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8 毫秒
1.
针对沔阳三维工区老资料在时间域的处理结果信噪比低,构造细节不清楚,成像不理想,井震吻合度偏低,不能够满足构造精细解释需要,为了提高该区地震资料处理的品质,针对该区资料的特点,复杂构造、横向速度变化快,引起的各向异性问题,结合实际的钻井资料,解释处理一体化,精细建立时间域构造解释模型,对初始速度-深度模型通过修正速度模型反复迭代优化,通过井资料和各向同性叠前时间偏移,开展VTI各向异性研究,求取各向异性参数并建立各向异性速度-深度模型,优化迭代取得合理可靠的深度偏移速度模型,利用VTI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提高地震资料品质和成像精度,为地震资料解释人员提供可靠的处理成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潜北高精度三维工区高陡构造、横向速度变化快,各向异性问题较为突出,导致老资料信噪比低,构造细节不清楚,成像不理想,井震吻合度偏低,不能够满足构造精细解释需要,严重制约了该区的石油勘探的发展。为了提高该区地震资料处理的品质,针对该区资料的特点,结合实际的钻井资料,解释处理一体化,精细建立时间域构造解释模型,对初始速度-深度模型通过修正速度模型反复迭代优化,通过井资料和各向同性叠前时间偏移,开展TTI各向异性研究,求取各向异性参数并建立TTI各向异性速度-深度模型,优化迭代取得合理可靠的深度偏移速度模型,利用TTI各向异性逆时偏移技术提高地震资料品质和成像精度,为地震资料解释人员提供可靠的处理成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初至波的伪三维层析静校正辅以地表一致性最大能量剩余静校正能够较好解决复杂山前带地震资料的静校正问题.用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技术,通过精准参数和优势速度迭代,地质认识指导物探,反反复复融合改进,山前带冲断推覆构造带内复杂构造局部得到改善,下伏逆掩构造带主要勘探目标层二叠系茅口组和栖霞组信噪比和面貌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滨里海盆地某区块构造复杂,速度变化剧烈.针对盐下异常体的识别这一难点,应用叠前深度编移技术进行资料处理,资料处理以“三高”处理为基础、以层状建模为约束,结合高密度层析成像迭代技术建立精细的速度模型.通过精细的预处理,用地层约束的层析速度反演方法得到最终的深度-速度模型、精细处理的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结果能够正确地反映地下地...  相似文献   

5.
叠前逆时深度偏移技术是复杂构造成像最为精确的偏移技术之一,其在地面地震资料处理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三维VSP成像中应用较少。本文推导了高阶有限差分双程波波场延拓方程,基于抗频散波动方程和对成像精度的要求,构建了高精度抗频散有限差分逆时偏移算子,在成像条件中加入了保真倾斜校正因子和能量照明补偿项,消除了逆散射效应及反射倾角对偏移振幅等动力学信息的影响,实现了高效高精度VSP逆时偏移成像。通过对模型数据和实际地震数据试算,验证了方法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地震资料具有窄方位角和低信噪比的特点。以ZY15井区为例,利用已钻井所揭示的裂缝发育程度进行标定,对方位各向异性和远近偏移距差异两种叠前裂缝预测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证明远近偏移距差异裂缝预测的效果要优于方位各向异性的效果,为窄方位角、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叠前裂缝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以逆掩推覆构造作为主要目标的地震采集区块,往往存在地层倾角大、纵向速度反转、静校正问题突出、地震资料成像效果较差等难点。本文通过对目标区以往地震采集资料的分析,探讨了应用综合建模设计技术、精细的表层结构调查技术、卫星图片辅助设计技术、井震联合激发技术、层析反演静校正等多项先进技术,获得逆掩推覆构造资料较以往信噪比有明显提高,主要目的层信息丰富,波组特征明显,取得了比较好的剖面效果,从而为类似地区的地震采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针对地震数据的质量、数据的多解性、复杂的地质结构等因素会使利用全频段地震数据体解释层位时产生不确定性这个问题。运用地震数据分频重构的方法,利用三维地震偏移和纯波成果资料进行0.5ms重新采样,结合测井资料重新对各层地震反射波进行层位的标定以及构造特征解释。获得了剖面的视分辨率和信噪比较高的单频(50、55、60Hz等)和频带数据体(35~60Hz等),反演后作为主要目的层的T2层深度误差基本都控制在0.5%以下,提高了层位标定以及构造特征解释的精度,对研究区现阶段加密调整开发精细储层砂体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疆某地区处于南天山山前斜坡带,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其地表起伏剧烈、构造发育复杂,地下逆冲推覆、高陡构造发育,造成了地震资料品质差、波场复杂等问题,给地震成像带来很大困难。在项目中不断提高与解释人员进行交流,共同提高对整个区块的地质认识,通过针对性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攻关,新成果剖面波组特征清楚,反射层次齐全,接触关系、尖灭点清楚,反射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石化海外油气勘探分布于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探区数量多、分布广泛,各区地质-地震条件差异大,地震勘探程度及效果不同。通过对中国石化海外典型区块的分析研究,发现主要存在三类问题:复杂地表问题、复杂构造成像问题和复杂勘探目标(复杂储层)精细描述问题;通过对物探技术和资料效果的分析,找出海外探区地震勘探的主要难点:复杂地表条件造成的信噪比低、静校正难和资料不一致问题;复杂构造、盐丘及盐下成像难的问题;低幅度构造圈闭落实,小断块、薄砂层、小砂体的储层预测,深层目标层位的勘探,裂缝型油气藏勘探等。针对这些技术难题,根据国内外地震勘探新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典型探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地震勘探技术对策与方法,为各类探区的深入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皮山北主要目的层奥陶系的信噪比较低,地震反射特征不明显,目标地质体的成像精度较低。在断裂带内存在反射波组特征不清、接触关系模糊、反射波信噪比低、连续性差等问题,难以达到精细落实圈闭的要求。通过实验采用合适的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和偏移参数,建立高精度的速度场,提高了断裂带内和局部构造主体部位的反射波组特征、使得断裂断点更加清晰,叠前时间偏移在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提高断裂成像精度方面优于叠后时间偏移。  相似文献   

12.
叠前深度偏移是实现地质构造空间归位的一项处理技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叠前时间偏移只能解决共反射点叠加问题,不能解决成像点与地下绕射点位置不重合的问题,因此叠前时间偏移主要应用于地下横向速度变化不太复杂的地区[1]。当速度存在剧烈的横向变化、速度分界面不是水平层状时,只有叠前深度偏移能够实现共反射点的叠加和绕射点的归位,使复杂构造或速度横向变化较大的地震资料正确成像,可以修正陡倾地层和速度变化产生的地下图像畸变。已知精确速度模型的情况下,叠前深度偏移被认为是精确地获得复杂构造内部映像最有效的手段,是一种真正的全三维叠前成像技术[2]。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南方一些山地地区地表结构以及低下构造都比较复杂,使得针对该地区进行相同性叠加深度偏移出现了成像困难的现象。鉴于此,本文在TTI各向异性基础上研究了全速度建模技术,针对起伏地表条件建立了各向异性全速度建模技术实现流程。该模型的建立能够有效的减少在地震成像建立的时候复杂构造以及全速度各向异性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针对地下构造的成像更加清晰准确。  相似文献   

14.
复杂地表是相对与由平原地表特征而言,通常这些地区地表高程起伏大,高程差达数十米、上百米,甚至数百米.低、降速层的速度和厚度以及产状在横向和纵向上变化显著,资料总体上信噪比较低.在处理来自复杂近地表条件下所采集的低信噪此地震资料时,去噪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高精度迭加的效果,本文仔细分析复杂地表相关地震资料的特征,抓住影响复杂地表地区地震资料成像效果的关键问题,研究和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提高复杂地表区提高信噪比的处理技术与处理流程,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早期2D地震资料,采用组合静校正技术消除地表起伏影响,采用噪音压制技术消除各种干扰波,采用一致性处理技术保证能量均衡、消除闭合差,采用精细速度分析技术和偏移成像技术提高分辨率、达到最佳叠加和偏移成像效果。通过二次处理的2D地震资料偏移归位较准确,分辨率和信噪比得到明显改善,反射波组连续性增强,断裂断点更清晰,剖面能量一致性更好,为下步构造解释提供了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16.
叠前深度偏移法是当前应用与解决构造复杂且横向速度变化剧烈区域地震偏移正确成像的有效措施,其中深度域层速度模型的建立以及深度偏移方法的选择是叠前深度偏移的两大基本流程。本文从叠前深度偏移的简单介绍以及初始速度模型建立着手,对大庆长垣PX地区深层资料的叠前深度偏移实现及其效果作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7.
雪峰隆起及周缘地区地表出露着不同地质年代的碳酸盐岩地层,地表起伏剧烈,地层倾角大,表层破碎,岩性复杂,激发和接收条件差;面波、折射波发育,次生线性干扰强,散射严重;目的层埋藏深度变化大、断层发育,地腹构造复杂,构造部位叠加成像效果差,地震波吸收衰减严重,反射能量弱,信噪比低。针对这些问题,采用“小道距,长排列,高覆盖变观观测技术,深井、饱和药量激发,双线、多串检波器组合接收“的采集方法,提高了资料信噪比和地下断层、地腹构造识别能力,在雪峰隆起及周缘地区取得了较好的地震采集资料。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东缘巨厚砾石区具有地表和地下双重复杂的特点,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吸收衰减严重,激发和接收条件差;深层地震地质条件复杂,断裂发育,构造变形强烈,致使构造主体部位地层反射波组特征不明显,基本为杂乱反射。针对以上特点,在准东地区开展了采集方法研究和大量的试验,提高了目的层的信噪比和成像效果,为该区下一步地震勘探提供了技术借鉴与支持:①精细的近地表结构调查获得全方位的浅层地震属性信息;②井震联合激发技术,针对不同的地表科学选择激发因素,确保有效波激发能量、提高资料信噪比;③设计大组合接收方式,压制了噪音,提高了信噪比。  相似文献   

19.
中原油田是我国典型的复杂断块油气田,目的层埋藏深,断裂复杂,多断块,这使得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信噪比和成像精度比较低,常常不能满足勘探开发的需要,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勘探的精度。为实现老油田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中原油田目前已整体进入“三高”开发阶段,为满足勘探开发的实际需要,提高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迫在眉睫,叠前时间偏移是在此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一项成像技术。实践表明叠前时间偏移是目前解决中原油田复杂地质结构成像最有效的方案,文中针对马厂、白庙地区进行了叠前时间偏移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兴隆台油田CG6区块是近年来辽河油田重要增储建产目标区块,其重要目的层为中生界。兴隆台潜山带为中生界与太古宇双层结构潜山,受到早期构造运动的控制,该区构造破碎、断裂复杂,地震成像品质较差。本文从区域构造特征入手,采用新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对CG6区块地层特征、构造形态、断裂组合深入分析,落实有利圈闭,结合成藏规律研究明确的部署有利区,指导了勘探开发部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