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氮肥》2003,26(5)
碘催化氧化甲烷制甲醇催化剂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洛克尔烃研究所研究人员发现 ,碘溶解在发烟硫酸中形成的溶液是甲烷低温氧化的有效催化剂。碘发烟硫酸溶液催化甲烷转化形成硫酸氢甲酯 ,后者再与水反应很容易生成甲醇。据称 ,这是迄今报道的在 2 0 0℃以下将甲烷转化成一种甲基产物的最简单的催化体系。其甲烷转化率在 40 %以上 ,硫酸氢甲酯选择性在 95 %以上 ,在已报道的数据中属最高的一类。而且 ,这种氧化体系与其他甲烷氧化体系不同 ,不需要过氧化氢等昂贵的催化剂碘催化氧化甲烷制甲醇催化剂  相似文献   

2.
《化工学报》2003,54(5)
据美国《化学工程新闻》报道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洛克尔烃研究所研究人员发现 ,碘溶解在发烟硫酸中形成的溶液是甲烷低温氧化的有效催化剂 .研究人员说 ,碘发烟硫酸溶液有稳定的活性催化甲烷转化形成硫酸氢甲酯 ,后者再与水反应很容易生成甲醇 .他们说 ,就其所知 ,这是迄今报道的在 2 0 0℃以下将甲烷转化成一种甲基产物的最简单的催化体系 ,其甲烷转化率在 4 0 %以上 ,硫酸氢甲酯选择性在 95 %以上 ,在已报道的数据中属最高的一类 ,而且这种氧化体系与其他甲烷氧化体系不同 ,不需要过氧化氢等昂贵的催化剂碘催化氧化甲烷制甲醇催化剂…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 据报道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洛克尔烃研究所研究人员发现 ,碘溶解在发烟硫酸中形成的溶液是甲烷低温氧化的有效催化剂。碘发烟硫酸溶液有稳定的活性 ,催化甲烷转化形成硫酸氢甲酯 ,后者再与水反应很容易生成甲醇。就其所知 ,这是迄今报道的在 2 0 0℃以下将甲烷转化成一种甲基产物的最简单的催化体系。其甲烷转化率在 4 0 %以上 ,硫酸氢甲酯选择性在 95 %以上 ,在已报道的数据中居最高。而且 ,这种氧化体系与其他甲烷氧化体系不同 ,不需要过氧化氢等昂贵的催化剂碘催化氧化甲烷制甲醇催化剂$《化学工程新闻》!美国…  相似文献   

4.
甲烷液相部分氧化合成甲醇过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以碘系列化合物为催化剂,在发烟硫酸溶剂中进行了甲烷液相选择性氧化制取甲醇。考察了催化剂种类、用量、反应温度、发烟硫酸浓度等工艺条件对反应收率的影响,探讨了甲烷液相选择性氧化的催化机理以及发烟硫酸中 SO3 含量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甲烷液相部分氧化的最佳催化剂为 I2,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催化剂浓度为0.099 mol?L?1、反应温度 473K、发烟硫酸(SO350%(wt))、反应时间 3h。 在此条件下,甲烷转化的转化率可达 82.65%,选择性可达 70.43%。机理研究表明,甲烷在部分氧化反应中首先转化为硫酸单甲酯,然后进一步水解得到甲醇, 反应遵循亲电取代机理。发烟硫酸中的游离 SO3的作用就在于提供较好的亲电环境、反应的氧源以及亲核试剂。  相似文献   

5.
V2O5催化甲烷液相部分氧化工艺过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V2O5为催化剂,在发烟硫酸中进行了甲烷液相选择性氧化的研究工作,考察了V2O5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发烟硫酸浓度等工艺条件对反应收率的影响,进行了甲烷液相选择性氧化的催化机理探讨和宏观动力学推导.甲烷在部分氧化反应中首先转化为硫酸甲酯,后者进一步水解得到甲醇.甲烷转化率可达54.5%,选择性45.5%,相应的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0.0175 mol、反应温度180C、发烟硫酸中SO3含量50%(wt)、反应时间2 h.V2O5催化甲烷液相部分氧化反应遵循亲代取代机理,甲烷液相部分氧化反应为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6.
《化工中间体》2003,(7):37-37
根据美国《化学工程新闻》最近报道,美国南加州大学洛克尔烃研究所化学助理教授波里阿娜及其同事发现,碘溶解在发烟硫酸中形成的溶液是甲烷低温氧化的有效催化剂。碘发烟硫酸溶液有稳定的活性催化甲烷转化形成硫酸氢甲酯(methyl bisulfate),后者再与  相似文献   

7.
甲烷部分氧化过程的热力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杂多酸与醋酸混合溶剂体系,碘为催化剂的甲烷液相部分酯化过程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在298.15—1 000 K温度下,分别计算了甲烷部分氧化反应可能存在的4条反应途径的反应焓变,吉布斯自由能变及平衡常数。结果表明,甲烷液相部分氧化反应中,经由甲烷与碘生成中间物碘甲烷,碘甲烷再与醋酸酯化合成醋酸甲酯的过程是可以实现的,为提高甲烷转化率需改进控制步骤甲烷与碘生成碘甲烷的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8.
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煤中甲基苯生成甲烷的反应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贾建波  曾凡桂  李美芬  谢克昌 《化工学报》2010,61(12):3235-3242
低煤级煤大分子芳香结构单元以1~2个环的芳香体系为主,为了理解煤热解甲烷的生成机制,利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方法(DFT)对甲基苯热解甲烷的生成机理进行了热力学和动力学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生成甲烷的所有反应路径中,其控速步骤是甲基苯的脱氢或脱甲基的过程;氢自由基的参与可以显著的降低甲基苯脱甲基的能垒。在温度低于675K时,生成甲烷的主反应路径为:甲基苯上甲基脱氢,然后由氢通过本位(ipso)加成到甲基苯然后脱甲基,最后由甲基夺取甲基苯侧链上的氢生成甲烷。当温度高于975K时,生成甲烷的主反应路径为:甲基苯脱甲基,然后由甲基夺取甲基苯侧链上的氢生成甲烷。在675~975K之间则为这两条反应路径的竞争反应。  相似文献   

9.
利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对臭氧氧化偏二甲肼(UDMH)生成二甲基亚硝胺(DMNA)过程中相关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优化了各个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及产物的分子构型,对其进行了能量分析及反应路径跟踪。结果表明,UDMH首先被氧化为中间体1,1-二甲基二氮烯,然后中间体再被氧化生成DMNA,计算得到上述两步反应的反应热分别为97.53kJ/mol和217.74kJ/mol,反应极易进行,通过能量数据能够预测生成DMNA的可能的反应历程。  相似文献   

10.
提高化学反应的选择性和转化率是发展绿色化学的重要内容。大部分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发生,溶剂对于反应速率、平衡过程甚至反应机理都有重要的影响。溶剂效应对化学反应影响的理论研究比较缺乏。综述了近年来发展的理论模型及最近本课题组提出的反应密度泛函理论,分别介绍了反应密度泛函理论在水相、有机相、界面体系和限域体系中的应用,分析了不同反应溶剂结构对化学反应自由能分布的影响,总结了溶剂效应的影响机制,最后展望了自洽反应密度泛函理论的构建、反应-扩散耦合研究、聚合物反应密度泛函理论及反应密度泛函理论在反应溶剂筛选、界面反应和电解液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The selective catalytic oxidation of methane in 25 wt.% oleum to methyl bisulfate at ambient pressure in presence of PtCl4 catalyst was investigated. The reaction between methane and sulfuric acid took place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if the mass transfer between gas and liquid was sufficient. The process was carried out at 130–220 °C in absorption reactor packed with glass balls 1.5–7 mm in diameter.  相似文献   

12.
《Journal of Catalysis》2006,237(1):111-117
Synthesis of acetic acid from methane catalyzed by Pd2+ cations dissolved in sulfuric acid was investigat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reaction conditions and the mechanism. Acetic acid yield was found to be a strong function of CH4 and O2 partial pressures. High O2/CH4 ratio and high total pressure delivered the highest yield of acetic acid (14.2 turnovers of Pd2+) and the highest retention of Pd2+ in solution (96%). Byproducts were sulfur containing compounds (most notably methyl bisulfate) and COx, but the acetic acid selectivity was maximized (82%) by lowering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Methane is activated by Pd(OSO3H)2, forming (CH3)Pd(OSO3H). CO, generated from the oxidation of methyl bisulfate, inserts into the CH3Pd bond creating a (CH3CO)Pd(OSO3H) species. Reaction of this complex with H2SO4 produces acetic acid. Pd2+ is reduced to Pd0 during the oxidation of methyl bisulfate or CO, and Pd0 is reoxidized to Pd2+ by H2SO4 and O2.  相似文献   

13.
A direct approach for producing methanol from methane in a three‐step, liquid phase process is reported. In the first step, methane is reacted with SO3 to form methanesulfonic acid (MSA) at 75 °C using a free‐radical initiator and MSA as the solvent. Urea‐H2O2 in combination with RhCl3 is found to be the most effective initiator (57% conversion of SO3; 7.2% conversion of CH4). MSA is then oxidized by SO3 at 160 °C in a second step to produce a mixture containing methyl bisulfate and some methyl methanesulfonate (87% conversion of MSA). In the third step, the mixture of methyl bisulfate and methyl methanesulfonate is hydrolyzed in the presence of an organic solvent, to produce an organic phase containing methanol and an aqueous phase containing sulfuric acid and some MSA (63% conversion of methyl bisulfate; 72% conversion of methyl methanesulfonate). Overall, 58% of the MSA (of which 23% is derived from methane) is converted to methanol.  相似文献   

14.
硫酸氢钠催化合成肉桂酸甲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硫酸氢钠能够代替硫酸作为酯化催化剂。在一水硫酸氢钠催化下合成了肉桂酸甲酯 ,并用熔点、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进行表征。当 0 .0 2mol肉桂酸、0 .15mol甲醇、0 .0 0 7mol硫酸氢钠一起回流加热 3h ,其收率达 98.8% ,此催化剂能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5.
NaHSO4·H2O与浓H2SO4可作为酯化反应的催化剂,本文研究了以冰乙酸和异乙醇为原料,NaHSO4·H2O和浓H2SO4为复合催化剂合成乙酸异丁酯。最好反应条件为:醇酸摩尔比n(冰乙酸)∶n(异乙醇)为1∶1.16,催化剂用量为1.3g,复合催化剂中NaHSO4·H2O与浓H2SO4之比为1∶0.17,反应时间120min,酯化率最高可达82%。  相似文献   

16.
对硫酸、硫酸氢铵混合分解磷矿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硫钙比和硫酸氢铵加入量对磷矿分解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硫钙比、硫酸氢铵加入量、成品磷酸P20,质量分数、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正交实验。得出最优工艺条件是:m(SO2-/4)/m(CaO)=1.02,m(NH4HSO4):m(H2SO4)=0.20(即分解磷矿所需硫酸总量的20%由NH4HSO4提供),反应温度80℃,成品磷酸P2O5质量分数为26%,反应时间3.5h。  相似文献   

17.
以浓硫酸为溶剂,发烟硫酸为磺化剂对聚苯硫醚砜的磺化过程,通过改变温度、反应时间、浓硫酸的用量和发烟硫酸的用量这四个因素来探究磺化反应的条件。利用FTIR、热重分析(TGA)、磺化度、比浓黏度和溶解性测试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磺化时间为2 h,反应温度15℃,浓硫酸8 mL,发烟硫酸与聚苯硫醚砜的质量比为9.5时,可得到磺化度为62.2%,比浓黏度为0.964 mL/g的磺化聚苯硫醚砜。磺酸基的主要分解温度为346℃,主链的分解温度为534℃。其溶解性得到提高,可溶解在介电常数大于20.7的有机溶剂中。  相似文献   

18.
通过水杨酸和甲醇为原料,分别在浓硫酸和硫酸氢钾催化作用下合成了水杨酸甲酯。考察了酸醇摩尔比、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用量对酯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硫酸氢钾做催化剂,n(水杨酸):n(甲醇)摩尔比=1:5,反应5 h,所获得的水杨酸甲酯的收率为最好,平均收率可以到达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