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垦西稠油的降粘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葛际江  张贵才 《油田化学》1999,16(4):320-322
垦西稠油是超稠油,开采的关键在于降粘。探索了温度、溶剂和乳化剂对垦西稠油的降粘效果。升温降粘法是稀释降粘法和乳化降粘法的基础。温度每升高10℃,垦西731 井稠油粘度降低在38% —50 % 范围。稀释降粘法效果明显,加入5 % —10% 的芳烃溶剂即可将垦西731 井稠油的粘度降低到可在52—78 ℃下顺利开采的程度。而乳化降粘法必须在升温降粘法和(或)稀释降粘法配合下使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岩心、测井和薄片等资料,对具有丰富稠油资源的罗家地区和垦西地区沙河街组砂砾岩体的沉积学特征进行研究,确定其砂砾岩体分别为水下冲积扇和扇三角洲沉积。罗家地区水下冲积扇沉积发育于坡度较大、湖水较深的古地貌背景,为重力流驱动,主要发育砾岩,以粗杂基支撑、混合支撑结构类型为主,粒度概率累积曲线主要为一段式,以发育向上变细的正旋回相序为特征。垦西地区扇三角洲沉积为受边界断层控制、发育于湖水较浅的缓坡型沉积背景,具有重力流和牵引流的双重水流机制,主要发育含砾砂岩,以颗粒支撑结构类型为主,粒度概率累积曲线以两段式和三段式为主,以发育向上变粗的反旋回相序为特征。罗家地区水下冲积扇与垦西地区扇三角洲沉积具有不同的沉积模式,导致其砂砾岩体的储集性能、含油性以及开采过程中流体的活动特征等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中深层稠油油藏由于埋藏深、原油黏度大,原油在地层和井筒中的流动性差,采用普通常规的蒸汽吞吐、蒸汽驱等浅层稠油开采技术进行开采比较困难。解决中深层稠油的开采问题,必须解决原油的流动性问题。以新疆油田吉7井区为代表,开采中采用了储层改造、空心泵配套过泵电加热、螺杆泵举升、掺液降黏等一系列工艺技术,取得了有效、经济的开发效果,通过技术集成实现了中深层稠油技术可采,单井产量比试验前增加1倍,同时生产成本降低了1/3,解决了油藏开发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深层稠油油藏开采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深层稠油油藏开采方式以蒸汽吞吐和蒸汽驱为主,并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由于蒸汽驱开发会导致边底水侵入和厚油层蒸汽冷凝水体的大量积存,增加开发难度,国内外石油公司都在进行其它开发方式的室内实验和先导试验,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通过近儿年的国内外资料调研,重点介绍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稠油出砂冷采等5项稠油油藏开发技术的研究和试验进展。  相似文献   

5.
罗家油田位于沾化凹陷罗家鼻状构造带,其西与四扣邵家洼陷相连,北以斜坡过渡至四扣渤南洼陷,东与垦西地垒及三合村洼陷相接,勘探面积约300km2。区内沙四段砂砾岩体面积约120km2,目前完钻探井58口。累计探明含油面积2·8km2,石油地质储量461×104t;预测含油面积24·6km2,石油地质储量5508×104t。罗家砂砾岩体中蕴藏丰富的稠油资源。1储层特征罗家地区沙四段砂砾岩体砾石成分复杂、分选磨园差、砾石大小不一、成熟度低,厚度100~500m,受古沉积背景控制,主要分布于罗家鼻状构造两翼。储层具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特点。对该区的砂砾岩储集层进…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已发现的原油资源中,稠油储量占比超过2/3。由于稠油黏度高、流动性差,开采难度大,对技术要求高。针对中国稠油油藏类型多和深度变化大的特点,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稠油开采现状和提高开采效率的主要技术方向,结合现场生产动态,探讨了现有商业化开采技术对不同类型稠油油藏的适应性、应用潜力和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研究结果表明,蒸汽吞吐仍然是中国稠油开采的主要方式,但大部分油田已经进入到蒸汽吞吐开采的末期,开采效率低,目前成熟接替技术(蒸汽驱、SAGD和火烧油层)的适用油藏范围有限,急需研发新的接替技术;中深层稠油开发技术系列较为成熟,但针对深层、超深层和复杂类型(如裂缝/溶洞性)稠油油藏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尚不成熟,加强井下产生蒸汽、溶剂辅助、原位改质和气化等前沿技术的研究更具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研究成果对拓展稠油开采技术研究领域和方向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稠油由于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在开采的过程中难度较大。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进行,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针对稠油的开采。本文主要阐述了目前我国稠油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能够为我国的稠油开采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胜利油区的稠油资源进行了分类评价,指出胜利油区稠油油藏类型的复杂多样性;在分析该区稠油注蒸汽热采开发形热的基础上,认为稠油热采所暴露的主要矛盾是:已开发区块基本进入高轮次吞吐阶段,面临如何确定下步开发方式及提高采收率问题;而尚未开发的新区大多属于超稠油,低渗,薄层或深层等开采难度较大的低品位油藏。  相似文献   

9.
中二北稠油油藏防砂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中二北稠油油藏开发特点 孤岛油田中二北馆5稠油区为重质稠油油藏,原油具有高比重、高粘度等特点,其原油组分也具有含硫高、胶质高、沥青高的特征,原油粘度与密度成正相关,且原油密度和粘度具有纵向上随井深增加而增大,平面上随构造部位降低而增大的特点。在稠油开发过程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相似文献   

10.
海洋深水稠油储量巨大,但由于深水低温使得稠油流动性更差,给深水稠油油田的开发带来了难度和挑战。巴西等国家的深水稠油油田已经成功实现了商业化开发,并形成了一系列配套开发技术,我国的深水稠油开采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了解国际上深水稠油开发技术进展,对推动我国海洋油气开采技术进步,保障能源供给安全意义重大。概述了国外深水稠油开发关键技术,主要从深水稠油开采的钻完井技术、测试技术、人工举升方法和关键设备以及流动保障技术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分析,给出了我国深水稠油开发技术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前采用CO2吞吐开采超深层低渗透稠油油藏无法达到经济产能,即使使用降黏剂和CO2辅助热采开发也存在降黏效果差、单井产能低和油藏开发难度大等问题。通过使用分子体系设计和实验验证,对CO2增溶降黏剂进行研发,利用化学剂本身降黏功能和增强CO2溶解原油的能力,将化学降黏与CO2开采两种稠油开采技术进行有机结合,达到降低稠油黏度以及增强稠油流动性的目的。研制的增溶降黏剂可使CO2溶解度增大7倍,降黏率高达99.2%,有效解决了超深层低渗透稠油降黏范围小的难题。矿场应用结果表明,试验井周期平均日产油量达到原日产油量的2.5倍以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牛心坨油田是一个深层、致密、裂缝、高凝稠油油藏,开采难度大。依据油藏特性,对油藏完井投产措施、井网部署、注水方式、动态调整等采取了有效的办法,解决了低渗裂缝高凝稠油油藏注水开发中的一些难点,为特殊油气藏的开发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运用经济产量理论 提高稠油开发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稠油开采吞吐轮次的不断增加,综合含水上升,周期产量下降,稠油增产、稳产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开发经济效益变差。运用经济产量理论,建立了稠油开发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影响稠油开采效益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稠油开发效益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垦西地区位于山东利津县 ,构造位置位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 ,孤岛凸起西南部的倾伏端 ,北为渤南凹陷 ,南过垦西断层为三合村洼陷 ,面积约 12 0km2 。1 构造特征1 1 构造单元从区域构造角度分析 ,该区为华北地台的一部分 ,处于渤海湾盆地的东南隅 ,东与郯庐断裂带毗邻。由于位于这样一个特殊的构造位置 ,使区内的构造十分复杂 ,压缩、伸展、走滑和反转等构造样式在该区较发育。从构造平面图上看 ,垦西地区主要构造线有北东东向和北东向两组 ,前者分布于垦西断层以北地区 ,后者发育于垦西断层以南地区。剖面图上 ,垦西断层和垦西一号断层将该…  相似文献   

15.
稠油开采控制成本是关键,目前国内大多采用7英寸套管进行稠油开采。如果钻井中采用5.5英寸套管,每口井可节约20.1万元(以900米的井深计算),开发中采用5.5英寸套管井稠油热采隔热工艺技术,每口井可节约21.4万元。但目前国内还没有成熟的5.5英寸套管井稠油热采隔热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6.
超深层稠油油藏天然气吞吐试验改善效果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将吐哈油田玉西区块深层稠油天然气吞吐试验与国外稠油二氧化碳吞吐对比,吐哈玉西深层稠油天然气吞吐天然气利用率高,增油效果好。通过国内外文献调研及数值模拟研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玉西深层稠油天然气吞吐开发效果的3项主要措施:提高注气速度及增大压裂半径;试验不同比例的天然气混合气体吞吐方式、注水保持压力。  相似文献   

17.
济阳坳陷盐湖沉积环境高硫稠油的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一涛  廖永胜  王忠 《石油学报》2007,28(6):52-58,65
依据物理性质可将济阳坳陷罗家—垦西地区高硫稠油分为高硫稠油和特稠油,高硫稠油有完整的正、异构烷烃分布,C29甾烷立体异构化参数为0.41~0.54,高于一般低熟油。但仍具有盐湖环境低熟油常见的生物标志物特征,并含有异常丰富的C21、C22孕甾烷、罕见的C28-28,30-二降藿烷、甲基藿烷系列、含硫藿烷及硫在C16、C22位的含硫甾烷。高硫特稠油的正、异构烷烃有不同程度损失,甾、萜类及绝大部分芳烃类化合物特征与稠油相同。油源对比及烃源岩可溶有机质的定量测定表明,高硫稠油主要来源于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膏盐沉积环境Ⅰ、Ⅱ1型干酪根优质烃源岩,其生油高峰的Ro为0.55%~0.60%。达生油高峰时可溶有机质占烃源岩总有机质的85%,因此高硫稠油主要来自可溶有机质,属于非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因的低熟油。  相似文献   

18.
提高胜利油区稠油热采采收率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胜利油区的稠油资源进行分类评价 ,指出胜利油区稠油油藏类型的复杂多样性 ;在分析该区稠油注蒸汽热采开发形势的基础上 ,认为稠油热采所暴露的主要矛盾是 :已开发区块基本进入高轮次吞吐阶段 ,面临如何确定下步开发方式及提高采收率问题 ;而尚未开发的新区大多属于超稠油、低渗、薄层或深层等开采难度较大的低品位油藏。为改善稠油油藏的热采效果 ,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油藏工程及数值模拟研究表明 :对老区不适合转驱的油田 ,通过综合治理、新技术应用 ,可以改善开发效果 ;理论研究及现场工业开发实践表明 ,乐安油田具有汽驱的可行性 ;利用水平井可有效开采超稠油。通过上述开发对策的实施 ,预计胜利油区稠油增加可采储量 96 0× 10 4 t,使该区稠油步入经济合理的开发轨道。  相似文献   

19.
随着油开采吞吐软次的不断增加,综合含水上升,周期产量下降,稠油增产、稳产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开发经济效益变差。运用经济产量理论,建立了稠油开发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影响稠油开采效益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稠油开发效益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在全世界分布范围较广 ,其特殊的地质特征和原油物性决定了其开采工艺配套的难度 ,羊三木三断块馆一油组为典型的疏松砂岩稠油油藏 ,为改善其开发效果 ,开展了射孔、防砂、举升、地面等综合配套工艺的研究与试验应用 ,取得了较好效果 ,形成了疏松砂岩稠油油藏有效开发的工艺配套模式 ,为今后该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