550℃保温2h烧成,然后利用XRD和场发射扫描电镜对不同温度烧后试样进行分析和观察。结果表明:(1)在埋炭条件下烧成时,烧成初期金属Al先发生氧化反应;当气相中的氧分压低至一定程度时,金属Al的氮化反应开始进行;AlN生成后,在镁砂颗粒表面与Al_2O_3、MgO和镁铝尖晶石固溶形成MgAlON相。(2)1150℃烧后试样中,在镁砂颗粒表面生成的MgAlON粒径100nm;随着烧成温度升高,晶粒逐渐长大;1550℃烧后试样中MgAlON的粒径达到1μm左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水泥厂预分解系统存在的烧成热耗高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通过降低废气量及废气温度、降低系统的表面散热、采用先进的多通道煤粉燃烧器、改善水泥熟料的煅烧性能等措施从而达到降低热耗的目的。改造后熟料质量稳定,产量提升,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以提高洗衣液的去污力为目标,通过调整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之间的比例,设计配制了一系列的洗衣液样品,分别测定各种配方20℃时洗涤国标污布前后的表面反射率,从而得到相应的去污比。对照结果表明,当阴离子月E离子为2:1(质量比)时,其相应配方的去污力最强,低温洗涤效果最好。又从应用角度对其应用性能进行了评价,通过测定该配方的去污速度、洗涤效应和对有色织物的色牢度的破坏情况的考察,并与洗衣粉和标样作对比,进一步证明了该配方是洗衣液去污力的优化配方。  相似文献   

13.
抗菌搪瓷及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搪瓷面釉中引入磷酸银抗菌剂,研制出了抗菌搪瓷。在确定了抗菌搪瓷的底釉和面釉的配方及其烧成温度制度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了烧成温度对银挥发量的影响,并对在不同的烧成温度下,Ag^ 在釉层中的径向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制备抗菌搪瓷时,在面釉中加入1.5%Ag3PO4、烧成温度为940℃时即获得良好的抗菌效果、釉面质量及抗菌耐久性。  相似文献   

14.
优质高温垫饼的试制黄森春(厦门集美轻工业学校351002)日用瓷在烧成过程中,产品的足部多数都垫有一块一次性使用的同材质的垫饼,其表面撒有谷糠灰,目的是防止因匣体底不平造成产品烧成时产生底裂和变形。能否不用垫饼或改用优质垫饼已成为陶瓷行业技术人员所关...  相似文献   

15.
晶体缺位理论在陶瓷工艺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恩荣 《陶瓷研究》2002,17(3):12-13
在陶瓷烧成时,晶体结构中产生的阳离子缺位和阴离子缺位,给予质量扩散传递有决定性影响,从而最终影响陶瓷烧成,包括在烧成过程中晶型转变,晶体生长,烧成温度,烧成速度,气孔率等等,该文在生产实际出发,将讨论缺位对氧化物陶瓷烧成过程中晶型转变,晶体生长,烧成温度,烧成速度及气孔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五氧化二磷对磷渣微晶玻璃烧结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烧结法制备了以磷渣为主要原料的徽晶玻璃,用正交实验、X射线衍射分析等研究了影响磷渣微晶玻璃烧结行为的因素.结果表明:影响磷渣微晶玻璃烧结因素的主次顺序为烧成温度、五氧化二磷(P2O5)含量、玻璃颗粒尺寸和烧成时间.在烧成温度、玻璃颗粒尺寸和烧成时间不变的情况下,P2O5含量对玻璃的烧结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当玻璃中P2O5的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小于1.8%,烧成温度低于1000℃时,微晶玻璃的主晶相β-CaSiO3,此时微晶玻璃表面凹凸不平.当玻璃中P2O5的含量大于3.6%,烧成温度高于1100℃,烧成时间显著增加,微晶玻璃的主晶相为Na2Ca2Si3O9,微晶玻璃表面粗糙不平.P2O5的最佳含量为1.8%~3.6%,最佳烧成温度为1000~1050℃,最佳烧成时间为60min时,可得到表面光滑平整的微晶玻璃.  相似文献   

17.
聚合物的表面性质在许多应用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用最佳性能是在树脂应用时使整体/表面性质达到平衡。有许多方法可以对聚合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其中大多数方法是对终产物的表面进行处理。本中我们将阐述特定的含硅氧烷的共聚物,把它们作为表面改性添加剂加入到各种有机聚合物中,它们在加工过程中移到体系表面,从而使聚合物表面得到改性。虽然硅氧烷苯身是疏水性的,但是如果使用含有亲水链节的硅氧烷共聚物也可以得到亲水性的  相似文献   

18.
表面预处理的重要性 钢结构表面上涂层系统的寿命与表面处理的质量直接有关,表面处理的质量越高,涂层的使用寿命就越长。因此,涂装设计规定的涂层系统就决定了表面预处理的方法和预处理的质量要求。换言之,在确定表面预处理方法时一定要充分了解涂层系统对表面预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牟帅  赵长颖  徐治国 《化工学报》2019,70(4):1291-1301
以局部表面改性的紫铜直方柱和梯度方柱阵列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了表面润湿性、表面形貌和表面活性剂对池沸腾换热性能和气泡生长特性的影响。实验工质为去离子水,浓度分别为100、200、400、800 mg·L-1的异丙醇溶液和正庚醇溶液。实验结果表明:方柱阵列表面镀银之后润湿性变差,表面产生的气泡数量减少。向去离子水中添加异丙醇或正庚醇后,在热通量为66.1~202 kW·m-2时,气泡脱离直径变小、数目减少,而当热通量增至413 kW·m-2时,活性剂能够有效阻碍气泡合并,故池沸腾传热系数随着浓度增加先减小后增大。上下层宽分别0.5 mm和1 mm、间距为2 mm的梯度方柱阵列结构有助于气泡的合并,但由于促进了固体表面气膜的形成,从而降低了沸腾换热性能。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负离子表面活性剂C12SNa同正离子表面活性剂(C18H37)2N(CH3)3Cl、C16H33N(CH3)3Cl复配溶液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复配液具有比单一表面活性剂更高的表面活性,且无论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比例如何,表面的吸附量与1:1复配液吸附量相似,即吸附量R^ 同R^-比例为1:1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