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浅圆仓机械通风系统设计制作安装及应用效果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为理论支撑,通过对浅圆仓多功能中心通风管进行改造升级,形成一种全新的浅圆仓机械通风系统——径向通风系统。验证环流熏蒸、内环流均温、充氮气调等储粮技术与径向通风系统的兼容性,为浅圆仓径向通风技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针对东北地区生态气候特点,应用小风量维持通风环流均温系统,开展浅圆仓粳稻控温储藏试验,结果表明:在浅圆仓内应用小风量维持通风环流系统能有效解决过夏期间粮堆表层和仓温较高的问题,全仓粳稻平均粮温控制在15℃以内,储藏期间粳稻水分及脂肪酸值变化较小,减缓了品质劣变,能确保粳稻的安全度夏和实现保质减损储藏。  相似文献   

3.
针对浅圆仓的储粮特点,从原理、用途、特点以及选用时注意事项等方面,介绍了浅圆仓安全储粮必需的工艺设备,粮情测控系统、通风环流系统、控温储粮制冷设备、熏蒸和充氮设备和减缓粮食入仓自动分级与破碎的装置。  相似文献   

4.
机械通风是粮食仓储过程中调控粮堆温湿度、保证储粮品质的有效方法。浅圆仓通常采用地槽通风,但存在通风均匀性差、阻力大、能耗高等问题。目前,浅圆仓径向通风技术研究逐步深入,其通风管网的合理布置是浅圆仓径向通风技术标准化应用和确保其通风效率的关键。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支风道高度对浅圆仓径向通风流场、降温速率、降温均匀性及水分损耗的影响。结果表明,浅圆仓直径为25 m,装粮线20 m时,支风道高度为12.5 m时粮堆降温速率最大,可达到0.051℃/h,粮堆温度变异系数整体达到15.61%;浅圆仓径向通风系统支风道高度h与粮堆平均降温速率Y的满足Y=0.020 3+0.003 86 h-1.22×10-4h2方程,R2值为0.97;支风道高度的增加对粮堆整体水分影响较小,但是对粮堆表面水分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针对原浅圆仓仓顶通风孔存在的问题,介绍一种"翻板阀密闭的浅圆仓顶通风孔",该通风孔采用新研发的翻板阀密闭,具有结构合理、隔热密闭性好、开启关闭操作快捷等特点,可弥补现有浅圆仓顶通风孔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3万t高大浅圆仓结构及其谷物冷却通风工艺,总结了谷物冷却机在3万t高大浅圆仓中的几个应用案例,为合理应用谷物冷却机,实现高大浅圆仓低温、安全和低成本储粮提供实践经验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储粮线27.15m、内径25.00m高大浅圆仓磷化氢混合环流熏蒸技术方案和混合环流熏蒸技术在进口大豆储藏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环流通风时间的合理控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通风,减少熏蒸药剂用量,增加熏蒸杀虫效力;与常规熏蒸相比,混合环流熏蒸可以在短时间内使熏蒸仓内磷化氢气体浓度分布均匀,并且可以节约熏蒸费用34.6%,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在利用浅圆仓储粮过程中,运用负压通风技术对浅圆仓进行机械通风降温应用研究,分析了负压通风的时间、粮温变化、通风能耗、风压等数据;对比分析入仓和出仓时粮食质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运用负压通风技术能实现较低的储粮温度,通风能耗较低,有利于保持储粮品质,有效减少储粮过程中由于机械通风引起的粮食重量损失。在浅圆仓储粮过程中,负压通风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对于指导浅圆仓机械通风技术开展,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水分稻谷低温储藏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文渌 《西部粮油科技》2007,32(1):78-80,85
在浅圆仓进行高水分稻谷储藏实验的基本操作程序为:新粮入仓一机械通风一压盖保冷环流熏蒸谷物冷却机械通风。实验结果表明将粮温控制在20℃A下是可行的,且费用低于为安全储藏而进行的烘干费用。  相似文献   

10.
在直径27 m、装粮线高度18 m,仓内体积12 000 m3,压力半衰期为600 s的浅圆仓中,采用粮面药袋投药和两侧梳型风道环流熏蒸,研究了浅圆仓粮堆纵向和横向上磷化氢扩散及分布特性,评估了粮堆内部不同部位磷化氢Ct值。结果表明,浅圆仓粮堆内磷化氢浓度衰减阶段的浓度呈指数下降趋势,磷化氢浓度衰减阶段浓度和时间符合指数模型C=1 061.7e-0.071t模型(R2=0.917 1)其中C为磷化氢浓度,mL/m3;t为熏蒸时间,d;e为自然指数)。环流熏蒸系统促进粮堆内磷化氢的均匀分布,可以避免因过高浓度造成的不利,但粮堆内磷化氢在不同区域浓度仍然存在差异,且难以避免熏蒸死角的存在。在浅圆仓熏蒸初期,从横向方向看,磷化氢在中轴聚集,浓度以中轴为中心向仓壁递减;从纵向方向看,磷化氢从上到下浓度依次降低,粮堆内表层和中轴处磷化氢浓度相对较高。在磷化氢浓度衰减阶段,粮堆中间层和中轴处磷化氢浓度相对较高。浅圆仓环流熏蒸系统A面管、B面管和仓底取样口Ct值低于平均浓度累积值,存在害虫防治隐患。在实际工作中可通过优化改进环流熏蒸风道可以改变粮堆内磷化氢气体的分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介绍了浅圆仓环流熏蒸生产性杀虫试验,探讨了熏蒸成本、熏蒸操作的简便性及可靠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介绍了浅圆仓环流熏蒸生产性杀虫试验,探讨了熏蒸成本、熏蒸操作的简便性及可靠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仓房进行密闭性和隔热改造的基础上,通过对高大平房仓进行内环流控温系统改造,将仓内底部通风地笼、仓外通风口、环流风机、仓外保温管、仓内空间与粮堆形成一个闭合回路,使仓内上下空气在闭合的循环系统中运行,达到调节仓温和粮温的目的。经过夏季运行,单位成本0.087元/t粮,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科学高效使用通风设备对粮仓通风,可有效控制粮堆温度,保障粮食储藏安全。为探究谷物冷却机通风过程中的粮堆温度变化规律,采用谷物冷却机先后对2个浅圆仓、3个超高大平房仓进行冷却通风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浅圆仓通风效果良好,温度迁移速率约为1.7~1.9 m/d,通风11 d后会降低整仓粮温,无通风死角;平房仓通风过程中会形成风道,打乱粮堆原始冷心,有效降低平均粮温但无法实现整仓粮温均匀降低,存在通风死角。  相似文献   

15.
主要探讨了生产应用中机械通风对浅圆仓进行降温的效果,试验证明在北方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机械通风降温是切实可行的,尤其是在冬季利用自然冷源通风降温大大地降低了通风成本。  相似文献   

16.
采用粮面投药,双侧环流熏蒸的方式测试,研究了浅圆仓不同粮层、粮面空间、出粮口、环流管道中磷化氢浓度的分布变化,分析了磷化氢在粮堆内分布扩散规律。结果表明,浅圆仓粮堆内部磷化氢浓度在第6天才能达到0.6的均匀度,虽然两侧环流管内的磷化氢浓度只需1~2天即达到200 mL/m~3以上,但仓底出粮口的磷化氢浓度到第八天仍未达到200 mL/m~3。因此,只检测环流管和粮面空间的磷化氢浓度不能表明粮堆内各处浓度都达到相同水平,不能保证熏蒸杀虫效果,同时也不能以此来决定环流停止的时间,因为粮堆浓度达到均匀的时间远远滞后于环流管内浓度达到熏蒸要求的时间。这一结果对指导浅圆仓环流熏蒸,保证熏蒸杀虫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较大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孔介质流动和热湿耦合传递理论,推导得到了浅圆仓的粮堆内部动量方程、能量方程和水分守恒方程,通过数值求解法解决仓储粮堆的自然对流、热量传递和水分传递之间的问题。采用Fortran编程的方法,针对浅圆仓的十字型通风道、环型通风道、组合型(十字型加环型)通风道的通风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组合型通风道相比其它两种通风道仓内气流分布更加均匀,降温保水效果最好,更有利于粮食的安全储存和节能降耗。为浅圆仓通风道的选择和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环流熏蒸在筒仓和浅圆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流熏蒸装置主要由专用环流风机(防爆型)、循环管道、气体分配器等组成;环流技术利用环流风机使磷化氢气体在仓内和循环管道中强制流动,使磷化氢气体在粮堆中分布的更均匀;环流熏蒸技术对仓的气密性有一定的要求;利用环流熏蒸对筒仓和浅圆仓中的粮食进行熏蒸,其效果非常好。  相似文献   

19.
在试验仓内安装膜下环流通风系统,并对仓上轴流风机实现智能控制。冬季选择湿冷天气进行小风量缓速通风降温;夏季当试验仓上层局部粮温超过20℃时,启动膜下环流通风系统,均衡粮堆温度;当仓温超过25℃时,通过智能通风控制系统启动仓上轴流风机排除仓内积热。采用上述技术工艺,试验仓实现了控制粮温和保持水分的目标,3年储藏期内水分比对照仓仅减少0.5%。  相似文献   

20.
粮层阻力是粮食干燥,储粮机械通风等工艺设计中的关键参数,本文主要分析了粮层深度与粮层阻力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对糙米,小麦和玉米通风实验实测数据进行了多元回归,结果表明三种粮食的粮层深层深度h的指数均大于1,这对新型高大房仓,浅圆仓和立筒仓的通风系统设计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