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18)
作为上海都市文化的重要代表建筑,海派建筑石库门是展现上海地区历史文化底蕴的名片,折射出这座国际大都市的历史变迁。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馆"的设计就采用了上海石库门的造型。石库门建筑风格简约,外观色调朴素,整体建筑装饰的格调现代,符合上海这座城市历史与现代交融、东方与西方文化融合的城市特征。因此,可以将石库门建筑作为本土的美术课资源,在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开展实践,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传承优秀建筑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建筑代表着一座城市的语言,那么石库门绝对是地道的上海方言。  相似文献   

3.
石库门建筑是旧上海所具有的 一种特色建筑。所谓石库门者;是房屋建筑大门的门框均用条石构成,考究的还在门的上方砌有如蝙蝠等象征有“福”的雕饰,或是刻有如“长发其祥”、“松柏长青”等吉祥字句的石牌。上海石库门建筑有单元式或分成几进的,均为砖木结构。上海市区和郊县城镇,乃至在上海附近的江浙两省都有。石库门建筑在建造时,颇重视防火,往往用高墙与邻居隔断开来。这种建筑的形制,很有可能是受徽州明清民居建筑的影响。 在上海的石库门建筑中,有一种“里弄式石库门建筑”,这种建筑形式是上海滩上城市居民的典型特色建筑之…  相似文献   

4.
1 工程概述新天地 2 6号楼为四座并排二层石库门建筑 ,始建于 2 0世纪 2 0年代 ,最初名为洪宅(HONGHOUSES) ,由法国人负责设计 ,位于上海卢湾区太平桥地区西北部第 1 1 9号地块 ,淮海中路以南 ,黄陂南路和马当路之间 ,紧靠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 ,与其建筑风格相同 ,前部庭院天井 ,中部主房 ,双坡屋面 ,后部披房 ,平屋面 ,设为晒台。外立面青砖红腰线 ,采用砖木混合结构 ,为典型上海石库门建筑 ,每座楼建筑面积约为 80 0m2 。工程结构由于年久失修且居住人口过多 ,已破坏严重。 1 996年 1 2月卢湾区…  相似文献   

5.
历史建筑信息模型(HBIM)是一种建筑遗产信息管理的技术手段.相较于文字、图片、图纸等传统二维的信息管理手段,HBIM不仅能够更直观准确地进行建筑原貌的表现,也能够进行非几何数据的三维记录.文章在分析上海张园石库门建筑的结构体系和构造方式的基础上,应用HBIM技术,建立参数化构件库,搭建建筑信息模型,录入勘察数据,实现对张园石库门建筑勘察数据的可视化管理,力求抛砖引玉,将新技术融入建筑遗产保护中,并期望未来基于大数据、云平台的建筑遗产保护新形势的诞生.  相似文献   

6.
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福建的土楼、江南的粉墙黛瓦、广州的老骑楼……这些透视着民族历史、折射着传统文化、镌刻着城市纵深记忆的建筑,早已成为流传千古的文明.然而时至今日,轰鸣的推土机正无休止地铲除着传统的痕迹,古老建筑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相似文献   

7.
李浈  冯珊珊 《古建园林技术》2010,(4):38-40,41-43
<正>石库门建筑,是特指19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产生于上海等近代开埠城市的,单元空间及其组合方式脱胎于江南传统民居的低层联排住宅。它是海派特色的乡土建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梳理了近代上海异质文化交流碰撞背景下的中西建筑互动过程.以上海石库门里弄山墙样式为例,从类型学视角通过比较研究具体论证.上海石库门里弄山墙样式的转变,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中西两种异质文化从对峙混乱到调和创新的发展演变过程.石库门里弄山墙可视为中西建筑文化碰撞融合视觉化、符号化、象征性的表征之一,是海派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形成上海独有的城市形态和城市肌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塑造上海的城市品格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新年传出新消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馆主题已正式确定为"永远的新天地",馆型以石库门建筑造型为主要元素,布展也将以石库门文化为主要内容。石库门是前辈上海人依托中国传统建筑,融入世界建筑科技、材料、文化元素,创造出来的独特建筑样式。  相似文献   

10.
上海新天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上海新天地”位于上海市中心黄金商业街——淮海中路的南侧,黄陂南路和马当路之间。“上海新天地’是以石库门建筑区为基础进行的上海市旧域区改造的一部分。 石库门是具有海派文化精髓的特色民居,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 十九世纪后期,在上海开始出现用传统木结构加砖墙承重建造起来的住宅。这类民居外墙为欧式联排房,内部保留天井、客房、厢房等江南特色,由于其外门选用石料  相似文献   

11.
南国之美     
将近一个世纪前,上海卢湾区竖立了一座又一座由传统四合院建筑风格演变出来的新派建筑“石库门”.它将西方的建筑细部和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加以融合.成为上海近代史上一个独特的时代产物。一个世纪后的今天.这些别具韵致的老弄堂并未被淘汰.反而被改造成当今上海一个最具历史文化风貌的地标,原来的住宅被创新地改造成集餐饮、购物、演艺等功能的时尚文化娱乐中心。  相似文献   

12.
正石库门是旧时上海传统弄堂最具代表性及民居特色的建筑,它融汇了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民居文化的特点,逐步形成了上海传统里弄堂住宅的代名词和一种标志,通常被认为是上海近代都市文明的象征之一。上海石库门建筑盛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占据了当时沪上民居的四分之三以上,至今仍有不少申城市民居住在有一个多世纪历史的石库门中。上海石库门建筑始建于19世纪70年代初清同治年间。1860年,以忠王李秀成为首的太平军发动东进,攻  相似文献   

13.
小南国新天地餐厅位于上海新天地南里,背靠自忠路的老式洋房,属于典型海派风格的上海近代建筑,在传统与时尚交织的新天地,你可以轻易从餐厅建筑的各个细节,捕捉到石库门年代的风华。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石库门是上海特有的住宅建筑形式,也是上海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了石库门建筑群中现存的消防隐患,以及在对其保护和改造规划中应采取的适应性消防设计,以期处理好建筑改造中的消防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现代装饰》2009,(10):34-39
新旧融合 本案位于上海新天地石库门建筑中,除了是呈现一系列精彩音乐表演的场所,亦是一处在老建筑里融入新媒材和空间内容,并让城市历史缩影立足现代,进而与当代都市娱乐生活,彼此互望的场所。  相似文献   

16.
晚期石库门里弄--步高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最早的里弄称老式石库门里弄,始于1870年前后。建于1930年的步高里是面向华人住户而开发的新式石库门里弄。它被列入上海第一批优秀近代建筑名单,现在又升级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7.
老上海三十年代许多老建筑在城市的变迁中,渐渐地在消失.老式别墅、公寓、老式的里弄石库门房子,成群成片的在消失.  相似文献   

18.
迷失的空间     
Alter服饰店位于上海新天地繁华的娱乐区和购物区。众所周知,新天地由一片古老的石库门住宅区改造而成.并且被认为是城市改造与更新的成功案例。在新天地的周围。遍布着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然而新天地内部.却保留了老上海独具特色的建筑语言.并以相对低密度的城市空间打造了一个休闲的社区.将一处处破败的石库门住宅改造为高端奢侈品牌售卖店。这里也以其浓郁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上海的新地标,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相似文献   

19.
重庆洪崖洞传统民居风貌区保护工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庆建筑》2006,(10):I0001-I0004
<正>在中国上海的外滩,有一个叫外滩三号的房子,它的设计师说:我们做的不仅是历史建筑的保留,也不是“发展”,也不仅是“保护”,我们叫它“感性的介入”。在中国重庆渝中半岛北望大江的最后一块滨江地带,在一个叫“重庆悬城”的建筑群,同样也是今人对已经逝去的感性的追忆,我们试图体现出将来参观此建筑人的特点以及重庆这个让“重庆悬城”引以为傲的城市特点。这就是洪崖洞传统民居保护区。这张重庆人着力打造的新城市名片,在外地游客看来,有如宫崎骏笔下的《千与千寻》的奇幻城堡。以最具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踅怕风貌为主体,在悬崖绝壁上再现了老重庆独特的吊脚楼、老城墙、小青瓦、古门窗、青石板等景致,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立体式空中步行街”商业格局,保留了老山城的人文景观,又将博大精深的巴渝文化延伸,洪崖洞成为了城市文脉精髓的主要集中地,堪称四合院、石库门后又一经典的城市改造思路。  相似文献   

20.
处于世纪之交的上海,正在以前所末有的建设规摸与建设速度来加快其迈向国际大都市的步伐,“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终于成为事实.面对今日上海2万多个工地,2千余幢高楼大厦,在众多的现代建筑中,新颖文化建筑尤为独领风骚,引人瞩目.因为它是城市品位的反映,是城市时空、人文背景的交响,也是建筑技术、艺术、环境综合创造的结晶.本人有幸主持设计“上海博物馆”、“龙华烈士纪念馆”、“上海儿童博物馆”以及“外滩风景带规划设计”等多项重大文化、纪念性建筑项目.在这一项项极富挑战性,开拓性的设计创作和构思立意中,我们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