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李光华  张国利 《中国激光》1982,9(3):147-151
采用B_2O_3液封直拉法制备出高电阻率的复合型半绝缘砷化镓。该材料的吸收系数低,红外透过率高,热稳定性能良好。经使用证明,完全能够满足连续大功率CO_2激光器窗口要求。  相似文献   

2.
<正>自1980年在英国召开首届半绝缘Ⅲ-Ⅴ族材料会议以来,研制适用于GaAs FET和IC的材料已取得很大的进展.半绝缘单晶材料的生长,尤其是非掺杂高纯热稳定的半绝缘GaAs单晶材料的制备引起人们的极大注意.为改善器件性能,提高成品率,并向GaAs IC商品  相似文献   

3.
一、吸收系数的测定材料的吸收系数是评价材料用于CO_2激光器好坏的重要参数,设想吸收系数为0.001cm~(-1),通过测量置于连续YAG激光器腔体中的样品温升来测定1.06μm处吸收的方法早有报导。另一方面,也可用带有双光束的红外分光光度计进行差热法测定,但当使用厚样品时,能测出的吸收系数最好仅0.004cm~(-1)。而本文介绍的方法可测出占透过0.05%的光损失,在使用较厚的样品时,还能测定更低的吸收系数。本法实际上与近来使用的大功率He-Ne激光器  相似文献   

4.
为了利用现有方瓦级CO_2激光器获得尽可能高的功率密度,以便进行强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研究以及远场试验,我们立足于国内的红外材料,研制了一套高功率强激光准直聚焦系统,已在实验室运转使用并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5.
我们报导了一种简易、高功率的横向激励大气压激光器.它用 N_2、XeF 及 KrF 在紫外运转,用 F 及 Ar 在可见和近红外运转.用 HF、CO、CO_2及 N_2O 在红外运转。在同一种器件中,从N_2得到峰值功率0.5MW 及脉冲能量4.5mJ,从 XeF 得到1.5MW 及16mJ,从 CO_2得到18MW 及2.7J,由于在激光混合气体中加进 NF_3,N_2激光器的性能大为改善(1MW,10mJ).在接近或超过大气压时取得最大功率与能量.  相似文献   

6.
丘军林 《应用激光》2002,22(2):254-256
本文介绍了我国高功率CO_2激光器发展的三个阶段;讨论了激光光束质量对激光材料加工发展的重要影响;最后对高功率CO_2激光器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高功率CO2激光器高反膜红外耦合窗吸收谐振腔内激光能量产生热效应问题,通过对红外耦合窗镀膜参数和工作特性分析,建立了红外耦合窗的热模型.对热传导方程及其边界条件利用半解析热分析方法得出TEM01*(TEM01+TEM10)模式的CO2激光器红外耦合窗的温度场和热形变计算式,并且对影响红外耦合窗内温度分布的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发现热模型更符合实际激光器系统,而且TEM01*(TEM01+TEM10)模式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很广泛,因此对此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一块镀有特殊介质膜系的平行锗平面作为TEA激光器的输出窗,制成一种复合型的TEA-CO和TEA-CO_2激光器。只需改变激光器内的工作气体,就能分别输出CO和CO_2激光。本文详述该激光器的结构和输出特性。本技术也适用于连续波CO和CO_2激光器。  相似文献   

9.
高功率激光窗的热透镜效应及补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GaAs及ZnSe输出腔镜的热透镜效应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用凹面输出腔镜对热透镜效应进行了补偿,使高功率快速流动横向电激励CO_2 激光器的光束质量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金属波导摄动理论及实验测试结果,获得金属平板波导基模损耗。本文结果对FIT 波导(红外金属软波导)的研制具有指导意义,由此可设计出内腔式复合波导起偏CO_2激光器及高功率内腔式金属平板波导起偏CO_2激光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地解决高功率CO2 激光器高反膜红外耦合窗吸收谐振腔内激光能量产生热效应问题 ,通过对红外耦合窗镀膜参数和工作特性分析 ,建立了红外耦合窗热模型。基于热传导方程和边界条件 ,利用半解析热分析方法得出当CO2 激光器具有理想的TEMoo模式输出时红外耦合窗的温度场和热形变的计算表达式 ,同时对影响红外耦合窗温度场分布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与以往将谐振腔内振荡激光做均匀光强处理作了对比 ,不仅热模型更符合激光器系统 ,而且计算出温度场分布也更加准确。研究方法和结论还可以应用到其它具有轴对称性激光束模式产生的温度场、热形变分析工作中  相似文献   

12.
上海冶炼厂研制的硒化锌红外光学材料已于1982年3月6日通过鉴定,参加鉴定的有上海光机所、上海激光技术研究所、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等21个单位。与会代表认为:①采用高纯元素直接合成——汽相沉积制取 ZnSe 晶体,工艺先进、合理。②制备的 ZnSe 晶体在光学性能、机械强度、热稳定性等方面能满足千瓦级 CO_2激光器对输出镜和透过窗口的技术要求。材料的主要技术性能为:透过率对10.6μ达到70%,对2.5~16μ透过曲线平坦;吸收系数在10.6μ处小于0.005cm~(-1);能承受的最大功率密度达2000~2500W/cm~2;晶体结构致密、均匀、透明。该产品基本达到美国七十年代同类产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可调谐 CO_2激光器应用在分析化学和环境污染监测方面。由于它的高功率、高效率和多光谱线特性以及 CO_2激光器在10.6微米大气中的优良传播,为发展遥测技术提供了一个重要手段。为了便于应用,要求在保证激光输出功率的前提下,激光器应尽量紧凑小型化。我们研制的封离型可调谐稳频 CO_2激光器,由石英材料制成。谐振腔长80厘米,放电管长60厘米,放电管内径6.3毫米。整个激光器与调谐装置放在铸铝底座上。仪器  相似文献   

14.
用1553nm飞秒光纤激光器触发半绝缘GaAs光电导开关的实验表明,当光电导开关处于3.33~10.3kV/cm的直流偏置电场并被脉冲宽度200fs且单脉冲能量0.2nJ的激光脉冲照射时,开关表现为线性工作模式,开关输出峰值电压为0.8mV.分析表明,开关对波长为1553nm触发激光脉冲表现出的弱光电导现象起因于半绝缘GaAs材料EL2深能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极化方向周期排列的GaAs通过准相位匹配方式能够实现高功率CO2激光器倍频,利用晶片键合技术对GaAs极化方向反转堆叠的制备工艺和键合性能进行研究,采用氢离子轰击的方法去除GaAs表面氧化物,提高光学性能,超高真空中预键合减少界面微气孔密度,退火处理增加键合力,实现了双层GaAs的可靠键合,两层GaAs成为一块单晶结构的整体,利用键合技术获得了大通光孔径、低光学损耗的周期性结构GaAs晶体,为实现高功率CO2激光器倍频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16.
自从一九六四年佩特尔第一次报道CO_210.6μ的连续输出后,十几年来,CO_2激光器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在高功率器件方面,CO_2激光器由于出现较早和投入了相当大的力量,因地有很大的突破,在工业加工方面首先(?)采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介绍了上海光机所研制的五瓩横向流动式CO_2激光器的基本原理及其结构特点,给出了对这台五瓩激光器进行多析腔设计的有关理论结果,并着重分析,讨论了激光器采用多析腔后的预期性能。  相似文献   

17.
在半绝缘衬底上制造了两种 GaAs—GaAlAs 异质结构的激光器。实现了低阈值单模工作。研究了在同一 GaAs 芯片上激光器与一个有源电子器件(Gunn 振荡器)的集成。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苏联的高功率CO_2激光器及苏联的激光加工概况。关于高功率CO_2激光器,主要描述了多管式纵流CO_2激光器及横向流动CO_2激光器,并给出了这些激光器的主要技术参数。关于激光加工情况,主要介绍了苏联的激光热处理,激光焊接。最  相似文献   

19.
目前从国内外研制的气体激光器来看,有一特点,即只能充某种工作气体,输出某种波长激光的单一性器件。能分别充入几种不同工作气体,配以相应的谐振腔镜片,分别获得不同激光输出的多功能器件为罕见。目前国内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厂矿企业等,对各类激光器的使用越来越多。因一台激光器只能输出一种波长,给用户和激光的应用带来很大不便。我们研制的“横向激励多功能气体激光器”可抵三台激光器使用。当分别充以N_2、CO_2lXe_2和HCl气体,配以相应的谐振腔窗片,就能分别用作N_2激光器,CO_2激光器和XeC、  相似文献   

20.
新书介绍     
本届会议于1983年11月1~3日在英国Brighton召开,现已出版的会议录共收集论文26篇。这些论文反映了激光技术在机械加工诸方面应用的近况,所用激光器大多数是CO_2 激光器,论文具有一定实用价值。部分论文题目如下: 1.固体激光器在制造业中的应用;2.高功率CO_2工业激光器的应用以及激光器最近研制状况的评述;3.CO_2工业激光系统评价;4.航空发动机部件的激光钻孔;5.激光打印技术及其应用;6.自动化控制的激光加工;7.高精度激光切割和焊接三种尺寸薄金属零件;8.发动机设计师用的新工具:激光器;9.自动化制造业中激光加工的可能性;10.激光焊接——技术和测试;11.用激光测量系统检验零件;12.斑纹干涉测量术和其它检验技术;13.激光光束分析器;14.全息干涉测量术在活塞变形检验中的应用。本会议录国内已有进口。 (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