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韧性剪切带中常发育3种面理:呈S形平行变形矿物优选方位的S面理;平行剪切带边界的C面理;与剪切带边界斜交的C′面理.剪切条带(ShearBand,简称SB),伸展折劈理(ExtensionalCrenulationCleavage简称ECC)及正滑动折劈理(NormalSlipCrenulation,简称NSC),均是不同学者给予C′面理的不同名称.C面理公认为平行剪切带的剪切流动面.S面理多数学者认为平行有限应变椭球的XY面.C′面理可用应变分解原理或补偿调整原理进行解释.在运动学上,S-C(C′)组构是极好的剪切指向判别标志,但是S-C(C′)组构不能用来准确地确定剪切方向.剪切方向一般是根据拉伸线理的测量来确定的.  相似文献   

2.
大王山剪切带内出现一系列规模不等的糜棱岩条带,广泛发育S面理和C面理,还出现一系列次级拉伸折劈理、剪切条带和不对称小褶纹。剪切带中的石英、云母等基质矿物以塑性变形为主,出现动态重结晶、亚晶、波状消光等显微构造。长石主要以破裂和香肠化为主,出现粒内的张裂隙和肿缩构造。石英和长石存在明显的流变学差异。通过构造和显微构造特征判定,大王山剪切带为右旋剪切带。吴川-四会断裂曾经历过右旋韧性剪切作用。  相似文献   

3.
岩石标本磁各向异性的统计检验准则适用X~2检验。矿区岩石的磁组构与岩石组构及有限应变形态组构具有相同的极密优选组构特征。磁面理平行于矿区第一期劈理,也平行于应变椭球最大拉长轴面;磁线理与拉长线理近于平行。磁化率椭球与应变椭球具有共轴性,二者的两半轴比存在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显微构造分析,在念青唐古拉山西缘拉布普乡一带厘定出一条走向NEE,倾向NNW,倾角30°~55°的左行滑覆型韧性剪切带。该韧性剪切带由若干条强变形带和其间的弱变形域组成,呈平行带状展布,出露长约30km,宽约2km。强变形带内糜棱岩系列、糜棱面理、拉伸线理、书斜构造、S-C组构及旋转碎斑系等构造发育。卷入该剪切带的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3.096±0.072Ma,该年龄代表了念青唐古拉山西缘二长花岗岩体的结晶年龄,同时限定了韧性剪切作用时代的下限。基于韧性剪切带宏观、微观构造特征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合区域资料,认为拉布普韧性剪切带是念青唐古拉山北剪切带西段的构造形迹,形成于中新世之后,是晚新生代青藏高原伸展构造的产物。拉布普韧性剪切带的厘定为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晚新生代以来构造演化及高原隆升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剪切带中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太古代绿岩带剪切带中金矿成矿流体成分主要为H2O,CO2,K,Na,Ca,Mg,Cl,SiO2,CH4,H2S及N2。成矿流体是沿着剪切带及其控制的次一级构造上升。成矿流体的相分离是剪切带中造成矿物沉淀的普遍特征。剪切带金矿流体来源包括变质热液;岩浆热液;地幔去气与下地壳麻粒岩化热液;深部循环的地下水4种。当前除应用C,H,O及S同位素对流体来源进行探讨外,还运用亲石元素及S/Se比值可作为流体来源示踪剂之一。研究剪切带所处的地质背景、流体来源和蚀变标志,寻找与鉴别剪切带的扩张空间,确定剪切带类型及其矿化类型、矿体产状,对指导找矿勘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甘肃白银厂小铁山变形变质熔结-沉积火山岩区石英角班凝灰岩系列的岩石中,石英碎斑形态组构(椭球体)的XY面平行于第一期劈理面,X轴与劈理面上的火山砾和矿物拉长线理平行或近于平行。石英碎斑具有脆性变形特征(微裂纹),也具有韧性变形特征(波状消光、变形纹、亚晶和新晶)。石英碎斑光轴极密不明显,新晶光轴为均匀组构。在变形较强烈的地区,形成这种组构的主要原因是岩石中基质(凝灰质)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运用平行平板式剪切流变仪对贮存期内的P-SMC的流变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流体属性及影响PSMC流变特性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P-SMC贮存期进行了研究,确立了与工业生产相适应的复合增稠系统。  相似文献   

8.
钢纤维砼(SFRC)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中论述了钢纤维砼基本力学性能的研究试验及其应用研究-城市道路窨井盖的试制开发,结果表明:SFRC的抗压、抗劈拉及抗折强度分别为素砼的1.18、2.15和1.5倍。  相似文献   

9.
钢纤维混凝土(SFRC)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论述了钢纤维砼(Steelfiberreinferedconcrete)基本力学性能的研究试验及其应用研究———城市道路窨井盖的试制开发,结果表明:SFRC的抗压、抗劈拉及抗折强度分别为素砼的118、215和15倍,用其制作的窨井盖初裂荷载可达50~80KN,完全能满足国家公路路面设计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关于劈理的成因分类,过去很少论述张劈理。笔者根据野外观察和室内模拟试验,发现确有张劈理存在。张劈理是地壳表层岩体在产生相对剪切运动时所形成的派生构造形迹,在平面和剖面上均有分布。其力学性质以张性为主,兼具一定的扭性。  相似文献   

11.
右江盆地三叠纪槽盆相浊流沉积岩系广泛遭受过低级、极低级变质作用,变质变形构造发育,形成了具有规模呈带状展布的低变质强变形构造岩区带,劈理构造常密集发育构成劈理构造变形带.其中,强变形带剪切变形强烈,出现了明显塑性流变,构成碎屑岩质脆韧性剪切变形带.变质变形程度或级别与地层时代或岩层在地层柱中的位置相关,自下往上变质级别依次降低、变形强度递进增强.反映了区域低变质强变形作用是在"伸"、"缩"、"剪"构造机制背景下,以葡萄石-绿片岩相为特点,从区域埋藏型变质开始发生演变到剪切带内变质,不断向前递进发展变化的特征,是区域变质作用和强动力变质作用的复合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2.
F,Cl,SO3对C2AS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化学纯的试剂,研究了CaO、H2SiO3和Al(OH)3系统中,当C:S:A=2:1:1时,F、Cl和SO3对C2AS形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50 ̄1050℃的温区内,CaO-Al(OH)3-H2SiO3系统中C2AS的形成数量极少,主要矿物是C12A7,C2S和β-CS,当有F、Cl和SO3存在时,C2AS的数量大大增加,在1050℃时,C2AS的数量可达80%左右。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求解板的颤振失稳问题的Galerkin-有限条法。该方法利用加权残值法中的Galarkin方法直接从定解方程出发,建立有限条模式对问题进行求解,通过对GSFS板的计算结果同S.Adall的结果比较,证明了Galerkin-有限条法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利用Galerkin-有限条法对边界分别为CSFS,SSFS,CCFS,CCFC的4种边界条件的矩形板在面内力和切向跟随力联  相似文献   

14.
小秦岭金矿田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华熊地块北缘,发育有产出于不同走向剪切带内的金矿脉。但是,目前研究和认识对矿脉和剪切带、以及不同方向矿脉之间的构造关系并不清晰。选择小秦岭中部善车峪一带的典型NNE向矿脉开展构造变形与矿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NNE向金矿脉以右阶排列的石英脉透镜体为特征,主体产状为120°∠70°; 矿脉产出于与之近平行的左行逆冲剪切带内,并改造了早期近EW向剪切带,其所处构造应力场环境为近EW向水平伸展; 矿体的主要矿石矿物为方铅矿、黄铁矿、闪锌矿等多金属硫化物,这些金属矿物多呈条带状或条纹状沿剪切面理或小角度斜交的张剪性面理贯入,显示与左行逆冲变形同期形成的特征。构造变形序列和矿化特征对比分析显示,小秦岭地区NNE向矿脉叠加改造了近EW向矿脉,其构造应力场环境分别与早白垩世和晚三叠世区域应力场特征一致。前人对于岩浆作用、成矿流体和成矿时代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认为,小秦岭地区经历了印支期和燕山期两期构造与成矿作用的叠加,从而推测NNE向金矿脉应形成于燕山期陆内构造变形阶段,而近EW向矿脉可能形成于印支期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碰撞拼贴阶段。  相似文献   

15.
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Fe-23Ni-0.55C马氏体表面浮凸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深冷温度越低,马氏体表面浮凸越显著,边界越平整,预马氏体转变效应越少;随奥氏体化温度降低,马氏体表面浮凸由较宽的平行排列、边界不平整的长片状转变为无方向性、边界平整的蝶状;由于浮凸协作形变效应,马氏体的显微组织较浮凸窄得多.  相似文献   

16.
韧性剪切带的摇感像特征反出其覆盖和基底构造的不同,指示深断裂砂 的表面,通过显微组构的分析,笔发现了糜棱岩的普遍存在,并初步确定了该带生性质及其控矿区域。  相似文献   

17.
在桂北元古代本洞花岗闪长岩体中首次发现了韧性剪切带,韧性剪切带总体走向为近南北向,糜棱岩面理倾向为240°~280°,倾角为40°~63°;代表剪切运动方向的拉伸线理产状为216°~226°∠39°~46°.韧性剪切带运动学性质为左旋-正滑剪切,滑动方向为由北东向南西方向.韧性剪切带中发育典型的花岗质糜棱岩类,并具有明显的分带现象,从剪切带中心往两侧依次发育千糜岩、糜棱岩、初糜岩.本洞岩体中韧性剪切带和糜棱岩的发现揭示了叠加在元古代本洞岩体之上的一次重要构造事件.  相似文献   

18.
平面应变含缺陷岩样变形破坏全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拉格朗日元法(FLAC)研究了左边界有缺陷的压缩岩样剪切带的启动及演变规律,峰后本构关系采用线性应变软化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应力一时步曲线峰值之前,剪切带首先出现在缺陷附近,直到贯通试样右边界;在剪切带传播过程中,塑性区沿切向及法线向外扩展;剪切带内部单元的剪切应变率一时步曲线经历了稳定、线性上升和非线性上升3个阶段.然而,剪切应变增量随时步持续增加.剪切带倾角接近于Arthur倾角,表明数值计算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9.
原料种类对C—B4C—Si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原料种类对C-B4C-SiC碳/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当使用β-SiC代替α-SiC作原料时,复合材料的性能明显提高,特别是断裂韧性,提高幅度达20%;鳞片石墨代替石油焦作碳原料时,复合材料表面密度和电阻率明显地降低,抗弯强度因鳞片石墨的各向异性及添加剂的不同,数据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从自然界鱼鳞和鲨鱼皮盾鳞结构中得到灵感,设计了一种新型鱼鳞仿生结构微通道以提高综合传热性能.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研究了在层流时鱼鳞结构、个数及排布方式对仿生结构微通道流动与传热的影响.将鱼鳞结构布置于微通道底部换热面,分为普通鱼鳞结构(NF)、垂直劈缝鱼鳞结构(VF)和等比劈缝鱼鳞结构(EF),沿流动方向(y轴)的排布方式分为平行排布(P)、品字形排布(T)和交错排布(S),鱼鳞个数分别为4、8、16及32个.模拟结果表明:与参考通道(光滑微通道)对比,鱼鳞仿生结构微通道的强化传热因子η值均在1.05~2.08范围内,综合传热性能均得到明显提高;在平行排布方式下,鱼鳞个数为32的垂直劈缝鱼鳞结构微通道的综合传热性能最佳,在Re=1 180时,获得最大η值为1.39.进一步分析不同排布方式下微通道流动与传热性能发现,相较于平行排布,采用品字形排布微通道强化传热因子η值明显提高.同时,品字形排布的等比劈缝鱼鳞结构微通道由于压降更低,综合传热性能最佳.当Re=1 180、鱼鳞个数为32时,品字形排布等比劈缝微通道T-EF32的强化传热因子η值最大,为2.08,比平行排布的等比劈缝微通道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