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G油田P油层是主要受岩性控制的构造一岩性油藏,油水同层比较发育。该区油水同层与油层的物性、电性相近,应用电阻率和孔隙度计算原始含油饱和度的常规方法不适用。以测井理论为基础,依据密闭取心井资料建立油层的原始含油饱和度解释模型,并采用相渗分析技术对油层的含油饱和度模型进行校正,实现了油水同层的原始含油饱和度的准确计算,为确定复杂油水同层的原始含油饱和度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复杂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运用油藏工程方法及资料,针对传统的构造油藏,对利用压汞资料计算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油柱高度法”进行了方法改进。通过对油藏油水分布、油藏类型、成藏机理及区域地质规律综合研究,提出成藏时期存在“准油水界面”的观点。利用储层物性资料、相渗透率曲线、毛管压力曲线和试油成果证实油水同层的产水率,并求出油藏的准油水界面,然后,用压汞和油藏资料制定的油层原始含油饱和度与油柱高度关系图,求出油藏各油层的含油饱和度。该方法在葡西地区的葡萄花油层进行实际应用,与密闭取心蒸馏法分析的原始含油饱和度数据对比,精度为93.6%,证实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原始含油饱和度是影响地质储量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确定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方法主要有油基泥浆取心法、压汞法、测井解释和经验公式等四大类 ,其中油基泥浆取心是确定原始含油饱和度的第一手资料 ,也是用其它间接方法进行研究工作的基础和对比验证的依据。在用油基泥浆取心资料分析原始含油饱和度时 ,要充分考虑取心井所处油藏构造部位、储层特征及油水系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并结合测井资料建立原始含油饱和度解释图版 ,对尽可能多的有效储层进行解释 ,最后采用有效孔隙体积权衡法选取油藏的平均原始含油饱和度值  相似文献   

4.
由于工程条件及施工费用等因素,最准确求取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油基泥浆或密闭取心方法不能普遍使用,一般采用压汞毛细管压力曲线方法间接确定,而最小含油喉道半径是间接计算原始含油饱和度的关键参数.所以,确定砂岩油藏的储层最小喉道半径对于间接计算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认识油藏的油水分布及评价油藏和研究成藏动力等都有着非常重要意义.采用实际密闭取心样品分析的原始含油饱和度资料,反求最小含油喉道半径的方法,其可靠性、实用性要好于其他方法.指出了过去用毛管压力曲线间接求取油层原始含油饱和度的3种常用方法存在的不足.计算了松辽盆地北部扶杨油层最小含油喉道半径主要在0.11~0.21 μm.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对储层孔隙中原油形态观察,提供了最小含油喉道的直接证据,最后利用最小含油喉道半径研究了成藏动力.  相似文献   

5.
原始含油饱和度是影响地质储量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确定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方法主要有油基泥浆取心法、压汞法、测井解释和经验公式等四大类,其中油基泥浆取心是确定原始含油饱和度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用其它间接方法进行研究工作的基础和对比验证的依据。在用油基泥浆取心资料分析原始含油饱和度时,要充分考虑取心井所处油藏构造部位、储层特征及油水系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结合测井资料建立原始含油饱和度解释图版,对尽可能多的有效储层进行解释,最后采用有效孔隙体积权衡法选取油藏的平均原始含油饱和度值。  相似文献   

6.
转换后的岩心压汞毛细管压力曲线反映了油藏条件下油柱高度与地层原始含烃饱和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毛细管压力曲线可以得到原始地层含油饱和度。引入拟毛细管压力曲线重构技术,实现了无取心井段毛细管压力曲线的求取,结合水淹后测井资料计算的剩余油饱和度,进行水淹层水淹级别评价。通过渤海中—高孔渗密闭取心井和调整井中的应用,证实该方法处理过程简单、方便,处理结果与岩心分析结果吻合较好。该方法评价地层原始含油饱和度未使用电阻率,因此对于低电阻率油层原始含油饱和度评价也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常规用于密闭取心含油饱和度校正的数学模型中有关分流率的计算参数复杂,资料有限条件下很难取准。通过岩心相渗资料拟合得到计算分流率的经验表达式,替换常规模型中复杂的分流率理论表达式,得到了一种改进的密闭取心饱和度校正方法。在南海东部海域X油田密闭取心井的应用表明,利用本文方法得到的校正后的密闭取心含油饱和度与毛管压力资料确定的地层原始含油饱和度吻合较好,两者绝对误差小于4%,证明了本文方法的合理性。本文方法消除了常规模型计算分流率时多个重要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使密闭取心饱和度的校正更为简单准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密闭取心井资料分析油、水饱和度是目前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由于受岩心上提和钻井液侵入等过程影响,胜利油田主要含油层系馆陶组上段以及沙二段上部油层岩心测试油、水饱和度之和却只有75%一85%,需要通过校正求准饱和度数据.针对疏松砂岩油藏开展了挥发过程及岩心上提过程的室内实验,按照取心过程"逆流而上"分别进行了挥发校正、孔隙度变化校正、降压脱气校正以及钻井液侵入校正.校正结果显示,岩心上提过程导致油、水饱和度损失量最大,其中含水饱和度损失13.7%,含油饱和度损失6.5%.同时疏松砂岩油藏取心还需要考虑钻井液侵入对油、水饱和度的影响,对全侵和强侵样品进行了饱和度校正.  相似文献   

9.
目前确定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方法主要有油基泥浆取心法、压汞法、测井解释和经验公式,利用这四种方法计算了渭北油田低孔特低渗岩性油藏的原始含油饱和度,并讨论了四种计算方法的特点,对计算结果对比验证表明,测井解释结合密闭取心校正方法是适用于计算本区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低孔低渗储层原始含油饱和度解释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油田F油层属于低孔低渗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造成了原始含油饱和度解释的困难,解释精度普遍不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采用了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在蒸发率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密闭取心资料确定原始含油饱和度;第二种方法:用压汞资料求取最小孔喉半径,进而确定原始含油饱和度。其中,第二种方法为在研究区块没有密闭取心井的情况下,精确解释原始含油饱和度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提高含油饱和度计算精度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含油饱和度是评价储层流体性质及含油性的重要参数之一,含油饱和度的求取主要是靠地化热解值、孔隙度等参数。为进一步提高含油饱和度的精度,通过密闭取心资料建立含油饱和度的校正关系,使热解分析资料评价达到密闭取心评价水平。该方法的应用在探井及水淹评价解释中见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文东油田是处于油田开发中后期的高温、高压、高盐低渗透砂岩油藏,应用传统的套后剩余油饱和度监测技术以及利用常规电阻率测井资料确定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效果不佳。在利用产出剖面资料确定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水淹层水淹程度的非均匀特征导致水淹层内剩余油饱和度的差异,通过面积等效法构建非均匀水淹层饱和度模型图,应用此改进方法确定出非均匀水淹层的剩余油饱和度。方法改进前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方法改进后的计算结果更能反映水淹层的整体剩余油饱和度,与储层的实际情况更加符合,进而可准确掌握区域剩余油饱和度分布规律,为油藏的合理有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根据J油田大量岩芯分析资料,应用油藏流体分布理论和毛管压力计算方法,研究该油田低电阻率油气层的形成原因认为:地层水矿化度高(多数>20万ppm);微细孔隙发育,束缚水含量高;粘土矿物含量高且分布在碎屑颗粒表面等是形成低电阻率油气层的主要原因.一般常规测井评价时,对这种低电阻率油气层容易误释而丢弃.依据油气藏流体分布原理,应用毛管压力方法计算原始含油饱和度,可准确地识别出这种低电阻油气层,并可预测其产能.  相似文献   

14.
以检查井资料为基础,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建立储层物性(孔隙度和渗透率)及岩性(泥质含量)的测井解释模型,并按厚油层内部存储性和渗流性质的差异,建立起三级流动单元的识别和划分标准。在此基础上,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对密闭取心检查井资料进行学习训练,建立起原始含油饱和度、目前含油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的测井解释模型,从而实现对厚油层层内剩余油的综合定量解释,为高含水期厚油层层内剩余油挖潜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保压取心岩心分析与核磁共振实验等常规实验方法在测定油水同层型致密油原始含油饱和度中的缺陷,对比了岩心含油饱和度与原始含油饱和度差异,明确了实验求取原始含油饱和度的关键为岩心离开地下原始状态后流体压力释放引起的挥发以及温度变化引起的散失。通过设计挥发性物理模拟实验与密度系数校正,以松辽盆地南部白垩系泉四段致密油密闭取心井位X井储层样品为实例,恢复了原始含油饱和度。实验结果显示,研究区最终原始含油饱和度平均值为43.1%,主要分布在40%~50%之间,相比密闭取心样品抽提含油饱和度平均值23.3%以及分布在10%~30%之间提高了20%。  相似文献   

16.
吐哈油田中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吐哈油田3大主力油区目前处于中高含水开发阶段。在剩余油分布研究中,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和沉积微相研究为基础,建立了精细的储层预测模型,在该模型基础上,结合硼中子寿命、RST储层饱和度、CHFR过套管电阻率等先进测井技术和保压密闭取心等多项新技术求取井点及层内剩余油饱和度,并运用数值模拟和综合分析方法详细研究了剩余油在层内、层间、平面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的韵律层内纵向上水驱油特征相近,扫油厚度系数都很高,水淹后挖潜余地很小;纵向上物性较差、吸水状况差的层,平面上非均质较强的区域以及同井之间区域,是现阶段剩余油的主要富集区,也是今后挖潜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生产测井资料估算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大庆油田9口密闭取心井128块岩心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得出大庆油田油水相对渗透率经验公式。根据流体渗流力学理论得到油层产水率与含水饱和度之间的关系式,利用生产测井获得的产油率、产水率和含水饱和度资料,可以确定关系式中的参数,得到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用此方法得到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与通过岩心分析得到的基本一致。图2表1参6  相似文献   

18.
王敏 《石油实验地质》2013,35(2):199-201
由于缺乏取心资料和系统研究,使得国内外对于陆相盆地泥页岩含油率的测定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从而缺乏对泥页岩孔隙流体分布规律的认识。该文从实验室条件分析出发,采用常压干馏法和氦气法分别获取了泥页岩的含水量、含油量和孔隙度。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常规方法测量的泥页岩孔隙流体分布规律异于常规砂岩储层,集中表现在:(1)泥页岩地层的含水饱和度与含油饱和度之和大于100%;(2)随着孔隙度的增加,岩石单位含油体积变大,而单位含水体积不变。从测量方法和测量条件出发,剖析了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解释。该结果对于泥页岩非常规油气的深入研究和重新认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