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常压等离子多元共渗及其在气缸套上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常压等离子体扫描金属表面,实现快速扫描多元共渗,用此技术对硼铸铁气缸套进行了B-Si-Re等多元共渗,通过电子探针,金相显微镜对多元共渗层的成分,组织进行了观察,利用显微硬度计测定了共渗层的硬度分布,95型硼铸铁气缸套分别进行等离子多元共渗气缸套的耐磨性及配副性能优于激光处理,对比磨损试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多元共渗气缸套的耐磨性及配副性能优于激光处理气缸套;缸套耐磨性提高7.7%,活塞环耐磨性  相似文献   

2.
上官倩芡  程先华 《材料保护》2004,37(Z1):109-110,112
研究了稀土元素对齿轮钢碳氮共渗过程及其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面:稀土对齿轮钢碳氮共渗过程有明显的催渗作用;稀土在碳氮共渗中渗入钢表面起微合金化作用改善了渗层组织;稀土碳氮共渗处理后的抗干磨损性能及抗滑动磨损性能均明显优于普通碳氮共渗处理.  相似文献   

3.
Q235钢表面双层辉光离子强化层摩擦磨损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晋勇  高原  宋宜梅  高清  徐重 《材料工程》2006,(Z1):239-242
在真空容器中,设置提供含有欲渗合金元素Mo,Cr的供给源和被渗Q235钢试样,利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试样表面进行Mo-Cr共渗,之后经渗碳、淬火及回火复合处理形成强化层.Mo-Cr共渗层厚度在100μm以上,表面Mo含量可达20%(质量分数,下同),Cr含量达到10%.复合处理后表面硬度达到1300HV0.025.M-200磨损试验机磨损实验表明,摩擦因数平均在0.1左右,平均相对耐磨性是GCr15钢经渗碳、淬火及回火后的2.25倍.  相似文献   

4.
采用消失模铸渗法,在聚苯乙烯(EPS)泡沫模型表面涂刷铸渗涂料,浇注后铁水渗入涂料层,得到表面耐磨铸铁。铸渗涂料的主要组成为SiC粉、EPS粉、Cr-Fe粉、RE添加剂、粘结剂等。研究了表面渗层的组织及显微硬度,用ML-100磨粒磨损试验机测试了渗层的耐磨性。试验表明渗层组织中的珠光体及片状石墨比基体细化,渗层显微硬度是基体铸铁的2.1倍,渗层的磨损量是基体铸铁的33%。分析探讨了表面渗层耐磨性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中锰合金铸铁闸瓦为研究对象,并与中磷铸铁、高磷铸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锰合金铸铁机械性能与摩擦磨损性能优于中磷、高磷铸铁。经现场装车试用,实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铸铁热浸渗铝及其抗高温氧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热浸温度、时间及硅含量对HT200热浸渗铝的影响, 用称重法分析了未镀、浸镀和浸镀加扩散退火处理铸铁的高温抗氧化能力, 用金相显微镜和XRD分析了渗层组织结构.结果表明:镀层厚度随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而增大,本试验中浸镀温度740~810 ℃,浸镀时间5~10 min较佳.硅抑制渗层的生长,当镀液硅含量为2%,6%和9%时,镀层厚度分别为384,200 μm和121 μm.渗层结构由外镀层和中间扩散层(以Fe3Al为主)组成,经扩散退火后,渗层主要为Fe2Al5相.浸铝和浸铝且扩散退火处理后的铸铁抗氧化能力提高2~8倍, 耐蚀性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7.
采用等离子合金化技术,在含一定碳量的AISI 420F马氏体不锈钢表面制备Zr/Zr C合金层。研究了等离子渗Zr合金化温度和时间对Zr/Zr C合金层组织、相结构、渗层厚度以及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和光导放电光谱分析仪分析Zr/Zr C合金层表面和截面的形貌及成分分布,用X射线衍射表征渗层的物相组成。结果表明:AISI 420F不锈钢渗Zr后,得到组织连续且致密的渗Zr合金层,合金层由表面富Zr层/富Zr C层/Fe-Cr-Zr-C扩散层组成。在900~1000℃合金化范围内,形成的Zr合金层厚度随渗Zr温度的升高由17μm增加至23μm。在950℃渗Zr时,合金层和富Zr C层厚度随着渗Zr时间的延长分别呈直线和抛物线规律增加;渗Zr后试样的硬度最大值为865HV0.025,与基体(269HV0.025)相比有显著提高;摩擦磨损检测表明,与基材相比,AISI 420F不锈钢经渗Zr处理后,划痕宽度由540降低至360μm,摩擦系数由0.8明显降低为0.4左右,耐磨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镁合金在航空航天、汽车及通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进一步改善镁合金的耐磨性,在不同温度下对Mg-8.14Zn-1.44Y-0.5Zr合金进行了时效处理,并测试了铸态和时效态合金的硬度及高温条件下摩擦磨损行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载荷及环境温度条件下合金的摩擦磨损表面进行观察,并分析了其磨损机制.结果表明:在240 ℃时,随着时效时间的增加,合金的硬度值呈现先增加而后降低的趋势,当时效温度为240 ℃,时间为12 h时,Mg-8.14Zn-1.44Y-0.5Zr合金具有最高的硬度值; 铸态合金的磨损体积损失明显高于时效态合金,两种合金的磨损体积损失均随载荷和环境温度增加而增大,且时效态合金发生严重磨损时对应的转变温度滞后于铸态合金; 环境温度低于250 ℃时,合金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环境温度为300 ℃时,磨损机制变为剥层磨损和黏着磨损.时效处理可显著提高Mg-8.14Zn-1.44Y-0.5Zr合金的硬度及耐磨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表征了含Nb高碳钢的显微组织,并采用MFT-30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在室温下研究了摩擦载荷、滑动速度及滑动时间对铸态高碳钢的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钢组织由莱氏体和珠光体组成,洛氏硬度为37.3HRC。随施加载荷、滑动速度的增加,磨损失重量增加;摩擦系数随载荷增加而降低,随滑动速度增加而增加,随滑动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磨损机制是以粘着磨损为主的粘着与磨粒磨损的混合磨损,高速、长时间滑动时,还存在明显的氧化磨损。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高铬铸铁(15Cr3Mo)在销盘磨损、冲击磨损、腭式破碎机腭板磨损条件下的磨损形貌观察,分析了磨屑的形成过程。并结合高铬铸铁磨损试样的表面及亚表面观察。探讨了高铬铸铁中碳化物的失效方式及对磨损过程和磨损机理的影响。最后提出了高铬铸铁的磨粒磨损过程示意图及选用高铬铸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准确计算超流氦蒸发焓,比较了Watson方程、WVK方程、FL方程、TS方程、H.W.Xiang方程以及Somayajulu方程的适用性,并对系统参数作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Watson方程、FL方程、6参数TS方程、H.W.Xiang方程和Somayajulu方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fatigue damage in metals can be detected and assessed by means of exoelectron emission. The surface of the fatigue specimen is scanned by a focused u.v. laser beam,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exoelectron emission identifies the localized regions where fatigue damage has accumulated. The onset of damage is detected after only 1% of the fatigue life, and the intensity of exoelectron emission is a measure of the severity of the damage and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fatigue life.  相似文献   

13.
14.
丙烯腈共聚物低温热解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红外光谱分析法和热重法研究了丙烯腈(AN)共聚物在空气中的低温(350℃以下)热解反应,讨论了热解温度、时间、共聚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和衣糠酸(IA)对共聚物热解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升到160℃以上时,共聚物开始发生热解反应,在180℃~220℃之间,热解速率最大;在180℃时,AN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共聚物最初约有15min的诱导期。当头聚物中共聚单体NVP的质量分数小于11%时,随NVP浓度增加,热解速率加快;超过11%后,热解速率基本相等。  相似文献   

15.
ABS树脂接枝马来酸酐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为引发剂,采用单螺杆挤出方法实现了ABS树脂接枝马来酸酐。经红外光谱,以及流变、动态力学和拉伸性能测试等对产物表征表明,马来酸酐接枝到ABS树脂上的量可控制在0.5%到2.5%,产物基本保持了ABS的物理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6.
ASTM显微组织的带状或方向性程度评定标准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ASTM E1268—2001标准对显微组织的带状或方向性程度的评定方法——定性和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17.
黄海龙  黄文虎  王聪  黄庆新  黄薇 《工程力学》2007,24(Z2):195-198
基于混合网格,运用N-S方程及k-ε湍流模型对均质超空泡流场求解。应用全空泡模型对在后体角度<通气角度α≤90o变化范围的通气超空泡进行模拟。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二者变化规律相一致,即仅改变通气角度其余仿真条件相同的条件下超空泡长度随着通气角度的增加而减小,超空泡最大直径变化与其相反。  相似文献   

18.
PLA单体--丙交酯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只有高分子量聚乳酸才能满足组织工程对其强度及其它性能的要求,而丙交酯是制备高分子量聚乳酸的重要原料,其纯度和成本的高低决定了高分子量聚乳酸的质量和价格,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提高丙交酯的产率,纯度,降低丙交酯的成本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一定的进展,文中综述了制备丙交酯的各种方法和工艺,并讨论了各自的优缺点,提出了制备丙交酯和高分子量聚乳酸的可能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笔者收集、总结了已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预裂爆破效果好的实例参数,并结合自己的工程实践经验,在现行公式(规范SDJ211-83推荐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预裂爆破药量与孔径、孔距及岩石极限抗压强度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1994年在长江三峡升船机和临时船闸工程预裂爆破试验研究中用此经验公式进行了大面积的生产试验,预裂孔壁无爆破裂隙、边坡整齐、质量优良,药量比现行公式省,实践证明经济适用,定为三峡公式。  相似文献   

20.
合成纤维素高级脂肪酸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纤维素高级脂肪酸酯作为一类新型的生物塑料,与传统材料相比,优点突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综述了纤维素酯化前提高纤维素可及度和反应性能的各种物理和化学的预处理技术及其发展,阐述了国外合成纤维素高级脂肪酸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