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2 毫秒
1.
根据乙醛氧化反应催化剂的循环使用机理对湘维醋酸装置催化剂循环使用周期短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反应温度偏高、氧醛比偏大、醋酸锰循环使用流程不合理、用工业水溶解醋酸锰等四项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实施后使湘维醋酸装置催化剂循环使用周期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
陈广平  王晶 《辽宁化工》2004,33(8):448-449
研究了怎样对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的合成工艺进行优化改进.通过以二氯醋酸为原料在乙醚中直接与二异丙胺成盐合成二氯醋酸二异丙胺,使经本法合成后的二氯醋酸二异丙胺质量符合药用标准,收率为92.5%(以二氯醋酸计).该法与文献工艺比较简化了操作,易于生产,产品收率高、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3.
醋酸镁合成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采用镁、醋酸直接反应合成醋酸镁工艺的可行性和反应条件.实验得出,用镁与醋酸反应可以制得无水醋酸镁.在实验条件下,镁与醋酸反应合成醋酸镁的适宜操作条件为:镁与醋酸的质量比为1:8、反应温度为50~120℃、醋酸滴加速率为1.25 mL/min左右、反应时间为2 h,不需要加入催化剂,需要进行快速搅拌.此时,醋酸镁的收率达82%以上.  相似文献   

4.
对合成醋酸地塞米松过程中的关键步骤的氟化反应进行了工艺优化,得出了醋酸地塞米松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HF-DMF溶液与原料的质量配比为5.5∶1.0,HF-MDF溶液浓度为0.6 g/mL,反应温度为-3℃~-5℃,丙酮为最佳重结晶溶剂进行精制。将小试结果实现了产业化,使醋酸地塞米松粗品的收率达到了101.0%(质量分数),精制醋酸地塞米松的收率达到了75.6%(质量分数),醋酸地塞米松成品的纯度在98.5%(质量分数)以上。  相似文献   

5.
在聚乙烯醇生产中,醋酸回收率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聚乙烯醇的生产成本。如何提高醋酸回收率,降低聚乙烯醇的生产成本,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我们通过对回收工序的生产实际情况进行技术分析和研究,对回收工序影响醋酸收率的因素采用一系列针对性的改造措施后,使醋酸收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取得明显的经济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乙醛氧化反应制醋酸的各工艺参数进行分析和精确的计算,提出了合理的工艺指标值:氧醛比 0.625,反应温度 (77+ 1) ℃;氧气体积流量 qV,N与乙醛加料体积流量 qV,A的关系 qV,N=0.122qV,A~ 0.126qV,A,醋酸锰体积流量 qV,MN与乙醛加料体积流量 qV,A的关系 qV,MN=0.0387qV,A.实施后提高了醋酸收率和反应选择性,降低了乙醛消耗,减少了副产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导向浮阀塔板在醋酸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导向浮阀塔板是在F1型浮阀塔板的基础上开发成功的,较早应用于炼油装置的常减压蒸馏塔,在提高轻油的收率上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在化工产品的分离中应用较少。该项目在醋酸装置的精馏工序中,采用先进的导向浮阀塔板改造原有的F1型浮阀塔板,达到节能降耗,提高醋酸收率,增加醋酸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醋酸丁酸纤维素淡酸分离装置操作难以稳定,无法进行连续生产且达不到淡酸分离要求的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对原装置进行技术改造,增强了操作控制手段,增设了轻相液体分布器,将脱酯塔提馏段改为板式结构并使用耐酸材料等。改造后,装置运行稳定,淡酸分离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吴红卫 《维纶通讯》1995,15(2):24-26
分析了PVA装置醋酸提浓塔的现状,根据全塔的负荷性能和铜在醋酸中的腐蚀情况,可适当增加塔釜汽化量和增大回流比,对孔径增大10%以上的塔板则予更换。  相似文献   

10.
高温下氧气在醋酸水溶液中的Henry系数目前还没有合适的计算方法。胡英等(1985)提出的扩展定标粒子理论虽然可在广泛的温度范围内适用于多种体系,但目前还没有将这一模型应用于有机酸溶液的报道。文中对扩展定标粒子理论进行了二点改进,一是考虑了热力学参数对温度的依赖关系;二是针对有机酸溶液的特点对氧气的有效大小参数进行了调整,建立了氧气在醋酸水溶液中的Henry系数计算模型。模型参数由文献实验数据回归得到,模型计算结果与文献报道值基本一致,所建立的模型可用于关联和预测不同温度(273—500 K)、不同醋酸摩尔分数(0—100%)下氧气在醋酸水溶液中的Henry系数。  相似文献   

11.
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对乙酸与正丁醇催化精馏过程进行了分析 ,阐述了催化精馏技术制备乙酸正丁酯的质量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原料酸醇的量比、加料方式、加料位置、有机相回流位置、塔顶回流液量对产品质量均会产生影响 ,其中以原料中酸醇物质的量比对产品质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
苯乙酸溶解度测定及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丽娟 《应用化工》2007,36(6):547-549,553
为了提取6-氨基青霉烷酸(6-APA)、7-ADCA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苯乙酸,采用物理法测定了苯乙酸在水、水-乙醇、水-丙酮中的溶解度及其在水中的溶解速率,由此确定了水法多次提取的工艺方案。结果表明,在提取温度(60±2)℃,时间10~15 m in,水用量1 500 mL,提取次数3~4次时,苯乙酸收率为90.8%,纯度为99.3%。该法污染少、成本低,所得PAA产品质量好。  相似文献   

13.
乙醇/水及乙酸/水体系的渗透汽化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醇/水及乙酸/水体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渗透汽化过程中料液浓度、温度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合乙醇、乙酸对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膜的溶胀特性差别,分析并讨论了两者在渗透汽化过程中可能的分离机理. 研究表明,PDMS膜能够优先透醇,但乙酸分子的缔合物以及羧基与疏水PDMS膜高分子链的强相互作用降低了其在膜中的扩散速率,使低温时乙酸/水体系优先透水,只有当温度在60℃以上时才表现出优先透酸,且分离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4.
二步法甲酸/醋酸催化玉米芯生产糠醛工艺的水解过程会产生少量的醋酸和甲酸,因此水解液中醋酸和甲酸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加。为了使糠醛生产中甲酸和醋酸质量分数适合工艺条件,文中采用反应精馏法回收该工艺中过量的醋酸和甲酸。分别考察了回流比、酸水进料流量、甲醇与醋酸进料摩尔比、醋酸质量分数和甲酸质量分数等因素对反应精馏回收甲酸和醋酸效果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出了适宜的工艺条件:对甲酸质量分数在0.5%以上、醋酸质量分数20%以下的水解液,酸水进料流量在9.0 mL/min、甲醇醋酸进料摩尔比为3∶1和回流比为5等条件下的处理效果最佳。最佳反应条件下对于醋酸质量分数为20%的水解液,醋酸转化率为50.4%,同时甲酸质量分数降低到0.5%。实验证明此方法在满足二步法生产糠醛工艺对水解液甲酸和醋酸质量分数的要求的同时,可回收过量的甲酸和醋酸。  相似文献   

15.
《分离科学与技术》2012,47(7):1056-1061
Separation of acetic acid from acetic acid and water mixture was carried out by melt crystallization. The effect of the cooling rate, the amount of seeds, the seeding temperature, the sweating rate, and the sweating fraction on th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was investigated. The acetic acid was successfully separated by single-stage melt crystallization. As the sweating fraction is increased, the crystalline layers grown at lower cooling rates are purified more highly. Eventually, the crystallization rate is much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sweating rate. The effectiv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ranges from 0.01 to 0.25 for the crystal growth rates of 1.2 × 10?6 m/s to 4 × 10?6 m/s.  相似文献   

16.
在总结国内外CH4-CO2直接合成乙酸和CH4、CO2在临氧条件下活化转化的研究进展基础上,论证了在CH4-CO2体系引入氧改善热力学和在多相催化作用下直接合成乙酸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李智  陈丽华  李志远  张志伟 《煤化工》2011,39(1):45-47,58
利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对低压羰基合成醋酸装置中甲醇的加入量进行了精确控制,有效避免了因甲醇加入量过多而导致的系统波动或停车问题,且提升了反应转化率,降低了醋酸生产成本,计算参数可较好反映出催化活性,对醋酸合成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低剪切速率下,研究了甲壳胺的浓度、溶液静置时间、溶液温度及溶剂乙酸浓度对甲壳胺/乙酸溶液表观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甲壳胺/乙酸溶液的表观粘度随甲壳胺浓度的增加而上升,随溶液温度的上升而降低,随乙酸浓度的增加有所降低。配制甲壳胺/乙酸纺丝原液时,需现用现配,甲壳胺质量分数4.5%,乙酸质量分数2.0%,溶液温度20℃为宜。  相似文献   

19.
甲醇羰基合成醋酸工艺中脱碘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永炎 《广州化工》2011,39(9):161-162
醋酸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甲醇羰基化是目前生产醋酸的主要方法,由于设计等方面原因,醋酸产品中含有微量的碘化物,影响产品质量.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常用脱碘技术,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确定了本醋酸装置产品脱碘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