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油脂脱臭馏出物的甲酯化产物进行超临界萃馏 ,以浓缩天然生育酚。为了确定最佳过程参数 ,作者根据超临界相平衡所反映的规律性 ,对程序升压方式 ,温度场分布 ,填料类型 ,CO2 流量等四个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分析与正交实验 ,随后进行了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与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确定了间歇超临界萃馏天然生育酚的最佳控制参数 ;同时 ,对不同填料对过程指标的影响作了较为细致的研究 ,表明填料对于生育酚的浓缩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CO2双柱逆流萃馏浓缩天然维生素E的最佳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为原料,探讨了超临界CO2双柱逆流萃馏浓缩天然维生素E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萃馏产品进行了理化特性的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操作参数为:萃取柱柱压采用20MPa,柱温40℃,CO2流量14L/h,进料位置为柱第3节;精馏柱柱压采用12MPa,柱温40℃-85℃,C02流量12L/h,进料位置为柱第3节。验证实验表明,精馏柱底可获得58.41%的天然维生素E浓缩物。通过萃馏产品的HPLC、原子吸收光谱、GC-MS以及黏度分析,并与分子蒸馏产品进行比较,表明超临界CO2双柱萃馏技术是替代现行浓缩天然维生素E技术的一种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气液相交替循环装置,在温度为313.15 K,压力为9~20 MPa条件下分别测定了复杂油脂体系中生育酚和纯DL-α-生育酚与超临界CO2的气液高压相平衡数据.复杂体系中气液相样品的生育酚含量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来进行,纯二元体系生育酚的含量采用重量法.结果表明,复杂体系中生育酚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比纯二元体系的高,生育酚的分配系数也比二元体系高得多.实验数据可为超临界CO2逆流萃馏浓缩天然生育酚提供重要的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CO2流体浓缩天然生育酚的相平衡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验证利用超临界CO2从油脂脱臭馏出物中分离生育酚的可行性,我们采用一套气液相可交替循环的测定装置,对脱臭馏出物甲酯化产物--超临界CO2体系进行了相平衡数据的测定,并据此计算、分析了甲酯化产物、生育酚在超临界CO2中溶解度、分配系数,为超临界CO2萃馏装置的设计与过程的实现积累必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CO2流体浓缩生育酚的二元相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验证利用超临界CO2作为从油脂脱臭馏出物中分离生育酚的的可行性,本研究采用一套气液相可交替循环的测定装置对油酸甲酯--CO2、生育酚--CO2体系进行了相平衡数据的测定,并据此进行了油酸甲酯、生育酚在超临界CO2中溶解度、分配系数的计算及分析,为超临界CO2萃馏装置的设计与过程的实现积累必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验证利用超临界CO2 作为从油脂脱臭馏出物中分离生育酚的可行性 ,本研究采用一套气液相可交替循环的测定装置对油酸甲酯—CO2 、生育酚—CO2 体系进行了相平衡数据的测定 ,并据此进行了油酸甲酯、生育酚在超临界CO2 中溶解度、分配系数的计算及分析 ,为超临界CO2 萃馏装置的设计与过程的实现积累必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验证利用超临界CO2 从油脂脱臭馏出物中分离生育酚的可行性 ,我们采用一套气液相可交替循环的测定装置 ,对脱臭馏出物甲酯化产物—超临界CO2 体系进行了相平衡数据的测定 ,并据此计算、分析了甲酯化产物、生育酚在超临界CO2 中溶解度、分配系数 ,为超临界CO2 萃馏装置的设计与过程的实现积累必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验证了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从油脂脱臭馏出物中分离生育酚的可行性.采用一套气液相交替循环的测定装置对油酸甲酯-二氧化碳、生育酚-二氧化碳体系进行了相平衡数据的测定,并据此进行了油酸甲酯、生育酚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溶解度、分配系数的分析,为超临界二氧化碳萃馏装置的设计积累了必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验证了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从油脂脱臭馏出物中分离生育酚的可行性 .采用一套气液相交替循环的测定装置对油酸甲酯 -二氧化碳、生育酚 -二氧化碳体系进行了相平衡数据的测定 ,并据此进行了油酸甲酯、生育酚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溶解度、分配系数的分析 ,为超临界二氧化碳萃馏装置的设计积累了必要的基础数据 .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CO2萃馏浓缩天然VE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980~200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介绍了1980~2002年期间超临界CO2萃馏浓缩天然VE的相平衡基础研究概况以及萃馏工艺研究现状,指出了这一应用领域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是缺乏VE相平衡热力学及萃取动力学方面的实测数据.其解决办法是加大前处理工艺的研究以及VE在超临界CO2中的相行为,以期为研究这一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