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韩磊 《河北化工》2003,(3):19-20
针对饮用水常用几种消毒剂氯、臭氧和二氧化氯从消毒机理、消毒接触时间、投加量、消毒效果和生产成本加以比较,得出二氧化氯是饮用水的最佳消毒剂。  相似文献   

2.
采用次氯酸钠对城市污水厂二级生物处理出水进行消毒试验,从氨氮浓度、pH、消毒时间、水温这4个方面,分析其对次氯酸钠消毒效果的影响。当氨氮浓度≤0.2 mg/L时,次氯酸钠最佳投加量为15 mg/L;氨氮浓度为0.2~0.4 mg/L时,次氯酸钠最佳投加量为8 mg/L;氨氮浓度约0.6 mg/L时,次氯酸钠最佳投加量为6 mg/L;氨氮浓度为0.8~1.2 mg/L时,次氯酸钠最佳投加量为5 mg/L。当pH值为5. 0~6.0时,10 mg/L的次氯酸钠投加量即可使出水达标,若pH值为8.0~9.0时,必须加大次氯酸钠的投加量至15 mg/L。冬季气温较低时,尾水消毒要考虑延长消毒接触时间。夏季水温较高,可以相应减少加氯量。一般消毒接触时间为15~30 min时消毒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二氧化氯和氯气对饮水中氯仿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氧化氯是一种新型的消毒剂,可以代替液氯用于饮用水消毒。作者通过实验对比了二氧化氯和氯气对氯仿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氯是饮水中形成氯仿的主要原因,而投加二氧化氯则不会形成致癌岐变的氯仿。  相似文献   

4.
以重庆市北碚区其中1家水厂滤后水为实验对象,使用二氧化氯进行消毒,在保证消毒效果的情况下,测定不同二氧化氯投加浓度、不同消毒时间,枯水期和丰水期水中二氧化氯消毒副产物生成情况。结果表明,枯水期耗氧量3.5mg/L,使用减去空白值的二氧化氯消毒,二氧化氯投加浓度2.0mg/L,消毒时间4~8 h;丰水期耗氧量3.2mg/L,使用未减去空白值的二氧化氯消毒,二氧化氯投加浓度0.5mg/L,消毒时间1~12h,能达到消毒效果,剩余二氧化氯浓度符合国标,亚氯酸盐浓度、氯酸盐浓度在国标范围内生成最少。但由于影响二氧化氯溶液浓度的因素较多,为保证居民饮水安全,建议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水质情况,可适当调整二氧化氯投加浓度±0.5mg/L以内。  相似文献   

5.
根据二次供水系统水质和水力条件的特点,采用二次消毒方式对消毒剂进行补充,研究了二氧化氯投加量、水力停留时间、生活给水的水温(8/20℃)、COD_(Mn)以及pH对二氧化氯和亚氯酸盐的影响,考察了生活热水的二氧化氯和亚氯酸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投加0.2 mg/L二氧化氯作为补充消毒剂时,二次供水的微生物指标可以满足水质的要求;降低二氧化氯投量、减少生活给水水力停留时间和生活热水的加热时间、控制二次供水的COD_(Mn)含量和pH,可有效降低亚氯酸盐的生成量。研究结果为二次供水系统中消毒剂补充投加与含量变化规律提供了依据,为保障二次供水系统的生物安全性和化学安全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传统氯消毒工艺因易生成对人体有害的消毒副产物被广泛关注,采用替代氯消毒工艺控制消毒副产物是目前的研究重点。该文以天津市某自来水厂滤后水为试验对象,采用二氧化氯-氯胺顺序投加联合消毒工艺,分析了不同投加量组合对消毒副产物(THMs,HAAs和亚氯酸盐)产量的控制情况。结果表明当二氧化氯投加量为0.10~0.50 mg/L、氯胺投加量为0.50~1.50 mg/L时,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均能得到有效控制,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二氧化氯对水中锰离子去除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氧化/混凝工艺静态模拟试验,考察了二氧化氯对水中锰离子去除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试验表明,二氧化氯投加量、原水pH值、水中锰离子的初始浓度、预氧化时间和混凝剂投加量对除锰都有很大的影响。当原水锰离子质量浓度为5 mg/L时,氧化剂预氧最佳pH值为7~9,二氧化氯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0 mg/L,二氧化氯最佳预氧化时间分别为40 min,最佳混凝剂的投加量分别为2mg/L。二氧化氯对锰离子的去除率分别为90.8%  相似文献   

8.
采用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进行二次供水水质消毒试验研究,考察了ClO2投加量、氨氮、CODMn和pH对ClO2的衰减及氯酸盐和亚氯酸盐消毒副产物生成的影响,并建立了氯酸盐(ClO3-)和亚氯酸盐(ClO2-)生成质量浓度的预测经验模型。结果表明,当原水CODMn<4.20 mg/L、氨氮的质量浓度<0.582 mg/L、pH在6.5~8.5、水中投加0.05mg/L的ClO2、HRT为48 h时,一定的液位降泵启动,消毒副产物在监测12 h内不超过GB 5749-2006的规定,并在水箱中基本检测不到微生物的存在。相同条件下,若ClO2投加量大于0.70 mg/L时,消毒副产物则可能超标。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二氧化氯消毒中水COD与二氧化氯最小投加量的定量关系及确保二氧化氯持续消毒能力的剩余剂量。结果表明:在室温,COD为15~50 mg/L,浊度为1.00~6.37 NTU,大肠菌群数10~6数量级的条件下,中水COD与二氧化氯最小投加量定量关系满足一元线性方程。为保证二氧化氯的持续消毒能力,消毒30 min水样的剩余二氧化氯质量浓度不能低于0.10 mg/L。二氧化氯浓度随时间的衰减规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且随二氧化氯浓度的减小,其衰减速率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0.
在酸性环境中通过NaCl电解协同NaClO2化学氧化方法制备的复合二氧化氯溶液中ClO2和自由氯浓度分别达到70%和20%左右,系统地研究了电流密度(A)、NaClO2与NaCl质量比(B)、电解时间(C)对复合溶液中组分浓度和质量百分数的影响,并将复合溶液用于城市污水二级处理出水的消毒。结果表明,复合溶液中自由氯的浓度主要受因素C和A的影响,ClO2的浓度主要受因素C和B的影响,而A对副产物ClO2-和ClO3-的影响最大。总大肠菌群数在105~108个.L-1的城市污水二级处理出水采用复合溶液消毒时,当其中ClO2投加量为4 mg/.L-1,自由氯含量不低于1.20mg.L-1,经30min接触后出水生物学指标满足GB/ T18920-2002 的要求。既降低了消毒剂的使用量,又减少了消毒副产物ClO2-的生成。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ClO2消毒处理某中小型医院废水,当进水COD、BOD5、SS、氨氮质量浓度分别为190~300 mg/L、80~150 mg/L、42~56 mg/L、≤14.87 mg/L粪大肠菌群(MPN)≥25 000 L-1时,去除率分别为74%~83%、89%~93%、71%~81%、≥32.7%和99.6%~99.7%,工程出水达到国家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排放标准。因此,该工艺处理中小型医院废水具有较好的实际运用价值和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城市污水消毒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污水消毒是城市污水处理厂必须的操作单元,目前,城市污水消毒方法主要为紫外消毒、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和臭氧消毒等,传统氯消毒由于产生有毒付产物而逐步为其它消毒方法所取代,二氧化氯和臭氧由于成本高,在城市污水消毒中应用较少,紫外消毒杀菌速度快、效率高、易于操作、运行费用低,基本没有消毒副产物,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城市污水消毒技术.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混凝-离子交换-活性炭吸附-消毒组合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开发了新型混凝剂,并选用斜发沸石作为离子交换材料.结果显示,最终出水COD低于20mg/L,NH3-N浓度在10mg/L以下,PO4-3-P浓度约为0.35mg/L,浊度为5度.  相似文献   

14.
吴卫军  史超  张璐  王海娟  韩钢 《广州化工》2011,39(9):147-148
采用缺氧/MBR/C lO2消毒工艺处理医院废水,当进水COD、BOD5、SS、NH3-N、粪大肠杆菌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19.6mg/L、109.3 mg/L、98.6 mg/L、29.8 mg/L,10000个/L,出水水质优于医疗机构污水排放标准(GB18466-2005)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部分地区污水厂常规处理工艺排水氨氮超标的问题,通过制备改性沸石氨氮吸附剂,结合吸附试验、表征分析和中试试验对改性沸石去除城市生活污水中氨氮的性能进行深入研究,考察了改性沸石氨氮吸附剂最佳的制备工艺与氨氮去除特性。结果表明:改性沸石氨氮吸附剂有着更多的钠型沸石与孔道;在NaCl浓度为1.5 mol/L,搅拌时间为3 h,加热温度为75 ℃时,平均氨氮去除率与吸附量分别达到83.51%和0.840 mg/g;中试试验结果显示,经改性沸石氨氮吸附剂过滤后的水中氨氮含量稳定在2.0 mg/L以下,且吸附剂可再生后重复使用。该研究可为城市生活污水氨氮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小型泵站污水处理工程水流连续、水量变化幅度大等特点,采用一体化SBR反应器进行处理,介绍了该反应器的主要配置参数及运行效果。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处理后出水COD质量浓度为20~40 mg/L, NH3-N质量浓度低于0.2 mg/L, TP质量浓度低于0.2 mg/L, TN质量浓度低于10.5 mg/L, SS质量浓度低于10 mg/L,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出水NH3-N、 TN、 TP、 COD、 SS去除率稳定在99%、 71%、 95%、 85%、 95%以上;该反应器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运行稳定可靠,自动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17.
二氧化氯杀灭水中铜绿微囊藻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二氧化氯与铜绿微囊藻的接触时间、二氧化氯投加量、藻初始浓度、pH值、有机物和氨氮含量对二氧化氯杀灭铜绿微囊藻效果的影响,考察了二氧化氯与混凝工艺的协同除藻效果。结果表明,二氧化氯与铜绿微囊藻最佳接触时间为10min。铜绿微囊藻杀灭率随二氧化氯投加量增大而提高,随pH值升高及有机物含量的增大而下降。由氯化铵形成的氨氮的存在对溶液的pH值有影响而使铜绿微囊藻杀灭率稍有提高。当叶绿素d初始浓度低于27.12μg/L时,二氧化氯杀藻率随藻初始浓度的升高而提高,但当叶绿素a初始浓度高于27.12μg/L时,杀藻率随藻初始浓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二氧化氯与混凝具有协同除藻作用,当二氧化氯的投加量为0.5mg/L,聚合氯化铝10mg/L时,铜绿微囊藻杀灭率达到96.17%。  相似文献   

18.
李嘉伟 《广东化工》2012,39(6):162-163,161
本研究用粉煤灰处理生活废水,得出在反应条件为:粉煤灰用量15 g,吸附时间25 min,反应温度30℃,pH为3时,废水中污染物去除效果最好。当粉煤灰用2 mol/L的硫酸改性后,废水的处理效果最理想,CODCr去除率达84%以上。用废制废,变废为宝的环保方法,是环保工作者值得采用的污染物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19.
罗丹明S光度法测定痕量二氧化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pH为9.5的NH4Cl—NH3缓冲溶液中,罗丹明S在525nm处有一最大吸收峰。当加入二氧化氯后,其吸收峰降低,在525nm波长处的吸光度降低值与二氧化氯质量浓度在0.050—5.0mg/L范围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3倍标准偏差)为0.01mg/L ClO2。据此建立了一个灵敏、简便、快速、准确地测定水中痕量二氧化氯含量的方法.用于样品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