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石油天然气   2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油气藏三元分类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系统研究过去油气藏分类法的基础上,根据坳陷盆地向斜区砂岩储层找油的实际需要,从常规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出发,提出了由构造、断层和岩性为油气藏分类要素的三元分类法.解决了常规油气藏定量分类的问题,通过各要素对油气成藏控制程度的定量刻画,使油气藏分类更加明确.研究表明,任何油气藏的形成都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只是各要素控制的程度有别.油气藏三元分类法能提供更多的油气成藏信息,在进入盆地向斜区或隐蔽油气藏的勘探领域应用该分类方法,有利于搞清油气藏成藏机理及油气藏的分布规律,因此以松辽盆地北部为例,论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砂岩透镜体岩性油气藏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探讨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砂岩透镜体油气藏是岩性油气藏的一个类型,其成藏机理是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甚至认识上还存在较大的分歧。在对岩性油气藏成藏机理室内模拟实验成果进行深入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油气运移新理论,并结合勘探实践,对砂岩透镜体岩性油气成藏机理进行了理论探讨。根据砂泥岩接触关系,构建了7种岩性油气藏的成藏模式,按有利程度分4类,较好解释了勘探中发现的并不是所有的泥岩(生油岩)中砂岩透镜体都能成藏的现象。提出了寻找“小型油藏群”的新概念,在英台、巴彦查干等地区勘探中应用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大庆长垣砂岩储层构造油藏油水界面控制因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庆长垣构造上的喇嘛甸、萨尔图、杏树岗油藏是砂岩储层背斜构造油藏,油藏东、西两翼的油水界面深度不一致,过去有水动力及地应力等许多种地质成因解释。利用构造油气成藏重力分异的物理学原理,根据毛管力与浮力平衡理论推导出能够刻画油水界面分布规律的毛—浮方程,指出油藏内任意位置的油水界面深度是由该处储层的孔隙结构,即由排替压力所对应的孔隙半径(rd)大小决定的。rd与储层物性呈正相关,由于储层非均质(岩性因素)存在,一般背斜构造油藏的油水过渡带(段)表面(油水界面)是波状起伏、厚度有变化的锥柱形。  相似文献   
4.
专业应用软件将在数字油田未来应用中发挥关键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企业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信息化,数字是信息的载体,信息依附于数字而存在。数字油田随着数字地球的发展而产生,它是石油企业组织信息的最佳方式。数字油田的建立是关系到提高石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大事。而专业应用技术软件是数字油田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辅助决策能力,是影响数字油田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数字油田的概念虽源于数字地球,但它们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数字油田具有工业专业技术特征。从专业应用技术软件的现状、研发的难度及重要性来看,它将在数字油田未来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及专业软件技术,势必有利于石油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石油聚集成藏的物理学原理——毛-浮方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人们最早观察到背斜中出现油气的现象而诞生了背斜学说,后来演化成构造学说及重力学说.背斜理论诞生100多年来,虽然在油气勘探实践中发挥重大作用,但对构造油藏中油气聚集机理及含油饱和度分布规律没有从理论上得到解决.该文从毛细管力与浮力平衡理论推导出毛-浮方程,是从物理学原理出发,用数学方程准确刻划了构造油藏内石油的聚集成藏过程,是构造油藏含油饱和度增长的基本原理.同时指出油气二次运移驱动力的性质决定运动流体的状态及流动模式,浮力流是油气聚集成藏的最主要的充注方式.石油无论以何种流动方式注入构造,在油藏形成过程中都要经过重力分异作用,通常所说的油藏的构造因素实质是浮力因素.  相似文献   
6.
葡西地区葡萄花油层有效厚度标准的制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庆长垣西侧葡西区葡萄花油层溶解气变化大的特点,在研究油层驱动能量的基础上,根据其驱动指数划分为纯油层和含气油层,同时制定了相应的特性,电性标准,利用此标准划分出葡萄出油层的有效厚度,为该区储量升级提供了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7.
最佳第二次开井试油时间的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不稳定试井原理出发,提出水力压裂后油层压降漏斗模型-橄榄形,用折算扩散半径对琼斯公式进行修正,建立了大庆长垣以西地区葡萄花、高台子、扶杨油层最佳第二次开井时间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认清砂岩油藏注水开发中、高含水期剩余油赋存状态,提高注水开发效果,通过对大庆长垣葡萄花、萨尔图油层检查井取心样品的微观观察,结合微观水驱油实验和剩余油形成机理研究成果,建立了砂岩油藏小孔剩余油物理模型.研究认为注水开发油藏中、高含水期的剩余油主要存在于2种孔道中,即有注入水流动的孔道和没有注入水流动的孔道.有注入水流动的孔道中剩余油是化学驱挖潜的主要对象;没有注入水流动的孔道中的剩余油主要赋存在间小孔和盲孔2种孔隙类型中,这种整体高度分散的剩余油是中、高含水期的水驱砂岩油藏长期挖潜的主要对象.应用油气成藏理论求得最小含油喉道半径为0.71 ~0.11μm,平均为0.2 μm左右.运用小孔剩余油理论重新分析了聚合物驱、微生物驱等油气开采技术,根据建立的小孔剩余油物理和数学模型,提出了新的经济有效的开采水驱剩余油方法.  相似文献   
9.
复杂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运用油藏工程方法及资料,针对传统的构造油藏,对利用压汞资料计算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油柱高度法”进行了方法改进。通过对油藏油水分布、油藏类型、成藏机理及区域地质规律综合研究,提出成藏时期存在“准油水界面”的观点。利用储层物性资料、相渗透率曲线、毛管压力曲线和试油成果证实油水同层的产水率,并求出油藏的准油水界面,然后,用压汞和油藏资料制定的油层原始含油饱和度与油柱高度关系图,求出油藏各油层的含油饱和度。该方法在葡西地区的葡萄花油层进行实际应用,与密闭取心蒸馏法分析的原始含油饱和度数据对比,精度为93.6%,证实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松辽盆地扶余油层上生下储及叠状单砂体中石油聚集成藏的原理,利用实际油藏资料,从油气藏聚集形成原理入手,对上生下储及不同储层间形成的油气分异现象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石油从生油岩排出到储集层,在构造运动期间,以断层为通道,油与水一同在重力的作用下从上部的储集层运移至下部的储集层,这种运移模式称之为重力涌流模型,到下部地层后又重新分异,以游离相沿通道向上运移及在圈闭中积聚;油气藏中石油、天然气与水不仅在同一储层中分异,也可以在上下两个砂体间通过断层(裂缝)连通形成分异系统,称之为异储分异物理模型。重力涌流和异储分异系统成藏原理物理模型,可以有效地指导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