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GIS的矿井三维可视化信息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矿井信息化建设的现代关键技术问题,将地理信息系统、三维可视化技术及相关技术结合起来,构建矿井三维可视化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提出了GIS技术在矿井三维可视化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模式,探讨了系统的关键技术与实现的方法;实现对煤炭生产、安全等过程的动态模拟、预测;为矿井的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OpenGL的矿井三维可视化模型系统,选用Visual Studio 2012作为开发工具,在VB.NET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下编程实现,运用OpenGL提供的图形图像技术以及三角剖分算法来对虚拟矿井三维可视化模型进行研究,实现了通用性高、真实感较强且人机交互性良好的虚拟三维矿井可视化系统,并在平煤一矿得到了较为良好的应用。结果显示该系统可以使用户清晰直观地了解矿井通风系统,并为煤矿的安全管理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3.
基于AutoCAD的矿井地质三维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矿井地质工作是煤矿建设与生产安全的重要技术保证,综合考虑矿井地质体的特征和矿井地质数据的特点,选择表面模型作为地质体三维可视化的研究模型。根据该模型进行数据准备与组织,对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最终实现地质体的三维可视化。  相似文献   

4.
可视化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矿井通风系统网络模拟和安全管理中,大大提高了计算的效率和信息管理的质量。文章将交互式绘图功能、风网解算可视化功能以及风网组件信息可视化管理功能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利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和两种算法语言混合编程的方法,开发矿井通风网络多功能模拟可视化软件,在数值仿真方面与同类软件相比具有许多独特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矿井通风节能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运用三维可视化技术来研究矿山通风节能的问题,分析了矿井通风仿真系统的开发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实现目标,研究了在VRMap仿真平台的基础上,利用.NET框架,分别针对VRMap的数据层、核心层和应用层进行二次开发,构建了矿井通风系统可视化仿真模型,提高了矿井通风节能的有效管理和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构建矿井通风可视化仿真系统的关键问题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近几年来矿井通风安全管理系统在国内成为研究的热点,而且已经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就,但是在构建矿井通风可视化仿真系统方面还有一些关键问题和技术需要解决和完善。本文分析了矿井通风安全管理系统的开发现状、趋势,并对构建矿井通风可视化仿真系统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这对于构建矿井通风可视化仿真系统或改进现有矿井通风管理系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刘峰波 《矿业装备》2024,(1):123-125
建庄矿业通过数字孪生构建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采用3DGIS、视频融合等技术建立实时动态的煤矿三维地质模型、巷道模型和机电设备模型、开采环境等模型,在管理系统中集成安全监测、人员定位、视频监控、供电、工作面系统等工况数据,实现数据实时共享与更新。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能够提升智能矿井安全保障能力、生产运行效率,同时为生产集中控制系统及安全集中控制系统的数字孪生智慧煤矿“一张图”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合运用了通风网路解算技术和科学计算可视化等理论,建立了通用的矿井通风网路解算及其可视化数学模型,开发了风网解算及可视化软件.该软件能够对矿井通风网路中风量进行自然分配和按需分配计算,在解算风网各个分支的同时,还能算出全矿井总的通风阻力、风量和风阻,并且支持复杂角联风路的解算.系统还实现了风网解算结果可视化显示、风机特性曲线的拟合及其可视化管理.矿井安全技术人员可以更方便、直观地修改通风网路和风机参数,初步实现了计算和数据管理的一体化,提高了矿山企业的通风管理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简茶生  刘志龙  易菊兰 《煤炭技术》2012,31(11):127-128
通过对基于Web的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分析,来说明如何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Web的三维可视化控件,并将之应用于煤矿行业中,用来解决在矿井中由于技术因素和人为因素而存在的安全问题,提高矿井中的安全度,减少矿井中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方园 《煤炭技术》2012,31(5):6-7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将其应用到现代化矿井建设中,实现地质信息化和可视化,进而合理协调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矿山生产与矿山安全管理之间的矛盾,使矿井安全高效开采,建立科学、合理、高效、低污染、安全的矿业生产新局面。为此,开展计算机技术数字矿山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数字矿山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金华  汪有刚  傅俊皓 《煤炭学报》2016,41(6):1323-1331
总结了数字化矿山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了数字化矿山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数字化矿山项目实施的方法及需要解决的若干关键技术,如高带宽信息可靠传输技术、数字化安全监测监控技术、安全及生产过程一体化管控技术、三维地质体及实景场景构建技术、多系统数据融合及针对矿井的大数据分析挖掘技术等。以天地王坡煤矿数字化矿山建设为示范,介绍了天地王坡煤矿数字化矿山建设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效果,展望了未来数字矿山建设的重点研究内容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传感器调校管理水平,通过研究相关行业标准和安全监控系统数据,结合现场调校管理情况,设计了传感器调校管理的软件功能,并对调校达标自动分析方法、调校流程和可视化展现等关键环节设计进行分析。相关管理功能、分析方法和流程,可显著提高传感器调校管理水平和现场调校效率,且可应用于不同厂家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智慧矿山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多系统、数据难以有效整合的问题,基于三维还原技术,通过智能运维对矿山大数据进行采集、分析、计算、输入、呈现,研发了智慧矿山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介绍系统的架构设计、三维场景的构建、异构数据的整合、智能设备的连接,完成数字矿井子系统、厂站管理子系统的构建。实现了矿山数据实时图形可视化、场景化以及实时交互,提升了矿业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为智慧矿山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消除煤矿各类监控系统与管理系统的数据孤岛问题,基于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提出了基于云平台的煤矿安全智能管控信息平台设计构想,设计了由感知层、平台层以及应用层的平台架构,构建了基础信息管理、数据联网管理、风险分析指标模型管理、风险分析研判与处置、风险分析数据展现五大模块。同时,根据建立的煤矿安全风险分析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与隶属度函数结合的方法,实现了对煤矿安全风险的研判。结果表明,该信息平台提高了煤矿数据存储、传输和处理的效率,实现了对煤矿现有数据的有效分析,对于实现煤矿的安全管控,提升煤矿本质安全,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梅  张建民  王宇飞  肖海红  黄为 《煤矿开采》2005,10(6):16-18,24
矿井三维信息管理对煤田的有效科学规划和安全高效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实现矿山管理和生产现代化的关键技术之一。依托“大柳塔煤矿三维信息管理决策系统”项目,面向煤田的有效科学规划和安全高效生产,针对煤矿的生产、安全与管理的特点,以矿山专业软件M icro-m ine为系统开发平台,利用V isual C++和数据库技术,以各种地质、测量、采矿工程数据为基础,以三维可视化技术以及地质建模技术为手段,初步开发了具有真三维特点的煤矿生产管理信息系统CoalM iner3D。系统有助于指导矿区的科学规划、资源管理、安全生产、辅助决策等,也为国内的其他矿井提供信息化建设的样板。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煤矿安全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其中包括ZigBee传感器、ZigBee路由器和ZigBee网关。ZigBee传感器以MSP430F249单片机为核心,周围连接了ZigBee通信模块、甲烷传感器、氧气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声光报警仪等。ZigBee网关也以MSP430F249单片机为核心,连接了ZigBee通信模块和多功能型嵌入式以太网串口数据转换模块,实现了ZigBee协议与以太网协议的转换。该系统提高了现有监控系统的可扩展性、灵活性和稳定性,降低了安装和维护成本,解决了煤矿安全监测盲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数据仓库在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现有数据管理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数据仓库技术(DW)来解决关键技术的方案,同时结合数据仓库模型的建立,构建了基于数据仓库平台的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并对数据仓库在矿山企业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刘红宾  杨前 《山东煤炭科技》2009,(5):127-127,129
在数据挖掘通用模型综述的基础上,构建了煤矿安全数据挖掘系统原型架构,确定煤矿安全数据的主题域。并依据煤矿安全管理的不同内容分别设计了依据不同挖掘方法的数据挖掘器,根据矿井安全预警系统软件的开发过程,说明了应用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进行煤矿安全数据挖掘的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