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含氟聚乙烯锂离子电池隔膜的钛化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物理沉积技术对氟化聚乙烯隔膜进行钛化改性,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化学分析方法,研究钛化改性对氟化聚乙烯隔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涂覆在氟化聚乙烯隔膜上不仅保留了聚乙烯隔膜本身的特性,而且提高了其热收缩性能,安全性能也随之提高。扣式电池的检测数据结果显示,采用沉积时间为30 min的Ti改性氟化聚乙烯隔膜制作的扣式电池的库伦效率与未钛化的氟化聚乙烯隔膜制作的电池相比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其放电克容量保持率优于未钛化的氟化聚乙烯隔膜,且研究结果揭示沉积在聚乙烯隔膜表面的Ti层具有嵌入和脱出锂离子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利用低温空气等离子体对聚酯(PET)薄膜和低密聚乙烯(PE)薄膜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测定改性前后薄膜表面接触角,讨论了等离子体放电时间、放电气压、放电功率和不同放电气体对薄膜的改性规律,对不同处理条件下PE薄膜表面的过氧基团浓度进行了测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等离子体处理的程度,经过处理,薄膜表面亲水性提高;接枝丙烯酸可使薄膜亲水性获得持久改善。  相似文献   

3.
以常压氩气(Ar)为工作气体,通过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聚乙烯薄膜表面引发接枝丙烯酸改性,从而制备出一种表面亲水性优良的聚乙烯薄膜,并用IR、AFM、接触角仪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常压下单纯使用Ar低温等离子体对聚乙烯薄膜进行改性,表面接触角降低至43.21°±3°,但其时效性较差,随放置时间延长接触角会逐渐回复至70°±3°;而在使用表面丙烯酸接枝改性后,可使其接触角降低至19.21°±3°,并且接触角可稳定在30°±3°,薄膜表现出更优良的亲水性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NH_4HF_2为氟化剂,对几种载体样品进行氟化处理。结果表明,氟化样品的表面酸度和酸强度都明显提高.对脱水反应的催化活性和产物的选择性提高都能产生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氩气/氧气混合气体(Ar/O2)为工作气体,通过常压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聚乙烯薄膜表面引发接枝丙烯酸改性,从而制备出一种超亲水聚乙烯薄膜,并用IR、AFM、接触角仪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是85 W、2 min;两通装置优于单通;使用Ar/O2混合气体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和丙烯酸接枝技术对聚乙烯薄膜进行改性效果优于使用单一Ar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前者接触角可降低至8.78±3°,并且可稳定在11.80±3°,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6.
以Zn-Al(Al:2wt.%)合金为溅射靶材,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的方法,在普通玻璃衬底上制备Al掺杂ZnO(AZO)薄膜。通过对衬底温度的调制,在较高衬底温度下(~280℃),无需经过常规溅射后腐蚀工艺过程,即可获得表面形貌具有特征陷光结构的AZO薄膜,其表面呈现类金字塔状,粗糙度RMS=65.831nm。通过测试薄膜的结构特性、表面形貌及其光电性能,详细地研究了衬底温度对AZO薄膜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表明,所有样品均为多晶六角纤锌矿结构,薄膜呈(002)晶面择优生长,其表面形貌随衬底温度的不同而改变。衬底温度为200℃及其以上工艺条件下获得的AZO薄膜,在可见光及近红外范围的平均透过率大于90%,电阻率优于1.5×10-3Ωcm。  相似文献   

7.
采用隔离剂法在煅烧温度850℃、保温时间30min条件下对60~80目废碎玻璃粉原料进行煅烧制备微珠样品。制备出的微珠样品经过酸碱处理后,利用化学沉积法在其表面镀Fe_2O_3薄膜。镀膜时以FeCl_3溶液浓度、尿素浓度、反应温度为因素作L_9(3~4)规格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镀膜条件为FeCl_3浓度0.3mol/L,尿素浓度1.5mol/L,反应温度70℃。在该条件下微珠样品镀铁膜后,珠光效果最为明显,所制备的微珠放射光主波长为600nm,呈鲜艳的棕红色。  相似文献   

8.
基片温度对纳米金刚石薄膜掺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以氢气稀释的乙硼烷为硼源进行了纳米金刚石(NCD)薄膜的生长过程掺硼,研究了基片温度对掺硼NCD薄膜晶粒尺寸、表面粗糙度、表面电阻和硼原子浓度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NCD薄膜的表面形貌,并通过Imager软件对原子力显微镜数据进行分析获得薄膜的表面粗糙度及平均晶粒尺寸信息;采用四探针测量掺硼NCD薄膜的表面方块电阻,利用二次离子质谱仪对掺杂后NCD薄膜表面区域的硼原子浓度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较高的基片温度有利于提高薄膜的导电能力,但随着基片温度的提高,NCD薄膜的平均晶粒尺寸和表面粗糙度逐渐增大;此外,当反应气体中的乙硼烷浓度一定时,掺杂后NCD薄膜的表面硼原子浓度随基片温度升高存在一个饱和值.在所选乙硼烷浓度为0.01%的条件下,基片温度在700℃左右可以在保证薄膜表面电性能的基础上保持较好的表面形貌.  相似文献   

9.
在聚乙烯薄膜表面丙烯酸气相光接枝聚合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二苯基甲酮(BP)为光敏剂,在聚乙烯薄膜表面进行丙烯酸的气相光接枝聚合反应.观察到:反应速率与光敏剂二苯基甲酮的浓度成正比;反应活化能为4.18kJ/mol,温度对光接枝反应影响不大;光接枝率随着聚乙烯上氢的活性和聚乙烯结构无序度的增加而增加:关键词:光敏剂;二苯基甲酮;气相光接枝聚合反应;丙烯酸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氮表面修饰活性炭纤维脱硫性能,将活性炭纤维(ACF)浸渍在不同浓度尿素溶液中,然后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对ACF进行含氮官能团表面修饰改性处理。评价了其脱除模拟烟气中二氧化硫的性能,并通过SEM、XPS和TG等手段研究了改性处理对ACF的表面含氮官能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为750℃、尿素溶液浓度为2.4mol/L制备条件下得到的样品具有最佳脱硫性能, 其平台阶段脱硫效率达到了60%;浸渍尿素热处理改性ACF可以增加表面含氮官能团的数量,其中对脱硫性能起主要作用的吡啶氮增加最多,含量是未改性的近5倍。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氯磺化聚乙烯涂料.探讨了廉价的颜料和成膜材料如钛黄、立德粉、超细硫酸钡、氯化橡胶和酚醛树脂的用量对涂膜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适当地采用上述材料既可降低氯磺化聚乙烯涂料的成本,又不影响涂膜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在400-550℃的不同焙烧温度下,制备了氟改性的纳米HZSM-5分子筛催化剂。利用XRD、N2吸附/脱附和NH3-TPD技术对氟改性前后催化剂的结构和酸性进行了表征,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其催化甲醇制丙烯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氟改性可明显降低酸中心的数量及强度,从而显著提高丙烯的选择性和催化剂的稳定性。由于在450℃下焙烧的催化剂出现了新的强酸,使催化剂的稳定性和丙烯的选择性都略有下降。当焙烧温度达到550℃时,由于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大大降低,导致催化剂的稳定性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3.
The polyaniline (PANI) films doped with complex acid (sulfuric acid and sulfosalicylic acid) were prepared using the potentiostatic method on bare nickel flake (NF) and flexible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indium tin oxide (ITO) substrates. The contents of the PANI films, surface elements, electrochromic property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were characterized by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er (EDS), cyclic voltammetry (CV) and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differences exist among cycle stability, redox reversibility and response time of polyaniline films on these two kinds of substrates, but the electrochromic phenomenon of the PANI films is in substantial agreement. The equilibrium transmittance spectra in the visible region (400–800 nm) for the PANI film on flexible PET/ITO substrate was obtained at different applied potential from −0.4 to 1.5 V.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nsmittance of the PANI film by applying voltage is adjustable in a row and has excellent electrochromic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4.
在PEMFC的研究中,双极板流场一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研究部分。如今对双极板流场的研究,多基于反应产物水仅以气态形式存在,然而在实际的反应中,尤其在大电流密度下,扩散层中有液态水产生并在电解质表面形成水膜,影响着燃料电池的使用性能。引入液态水水膜对PEMFC性能的影响,推导出新的电流密度公式,使其更符合真实反应情况,并建立了更准确的三维阴极模型对交指形流场尺寸进行优化,得出在宽度为1cm的双极板上制造出4组流道且其进出流道宽度比为1.5∶1时更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在某些固体表面上形成一层化学薄膜,膜的质量是由成膜时膜表面的化学反应速率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以节能减排为主题的低碳经济发展潮流中,包括汽车玻璃和建筑玻璃的隔热贴膜节能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采用液相沉积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锡聚丙烯酸酯隔热有机膜.首先选择有利于产生异相沉积的前驱体溶液浓度及pH值,配制浓度为2mM~10mM的低浓度四氯化锡溶液,盐酸浓度选择0.1M~0.4M;选取甲基丙稀酸甲酯34.5%~90%、丙烯酸丁酯10%~35.5%、甲基丙稀酸0~30%、偶氮二异丁腈0.1%~0.3%,制备聚丙烯酸酯薄膜;将制得的聚丙烯酸酯薄膜放入氯化锡溶液中,控制反应温度为40℃~80℃,反应时间为6h~18h,将薄膜拿出,洗涤、干燥得纳米氧化锡有机隔热薄膜.通过XRD分析及SEM观察,氧化锡均匀沉积在有机薄膜表面,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以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原料,经Brabender挤出机熔融吹膜制备出LLDPE/LDPE共混膜,并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偏光显微镜(POM)、电子万能试验机和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LLDPE/LDPE共混物的结晶行为、结晶形态、力学性能以及熔体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加入适量LDPE后,共混膜仍然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随着LDPE质量分数的增加,共混物的结晶度下降,晶粒尺寸减小;共混物的熔体流变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避免灰尘在户外玻璃上的粘附导致透过率下降的现象,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在石英玻璃上制备高透光SiO2/ATO-SiO2双层疏尘薄膜,研究SiO2基层薄膜对薄膜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霍尔效应测量仪、自制落灰实验装置对薄膜的三维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并对其光电性能、疏尘性能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